虞文文
〔摘? ? 要〕? 微項目式教學立足學科課堂教學,基于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來設計任務,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所需的知識,增強他們的實踐技巧,并且提高他們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教科版四年級第二學期“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中《種植鳳仙花》一課為例,闡述了微項目式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施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小學科學;微項目式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8-0046-03
一、微項目式教學的特點
一般來說,“微項目式”教學,是指教師依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將傳統(tǒng)的項目式教學微型化,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力求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樣式。微項目式教學設計可分成四個階段,即微內容、微問題、微任務、微評價。“微內容”指聚焦單元或課時教學內容,從中提煉出核心知識、能力、素養(yǎng);“微問題”指能滿足知識、素養(yǎng)、能力三維度學習目標,開放程度適當,適合課堂研究;“微任務”是能激發(fā)興趣、實現(xiàn)學習目標,挑戰(zhàn)難度適當,適合課堂實際操作;“微評價”是關注學習過程評價,關注評價方式和主體的全面多元。這四個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微內容出發(fā)來確定微問題,架構微項目,以微評價助力微項目,最后推動整個微項目的進一步落實和優(yōu)化。
二、微項目式教學設計的思路
設計微內容是微項目式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是一項任務的開端,更是一個深入探索的過程。因此,在設計微內容之前,教師應全面研究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以便更好地把握本課的核心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本課應該掌握的學科核心概念分別為“生物體的穩(wěn)態(tài)與調節(jié)”“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工程設計與物化”。指向的主要的跨學科的概念是“結構和功能”“系統(tǒng)與模型”“物質與能量”三個部分。根據(jù)這一課的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內容,我們將種植鳳仙花的初步項目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概念:通過觀察種子,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認識到大多植物的一生從種子開始,種子發(fā)芽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水分。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測量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推測種子發(fā)芽和生長的條件。
探究實踐:在觀察中,用繪圖和文字的方法來描述鳳仙花種子的外觀特征,并結合實地考察和調查,了解如何正確栽培和管理這類植物,利用身邊的物品設計適合鳳仙花生長的環(huán)境設計圖。
態(tài)度責任:在觀察鳳仙花種子的過程中,能對種植的種子表現(xiàn)出好奇心及愛心,懂得珍愛生命。
其次,我們基于知識和經(jīng)驗兩個維度的思考,了解學生的學習,在項目中我們借助KWL表來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
三、微項目式教學設計的方法
(一)任務驅動: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
提問:你們種植過植物嗎?
預設:種過大蒜……
出示鳳仙花種子,播放音頻:“同學們你們好,我是鳳仙花,我即將從種子里出來啦!可是我生長需要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你們愿意幫助我嗎?”
揭示課題:種植鳳仙花。
提出驅動性問題:為了讓鳳仙花更好地生長,我們得準備什么呢?
預設:土壤,花盆,水……
過渡:如要幫助鳳仙花生長,我們得先考核,接下來我們看考核標準(如下表)。
評價標準:如得10顆星,可獲“小農人”稱號。
設計意圖:在《種植鳳仙花》一課的微項目式教學中,我們根據(jù)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性格特征、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了如下驅動性問題,即“為鳳仙花種子設計適合生長的環(huán)境”。同時,也讓學生來扮演一個“小農人”的角色,將角色扮演和驅動性問題相互結合起來,通過優(yōu)秀“小農人”的考核表引導學生在設計交流的過程中實現(xiàn)建構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二)探索設計:搭建學習支架
活動一:了解鳳仙花
提問1: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觀察鳳仙花種子?
預設:放大鏡,手……
出示鳳仙花身份卡。
任務要求1:觀察鳳仙花種子,再完成鳳仙花身份卡,4分鐘內完成。
學生觀察記錄。
學生匯報總結鳳仙花種子特征:棕黑色,球形,小。
活動二:設計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
過渡:鳳仙花如何發(fā)芽?看一段視頻。
提問1:我們考核表的第二關是設計鳳仙花的生長環(huán)境,你知道鳳仙花發(fā)芽需要什么條件嗎?你知道鳳仙花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嗎?
預設:適宜的水量,適宜的溫度,空氣,土壤……
任務要求1:為了更好地設計鳳仙花的發(fā)芽環(huán)境,請學生看種植手冊,完成鳳仙花種子發(fā)芽的需求卡,3分鐘內完成(如下表)。
任務要求2:完成“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設計圖”,13分鐘內完成。
溫馨提示:小組合作畫出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的結構;在設計圖上標注每一部分是什么材料或者什么結構;介紹你們設計的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學生活動10分鐘。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設計了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就是了解鳳仙花種子,學生觀察鳳仙花種子的特征(大小、形狀、顏色等),記錄填寫鳳仙花種子身份卡,教師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鳳仙花種子孕育著新生命的證據(jù),懂得珍愛生命。第二個任務是設計適合鳳仙花生長的環(huán)境,學生通過閱讀鳳仙花種植手冊了解鳳仙花發(fā)芽及生長的外部條件,在了解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的設計,教師讓學生獲取正確的信息,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的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設計進行合理評價。
(三)研討展評:有效評價反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開展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設計分享活動。
完成“小農人”考核標準的自評和他評。給自己貼上“小農人”星星貼紙。
設計意圖:第一,本環(huán)節(jié)在評價對象上,我們主要以學生的自評和他評為主,教師評價為輔。第二,在評價的內容上,我們不僅要對學生的項目成果進行診斷和反饋,還要關注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以便更好地發(fā)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習效率。第三,在評價的過程上,我們更注重于全程評價,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全面地觀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有意識地掌握學生在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的表現(xiàn),第四,在評價方式上,微項目式教學盡量避免微項目學習的活動化和淺表化,注重整體性。
(四)制作模型:優(yōu)化建造情境,讓物化效率更高
鳳仙花種子知道大家已經(jīng)設計好它的生長環(huán)境了,我們再來聽聽它還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吧。
音頻:“設計師們真是太厲害了,設計出的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不僅安全、堅固,還很有創(chuàng)意呢,我都特別喜歡!那你們有信心把你們設計的鳳仙花生長環(huán)境建造出來嗎?我很期待哦!”
設計意圖: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在設計的基礎上,課后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建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物品。微項目式教學,不只是一個形式,始終要立足于學科與課堂,回歸到學科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遷移和創(chuàng)新中。
四、微項目式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基于產品導向的“微內容”設計
在設計“微內容”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學科性原則,為了實現(xiàn)《種植鳳仙花》的教學目標,我們要確保項目能夠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并通過“玩項目”的過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知識。二是發(fā)展性原則,需要學生在學科學習的目標基礎上,關注觀察、推測等思維發(fā)展維度上的目標,從而充分發(fā)揮微項目式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三是實際性原則,在設計微項目時,應該重視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并以學生畫圖、文字參與的形式來實現(xiàn)。
(二)基于產品導向的“微問題”設計
“微問題”就是項目的驅動性問題,自始至終貫穿全程,是微項目式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在設計微問題時,要遵循如下原則。一是興趣性原則,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項目活動。本課通過鳳仙花種子求助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二是操作性原則,學生要能夠運用自身的知識完成項目的活動任務。三是實際性原則,問題要選擇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一些虛擬的問題情境,引導在虛擬的問題情境中,代入角色,完成任務。
(三)基于產品導向的“微任務”設計
“微任務”設計要求有三點。一是在項目目標和驅動性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開展“設計鳳仙花的生長環(huán)境等”具體任務;二是教師提前完成一次項目學習的全過程,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觀察”“如何反思”等項目的流程;三是在確定子任務和子問題后,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學習方式來探索。如果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一項生活實際的任務、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過程中學習,將會徹底改變學生對學習的偏見。
(四)基于產品導向的“微評價”設計
“微評價”需要關注“學生做了什么”,需要關注學生在探究和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xiàn)與思維活動,可以從評價對象、評價內客、評價過程、評價方式四個角度聚焦學生在本課中能力發(fā)展、核心目標完成、學習過程展開,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功能、激勵作用和促進作用。在學生評價方面,我們關注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在微項目學習活動中對自我和他人做出合理的評價。一方面學生能依據(jù)自我的實際表現(xiàn),并結合學習的過程給予自己較為客觀的評價;另一方面能根據(jù)學習的過程實際表現(xiàn)對小組的成員進行評價,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武婷.STEM課程對學生工程思維的培養(yǎng)[J].小學科學,2022(4):93-95.
[3]唐黎明.小學數(shù)學微項目化學習設計研究[J].小學教學設計·數(shù)學(中旬刊),2022(7):4-7.
[4]夏雪梅.PBL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