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宣, 周茂菁, 胡文舉
(安徽理工大學附屬淮南新華醫(yī)院麻醉科, 安徽 淮南 232052)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膽囊良性疾病,當藥物治療不能奏效時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首選術式,比傳統(tǒng)開腹手術的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需要建立CO2氣腹,可引起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波動、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因此該術式需要在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實施,合理選擇麻醉誘導藥物對保障手術順利實施、減輕麻醉相關不良反應非常重要[2]。瑞馬唑侖屬于超短效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代謝速度快、不易蓄積安全性好的特點,目前在胃腸鏡檢查中應用較多[3]。但其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最佳劑量不明確。本研究觀察不同劑量的瑞馬唑侖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全麻誘導期心血管反應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飽餐后出現上腹部脹痛癥狀;進行墨菲斯征檢查提示:右上腹膽囊窩按壓疼痛;白細胞增高;B超檢查提示膽囊內有高信號影,并伴隨彗星狀尾巴;經上述臨床癥狀、影像學等診斷為膽囊結石,擇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②年齡18~70歲;③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Ⅱ~Ⅲ級;④患者本人或其直系家屬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標準:①既往有鎮(zhèn)痛藥物濫用史或吸毒史;②伴有精神疾病,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者;③體質量指數(BMI)≥28kg/m2;④對麻醉涉及用藥過敏;⑤伴有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⑥具有腹腔鏡禁忌癥,如臍/膈/股疝、腸梗阻、彌漫性/局限性腹膜炎等;⑦伴有重要臟器功能性疾病;⑧孕婦及哺乳期患者。剔除標準:①中轉開腹;②術后嚴重并發(fā)癥。根據納入排除標準納入122例患者,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兩組,經檢驗兩組資料均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禁食禁飲6~8h,入室后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腦電雙頻指數(BIS)。麻醉誘導前去氮給氧3min,經靜脈給予瑞馬唑侖(宜昌)、依托咪酯(江蘇恩華)0.1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0.5μg/kg、羅庫溴銨注射液(浙江仙琚)0.6mg/kg。起效后行氣管插管。維持麻醉:靜脈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待患者自主呼吸、意識恢復后拔除氣管導管。對照組采用0.1mg/kg劑量瑞馬唑侖進行麻醉誘導,觀察組采用0.2mg/kg劑量瑞馬唑侖進行麻醉誘導。
1.3觀察指標和檢測方法:于入室(T0)時、麻醉插管后1min(T1)、5min(T2)時抽取患者橈動脈血標本1mL,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丹麥雷度,型號:ABL90型)檢測血糖。比較兩組麻醉蘇醒時間、起效時間、拔管時間、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PACU)停留時間。統(tǒng)計兩組惡心嘔吐、低血壓、藥物注射痛、低氧血癥的發(fā)生率。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ASA分級及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兩組血糖水平比較:T0時,兩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糖水平于T1、T2時高于T0時,且觀察組T1、T2時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同時間血糖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2.3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T0時,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HR、MAP水平于T1、T2時高于T0時(P<0.05)。觀察組于T1時HR、MAP水平高于T0時,而T2時HR、MAP與T0時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時HR、MA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同時間HR、MA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
2.4兩組麻醉情況比較: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PACU停留時間較對照組更短,而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麻醉情況比較
2.5兩組不良反應的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75%(9/61)與對照組的14.75%(9/6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的比較n(%)
膽囊結石好發(fā)于成年人,女性發(fā)病率更高,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中國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約為6.3~12.1%,且農村發(fā)病率高于城市[4]。當出現腹痛、黃疸、發(fā)熱等伴隨癥狀、實性膽囊、結石體積大、結石嵌頓等情況時應給予手術治療[5]。近年來隨著腹腔鏡的發(fā)展日臻成熟,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盆腹腔病變的治療,具有微創(chuàng)優(yōu)勢。但腹腔鏡手術需要建立氣腹,為手術操作創(chuàng)造空間。氣腹易引起腹內壓升高、二氧化碳氣體彌散吸收,從而引起交感神經異常興奮,繼而發(fā)生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血流動力學改變。加之術中氣管插管、拔管、手術操作等均可引起較強的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以及圍術期安全。因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選擇合理的麻醉藥物。
瑞馬唑侖具有良好的鎮(zhèn)靜作用,其優(yōu)點是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小,維持時間短,目前在胃腸鏡檢查、肝癌根治術、心臟瓣膜置換術等領域均有所應用。錢煥麗等[6]研究發(fā)現,與咪達唑侖相比,瑞馬唑侖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更小、安全性更高、術后恢復更快。本研究將不同劑量的瑞馬唑侖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發(fā)現0.2mg/kg劑量組麻醉起效時間、PACU停留時間短于0.1mg/kg劑量組,而兩組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采用0.2mg/kg劑量瑞馬唑侖進行麻醉誘導可縮短麻醉起效時間,且不會增加麻醉不良反應,對術后蘇醒和拔管的影響小。這是由于瑞馬唑侖0.2mg/kg劑量的鎮(zhèn)靜作用更強,可更快的發(fā)揮鎮(zhèn)靜效果。瑞馬唑侖的代謝途經比較特殊,是通過非特異性酶代謝而不是肝臟代謝,代謝產物可經腎臟排放,體內殘留較少,不同劑量組患者術后恢復均較快[7]。
腹腔鏡手術易引起患者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引起血壓、心率波動,增加圍術期風險[8]。而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可引起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機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可引起應激性血糖升高[9]。本研究發(fā)現,0.2mg/kg劑量組麻醉插管后1min、5min時血糖水平以及HR、MAP水平均低于0.1mg/kg劑量組。這一結果提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采用0.2mg/kg劑量瑞馬唑侖進行麻醉誘導可更好地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減輕心血管應激反應。這是由于瑞馬唑侖可通過與苯二氮卓受體結合,誘導神經元的氯離子通道開放,從而促進氯離子內流而發(fā)生超極化,產生中樞抑制作用。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受到抑制后,Cor、NE的分泌減少,而舒張血管物質一氧化氮、前列環(huán)素釋放,從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10]。0.2mg/kg劑量下的鎮(zhèn)靜作用更強,可維持更好地麻醉深度,對血流動力學波動以及心血管應激反應的抑制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采用0.2mg/kg劑量瑞馬唑侖進行麻醉誘導可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減輕心血管應激反應,縮短麻醉起效時間,且不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