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
人類對天空一直有著無盡的向往。
1878年的圣誕節(jié),愛荷華州。一位牧羊人從鎮(zhèn)上的商店為自己的孩子們買回了一個“蝴蝶”玩具,他告訴兒子們,這叫飛螺旋,能夠高高地騰空而起。孩子們表示十分懷疑,牧羊人便當(dāng)場為兒子們做起了演示,將橡皮筋擰緊,一松手,“蝴蝶”嗚的一聲沖上高空。孩子們這才相信,除了鳥兒和蝴蝶,人類也能制造出飛上天空的東西。
飛上天空的愿望在兩個孩子的心底生根、發(fā)芽。這兩個孩子一個名為威爾伯,一個名為奧維爾,他們的共同姓氏,叫萊特。
1903年12月17日的清晨,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一架雙翼飛機在哥哥威爾伯的推動下開始向前滑動,弟弟奧維爾駕駛著飛機加速前行,經(jīng)過一段滑行,起落架漸漸離開了地面,“飛行者一號”騰空而起。它在空中飛行了12秒,36.5米,時速每小時11公里。萊特兄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飛行,在此后的一百年中,航空工業(yè)不斷發(fā)展,集合了材料、燃料、空氣動力學(xué)、電子工程甚至人工智能等尖端科學(xué),這一切都源于那12秒短暫的飛行,讓大洋彼岸不再如此遙不可及。但隨著航空工業(yè)愈發(fā)龐大、復(fù)雜,有人則在追求返璞歸真、去繁從簡。
盡管早在1894年,已經(jīng)有一位德國工程師研制出了滑翔機,并驚世駭俗地用這架滑翔機滑行了350米。但對于追求“飛行”這一目的,這個航程還是過短了。而晚于飛機出現(xiàn)的降落傘,則給了人們另外的啟發(fā)。1964年,第一款方形降落傘在佛羅里達(dá)問世,這種降落傘不再像以往的降落傘只能用于高空墜落的制動,而是可以從平地加速上升,進行無動力滑行。這項發(fā)明迅速得到追捧,70年代,法國和瑞士阿爾卑斯地區(qū)的滑翔傘愛好者開始嘗試從山坡上起飛,人們開始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征服天空。
將滑翔傘與登山結(jié)合,似乎又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相比于一步一步的走下自己攀登的高度,從頂峰一躍而下,在回到地面的過程中感受飛翔的快樂,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起初,人們還只是在阿爾卑斯山實現(xiàn)這個想法,但隨著可行性被驗證,人們開始將其推向新的高度,喜馬拉雅、喀喇昆侖,直到星球的制高點——珠穆朗瑪。本期封面故事《木子飛越珠峰》,講述的就是一個“飛翔”故事,從服裝行業(yè)跨入戶外,木子如何產(chǎn)生了飛越珠峰的夢想,又如何一步一步實現(xiàn),在這篇文章中,你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