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為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一門重要科目,不僅僅能夠幫助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與藝術情趣,因此也具有比較高的實用價值。色彩教學是應用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對學生進行藝術啟蒙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色彩在藝術中的重要性,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強大助力。因此如何能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來真正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發(fā)揮出色彩教學的優(yōu)勢與意義便成了當前小學美術教師所亟需解決的一大重要教學難題。
色彩教學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美術綜合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加強色彩教學,首先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能力與感知能力。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實物來學習色彩,同時也能夠充分結合自己的想象力來描述自己心中的色彩,而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識別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在此階段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1]。其次就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色彩來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眾所周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群體來說,此時的他們不論是在意識上還是能力上,都是比較欠缺的,但與此同時也使得他們在這一時期呈現(xiàn)出了極強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理。而在色彩學習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色彩的奇特規(guī)律,像是女生普遍喜歡的顏色都是粉色、紅色等顏色,而男生則會更喜歡藍色、黑色等顏色,這樣不但能夠增加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動力,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便于教師來了解這一學段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而選擇更為科學的教育方式,可謂是一舉兩得。
目前縱觀我國現(xiàn)階段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際現(xiàn)狀而言,其所產(chǎn)生的問題還是比較多且比較復雜的,具體來說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首先,就思想上來說,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思維的影響根深蒂固,因此很多小學階段的教師與家長往往沒能對學生的美術學習做到應有的重視,并且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所顯示,雖然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安排一般都是每周兩節(jié)課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之中卻通常只有一個課時,通過進一步的了解也可以發(fā)現(xiàn),在某些小學課堂中,課表上的美術課程還會經(jīng)常性地被其他主課所占用,因此小學美術當前的教育情況也是不容樂觀的[2]。
其次,就實際教學來說,如今大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講學中,缺乏對色彩教學這一板塊的正確認知,所以平常只是將教學重點聚焦在學生對整體圖案的形狀以及線條的把握,而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加之教師在進行色彩的描述與繪畫時,通常也是要求學生應當按照事物原本的顏色來進行思考與學習,這也同樣禁錮了學生對色彩的想象與感知,長此以往,學生在被動地學習下,一方面會對色彩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畏難心理以及排斥情緒,更嚴重的還會嚴重影響學生藝術審美水平的進一步提升[3]。
美術是一門較為特殊的學科,它特殊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依靠“死記硬背”去記憶,也無法根據(jù)模板去“照貓畫虎”,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以傳統(tǒng)的備課形式為基點,充分考慮到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特點,建立起一個專屬的色彩教學資料庫。而在這個資料庫中,教師不但要依靠課本教材,也同樣要依靠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收集與整理,通過在課堂中適當?shù)厝谌脒@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才可以逐漸深化他們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并且,也能夠運用他們所熟悉的內(nèi)容來更加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從而喚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4]。藝術來源于生活,小學美術中的色彩教學正屬于一種較為基礎的藝術教育,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而藝術又高于生活,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講學中也要建議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突出自己作品的與眾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創(chuàng)作出自己心中最想要的藝術作品,才能夠真正將色彩教學的教育意義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來。
比如,在學習小學美術教材中《色彩的對比》這一單元時,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來發(fā)現(xiàn)什么是色彩對比,它在生活中的運用又有哪些。所以當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便可以在其中融入一定的生活元素,來引導學生領悟生活中的色彩之美,讓學生的視野不再局限于課堂與教材之中。像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向?qū)W生展示生活中關于色彩對比的相關圖片或是實物等,來讓學生進行觀察,并思考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顏色對比,其所產(chǎn)生的效果又是怎樣。接下來,在課堂講學中,教師同樣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所常見的色彩案例來帶領學生進行共同分析與討論,如:寫著相同標語的兩塊警示牌,為什么往往是對比色強的警示牌所起到的警示效果更好等等,以此來深化學生對色彩對比的理解,提升他們對色彩的認知能力。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總是很難為學生來演示顏色的變化與應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關于顏色的調(diào)和過于費時費力,并且向?qū)W生演示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只能夠?qū)㈥P于色彩的內(nèi)容來向?qū)W生進行簡單的介紹。而這種教學形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一方面由于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很難根據(jù)教師的描述來想象出應有的畫面內(nèi)容,另一方面,這種抽象的知識傳授也很容易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學習壓力以及心理負擔。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巧妙運用多媒體等電子信息技術等,來讓學生能夠?qū)ι实恼{(diào)和與變化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視覺感官,從而使他們的整個美術學習過程能夠更加豐富多彩,最終大幅提升他們的課堂注意力,進而切實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提供有效保障[5]。
比如,在學習小學美術教材中《魔幻的色彩》這一章節(jié)時,這是小學生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來學習關于色彩的相關知識,所以,這既是對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與開始,又是對小學生以前所學習的色彩知識的一次升華。而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最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來從五彩斑斕的色彩知識中掌握三原色(紅黃藍)以及三原色之間兩兩相配所得到的三間色(橙綠紫)的色彩基礎知識,并且能夠在深刻認識的基礎之上來對其進行一些簡單地運用。而考慮到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色彩的認識上還比較模糊,對于色彩調(diào)配的知識掌握得不夠熟練,因此當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新型電子新型技術來拓展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且清晰地來認識三原色的調(diào)配,同時也不容易丟失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可以應用電子白板上的調(diào)色功能來對班級同學進行演示,通過讓他們觀察發(fā)現(xiàn)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在進行混色時所產(chǎn)生顏色深淺的變化,來使他們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自己對顏色的感受能力以及辨析能力。
有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視域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既定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讓他們準確掌握其中的學習技巧,這樣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才能夠做到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尤其是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的他們對色彩的辨別能力較為低下,因此教師更需要加強對色彩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來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讓他們能夠?qū)⒂^察對象、環(huán)境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光源等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xiàn)色彩辨別能力的全面提升[6]。
比如,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師若想要引導學生來更好地對冷色與暖色進行辨別與劃分(圖1),不要直接向他們灌輸理論知識,而是可以通過對比學習法來讓他們在作品中感受不同顏色寄予的不同情緒和內(nèi)涵,來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中來獲得真知。當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此時的他們由于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所以教師也可以根據(jù)這一點來為他們構建起一個相應的教學場景,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沉浸地觀察中加深自己的色彩的感知。抑或是教師也同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其他同學或是名師的優(yōu)秀作品,從而不斷地在其中吸收營養(yǎng),讓他們在初步的臨摹與模仿中虛心學習對比,掌握技巧運用,學會觀察體會,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掌握正確的色彩表達技巧后,不僅打開了自己創(chuàng)新的百寶箱,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利用色彩知識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進而全面提高了學生對色彩運用的綜合能力??偠灾?,對于學生色彩感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不僅僅限于以上所述,它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理論學習與專業(yè)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得以在感悟中去領會,那么他們就一定能夠從中受到啟發(fā),逐步提高自己對色彩的識別與感受能力。
圖1 冷暖色的對比
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他們在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即他們此時的想法較為獨特,并且天馬行空有自己的認知。因此,在色彩教學之中,教師既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色彩基礎知識,同時也要鼓勵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力來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并且個性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源泉,只有保護與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夠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才能夠讓他們在美術的沃土中盡情地揮灑自己的個性,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亮點[7]。
比如,在學習小學美術教材中《染色游戲》這一單元時,本單元的主要教學難點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來了解浸染與點染的變化與韻味,同時也能夠?qū)W會色彩的搭配以及對留白處的處理。所以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首先要讓每一位學生準備好相應的繪畫工具,如:彩色墨水、毛筆、調(diào)色盤、宣紙等等,而后教師便可以結合教學重點來為學生制定出相關的創(chuàng)作主題,如“我眼中的多彩世界”,這時教師要對學生多加鼓勵,讓他們能夠在所學知識的正確引領下來進行靈活創(chuàng)作,其間有的學生可能會將自己心中的天空畫成紅色,也可能會將海水畫成綠色,但是不論怎樣,教師都不要著急地去讓他們更正與修改,而是可以聽取他們心中的創(chuàng)作思路,來對他們的想象力多加保護,如此在他們在后續(xù)的個人創(chuàng)作中,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既能夠使學生自己的美術作品更具生命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能夠有效推動色彩教學工作的高效進行。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的教育教學中,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重視色彩教學這一板塊,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授課教材進行深入的研讀與挖掘,通過融合生活元素,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革新教學理念等等,來讓學生能夠?qū)ι拾盐盏酶訙蚀_。盡管就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美術色彩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說,其中確實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問題,但是我們也堅信,只要小學美術教師能夠正視色彩教學的重要意義,能夠?qū)⑸鲜霾呗造`活有效地運用于自己的實際教學之中,那么學生在此階段的美術綜合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定能夠有所提高,也一定能夠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穩(wěn)步前行,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