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葛龍 欒長雨
[摘? ? ? ? ? ?要]? 大學勞動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對優(yōu)化高校教育體系,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勞動教育體系尚未形成,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評價不科學、勞動實踐活動不豐富等問題。因此,高校需要立足教育資源,著眼學生未來發(fā)展積極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體系,構建學生勞動認知教育體系、專業(yè)勞動教育體系、實踐活動體系等,為培養(yǎng)具有科學勞動觀的新時代人才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關? ? 鍵? ?詞]? 生本教育理念;勞動教育體系;高校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3)08-0029-04
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趨于綜合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專業(yè)和技能已經(jīng)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企業(yè)更加看重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生活能力、堅持精神等,這些品質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品質,也是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勞動教育和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通過加強學生思想引導,能夠改變學生不良行為,扭轉學生懶惰、怕吃苦、安于享樂等消極思想。因此,學校應基于學生未來發(fā)展,以生本教育理念為依托,不斷完善勞動教育體系,注重思想疏通,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意義,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做一個勤于動手、敢于承擔、具有勞動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一、生本教育理念概述
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教”實現(xiàn)“育”,育人是教育的落腳點。因此,教育應牢牢把握住對象,將教育對象放在第一位,基于教育對象特點、學習需求等構建教育體系。生本教育理念直擊教育本質,從育人的角度構建教育體系,在教育中考慮學生未來發(fā)展、學習意愿、學習能力等方面,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者,能夠自己主動學習課程,認識到課程的價值并進行探究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以及在教師的監(jiān)督下學習,從而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收獲知識,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生本教育理念的主要價值觀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教育觀,即承認學生的價值,認為學生天生具有學習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后天培養(yǎng)的,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在教育中應認識到學生自身的價值,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教學,并基于學生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教育機制。第二方面是教學觀,生本教育觀打破了傳統(tǒng)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改變了功利化教育模式,教育的目標著眼于學生未來發(fā)展,是促進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課堂,是對學生未來有實際意義的課堂,是實用性的課堂,而不是機械地學習理論,為了應付考試、獲得高分的課堂。另外,生本教育理念的課堂組織形式擺脫了教師教、學習學的教學形式,而是學生自學、先學、多學少教的學習方式,甚至可以不教,或者是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教,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獲得學習方法,積累學習經(jīng)驗,體會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形成一個高效的學習循環(huán)。
此外,生本教育理念提到了德育對學生美好生活的作用,認為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知自己,可以幫助其擺脫浮躁的心態(tài),使學生具備樸素的心理,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體會幸福生活的意義。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勞動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的意義
勞動教育是大學生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由于受社會觀念、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勞動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甚至被忽略。一些高校很少融入德育方面的考核,所進行的教育也主要采用說教的方式完成,雖然也會涉及實踐活動,但是活動單一,脫離大學生生活,而且重視形式,忽視學生參與,導致活動結束之后,學生依然我行我素,并未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價值。另外,社會上對勞動教育存在錯誤的認知。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對學生灌輸?shù)挠^念是只要學習好即可,無須參與勞動,甚至很多人認為勞動是沒有意義的,是一種懲罰行為,這些都影響了德育質量。因此,高校教育應糾正學生當前不良的勞動思想,提升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并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科學的勞動學習體系,為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做好準備。
目前,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并不完善,所進行的勞動教育課程零散,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聯(lián)系不緊密,而且很多勞動教育課程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導致勞動實踐課程形式化,不具有實際教育意義。此外,很多高校不重視實踐課程評價,因此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達到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的目的。而勞動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可以解決當前勞動教育課程的弊端,讓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生活,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勞動中感悟生活,體會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這對提升大學生德育教學水平,提升人才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目前高校勞動教育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一)教師對生本教育理念認知不足
生本理念的本質是將教育落實在學生身上,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歲以上,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應是開放性的教育,是引導性的教育,但是很多教師并不放心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認為學生不會主動完成,而且沒有能力完成,認為想要提升勞動教育效果仍舊需要發(fā)揮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并且在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要強制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學習,認為這樣才是對學生負責,而且有利于讓學生參與到勞動教育課程中。另外,很多教師認為專業(yè)知識、技能學習是大學期間主要的學習任務,這些應放在首位,勞動人人都會,無須進行專項教育,致使勞動教育課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二)學生缺乏科學勞動觀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物質豐盈的和平年代,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艱苦生活,甚至一些大學生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在家人的呵護下長大,他們很少參與勞動,即使參加勞動,也主要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到了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自由,學生可以自己安排日常生活,勞動更會被拋之腦后,如果不重視勞動教育,則很難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另外,受網(wǎng)絡不良思想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產(chǎn)生了不良的思想傾向,尤其是西方的“享樂”“自由”等消極的思想不斷影響著學生,導致不少大學生好逸惡勞,沉迷于享樂,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
(三)勞動課程設置不合理
設置勞動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但是很多高校勞動課程設置脫離了教育的本質。首先,勞動課程形式化。一些高校所設置的勞動課程主要以理論課程為主,雖然也會涉及一些實踐課程,但是這些實踐課程對學生技能要求較高,缺乏實踐性,學生很難基于日常生活參與勞動實踐,因此很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價值。其次,勞動課程設置缺乏系統(tǒng)性。很多高校所設置的勞動實踐課程比較零散,勞動課程理論內(nèi)容和實踐課程內(nèi)容不符,銜接性較差;授課時間不統(tǒng)一,隨機性很強。最后,勞動課程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勞動教育應基于學生勞動現(xiàn)狀、成長需求、興趣愛好等設置課程,但一些教師在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時所考慮的是自己怎么教好教,如何授課更方便,而并未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如何安排課程,這樣的勞動課程安排顯然違背了生本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德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
(四)勞動實踐活動不成體系
生本教育理念重視學生感悟,通過讓學生感悟,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因此,勞動教育中應積極為學生構建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勞動,體會勞動的情感價值。但是很多高校實踐活動安排并不理想。首先,實踐活動安排不足。學生只有多參與實踐活動,才能真正地體會到勞動之美,培養(yǎng)自身不怕吃苦、體諒他人的美好精神,但是由于高校安排的勞動實踐活動較少,因此很難將勞動思想植入學生的思想體系中。其次,勞動實踐活動不符合學生發(fā)展要求。學生最終需要走向社會,參加工作。無論何種工作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需要學?;趯W生專業(yè)為學生設置針對性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但是很少有高?;诓煌膶I(yè)為學生創(chuàng)建勞動課程,僅僅是安排實習、義務勞動等勞動實踐活動。此外,勞動實踐活動不符合時代需求。高校所設置的勞動實踐活動無法與先進技術對接,凸顯信息化勞動優(yōu)勢,多是一些基礎的勞動實踐活動,不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
(五)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首先,高校未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評價體系中,不會像專業(yè)課程一樣評學分,因此,學生并不重視這門課程,日常學習多是應付。其次,教師不重視學生勞動評價,當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活動時,教師很少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比如口頭表揚、發(fā)放獎勵等,導致學生缺乏激勵,無法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此外,缺乏對學生勞動學習的綜合評價,評價不全面。勞動教育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具備勞動精神,比如熱愛勞動、保持勤奮的心態(tài)等,這些積極的精神是培養(yǎng)學生勞動意識的保障,但是教師對學生勞動評價只注重結果,評價一些顯性的成果,而忽視隱性學習成果的評價,這對提高學生勞動覺悟,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勞動、主動參與勞動極其不利。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勞動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策略
(一)貫徹生本教育理念,構建專業(yè)勞動教育體系
良好的品行是學生成長的基石,大學生終要走向社會,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品德,將很難適應社會,在社會上更好地發(fā)展。教師應擺脫狹隘的只專注于課程教學以及具體的學習任務的教育理念,積極落實新時代“育人”精神,著眼于學生未來發(fā)展,從學生的角度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落實。
第一,構建專業(yè)師資隊伍,加強教師生本教育理念培訓。生本教育理念強調的是如何讓學生學,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及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感悟,并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體會到勞動中蘊藏的樸素美德,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務實、認真、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通過加強教師培訓,讓教師從教學轉變?yōu)樽寣W生主動學,讓學生愿意學,并將勞動意識以及所獲得的美好精神融入學生知識體系、思想意識中,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指明方向。
第二,構建專業(yè)勞動教育體系。學校應做好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教育制度制定、教育科研、經(jīng)費支出等方面的規(guī)劃,并成立專門的勞動教育體系研究機構,針對學生勞動教育現(xiàn)狀、學生未來發(fā)展完善勞動教育體系,并將勞動教育具體化、制度化,保證勞動教育有序展開。
(二)重視學生思想教育,構建勞動教育認知體系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觀點是承認學生的價值,學生本身是一個學習資源庫,具有創(chuàng)造、探究、創(chuàng)新等能力,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應停留在盲目的“教”上,應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高質量地學,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而要讓學生成為勞動教育的主人,只有用科學的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才能真正地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
勞動教育屬于思政教育的范疇,大部分高校設置了思政課程,因此,可以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程中,讓學生接受理論層面的教育,認識到參與勞動實踐的重要性。首先,教師可以運用思政哲學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比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的認知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等,讓學生明確實踐對知識學習的價值。另外,勞動還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有效途徑,可列舉具體案例讓學生學習,從思想上讓學生認可勞動的價值。其次,應加強勞動教育思想宣傳,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工具,比如社交軟件、校園網(wǎng)絡等宣傳勞動思想,并安排具體的勞動思想宣傳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勞動教育宣傳文件,參與學?;顒?,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此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不是一門技能類課程,不能舍本逐末,應通過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引導,強化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德育應涵蓋多個方面,可以通過營造校園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可以開展文藝類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可以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也可以舉辦一些演講、感悟類活動,通過演講活動,提升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傊瑧晟频掠w系,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意識,以此指導學生行為,將“勞動思維”內(nèi)化成為學生行動的風向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成為一個勤勞的人。
(三)加強學生生活調研,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鑒于很多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因此,高校應以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導,做好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工作。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中,第一,應做好學生生活調研工作,了解目前大學生喜歡的勞動項目,并調查大學生對勞動教育課程有哪些期許和意見,通過調研資料,結合高校教育資源情況為學生設置勞動教育課程,才能保證勞動教育課程受眾更廣,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比如,女生喜歡美食烹飪、植物種植、家居整理等,男生喜歡手工制作、機械修理、計算機維護等,這些勞動不但符合當前時代需求,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力,而且是學生喜歡的勞動,因此,學生參與更積極,學習效果也更好。第二,勞動教育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勞動教育既應包括理論課,又應安排實踐課,而且實踐課程內(nèi)容應和理論課程內(nèi)容相契合。另外,還應安排好課程授課時間、授課頻次等,學校應制定具體的勞動課程授課時間、內(nèi)容,確保勞動教育課程能夠落實到大學生日常學習中。第三,開發(fā)學校特色課程。高校所具備的教育資源、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等不同,學校應彰顯學校教育優(yōu)勢,打造個性化勞動教育課程,比如“掃墓”“公共設施維護”等,這些活動不僅有地域特色,還有較好的教育意義。第四,征求學生意見,根據(jù)學生需求設置課程。生本理念注重學生價值,因此,勞動教育中也應認識到學生的價值和作用,提升學生對勞動教育的主動性。每個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要求存在差別,教師可以通過征集學生意見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當然,一些學生所提出的課程意見缺乏實踐性,教師應在了解學生想法之后,為學生重新設置學習內(nèi)容??傊獓@學生設置課程,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另外,為了保證課程有效地落實,教師還要了解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存在哪些欠缺之處,了解學生在完成勞動時遇到的困難,對學生進行積極指導,保證勞動課程具有實踐指導價值。
(四)豐富實踐活動,構建勞動教育實踐課程體系
勞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作風,使學生具備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因此,勞動教育應融入學生生活中,基于學生生活創(chuàng)建實踐活動體系。第一,構建生活類實踐活動。勞動實踐活動可以從生活做起,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參與勞動活動,比如宿舍衛(wèi)生清潔、教室衛(wèi)生清潔、公共區(qū)域清潔等,學校不應讓保潔人員代勞,應讓學生參與這些勞動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勞動機會。為了保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應融入評比、學分等制度,從而督促學生按照學校要求參與勞動活動。第二,豐富實踐活動內(nèi)容。勞動實踐內(nèi)容應具有多樣化、豐富性特點,教師設置勞動實踐活動時應保障實踐活動的可選擇性,滿足所有學生的活動需求,比如藥材種植、飼養(yǎng)動物、幫助老人理發(fā)、新產(chǎn)品制造。另外,還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些專業(yè)類的勞動活動,總之要讓學生對勞動實踐活動充滿興趣,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第三,引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勞動實踐活動。當前就業(yè)形勢嚴峻,高校應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崗位需求,在基層崗位上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比如社區(qū)服務、暑假兼職等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有意義,還能讓學生獲得勞動收入,體會到勞動的價值。第四,基于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建實踐活動。將勞動和學生專業(yè)結合,賦予勞動教育更高的價值。高校學生畢業(yè)之后要參與工作,在工作中,學生應具備哪些勞動素質,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為學生設置針對性的勞動實踐活動,如醫(yī)學生可以參與醫(yī)院門診類的幫扶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增加對未來就業(yè)活動的了解,還能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
(五)健全勞動評價,完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勞動教育應和其他學科一樣,進行學分評價,學生在校期間只有獲得相應的學分,才能畢業(yè)。第一,高校應設置網(wǎng)上課程評價系統(tǒng),將學生日常勞動參與情況融入評價系統(tǒng)中,并對學生勞動情況進行評定。第二,對勞動教育學習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積極評價。勞動教育中一些學生不僅完成了勞動教育任務,還創(chuàng)造了勞動收益,給社會帶來了價值,教師應給予表揚。另外,在勞動教育中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有良好品行的學生也要給予表揚,通過積極的評價樹立標桿,引導其他學生向標桿看齊。第三,完善教師評價體系。為了保障勞動教育課程質量,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師評價,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師考核體系中,評價的內(nèi)容應包括勞動課程授課、勞動課程輔導、勞動教育質量評定、勞動教育后續(xù)追蹤等,以此積極落實生本教育理念,規(guī)范教師的教育行為。第四,積極和社會對接,了解學生在社會層面參加勞動的情況,保障評價的客觀性。一些學生參加了社會性勞動,也應納入評價系統(tǒng)中,并設置評價指標,將其作為評價的參考。此外,需要注意勞動教育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其目的是促進學生未來發(fā)展,因此,評價切忌形式化,應具有實踐引導意義。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勞動教育體系落后,存在學生缺乏科學勞動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這些都影響了大學生勞動教育效果。因此,應積極創(chuàng)新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立足于學生目前發(fā)展狀況、勞動思想情況等構建勞動教育課程,組織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等,讓學生形成一個科學的勞動知識、技能學習循環(huán),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發(fā),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勞動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星宇,黃昕瑩,任兆昌.以習近平勞動觀為指導 開創(chuàng)高校勞動教育新局面[J].高教學刊,2022,8(32):70-73.
[2]唐曉妮.讓勞動教育更有生命力[N].寶雞日報,2022-10-18(007).
[3]趙黎娜,王二化.新時代高職院校“三四五四”勞動教育體系構建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1(5):8-11.
[4]張敏,徐明,劉宇.“雙高”建設視域下的高職院校特色勞動教育體系探析[J].才智,2022(28):168-171.
[5]隋玉亮.新時代中職學校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以山東省濰坊商業(yè)學校為例[J].教師,2022(25):27-29.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