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國》第五卷中柏拉圖面對理想城邦構建的“三次浪潮”提出了應對的辦法,其中涉及了男女平等思想、公有制的法律問題以及哲學王思想,這對后人從整體上把握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面對“三次浪潮”的沖擊,柏拉圖逐一提出解決辦法,也是構建理想國家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柏拉圖;《理想國》;三次浪潮
中圖分類號:B502.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4 — 0068 — 04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偉大著作,其中有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時代價值,涉及了政治、社會、哲學等多個方面。國內(nèi)研究柏拉圖的著名學者汪子嵩先生認為這是柏拉圖所有對話中最偉大的。[1]第五卷中對于構建理想城邦中所面對的困難,柏拉圖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不僅在當時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在當今社會依舊有著很高的借鑒價值。柏拉圖所面對的困難他自稱為“三次浪潮”,涉及了男女地位、公有與私有,哲學家的統(tǒng)治三個方面,了解柏拉圖的解決方式也是了解他理想國構建的關鍵,同時也可以從不同角度把握柏拉圖的思想精髓。
一、浪潮一:關于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職業(yè)選擇的依據(jù):天賦才能
柏拉圖根據(jù)正義原則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每個人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天性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女性應該同男性一樣,兩性之間只是生理上存在差別。長發(fā)與禿頭的人在天賦上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呢?如若我們認為他們之間的天賦不同,那么就應該禁止長發(fā)的人從事鞋匠的工作,但不禁止禿頭的人做鞋匠。[2]對于這個論證柏拉圖自己也說“這可笑到極點”,[3]天賦問題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如果女性有做護衛(wèi)者的天賦那么這樣的人就應該同男性護衛(wèi)者一樣從事這份工作,職業(yè)的不同分工關系到的是個人能力天賦,而排除了性別所導致的差異,如果男性在我們普遍認為的應該是由女性從事的工作上能力天賦更突出,那他就應該依據(jù)天賦去從事相應的工作。在判斷是否具有天賦上,柏拉圖不僅強調(diào)自然本性的力量,也注重后天教育,“當我們說一個人在某件事上有天賦另一個人是沒有天賦的,我們的根據(jù)是什么呢?是因為一個人學習起來容易,而另一個人學習起來困難?是不是因為有些人一學就懂但是有些人卻學了好久也記不住,這是區(qū)分好天賦與壞天賦的依據(jù)”。[3]他提出職業(yè)的選擇是以天賦能力為標準,各種事務男女都可以參加。
(二)女性應與男性享受同樣的教育
浪潮一也涉及了教育問題,“如果我們像對男子那樣的讓女子從事一樣的工作,那么我們也應該給女性同樣的教育”。[4]教育男子是通過體育與音樂,對女性的教育也是如此。雅典的教育方式是將音樂與體育相結合,當時的音樂教育主要以詩歌為主,像我們所熟悉的荷馬、赫西俄德等人的著作都是音樂教育的載體,在《理想國》第三卷中談到了兩種教育的問題,音樂教育的作用在于培養(yǎng)人的美德,達到對美的事物的熱愛,是有節(jié)制的和煦的愛,是同放縱相對立的,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改善人的心靈同時也在凈化著城邦,智者學派傳播的感覺主義思想讓人忽視倫理、道德,帶有很大的功利主義色彩,柏拉圖通過音樂教育試圖打破這種桎梏,讓人重視心靈的純凈。作為護衛(wèi)者同樣要接受體育訓練,護衛(wèi)者的工作是在戰(zhàn)爭時保衛(wèi)城邦,體育鍛煉的目的就是增加身體機能,音樂與體育相結合才能塑造全面的城邦護衛(wèi)者。他指出既然男性有受教育權利,那么作為有天賦的有同樣機會成為城邦護衛(wèi)者的女性也應享受與男性同樣的教育。
(三)柏拉圖的女性主義觀
浪潮之一的男女平等思想讓我們重新思考兩性地位問題,對于他提出的男女平等思想很多學者認為這種平等是不純粹的,它依舊是建立在父權社會之上的一種理想模式。比如《理想國》第五卷中多處提到柏拉圖認為女性要比男性弱?!爸皇强偟膩碚f,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罷了”[3]“那么,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樣的才能適宜于擔任國家保衛(wèi)者的職務,分別在于女人弱些男人強些罷了”。[5]這種“女性要比男性弱”的表達確實存在爭議,柏拉圖所說的“弱”體現(xiàn)在哪方面是不明確的,通過之前的表述來看他確實承認有些地方女性比男性強,這里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是存在爭議的。所以他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者,他的女性觀建立的依據(jù)是什么是有待商榷的。
二、浪潮二:關于公有制的法律
(一)婦女兒童公有,取消私有制
在理想國中有一項重要的法律即取消私有制實行公有制,這里的公有主要指婦女與兒童?!斑@些女人應該同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能同其他人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樣的道理,兒童也應該共有,作為父母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誰?!保?]“關于有什么益處我看這點不用懷疑,誰都不會否認婦女兒童一律共有最大的好處?!保?]柏拉圖認為公有的好處是極大的,對于城邦來講團結很重要,同甘共苦的情感是維系城邦團結的紐帶,而公有恰恰可以培養(yǎng)公民之間的這種情感基礎。在公有制下的國家沒有“我的”與“非我的”這樣的表達,不論是誰的處境好或誰的處境壞,大家都會說“我的處境好”或“我的處境不好”,這樣的城邦每個人之間是真正的感同深受。實行公有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柏拉圖認為私有制是造成矛盾沖突的根源。[7]“一切公有,人們身上別無他物,這就使得他們之間不會發(fā)生紛爭,因為人們之間的紛爭都是由于財產(chǎn)的私有造成的?!保?]在《理想國》第二卷中論述戰(zhàn)爭的起源時將其歸結為私有的結果,他說如果我們想擁有更大的耕地面積那么接下來就是從鄰居那里強,這就會走向戰(zhàn)爭。公有對國家來說是最善的,它可以防止國家內(nèi)部因為私有財產(chǎn)的爭奪而發(fā)生內(nèi)部矛盾,也可以團結一致抵抗外部侵略。
(二)優(yōu)生優(yōu)育
柏拉圖在論證第二個浪潮的可行性時涉及了優(yōu)生優(yōu)育的思想。他以獵犬與純種公雞為例,認為它們的交配與繁殖都是在純種之間進行的,這樣做的好處是使下一代更加優(yōu)秀。城邦之中最優(yōu)秀的男性與女性相結合才是被允許的,因為這樣所生的下一代也是優(yōu)秀的,可以提升城邦的整體素質(zhì)。柏拉圖明確的指出最優(yōu)秀的男女結合所生的下一代是最好的,這樣的孩子是需要培養(yǎng)成才的,而最壞的兩者相結合所生的孩子是不應該撫養(yǎng)的。這種方法是從人口質(zhì)量上的規(guī)定,同時從優(yōu)生學的角度,他為合適的生育年紀也做出了規(guī)定,他認為女性生育的年紀應該在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男性的生育年紀最遲在五十五歲,這樣的城邦人口在質(zhì)量與數(shù)量上都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3]
三、浪潮三:哲學家做城邦的統(tǒng)治者
(一)哲學家的特征
1.熱愛智慧。柏拉圖指出真正的哲學家是真理與智慧的愛好者,他不是愛智慧的部分而是愛智慧的全部。[8]哲學家與看上去像哲學家的人之間是有區(qū)別的,看上去像哲學家的人無法認真鉆研,真正的哲學家是“眼睛盯著真理的人?!?/p>
2.理解美自身。柏拉圖說有一種人是美的愛好者,他們喜歡美的色彩、音樂,但是他們只是看到了美的表象,沒有觸及美的本質(zhì)。另一種人他們可以看到美的事物,同時也能夠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背后的美自身,這種人是哲學家。“自身”也就是事物的“型”,哲學家能夠從雜多的表象事物中看到事物的原型,知道何為模仿物何為事物的本質(zhì)。
3.具有知識而非意見。知識是確定性的,意見是人所產(chǎn)生的主觀認識事物的能力,“意見”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具有一種或然性,與之對應的知識則是確定的、絕對的。一般人只是意見的發(fā)出者,意見的主體性也暗示了它不像知識那樣能夠提供一種客觀的標準,而真正的哲學家的心智是具有知識的,他們專注于事物本身,是知識的真正愛好者。
(二)哲學家的現(xiàn)實困境
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論證了哲學家應該具備的各種特征,對此阿德曼托斯肯定了柏拉圖所設定的哲學家的特點,但同時他結合城邦的實際情況對這個想法提出了質(zhì)疑,“現(xiàn)實中那些熱愛哲學的人,不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只學一點哲學并且在年輕時就放棄了他,而是將哲學的學習拖得太長,成為了對城邦無用的人?!保?]柏拉圖用船的比喻來說明哲學家在城邦之中的情況。一艘船上有一位船長,他的身體機能比船上的其他成員都要強,但是船長的視覺與聽覺比較差,船員們都想取代船長的位置,在他們?nèi)〉么坏念I導權以后就開始大肆放縱,按照自己的意愿駕駛船只,他們不具備航海術,真正具備航海術的是船長。他想用這個例子說明的是哲學家的“無用”在于城邦沒有讓哲學家作為統(tǒng)治者,如果哲學家做了統(tǒng)治者,那么城邦這艘“大船”也會朝著正確的方向航行,所以哲學家的無用并不在其自身。
(三)理想國的實現(xiàn)途徑:哲學王
城邦得到發(fā)展的一個根本方法就是哲學家做城邦的統(tǒng)治者,柏拉圖指出了理想城邦受哲學家統(tǒng)治的最佳狀態(tài)。他認為作為城邦的統(tǒng)治者在他們兒童時期就應該學習哲學,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習應該是兒童所能接受的程度;在青年階段他們應該鍛煉身體,強健體魄,這樣可以為從事哲學事業(yè)做身體機能的準備;當他們的心靈逐漸成熟的時候就要注重對心靈訓練,讓心靈轉(zhuǎn)向?qū)γ赖?、智慧方面;當他們年齡逐漸增長,體力開始衰退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只研究哲學,這樣的一生是幸福的。這種完善的哲學家來管理城邦的時候,城邦中的人、事、國家等各個方面才能達到至善的狀態(tài)。
(四)對善的追求
在構建好城邦的統(tǒng)治者以后柏拉圖又談到統(tǒng)治者的教育問題。統(tǒng)治者最應該也是最必要的學習就是對善的理念的學習。“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識問題,關于正義等等的知識只有從它演繹出來的才是有益的和有用的?!保?]我們?nèi)说拿恳粋€靈魂都是追求善的,并且將追求善的作為自身行動的準則與目標。為了充分說明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識,他提出“日喻”來進行證明。太陽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們的視覺可以看到萬物就在于太陽光的作用,善在理念世界中的作用就像是太陽在可感世界中的作用,善是可知物的原因。人的靈魂與眼睛的功能相同,只不過眼睛看見的原因是太陽,而靈魂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zhì)與型相的原因是善。為了更充分的說明“日喻”,柏拉圖又提出了“線喻”來加以佐證,兩條線段劃分為兩個世界,感覺世界與理念世界,感覺世界與意見對應,這就說明感覺世界同意見是一樣流動變化的沒有確定性,理念世界同知識相同,提供一種確定的真理標準。兩個世界的認識次序是逐漸上升的,最高層次的認識是理念的運用,而在柏拉圖理論中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通過理智的運用便可以認識到善。
四、“三次浪潮”的當代意蘊
柏拉圖對“三個浪潮”的闡述不僅具有哲學意義,也有極豐富的現(xiàn)實價值。其中關于男女平等的思想、優(yōu)生優(yōu)育、提升人口質(zhì)量、注重知識的學習等在現(xiàn)代社會依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足以見到柏拉圖當時思想的進步意義與時代性。
(一)浪潮一的當代意蘊
在浪潮一中主要涉及了關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思想的提出不僅在當時有重要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依舊適用。在建設國家中,有些職業(yè)是適合男性的有些是適合女性的,只有合理的分配,讓稟賦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才能建設理想的國家。柏拉圖的男女平等思想在當今社會仍有借鑒意義,它摒棄了唯性別論,以能力天賦作為競爭職位的標準,提升了女性地位以及社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在男女享有同樣的教育方式的提倡中柏拉圖提供了一種理想的教育模式,靈魂與肉體相結合不偏不倚的中庸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女性擁有同男性一樣的教育資源,為現(xiàn)代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式。通過關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我們也可以探討柏拉圖的女性主義觀,其實他的男女平等思想是有條件的,即當理想城邦建立起來時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依照希臘當時的社會背景,女性在當時是沒有地位的,雅典將公民定義為成年男性就足以見到當時是處于鼎盛的父權時期,女性更多的是充當一種工具性的存在,負責傳宗接代與日常生活,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會模式。
男女平等思想的提出總體上的進步意義是不容忽視的,闡釋了女性稟賦的重要意義,肯定了女性在城邦的構建、社會的運作上的作用,反映了女性性別意義上的價值追求。但我們也要承認其存在的思想局限,從當時社會背景來看這種女性主義觀是為城邦的整體利益服務的,根本上是維護城邦的利益。這種烏托邦式的構想在當時社會是難以實現(xiàn)的,但對于當代社會來講我們可以從他的女性主義觀中汲取經(jīng)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在現(xiàn)代社會實現(xiàn)男女平等。
(二)浪潮二的當代意蘊
公有制思想的精神價值與后世影響是巨大的,但在雅典社會真正實現(xiàn)是十分困難的。對于柏拉圖公有制的思想我們應該用一種辯證的視角來看待,在批判私有制上柏拉圖無疑是西方思想史中的第一人,他敏銳地看到了私有制造成的種種弊端,公有制思想對于后世哲學家的影響是深遠的,涉及了共產(chǎn)主義的諸多問題,尤其是對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有很大的影響。但關于婦女兒童公有的思想?yún)s是有違倫理道德的,抹殺了人的個體主觀性,公有制下的婦女與兒童是工具性的存在且沒有自由的,實際上是為統(tǒng)治階層維護統(tǒng)治秩序而服務的,人失去了作為人的情感與意志。可見公有制當時也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
對于生育觀同樣應該辯證的看待。他的優(yōu)生優(yōu)育思想規(guī)定了兩性生育的最佳年齡,提倡優(yōu)秀人才相結合撫育下一代是很有積極意義的。人口問題關系到城邦的發(fā)展、資源的分配,如果不進行控制導致過度生育會造成人口膨脹,人口數(shù)量與社會資源的理想狀態(tài)應該是一種平衡關系,所以他提出的限制生育、提升下一代的質(zhì)量這些觀點是十分可取的,對現(xiàn)代人口學家制定相應的生育政策有借鑒意義??晌覀円矡o法否認他理論中的局限性,如不具有稟賦的人結合的下一代不應該撫養(yǎng),這種觀點在倫理上是消極的。總體來看,浪潮二所涉及的公有制思想為我國的發(fā)展建設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思想框架與理論基礎,即使在當時柏拉圖所提出的公有制思想并不完善,但價值內(nèi)涵是深遠持久的。
(三)浪潮三的當代意蘊
柏拉圖為理想國家的實現(xiàn)提供了一個完滿的途徑即哲學王,與其說是哲學王不如說是人人都成為哲學家或接近于哲學家所具備的品質(zhì)?,F(xiàn)代社會的競爭壓力是巨大的,在這種壓力之下絕大多數(shù)人忙于同周圍人競爭從而忽視了自身本質(zhì)與內(nèi)在的塑造,柏拉圖提供的方法是可取的,具備哲學家的品質(zhì)對個人與整個國家的發(fā)展都是有利的。從個人方面來看,公民注重靈魂的充盈與自身的節(jié)制,認識到肉體的快樂是短暫虛妄的,只有靈魂得到了滿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公民也懂得節(jié)制,他們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他們不重視物質(zhì)利益的需求,只追求心靈品質(zhì)的完善,他們心胸開闊、正義、勇敢。如果公民都具備這樣的品質(zhì),那么社會的公序良俗、價值道德都會有一個本質(zhì)的提升,從個人影響到社會,從社會影響到國家,最終國家的發(fā)展終將會達到一種最理想的模式。這樣的國家是善的,柏拉圖也希望人們可以通過理性來認識并達到善,善在他的思想體系中占據(jù)最高地位,理性可以認識善,感性是無法達到的,柏拉圖其實想喚醒人們對真理、知識的渴望,可感世界中的事物是變化莫測的,就像赫拉克利特所說的“無物常駐”,這會導致客觀真理的缺失,永恒的知識可以解決這種困境,歸根結底柏拉圖是想提供一種具有確定意義的社會準則與社會秩序。如果統(tǒng)治者能夠認識善,通過理性把握善,那么城邦就處于一種最佳的狀態(tài)。對善的追求也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徑,追求善是讓靈魂得到完善,拋卻了肉體與世俗的享樂,注重道德與品質(zhì),在生前會得到尊重,死后靈魂也會去向神圣的地方。
五、結語
從整體上來把握柏拉圖對于“三個浪潮”的解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理想國》一以貫之正義原則,即從事與自己天賦相關的職業(yè),不論是男女可以從事相同的職業(yè)還是哲學家做城邦的統(tǒng)治者,都是依據(jù)正義原則來施行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理想國》的連貫性。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是豐富的,其影響是深遠的,通過對理想國家的宏圖構建便足以見到其思想之偉岸,其豐富的時代內(nèi)涵在當今社會的借鑒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古希臘精神與現(xiàn)代文明的融合會煥發(fā)出更大的生命力。
〔參 考 文 獻〕
[1]汪子嵩.希臘哲學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羅杉杉.柏拉圖女性觀研究[D].四川大學,2005.
[3]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二卷)[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黃頌杰,章雪富.古希臘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范牡丹.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女子教育觀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6]劉菲菲.“泛愛”與“兼愛”:柏拉圖和墨子思想相似性探析[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7]劉丹忱.從《理想國》到《烏托邦》——人類理想社會的求索歷程[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8]于赫.試談柏拉圖的正義觀[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9]張國棟.施特勞斯的現(xiàn)代性論說及其學派的使命[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責任編輯:侯慶?!?/p>
收稿日期:2023 — 04 — 08
作者簡介:崔佳旭(199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外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