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安
至今都還記得,高考前的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連學習動力也沒有中考滿了,整天就知道幻想將來美好的生活,絲毫不知道努力。
高考分數(shù)公布后,當別人都在咨詢老師選擇哪所實力更強的學校,選擇哪個更熱門的專業(yè)時,我卻只能拿著志愿指南坐到教學樓一旁的樓梯,自顧自地填寫——發(fā)現(xiàn)我的分數(shù)只能報考??圃盒?,我第一次感到很不甘心。
回校提檔案那天,我碰到了語文老師,和他到辦公室聊了一下自己的打算。他當時非常篤定地勸我一定要復讀,因為有不少比我分數(shù)低的同學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在老師的苦口婆心被我婉言拒絕后,能看出他甚至對我感到有些失望。
我說我沒信心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我不敢。我天生喜歡自由一點,特別討厭過束縛的生活。當然,我也知道世界上沒人能夠真正做到自由,但這就算自己的一點念想吧。老師說了一句話,至今我仍記在心里:“別人可以直達終點,而你卻偏要硬著頭皮,走多少條彎路。”
從踏進??菩iT的那一刻起,我告訴自己必須要努力了,不能再為所欲為。
于是我做了一張計劃表,要求自己一年必須得完成幾樣——一個人若從一開始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從很大程度上減少追夢途中的阻力,早日到達理想的彼岸。
大一,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拿了獎學金,也和朋友一起去旅游。大二,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我從學習、學社組織、愛好、兼職等各方面鍛煉自己的能力,可喜的是在每一方面的嘗試都取得了好的成果。
也是從大二開始,我報了自考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文憑——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考試11門,全部考完后,再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才能順利拿到本科文憑。每年兩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9月。所以一開學,我就立馬投入到考試的準備中去,每次我會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報考三、四門。
每一門科目都有一本厚厚的教材,我也會買習題練習。備考的日子里,我通常是早上七點前就起床去教室背書。課間休息或者下午的時間我會專門用來刷題,每個科目輪流復習,每科的時間安排均衡。那段時間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不是刷題就是寫文章,直到館內已經(jīng)沒人了才收拾東西往回走。
每當復習很累的時候,也會小小羨慕一下本科階段的同學,羨慕他們高中足夠努力,換來了大學的稍稍輕松,可以全力去專攻其它,不必再擔心基本的文憑保證。
第一次我報了3門,因為還不是很清楚狀況,只過了2門。第二次我報了4門,全部通過,而且有1門是在完全沒有把握的前提下應試的——可能這也和我平時閱讀量大有關,畢竟文學是活的,思維也是活的。大學里的我過得很充實,自己想要的都在一步一步朝著我走來。
我想再努力一點,等畢業(yè)了,就不會因為拿不出手的學歷而尷尬,不是等著任人宰割,而是給自己留有一點選擇的機會。
我的古代文學老師也曾是??粕峭ㄟ^專升本后再升的研究生,如今她正在準備考博。她常常教導我們雖然現(xiàn)在是??粕@并不能決定我們日后的成就,不管專科、本科,最重要的還是得看自己的努力,自己努力了,學歷、能力你都是可以雙收的。
是啊,作為專科生的我們已經(jīng)比本科生落后一大截了,現(xiàn)在學校里可能還感覺不到那種強烈的壓力,但是一走進社會你就會看到人們有多現(xiàn)實。
現(xiàn)在有太多公司、人事單位,對學歷最低的要求也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粕具B投簡歷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還是有一些單位對學歷沒有做嚴格的要求,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一點是能力要好。就算你沒有學歷,如果有十足的能力,也是能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的——既然我們已經(jīng)落后了,沒關系,我們依然可以提升能力,只是需要更努力一點,多辛苦一些。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