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是中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shù),古時又稱為“太平樂”,獅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一般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舞獅被認為是驅(qū)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jié)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今年過年,各地精彩紛呈的舞獅紛紛刷屏,過年氛圍滿滿。你知道舞獅的分類有哪些?它們有哪些特點?各自又有什么樣的寓意?這不,濟寧鄒城市的幾位小記者在過年期間看舞獅的同時不忘研究舞獅,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小記者的鏡頭一探究竟。
為了趕走年獸,舞獅便傳承了下來
濟寧鄒城市鳧山小學六年級二班? ?步若心
每年新春佳節(jié),無論是工作還是上學的人們,都開始匆匆往家趕,盡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但團團圓圓過個年是全國人民心中共同的愿望。
我的老家每逢春節(jié)都會有熱鬧的舞獅表演。早上,媽媽便早早地起床陪我上街看舞獅。小縣城里的路曲曲直直,媽媽卻熟門熟路,我們剛來到廟門前,舞獅的鑼鼓聲就響起來。寺廟邊賣早餐的小攤子也是坐滿了人,大家都等著看這場表演。
相傳,古時候,有一頭奇獸,每逢過年就來到民間,破壞人們的農(nóng)作物。人們都稱它為“年”。村民們對它不勝其煩,因為它破壞了新春佳節(jié)熱鬧的氣氛。于是,村民們便商議著要將“年”趕走。有智者便提議,用竹箴、繩子扎成奇獸的形態(tài),再用各式各樣的布片糊在上面。招來十幾名勇士,手拿鍋碗等能發(fā)出響聲的器具,埋伏在橋下,那是年獸進村的必經(jīng)之地。年獸一出現(xiàn),勇士們一涌而出。兩名勇士舞起制成的獅子,旁邊,其他勇士拿著鍋碗敲打。如雷貫耳的聲音嚇走了年獸。年獸從此銷聲匿跡,不復(fù)出現(xiàn)。
為慶祝趕走年獸,人們便把舞獅傳了下來,鍋碗變成了鑼鼓,成了每年春節(jié)廟前的壓軸戲。人們里里外外圍成一個圈,孩子們由大人抱著,鄰里鄉(xiāng)親都陸續(xù)來這里看舞獅。兩頭獅子,一只金一只紅,鱗片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獅身在操控下靈活地跳躍著,演員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似活生生的獅子就在眼前。
舞獅的活動很快結(jié)束了,來觀看表演的人們也漸漸散了。而那兩頭獅子生動的形象和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卻留在了我的心中。
指導(dǎo)教師? ?董相艷
北獅通常是以雌雄成對的方式出現(xiàn)
濟寧鄒城市鋼山小學六年級六班? ?張思涵
舞獅主要有兩種獅子,分別是南獅和北獅。其中南獅還被稱為醒獅,整個造型很威猛,在舞動的過程中很注重馬步。獅子會用面戲曲和面譜作鑒,色彩很鮮艷,制作很有考究。并且嘴巴或者眼簾都是可以動的。北獅通常是以雌雄成對的方式出現(xiàn),主要是由裝扮為武士的主人前面領(lǐng)。一般北獅的表演跟雜耍是差不多的,在配樂方面,通常都是以京鼓、京鑼等為主。
舞獅的特點有精益求精的造型工藝、靈動活潑的表演方式、獨一無二的氏族傳承。舞獅作為一種特色民間藝術(shù)沒有消亡,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以一種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在傳承,越來越好。
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用舞獅來祈禱獅子保佑,中國民俗傳統(tǒng)認為舞獅可以驅(qū)邪避鬼,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指導(dǎo)教師? ?李紅梅
南派舞獅獅頭分三種
濟寧鄒城市鳧山小學六年級六班? ?槐語童
“咚——噠噠噠——噠噠噠”“嘿——哈”鼓聲夾雜著鏗鏘有力的喊聲,掀起了過年氛圍的高潮。只見兩位披著金色布獅的人登場了。前面的人舞動著靈動的獅頭,左瞧瞧,右看看,眨眨那雙滾圓的大眼睛,生動而威武。在激昂的鼓聲和亢奮的掌聲中,他們便跟著節(jié)奏在參差不齊的木樁上舞動,時而一躍而上,時而匍匐向前……
在舞獅的技藝中,大致分為南派舞獅和北派舞獅兩種。北派舞獅的獅頭逼真,注重寫實;而南派舞獅的獅頭不像獅頭,而更像年獸,滾圓的眼睛,平闊的嘴巴,扁平的額頭,滿臉的花紋與繡球,頭頂還有一只角,相比之下,它更注重寫意。
據(jù)舞獅的師傅講,在南派的舞獅中,根據(jù)獅頭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顏色不同、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jù)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紅色為關(guān)羽獅,代表忠義、勝利。因為關(guān)羽在華人心目中又為武財神,故關(guān)公獅又代表財富。師傅說,舞動關(guān)羽獅有種豪邁之意。動作幅度非常大,卻很靈活。在木樁上大幅度地跳躍,然后瀟灑地一甩頭。關(guān)公耍大刀的形象就儼然印在腦海里了。
黃色為劉備獅,代表澤被蒼生、仁義及皇家貴氣。劉備獅在舞動時,動作幅度并不大,卻給人以仗義、心思縝密的感覺。它會根據(jù)鼓聲時而進,時而退。一個顧及百姓的明君的形象就這樣展現(xiàn)出來了。
黑色為張飛獅,代表霸氣、勇猛,故一般張飛獅只有在比賽或踢館時才使用。一般喜慶之事,還是紅黃為常見。張飛獅在舞動時,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的感覺。它經(jīng)常會做跳躍、翻滾等動作。時而又趴在一處,向四周警惕。如同一位戰(zhàn)場上的將軍,有必勝的信心和視死如歸的氣勢。
同學們,看了我的“前方報道”,你是不是也在感嘆古人的智慧?
指導(dǎo)教師? ?王計春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濟寧鄒城市鳧山小學六年級五班? ?顧涵瑞
舞獅在我國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也被世人稱為瑞獸。
舞師又分為兩大類,十二小類:大類分為南獅和北獅;北獅多以嬉戲打鬧為表演內(nèi)容,南獅多以高難度動作為主要戲份。小類又分為手搖獅、寧海舞獅、田陽舞獅、玉林舞獅、仡佬族高臺舞獅……
過年期間,我非常榮幸地觀看了高臺舞獅表演,心里說不出來的激動。只見兩個人一頭一尾披著獅衣,配合得相當默契。兩個銅鈴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在僅有的鐵柱上來回穿梭。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嫻熟的身法,讓人贊不絕口!
舞獅,一個久遠又祥瑞的名字,我們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
指導(dǎo)教師? ?徐廣芬
舞獅,寄托了一年美好希望
濟寧鄒城市鋼山小學六年級十班? ?徐? ?諾
“來了,來了”,我歡呼雀躍。兩頭獅子身披紅黃相間的獅被向我跳躍而來。這是兩頭雙人舞的大獅,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只見兩人默契配合,眼前的獅子時而搖頭晃腦,時而張著血盆大口,時而眼睛一眨一眨,時而撓癢癢,時而非常乖順,時而直立,時而倒立……突然一頭獅子爬到另一頭獅子的頭上,并且騰空躍起,我的心怦怦直跳,閉上了眼睛,不敢直視。周圍的大人小孩不約而同“啊”的一聲。此時,鼓聲鑼聲,人們的掌聲,孩童的歡呼聲,透著歡愉,透著幸福。
在元宵節(jié)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在孔府這個“天下第一家”里,這場表演使過年的氣氛得以延續(xù)。每逢元宵必有醒獅表演,寓意著吉祥如意,象征著雄健、勇敢和力量,也寄托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鑼鼓聲不時縈繞于我耳邊,雄偉俊武的醒獅不時浮現(xiàn)我眼前,抬頭望天,排成人字形的大雁飛過眼前,此時我心里比蜜還甜。
指導(dǎo)教師? ?蔣?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