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博,姚佳春,王曉莉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發(fā)生在肺實質的感染性炎癥,多在醫(yī)院外罹患,包括先于院外感染病原體,而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fā)病的肺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往往伴隨較多的合并癥及較高的經(jīng)濟支出,是全世界范圍內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2]。目前,臨床上治療CAP主要以抗生素為主,但抗生素長期使用會引起耐藥性,增加治療難度[3,4]。李得民等[5]發(fā)現(xiàn),中西醫(yī)結合用于治療CAP,療效顯著,因此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可能成為本病未來治療趨勢。清肺消炎丸作為一種中藥制劑,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肺部疾病的治療。本文分析清肺消炎丸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方案,探究其對某部官兵CAP炎癥指標的影響,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jù)。
1.1 對象 選取我院收治的部隊官兵CAP住院患者42例,均為男性,年齡18~36歲,病程72 h 以內,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入選的兩組病例間具有臨床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診斷CAP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6]:(1)在社區(qū)中發(fā)病;(2)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新出現(xiàn)的葉或段實變影、斑片狀浸潤影、磨玻璃影或間質性改變,同時伴或不伴有胸腔積液;(3)出現(xiàn)以下任一種表現(xiàn):新近出現(xiàn)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伴或不伴膿痰、胸痛、呼吸困難及咯血;發(fā)熱;肺實變體征和(或)聞及濕性啰音;外周血白細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細胞核左移。排除標準:(1)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栓塞、肺結核、肺水腫、肺不張、肺部腫瘤、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癥及肺血管炎等;(2)對用藥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如退熱(賴氨匹林)、化痰(氨溴索)等,對高熱者適當增加輸液量,補充維生素、電解質、水分。對照組靜脈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安徽雙鶴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898),0.5 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相同用藥的基礎上,同時口服清肺消炎丸(天津中新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仁堂制藥廠,國藥準字Z12020757)60丸(8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0 d。
1.3 觀察指標 (1)治療10 d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2)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第10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熒光染色法),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膠免疫比濁法),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電化學發(fā)光法);(3)觀察患者發(fā)熱、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1.4 臨床療效判定 根據(jù)患者體溫、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胸部CT、實驗室檢查等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定:(1)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胸部CT示病灶完全吸收,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2)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胸部CT示病灶大部分吸收,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3)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稍有好轉,胸部CT示病灶有所吸收,實驗室檢查部分好轉;(4)無效,用藥72 h后癥狀、體征及各項指標均未改善甚至加重[7]??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10 d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1.9%(13/2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5%(19/21),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獲得性肺炎患者治療10 d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治療前后兩組實驗室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10 d后WBC、N%、CRP及PCT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治療后觀察組WBC、N%和CRP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PC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獲得性肺炎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2.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消退時間較對照組均明顯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獲得性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CAP是一種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通常是指在醫(yī)院外獲得的感染性炎癥,累及肺實質及肺間質,其常見的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體等,致病原組成常因國家、人群、氣候等的不同而變化。其中,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支原體是我國CAP最常見的致病原[8-10]。抗生素是治療CAP的主要藥物,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常常是經(jīng)驗用藥的首選。在基層部隊,由于急救經(jīng)驗不足、搶救設備和藥品缺乏等因素,此類易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抗生素使用率并不高。喹諾酮類抗生素,特別是左氧氟沙星,因其使用方便,價格低廉,不良反應少,廣泛應用于官兵呼吸、泌尿等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左氧氟沙星的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 DNA 復制、轉錄、修復和重組所需的DNA 旋轉酶、拓樸異構酶Ⅳ,對多種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細菌均有抗菌作用,藥效良好且持久[11]。但是長期單一應用抗生素極易引起耐藥,增加治療難度。
部隊作為人員較密集的特殊場所,以青年男性居多,平素訓練任務重,過度疲勞可導致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同時消耗氣血,中醫(yī)認為易形成虛性體質,特別是冬季氣候寒冷,官兵呼吸道防御能力較差,成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分析體質差異,400名健康男性中,協(xié)調質占38.75%,9種偏頗體質占61.25%,其中居于前兩位的偏頗體質類型是津虧質10.50%,內熱質9.50%[12]。男性陰虛表現(xiàn)為多,不耐受暑熱燥邪,感邪易從熱化,多表現(xiàn)為實證、熱證。肺熱蒸騰,逼迫津液外泄,故見汗出;邪熱迫肺,肺失清肅,故見喘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13]。此外,《內徑·刺熱》中曾指出“肺熱病者...不得太息”,說明該病的治療原則應以清熱宣肺、衛(wèi)氣同治為主,從而起到驅邪安正的作用。清肺消炎丸就是在麻杏石甘湯的基礎上,再加用地龍、牛蒡子、人工牛黃、羚羊角。人工牛黃清心化痰;羚羊角味咸性寒、清熱解毒;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jīng),疏散風熱、宣肺利咽;地龍有清熱熄風、平喘通絡之功效。佐以這四味藥物,在麻杏石甘湯清肺熱、平喘的基礎上,更加大了清熱力度,并發(fā)揮清熱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且該方劑的配伍嚴謹,劑量使用斟酌,作為經(jīng)方,治以成藥,對于臨床上發(fā)熱較重的患者有明顯療效?,F(xiàn)代研究也表明,麻黃可促進支氣管與咽部黏膜分泌稀釋痰液,使得患者順利咳出痰液,同時增強支氣管纖毛運動,達到排痰效果[14];地龍則可擴張支氣管,并達到抗組胺效果;此外,地龍、麻黃、牛蒡子、杏仁、羚羊角等均可控制平滑肌痙攣,其中有效成分能夠防止NF-κB激活,發(fā)揮出抗炎作用,由此可見,該藥方不僅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還可降低炎癥因子表達,減少炎癥細胞在肺部的浸潤,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15,16]。
在細菌感染、急性創(chuàng)傷、燒傷或手術時,CRP的合成迅速增加,臨床常將其作為評估細菌感染相關炎性反應的非特異性標志物。PCT為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當由于細菌感染時,血清PCT水平可迅速升高;免疫、過敏反應或出現(xiàn)病毒性感染時,PCT水平通常不會發(fā)生明顯, PCT可作為臨床中診斷細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標[17]。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各類主要癥狀消退時間也較對照組短,可見清肺消炎丸與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CAP可迅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療效確切。兩組治療后WBC、N%和CRP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提示在西藥左氧氟沙星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用中成藥清肺消炎丸可進一步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而治療后兩組PCT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考慮可能與PCT水平的變化因疾病、病原體及病程的差異而不同,其多在嚴重細菌感染或膿毒血癥狀態(tài)下升高有關[18]。
綜上,清肺消炎丸與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部隊官兵CAP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快速減輕炎癥反應,緩解患者癥狀,提高臨床治愈率,從而盡快恢復部隊戰(zhàn)斗力,值得在隊屬醫(yī)院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