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冰杰,劉積德,李恩荊
◆ 乒乓球是一項集健身、娛樂、競技、育人等功能為一體的體育運動,作為高校體育課程之一,多元教學方法的融入成為新時代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背景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就乒乓球多球訓練法在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探究。研究認為,多球訓練法在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乒乓球教學中的運用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場地器械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學生多球自主練習有困難、多球教學安排不明確、教師針對性教學體現少等問題,并提出要充分做好多球訓練保障工作、完善“單球+多球”等多樣化訓練形式、提升多球教學科學化水平、注重多球教學因材施教等對策。
◆ 多球訓練法;高校;體育專業(yè);乒乓球
作為新時代我國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基石,大學體育的改革發(fā)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1]劉波,黃璐,王松.新時代大學體育的時代使命、維度生成與發(fā)展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07):8-18.。長久以來,乒乓球都是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隨著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已逐步被多元豐富的教學形式所代替。作為乒乓球日常訓練的重要組成,多球訓練是一種對扎實基礎、提高綜合能力都具有顯著效果的訓練方法,實踐證明多球訓練法已由專業(yè)運動隊專項訓練逐漸引入校園體育教學中來。本文抽取貴陽市高校具有體育專業(yè)的四所高校為調查對象,四所高校都將乒乓球運動納入教學大綱,且課程教學體系較為完善,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多球訓練不合理等問題。基于此,本文從多方面深入分析多球訓練在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為現階段高校乒乓球教學的長足發(fā)展提供實用性的參考依據。
本文以多球訓練法在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乒乓球教學中的運用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檢索有關多球訓練和高校乒乓球教學開展現狀的文獻,并整合梳理,為本文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 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發(fā)放形式,隨機抽取貴州師大、貴州大學、貴州師院、貴陽學院等四所高校體育專業(yè)乒乓球班學生共200人,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問卷195份,無效問卷5份,有效回收率97.5%。
1.2.3 專家訪談法
就目前各高校多球訓練法在乒乓球教學開展的相關情況和今后的實踐創(chuàng)新等問題同省內具有體育專業(yè)高等院校的乒乓球教師、教練以口頭交流方式開展訪談。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使用Excel和SPSS26.0數理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
多球訓練法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訓練中使用多個數量的乒乓球,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供球和組織形式連續(xù)不斷地向學生供球[2]李明芝,高淑艷,劉積德.乒乓球、羽毛球、網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指導學生快速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是乒乓球教學、訓練中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其獨到之處。
2.2.1 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認識狀況
表1 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認識
調查可知,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選修乒乓球課的學生中,沒有接觸過乒乓球運動的學生高達62.5%,有興趣且過嘗試的學生占20.3%,對乒乓球技術有一定基礎和長期訓練的比重較小。由此表可見,雖受調查學生均為體院學生,但乒乓球作為技術型項目,零基礎的學生占比很大,需要從最基本技術動作學起,而部分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練習,但經常打球的學生在動作規(guī)范性則要特別糾正,因此學生的基礎條件體現出多球訓練實施的必要性。
2.2.2 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乒乓球教學設施的滿意度調查
表2 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乒乓球教學設施的滿意度
調查數據可知,貴陽市不同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對其乒乓球教學場地、設施滿意度分別為基本滿意(48.7%)、滿意(20.4%),不滿意占比高達30.9%。由此可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此方面的缺失和不足是常年以來制約貴陽市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改革的重要問題。雖然調查中學生對教學設施建設滿意度良好,但持不滿意態(tài)度學生也不占少數。當前,選修乒乓球課學生逐年增加,高校的體育場地及教學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在資金投入、場地設施管理等方面亟待加強。
2.2.3 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乒乓球多球訓練的認識情況
表3 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對乒乓球多球訓練的認識情況
調查顯示,貴陽市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中有52.1%是在其他項目中認識的多球訓練,28.8%的學生通過理論學習了解多球訓練,非常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數占比為8.2%和10.9%。雖然體育專業(yè)學生大多非乒乓球專業(yè)出身,但也各有專項,比如排球、網球等項目,而多球訓練法現如今已成熟的運用在隔網對抗型的球類運動中,故大多數體育專業(yè)學生對多球訓練認識程度高,這也更有利于多球訓練在教學中的運用。
2.2.4 多球訓練在教學中的安排情況
表4 貴陽市高校多球訓練在教學中的安排情況
調查可見,每節(jié)課都使用多球訓練情況較少,沒有接觸過多球訓練的學生占10.5%,主要原因是教師有時會根據學生掌握程度來要求學生參加多球訓練,一些技術掌握一般或較慢的學生往往會參加多球訓練。隔幾節(jié)課安排一次和針對性使用較為常見,占比分別為46.7%、36.5%。其中針對某一技術的學習多為攻球和發(fā)球,而每隔幾次課再運用多球訓練的練習內容則相對多元化,但間隔時間長。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將多球訓練穿插在教學中多為臨時性練習,其使用頻率不高,然而作為一種持續(xù)性的練習方法,臨時使用多球訓練并不能完全發(fā)揮其優(yōu)勢。
2.2.5 教學中多球訓練的組織形式運用情況
表5 貴陽市高校多球訓練的組織形式運用
高校乒乓球多球訓練組織形式包括自拋自接、一發(fā)一接、一發(fā)多接、多球單練、發(fā)球機輔助訓練等。調查表明,在教學中使用頻率較多的分別為自拋自接(82.4%)、一發(fā)一接(68.4%),發(fā)球機供球、多球單練和一發(fā)多接次之,分別為32.4%、31.9%和24.2%,使用頻率最低的是多人供球法。多球訓練的組織形式是一種層層遞進的關系,自拋自接和一發(fā)一接的組織形式最為基礎,適合初學者練習[3]陳鶴巖.乒乓球專選課多球訓練方法研究[J].才智,2018(05):39.,而一發(fā)多接和多球單練則可以更好的提升練習效果,多人供球則在普修課中體現較少。但在調查中發(fā)現,零基礎學生自主多球練習效果不理想,主要在于不會供球或供球不到位等,供球者和練習者常出現配合不默契情況。因此,如何將稍有難度的供球簡單化是多球教學中必須改善的。
2.2.6 運用多球訓練的效果分析
表6 貴陽市高校乒乓球教學中運用多球訓練的效果
調查顯示,62.4%的學生認為通過多球訓練使自己的乒乓球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29.6%的學生認為有進步但仍需多加練習,另外有6.8%的學生認為作用不明顯。在教學中多球訓練逐漸開始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該訓練方法本身的多樣性,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技能,更能讓乒乓球運動成為高校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首選。因此,多球訓練需要在高校廣泛開展,讓多樣的教學形式提升教學質量。
2.2.7 學生課下時間自主多球練習的意愿情況
表7 貴陽市高校學生課下自主多球練習的意愿情況
調查可知,若在課下場地和器材允許條件下,有15.5%的學生表示對課下自主練習愿望強烈,56.9%的學生表示愿意在課下與同學共同練習,也有18.3%、9.3%的學生表示因為課程繁忙等原因對課下練習興趣不明顯。由此可見,通過多球訓練的運用,學生對乒乓球運動學習興趣逐漸強烈,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僅只在于應付考試和取得學分,而是真正想要學好乒乓球技術,這對于體育專業(yè)學生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對高校乒乓球運動的開展和推廣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當前,貴陽市各高校體育專業(yè)乒乓球教學大多已開始或計劃將多球訓練引入日常教學,多球訓練使學生進步效果明顯,然而在運用過程中仍存在相關問題有待優(yōu)化。
由 于學生較多,在場地、器材方面部分高校沒有專業(yè)的乒乓球場地,球臺和球供不應求,且較為陳舊。另外,教學中體育科技產品,如發(fā)球機等設備匱乏,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嚴重限制新型教學方法的實施,導致多球訓練開展舉步維艱。
學生之間供球有困難是影響多球訓練實施的最大難題,由于教師數量有限,學生必須在多球訓練中自主練習,但多球供球對供球者有嚴格要求,對于沒有專業(yè)知識的學生來說,如果無法滿足供球落點、速度、旋轉等一系列的供球要求反而會造成不良動作形成,以此發(fā)展下去將不利于教學工作開展。
貴陽市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多球練習多為單獨使用,沒有很好的和整體教學計劃相呼應,在運用中缺乏連續(xù)性,且練習時間長,動作和形式單一的短板同樣暴漏出來,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同時,隨著個人技術的進步多球練習強度逐漸增大,若沒有科學的負荷和強度把控,學生體能消耗加大,會影響學生學習情緒。
在多球訓練中,學生學習進度和技術掌握程度有差異,需要教師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講解,但當前更多教師仍是灌輸式集體教學,因材施教原則并沒有合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較少,未很好的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問題,影響學生技術提高。
其一,完善高校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做好乒乓球多球教學器材的供應和保障,擴大資金投入,引進自能化科技化的教具輔助教學,即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又解決學生自主練習困難的局面,繼續(xù)強化場地管理,協(xié)調場地開放時間和使用限制,為學生提供便利服務。
其二,在多球訓練前期,提前組織學生完成顛球、對墻擊球、自拋自接等一系列球感練習以提高學生對球的控制力,結合大學慕課等網絡資源給予學生最通俗易懂的講解示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多球供球者對供球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把控,注意供球規(guī)范性。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根據教學內容將單球與多球練習相結合,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合理分配單球和多球的組織形式和練習時間,更好的將多球訓練中多樣的組織形式融入日常教學,把有難度的供球方式簡單化,增加如擊球打點等豐富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于學生練習中,注意組織形式的靈活多變,扭轉過去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
學期初始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所授班級人數、教學周期、內容及考核標準來制定相應的多球教學計劃,并精細化到每節(jié)課的具體分配實施。同時針對初次接觸多球訓練的學生需要特別注意練習時間和練習強度的合理性,在練習前、中、后期對每個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觀察、監(jiān)控,避免運動損傷,并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做出適當調整。
多球訓練階段教師要精講多練,根據學生的不同技術水平均衡分組,并賦予每小組不同成員角色和責任,用更充分的時間觀察、指導學生練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多樣的供球方式、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多球訓練。教師還要加強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在理論課上組織學生對多球訓練的探討和交流,在實踐中如果學生中有專業(yè)乒乓球運動員或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協(xié)助老師積極主動為其他同學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