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軍
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提高學生政治素養(yǎng)、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課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本課程的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經驗,從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因、舉措和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淺談個人認識。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因
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指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精神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然而,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長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講授法,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教師成為課堂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思維受到束縛,個性無法張揚,學習興趣降低,還會導致學生全方位發(fā)展受阻。說到底,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課堂教學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成了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改變以往課堂教學的弊端,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切實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課堂效率;能激活學生自身的動力,促進學生形成對高中思想政治的正確認識,強化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的情感認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變成學生自覺、自主、自愿的行動;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和實踐活動中來,把理論學習更好地化為自身的行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學以致用。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措施
新課標明確指出,講好思想政治課的關鍵在教師。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是促使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外部力量,要形成以教師為關鍵、學生為中心,二者相互配合的解決機制。
1.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和基礎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qū)別于父子和母女,區(qū)別于兄弟姐妹,區(qū)別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睙o數的教育實踐證明,師生關系的融洽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愈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學效果越差。教學中,只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有效發(fā)揮,或者說學生才有勇氣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換位思考,用實際行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2.指導學生課前充分調研、豐富知識儲備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基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咧猩谡螌W習中需要有較為豐富的閱歷、生活經驗的積累作為基礎,才能夠對復雜的理論知識理解得更為全面、深刻。但是高中生長期處于封閉的學習環(huán)境,這必然導致他們缺乏這樣的直觀感知。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教材內容列出調研提綱,指導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調研,深入到生活實際中進行調查研究,獲得豐富的素材,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社會歷史的主體”前,要求學生查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資料,探究抗疫中涌現(xiàn)了哪些杰出人物,他們起了哪些作用,抗疫的成功能否離開普通勞動者的支持,黨帶領我們取得抗疫勝利的法寶是什么,等等。通過探討這幾個問題,學生可以得出人民群眾鑄就了偉大的抗疫史,從而掌握群眾史觀。
3.模擬再現(xiàn)生活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條件
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只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去講解教材中那些對學生而言偏難并且距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的內容,學生自然產生厭煩情緒,課堂氣氛難免會沉悶、枯燥乏味,教學目標或將難以實現(xiàn)。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掌握的有效程度,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搭建有效平臺,讓學生在模擬再現(xiàn)的場景中學習領悟。例如,教學“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案例,選取四個小組進行小品演示,讓學生對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有了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小品內容,進入教材的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分析研究。再現(xiàn)生活場景既寓教于樂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成效。
4.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催化劑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就是說,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有了問題才有思考,才有學習的可能。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一種有助于產生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重要方法,它不僅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品質和綜合文化素質。如筆者在講解“市場調節(jié)的缺陷”這一知識點時,就設置了“如果讓你在學校周圍開一家店,你會選擇哪個行業(yè)呢?”這一問題,自然而然就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頗為活躍。緊接著,繼續(xù)提出“假設咱班有10個學生開書店,待這些書店開張,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等問題,學生在這些饒有興趣的探究中,不難得出市場調節(jié)具有自發(fā)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弊端,并且能夠理解其所帶來的危害這些結論。通過讓學生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個體得到不斷發(fā)展。
三、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應注意的問題
1. 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強調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更應該提升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適當地引導學生,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良性互動。
2. 偏離高中思想政治的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有人認為發(fā)揮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尊重和實現(xiàn)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就可以不講意識形態(tài),與其脫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并結合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既堅持高中思想政治的方向性和嚴肅性,又貫徹教學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課堂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是高中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必然要求,更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唐縣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