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平,吳丹,錢國安,錢佩珺,蘇娟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1a 健康促進與教育辦公室;1b 神經(jīng)內科,安徽合肥,230601)
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又稱腦梗死,是腦卒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70%~80%[1]。隨著腦部介入治療技術和醫(yī)學技能的不斷發(fā)展,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死亡率雖然下降, 但復發(fā)率和致殘率卻居高不下[2]。腦卒中作為一種慢性病,病程長,恢復慢,患者在住院期間就表現(xiàn)出相關疾病知識缺乏, 對照護措施不理解等; 出院后也有強烈的延續(xù)護理知識需求,存在康復護理知識缺乏、康復依從性差等現(xiàn)象[3-5]。目前,對患者實施的健康教育多為口頭宣教和出院后電話隨訪教育,健康教育效果不佳?!丁敖】抵袊?030”規(guī)劃綱要》中指出[6],要加強健康教育,發(fā)展新形式的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醫(yī)療服務模式,實現(xiàn)智慧醫(yī)療等關鍵技術突破。為了使患者更加便捷地獲取與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知識需求為導向,開發(fā)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智慧平臺(以下簡稱健康教育智慧平臺),并探討其應用效果,現(xiàn)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科一病區(qū)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住院時間分為對照組45 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觀察組45 例(2021年6月至12月)。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7]的診斷標準,經(jīng)頭顱CT 或MRI 診斷為缺血性腦卒中;②使用智能手機并能夠熟練使用微信者;③意識清楚,病情穩(wěn)定,能夠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肺、腎等嚴重軀體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②合并精神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③因其他原因無法正常溝通者。脫落標準:①住院期間,因病情變化不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主動要求出院或轉院者;③主動要求退出研究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完成出院后干預者;④出院3 個月內卒中復發(fā)者?;颊呔橥庾栽竻⑴c本研究,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批準(倫理號為YX2021-075)。根據(jù)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比較的樣本含量計算公式[8]:n=[(Zα/2+Zβ)×σ/δ]2×2,式中α=0.05,β=0.10,Zα/2=1.96,Zβ=1.282,σ 為總體標準差,δ 為兩均數(shù)之差值。據(jù)既往文獻[9]報道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在干預后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得分,得出σ=11.74,δ=9.53,計算n=32 例,考慮到20%的脫落率,計算每組樣本量為40 例。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和出院后隨訪。在患者入院當天給予入院宣教,住院期間給予飲食、用藥、康復鍛煉等健康指導;教育方式口頭宣教、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及科室集中健康教育講座。出院時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出院半個月、1 個月和3 個月時各電話隨訪1 次,解答患者疑問并提醒患者按時復查復診。
1.2.2 觀察組 利用智慧平臺進行健康教育干預。
1.2.2.1 平臺內容設計 平臺內容設計主要由 “腦卒中健康教育智慧平臺”研究小組完成。研究小組包括主任護師1 名(醫(yī)院健康促進與教育辦公室主任),神經(jīng)內科副主任醫(yī)師1 名,神經(jīng)內科工作20年以上的護士長1 名,從事腦卒中臨床護理工作10年以上的主管護師1 名,具有碩士學歷的腦卒中隨訪護士1 名;軟件工程師2 名。首先系統(tǒng)檢索中國知網(wǎng)、維普、萬方、PubMed 等國內外數(shù)據(jù)庫中關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文獻,并選取護士所在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8 名腦卒中患者進行訪談,形成健康教育核心內容體系的初稿。然后邀請腦卒中相關領域工作10年及以上的15 名專家, 采用2 輪德爾菲專家函詢法對指標體系內容進行修訂和完善,最終確定了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核心內容體系包括7個一級指標、27 個二級指標、81 個三級指標[10]。與某軟件公司合作,將核心內容體系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上傳至健康教育智慧平臺,并完成平臺功能及用戶界面的模塊設計與優(yōu)化。
1.2.2.2 平臺構成及功能
1.2.2.2.1 患者端主要功能 患者端健康教育智慧平臺通過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呈現(xiàn),包括以下三個模塊。①文章列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核心內容[10]):包括疾病相關知識、生活起居、藥物、康復、并發(fā)癥或后遺癥、情緒管理、復發(fā)和復診相關知識7 大類,每一類下有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文章類型包括文字、圖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點擊相應文章即可進行閱讀?;颊呖梢詫ξ恼逻M行收藏,便于下次直接閱讀瀏覽。②我的個人:該模塊下包括以下幾個功能:文章收藏,患者可直接點開閱讀瀏覽自己收藏過的文章;就診人管理,患者可綁定自己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齡、入院時間、出院時間、聯(lián)系方式等,便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管理;推薦給朋友,患者可將微信小程序二維碼推薦給家屬或其他病友,實現(xiàn)知識共享。③在線咨詢:患者綁定信息后,直接點擊咨詢進入與醫(yī)護人員互動界面,可發(fā)送文字、語音、圖片等,咨詢疾病相關問題和注意事項等,實現(xiàn)出院后隨訪。
1.2.2.2.2 醫(yī)護端主要功能 醫(yī)護端通過微信小程序或電腦網(wǎng)頁端均可實現(xiàn),包括以下兩個模塊。①患者管理:該模塊下包括以下幾個功能,添加患者,輸入患者入院時間和姓名后,患者床號、年齡、聯(lián)系電話等均會自動匹配,可直接提交患者信息,提交后即可獲取患者綁定的二維碼,患者進入宣教小程序掃碼后填寫姓名即可完成綁定,患者綁定成功后即可開啟互動功能;患者列表,此界面可以搜索所有已加入互動的患者,列表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如果患者因其他原因不再參與互動,可關閉互動功能。②互動列表:醫(yī)護人員可在此界面查看患者咨詢問題,并與患者進行互動,同時可給患者推送相關健康教育文章及視頻,提醒患者出院后復查復診等;互動信息發(fā)出后會有微信提醒消息,便于接收者及時查看互動信息,并且所有互動內容可以自動保存。
1.2.2.2.3 后臺管理端 后臺管理端通過電腦網(wǎng)頁端實現(xiàn)以下功能。①文章管理:醫(yī)護人員可上傳、更新健康教育文章或視頻,實現(xiàn)健康教育內容的維護與管理;②患者列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科室、病區(qū)、疾病類型、性別、年齡、住院號、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等)及患者管理操作(編輯、患者二維碼、開啟互動、刪除患者信息);③互動列表:顯示以往進行的所有參與的互動信息,可顯示患者姓名、床號、入院時間、最新留言時間、回復狀態(tài)、互動狀態(tài)等。
1.2.2.3 智慧平臺健康教育干預方法 ①指導患者加入智慧平臺:在患者入院3d 內,護士為患者提供智慧平臺微信小程序二維碼,指導患者掃碼關注,綁定患者信息,進行入組管理。護士向患者當面演示“患者端”各功能模塊使用方法,并要求患者演練平臺使用過程,使患者能獨立正確使用該平臺。②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在住院初期,護士可將健康教育內容如入院須知、常規(guī)檢查注意事項等推送給患者;在住院期間,對患者實行動態(tài)內容推送,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檢查結果,將相關健康教育文章或宣教視頻推送給患者,指導患者閱讀并查看健康教育內容,使患者了解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颊咴陂喿x過程中有任何疑問護士當面給予解答或患者也可在“在線咨詢”模塊進行詢問,當護士進入“互動列表”模塊,該患者互動狀態(tài)可顯示為綠色,便于查看患者最新留言。③出院后延續(xù)健康教育:文章推送,患者出院后護士每周推送健康教育核心內容[10]相關文章或宣教視頻;互動交流,對患者在咨詢模塊的留言及時給予解答,及時與患者進行在線互動交流;復查復診提醒,在患者復診日的前1w 給患者發(fā)送復查復診提醒。
1.3.1 腦卒中知識問卷 該問卷由姚啟萍[11]于2016年編制,主要用于測量患者對卒中知識的了解程度。內容包括先兆癥狀(7 個條目)、急救處理(4 個條目)、危險因素(12 個條目)、安全用藥(4 個條目)、行為方式(10 個條目)、康復知識(3 個條目)6 個維度共4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兩分法計分,回答正確得1分,回答錯誤或不知道得0 分,總分范圍為0~4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掌握的腦卒中知識水平越高。該問卷的內容效度為0.950,問卷總的內部一致性Ch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858。本研究該問卷Chronbach α 系數(shù)0.796。
1.3.2 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問卷 該問卷由戎艷琴[12]于2017年編制,包含5 個維度,24 個條目,分別為基本健康行為8 個條目、保健行為4 個條目、預警行為5 個條目、避免有害環(huán)境行為3 個條目、戒除不良嗜好行為4 個條目。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不、偶爾、有時、經(jīng)常、總是分別計1~5 分,其中戒除不良嗜好行為維度中的條目21 抽煙和條目22 飲酒為反向計分。問卷滿分120 分,得分越高代表健康行為越好。該問卷總的效度指數(shù)CVI 為0.97,總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807。本研究該問卷Chronbach α系數(shù)0.715。
1.3.3 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 該量表由美國斯坦福大學WILLIAMS[13]編制,后經(jīng)國內學者王伊龍等[14]改進并修訂而成,是專門用于調查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測評工具,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語言、活動能力、情緒、個性、自理能力、社會角色、思維、上肢功能、視力、工作/勞動12 個方面共49 個條目,可全面評估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條目采用5 個等級選項,分別賦值1~5 分,量表總分為49~245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王伊龍等[14]在腦卒中患者中使用,量表的Kappa 系數(shù)在0.816~1.00 之間,Cronbach a 系數(shù)0.76。本研究該問卷Chronbach a 系數(shù)0.965。生活質量為本研究的主要結局指標。
1.3.4 腦卒中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問卷 該問卷由課題組在參考相關文獻[15]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主要用于評估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程度。該問卷包括對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信息量、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者回答問題5 個條目,條目采用5 個等級選項,不滿意、不太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很滿意分別計1~5 分。得分范圍為5~25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越高。
本研究由2 名課題小組成員指導2 名非課題小組成員完成資料收集,實施調查者盲法。調查前統(tǒng)一培訓,在研究對象入組時(干預前)對其進行第1 次問卷調查,調查人員告知患者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及照顧者同意,現(xiàn)場進行問卷調查。出院當天進行第2 次問卷調查,現(xiàn)場進行問卷調查。出院后3 個月通過電話隨訪或面談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采用EpiData3.1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由表1 可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過程中觀察組因主動要求出院脫落1 例,最終對照組45 例完成研究,觀察組44 例完成研究。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S)
注:* 為確切概率法。
對照組(n=45)性別觀察組(n=45)統(tǒng)計量P項目男女χ2=0.0800.777年齡(歲)37(82.22)8(17.78)46.51±6.37(30~54)38(84.44)7(15.56)48.22±7.84(26~59)t=-1.1360.259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異/喪偶受教育程度小學初中高中及中專大專及以上醫(yī)保類型城鎮(zhèn)居民醫(yī)保新農合家庭人均月收入(元)≤4000>4000是否首發(fā)卒中40(88.89)5(11.11)44(97.78)1(2.22)0.203*10(22.22)23(51.11)7(15.56)5(11.11)7(15.56)20(44.44)11(24.44)7(15.56)χ2=1.9610.581 22(48.89)23(51.11)29(64.44)16(35.56)χ2=2.2170.136 19(42.22)26(57.78)16(35.56)29(64.44)χ2=0.4210.517否是4(8.89)41(91.11)6(13.33)39(86.67)χ2=0.4500.50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腦卒中知識得分比較見表2。由表2 可見,兩組患者腦卒中知識得分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提示兩組患者腦卒中知識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進一步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出院3 個月腦卒中知識總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腦卒中知識得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腦卒中知識得分比較(分,±S)
注:a 為P<0.01,b 為P<0.001。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45 44 F 時間455.284b F 組間9.470a F 交互9.982b tP干預前17.27±6.07 16.64±3.67 0.591 0.556出院時25.67±4.98 28.61±2.96-3.383<0.001出院3 個月29.89±2.81 33.34±1.99-6.684<0.00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得分比較見表3。由表3 可見,兩組患者健康行為得分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提示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進一步分析結果,觀察組出院時、出院3 個月健康行為總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得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得分比較(分,±S)
注:a 為P<0.01,b 為P<0.001。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F 時間F 組間F 交互45 44 237.137b 10.073a 20.821b tP干預前67.13±5.64 66.73±5.88 0.332 0.740出院時71.58±4.50 77.27±4.54-5.942<0.001出院3 個月75.44±3.33 78.14±3.90-3.501<0.00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見表4。由表4 可見,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提示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進一步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出院3 個月生活質量總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分,±S)
注:a 為P<0.001。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F 時間F 組間F 交互45 44 451.507a 26.011a 20.765a tP干預前162.53±15.61 164.77±25.22-0.505 0.615出院時179.91±17.09 204.64±14.33-7.557<0.001出院3 個月208.38±12.97 225.30±10.68-6.710<0.001
兩組患者干預后健康教育滿意度得分比較見表5。由表5 可見,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及出院3 個月健康教育滿意度得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后健康教育滿意度得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后健康教育滿意度得分比較(分,±S)
組別n出院時出院3個月對照組觀察組45 44 tP 17.64±1.86 19.55±1.90-4.772<0.001 19.02±1.94 22.77±1.29-10.725<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出院時、出院3個月知識得分和健康行為得分均略高于對照組(均P<0.001),提示健康教育智慧平臺干預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這與譚春燕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住院期間,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中,護士采用面對面宣教、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或集中健康教育講座的方式;出院后延續(xù)健康教育以電話隨訪為主,主要為口頭宣教,無法對患者進行監(jiān)督。文獻報道,腦卒中患者健康素養(yǎng)水平較低[17],健康教育需求較大[18-19],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單一的電話隨訪延續(xù)護理存在無法滿足患者需求的問題。住院期間,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給予運用健康教育智慧平臺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平臺中存儲了大量關于腦卒中疾病的相關知識,包含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較傳統(tǒng)的口頭宣教更生動形象。護士將文章推送給患者,患者或家屬也可隨時通過平臺主動獲取疾病、飲食、用藥、康復鍛煉、情緒管理、復查復診等內容,同時所有推送文章和互動記錄均會自動保存,支持反復查看,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也有助于患者鞏固知識,形成良好的知言行健康行為。另外,平臺還設置了互動功能,出院后患者可在線提出疑問,護士可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在互動過程中,有利于建立友好的護患關系,同時也有利于護士督促患者建立健康行為。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出院時、出院3 個月生活質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01),提示基于健康教育智慧平臺的健康教育干預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更佳的效果,這與國內外其他研究[20-22]結果一致。分析原因,住院期間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式較為單一,患者學習相關知識較被動,影響其主動管理疾病的意識。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是依據(jù)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設計并通過智慧平臺進行干預的,通過該平臺患者可主動學習疾病、生活起居、情緒管理、藥物、康復、并發(fā)癥或后遺癥等相關知識,不斷學習過程可培養(yǎng)患者對疾病管理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通過學習“情緒管理”部分相關知識,可以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16],提升其生活質量。在患者出院后,傳統(tǒng)的延續(xù)護理方式為電話隨訪,獲取患者信息量有限,只能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患者情況并給予解答。而基于健康教育智慧平臺,患者在出院后仍可以瀏覽或觀看相關健康教育文章或宣教視頻,隨訪護士也可通過“患者互動”模塊定期向患者推送一些文章或視頻,進一步強調按時服藥、康復鍛煉、定期復查復診的重要性,增強患者遵醫(yī)行為,促進患者康復,從而也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20]。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和出院后3 個月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01),提示智慧平臺的應用能提高腦卒中患者住院時和出院后健康教育滿意度,這與周結霞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其與健康教育智慧平臺延續(xù)健康教育模式更具有便捷性,延續(xù)隨訪內容更加豐富有關。臨床工作任務重,醫(yī)護人員多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或護理時給予患者口頭宣教、發(fā)放紙質版健康教育手冊或集中進行健康教育講座,患者可能不能當場掌握健康教育信息;部分護士可能因工作經(jīng)歷、??浦R缺乏等問題不能全面對患者進行宣教,健康宣教可能存在隨意性;部分患者可能對年輕護士的宣教內容存在質疑,而教育智慧平臺能克服以上缺點。例如健康教育智慧平臺中的文章和視頻均通過了??漆t(yī)生審核,克服了傳統(tǒng)健康宣教中不專業(yè)的缺點,住院期間護士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實行動態(tài)內容推送,針對性強;健康教育智慧平臺具有圖文并茂的知識庫,患者可反復查看平臺中的相關文章和視頻;出院后患者可通過“醫(yī)患互動”模塊與醫(y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獲得醫(yī)護人員的指導和幫助,醫(yī)護人員也可通過該模塊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指導,滿足患者出院后延續(xù)護理需求。
本研究將健康教育智慧平臺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延續(xù)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其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改善患者健康行為、生活質量以及提高其健康教育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但是本研究由于受人力、時間等限制,研究對象僅限于會使用微信的出院患者,干預時間僅為出院后3 個月,未對平臺的遠期應用效果進行追蹤。未來將平臺推廣至患者家屬,并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探究平臺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遠期應用效果。另外,本研究構建的健康教育智慧平臺尚處于初步應用階段,后期可結合質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患者在平臺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和建議,進一步對平臺功能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