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州市西苑小學 趙雪芹
“雙減”政策是當前基礎教育發(fā)展、進步的指導思想,同時也給小學數學教學指明了新的發(fā)展方向。本文將基于“雙減”與提質增效的核心理論,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的現(xiàn)存問題,進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夠切實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為學生減負并引領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成長。
“雙減”的核心在于“減”,即為學生減輕負擔、減輕壓力。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必須保證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識,優(yōu)化思維方式。也就是說“雙減”與提質增效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優(yōu)化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刪繁就簡,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實現(xiàn)輕松、高效的學習,從而擺脫沉重的壓力和負擔。
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很少能夠結合學生的需要,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同時,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只是簡單地演示課件、播放圖片和視頻,缺乏教學情境的巧妙創(chuàng)設,將數學和生活割裂開來,讓數學教學走了“新瓶裝舊酒”的老路,無法達到雙減的要求。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存在偏差,因此為了給學生減負就一味地減少作業(yè)量,但是并沒有從作業(yè)的形式、內容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新,導致數學作業(yè)依然是機械的習題練習,或者是理論概念的抄寫,導致學生對作業(yè)產生抵觸情緒,覺得做作業(yè)就是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難以真正通過作業(yè)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鞏固與掌握。
在雙減政策實施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制度還是不夠完善,依然是將學習成績、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教師只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簡單點評,沒有給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同時對學生道德觀念、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的發(fā)展不夠重視。這種以成績?yōu)橹鞯脑u價間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影響學生高效學習。
當前,部分家長對“雙減”政策意義、優(yōu)勢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入,缺乏相應的減負意識,認為給學生減負只是“走個形式”而已,還有的家長對雙減存在排斥情緒,覺得給學生減負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導致學生學習成績降低,因此會利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的時間來給學生補課,導致“雙減”有形無實。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教學的過程與效果,因此要解決雙減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進落后的教學形式。
1.實施問題導向,激活學生思維。
問題通常承載著基礎知識和信息,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分析,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充分地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習的靈活性與探究性。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問題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導向,設置內容豐富、開放的問題,創(chuàng)設充滿懸念的情境,來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讓學生能轉變被動接受的意識和觀念,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索,逐步理解數學概念,層層揭開數學公式、定理的“面紗”,把握數學的核心與本質。
例如,在教授《兩位數乘一位數》時,本課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但對于小學生而言,重復、機械式的計算練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師可以將計算題轉變成課堂趣味提問,通過這種形式來改變學生對數學計算的抵觸情緒。如,教師開展計算競答活動,教師構建問題,學生在獲得信息的同時對問題進行計算:“疫情期間小區(qū)報名志愿者,志愿者共有2組,每組18人,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學生先在草稿紙上列出算式2×18,并通過豎式計算的方法得出答案,得出結果后,學生需通過舉手示意。
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迷惑性的問題,如:“學校選購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已知一個羽毛球和一對羽毛球拍搭配,羽毛球的數量為18個,那么羽毛球拍的數量為多少支?”這個問題需要學生仔細研究,很多學生只關注問題中“一對羽毛球拍搭配一個羽毛球”信息,卻忽視了問題中羽毛球拍數量的單位“支”,一對羽毛球拍指的是兩支羽毛球拍,因此列出的算式應該是18×2。
2.聯(lián)系生活教學,感受數學魅力。
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將數學知識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有利于學生快速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蘊含數學知識的生活案例、問題或是場景,以現(xiàn)實生活來為學生搭建數學學習框架,讓學生沉浸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調動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學習數學,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達到不斷強化學生知識應用意識和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混合運算》時,生活中會涉及很多數學運算,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構建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學生提供“大展身手”的機會。
師:“同學們,大家在平時里有沒有跟著父母去買過菜?”
齊海峰想了想,當初李紅跟他的時候,他還是個沒被楊蓉放在眼里的臨時工,誰能指望他將來飛黃騰達,誰又能預見未來的生活。種什么因得什么果,楊蓉費盡心思,卻不一定換來更好的生活。而李紅是因為愛,才和他走到了今天。
生:“有,經常去?!?/p>
師:“很好,既然大家都陪父母去超市買過菜,那么老師現(xiàn)在想要讓大家?guī)臀医鉀Q一個問題,關于老師上次去超市買菜時遇到的問題。老師家里要來朋友聚餐,所以,我提前去超市購買了很多食材,雞蛋1斤,牛肉2 斤,豬肉3 斤,土豆2 斤,已知牛肉39 元一斤,豬肉18一斤,雞蛋5元一斤,土豆2元一斤,如果我給收銀員100元夠用嗎?”
此時,學生針對這項生活中的問題展開計算,學生列出算式:100-(18×1+39×2+5×1+2×2),計算過程,學生先對小括號里面的內容進行計算,(18×1+39×2+5×1+2×2)=105,顯然100 元是不夠用的。學生計算出結果后,紛紛舉手示意,回答:老師,100元不夠,還需要再給收銀員5元。這樣的情境構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3.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當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形勢與背景下,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加快知識傳播的速度、突破教學的難點,從而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高效。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雙減的核心理念和內容出發(fā),應用微課、多媒體、電子白板、云平臺等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新教學的基本形式,充實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xiàn)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數學教學課堂,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以提高數學教學的吸引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更快地消化知識并將其內化,最終才能達到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周長》一課時,本課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但周長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師很難通過語言做出詳細的介紹,基于此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介紹何為周長。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模擬“圍繞操場跑步”的情境,一顆紅色閃光點從起點圍繞一個橢圓繞了一圈后又抵達原來的位置,通過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明白了其實紅點走過的“一圈”這個路徑就是周長。在理解周長的概念后,教師再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多組圖形,讓學生計算圖形的周長,展示的圖形中有部分并不是封閉的圖形,學生需要從這些圖形中判斷出哪些圖形有周長,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4.注重互動教學,緊抓學生興趣。
例如,在教授《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本課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小數的概念,感受小數與整數的關系,并為后續(xù)小數計算奠定基礎。在本課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元、角、分的關系,教師可以從這一知識點來構建情境與學生進行互動,如,教師與學生模仿超市購物情境,用學生的文具來代替超市各種商品,教師先為學生發(fā)放一些價格標簽,學生可以根據標簽上的價格貼在某一個文具上,然后,教師再帶領一些同學進行“購物”。購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商品價格來引出小數的概念,某件商品的價格為1.5 元,那么我們需要如何支付呢?先支付一個“1 元”,然后再支付一個“5 角”,通過這個支付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了“1.5”元真正的含義。隨后,教師再讓學生自由購買商品,并根據價格標簽搭配支付,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概念的理解。
作業(yè)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yè)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因此精簡和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是落實雙減政策與要求的重要途徑。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來創(chuàng)新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減少作業(yè)量,從數學課程內容出發(fā)來設計多元化的作業(yè)形式,包括趣味作業(yè)、實踐作業(yè)、調查作業(yè)、生活作業(yè)等,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讓學生始終對作業(yè)保持濃厚的興趣,主動完成作業(yè)并從中體會學習的意義與快樂,找出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進行查漏補缺。
例如,在教授完《小數加減法》后,學生早已厭煩重復、枯燥的計算過程,即便教師布置這些作業(yè),學生也只會潦草應付,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顯然已經不適合,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特點設計一項調查性作業(yè)。作業(yè)任務單中記錄了幾種食物的名稱,需要學生結組或與家長一同前往超市調查商品的價格,作業(yè)任務單商品名稱分別為:雞蛋單價、蘋果單價、香蕉單價、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款薯片的單價,將這些價格記錄下來,并計算各買1斤雞蛋、蘋果、香蕉以及一包自己喜歡的薯片共需要多少元。每個超市的商品價格會有浮動,但是相差不大,這也形成了獨特的作業(yè)內容,這樣設計的作業(yè)更具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評價是教師改進、完善教學過程的依據,通過公正、客觀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和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所以說,為了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小學數學教師要徹底改革教學評價,改變以成績?yōu)槲ㄒ辉u價標準的模式,建設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層次、認知結構、情感態(tài)度以及學習結果進行即時、公正的評價,將學生從成績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讓學生更能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fā)出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克、千克、噸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要注重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對學生做出評價。如,在與學生互動時,教師提出問題:“有一堆沙子重1580千克,現(xiàn)在需要運走多少千克后,沙子剛好為1噸?”學生經過短暫思考后,紛紛舉手回答,學生1回答:“1000千克?!痹搶W生的答案顯然是錯誤的,但是教師在做評價時務必要避免批評學生,以免學生失去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的答案與正確答案偏差有點大,是不是沒有審清題呢,如果你能清楚老師問的問題,相信你一定能夠給出正確答案?!睂W生2回答:580千克。教師評價:“非常正確,你能為剛才那名同學介紹一下你的思路嗎?”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雙減”政策要求的落實僅依靠學校和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同時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真正將減負工作落到實處,實現(xiàn)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教學。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互動,向家長宣傳“雙減”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內容,讓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到減負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xiàn)減負。此外,教師還要讓家長配合教學工作,及時與教師溝通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態(tài)、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等,就此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形成教育合力,以實現(xiàn)共同為學生減負、減壓,真正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和個性成長。
例如,在“雙減”政策實施前,家長通常會給學生報很多課外興趣班,將學生的課余生活安排的非常緊張。其實,課外興趣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固然有著幫助,但是過于繁重的課外生活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造成心理負擔。對此,教師要與家長僅是進行溝通,根據“雙減”政策的內容,一同構建適合學生成長的健康環(huán)境,教師可以減少課后作業(yè)量,精簡作業(yè)內容、家長需多注重在生活中對孩子的陪伴,延長與孩子互動的時間,減少課外輔導班。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企業(yè)微信建立家長群,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給予一些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減少父母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增進親子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提出和實施,讓基礎教育教學方向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要求以及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順應教育的發(fā)展和變化,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把握雙減政策的核心精神與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的策略和方法,調整數學教學的結構,在刪繁就簡過程中實現(xiàn)小學數學教學的提質與增效,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實現(xiàn)全方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