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
【摘要】通過探討高中物理實踐性教學的實施路徑,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也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教學背景之下,真正達到學生素質化培養(yǎng)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學科的過程中能夠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之上,將物理知識加以應用,從而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擁有物理學科的思維能力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踐性教學;實施路徑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的下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適應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無法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高中物理教師也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要引入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努力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知識探究的欲望,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興趣程度.通過大量實踐,將物理學科中的一些抽象理論知識進行深化,讓學生能夠真正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高效的知識探究,從而讓物理學科這一門綜合性的知識內(nèi)容能夠真正應用于實踐,也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水平,擁有科學探究的精神,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真正愛上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
1 高中物理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
1.1 學科觀念
物理學科的建立與發(fā)展是人們探索世界的經(jīng)驗積累,是對事物客觀屬性的梳理和對事物本質的界定,最終形成一些具備抽象性的概念.它是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它包含物質、運動、能量、相互作用等一些知識素材.在進行物理學科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不斷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強化物理學科的觀念.堅持物理學科觀念,能在觀察客觀現(xiàn)象的基礎上,研究現(xiàn)象的內(nèi)在規(guī)律,幫助學生塑造唯物主義觀念體系,也讓物理知識體系更加健全,具備一體化的構成形態(tài).
1.2 物理思維
在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要構建合理的模型,從而對問題進行準確的描述.在解析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進行推理,完成思維的演化過程,從而創(chuàng)造物理思維模式.在知識探究過程中,也能夠更具合理性,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1.3 科學態(tài)度
科學態(tài)度也可理解為科學的信念和動機,它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的一種習慣.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科學的態(tài)度,學生才能夠自主地探索世界奧秘,堅持追求科學的信念,圍繞物理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探討,同時展開合作學習過程.學生需根據(jù)個人的觀點進行推理,完成知識演化和多維度的論證.科學態(tài)度也意味著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把握人類、科技、社會、環(huán)境等多元結構關系,擁有多維度思考的能力,從而達到知識深化應用的目的,也可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真正改善學生的知識實踐水平.
2 傳統(tǒng)高中物理教學的弊端
2.1 缺乏學習方法的教學
現(xiàn)階段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當中,許多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以至于針對大量的定理內(nèi)容,學生無法巧妙地加以理解,整體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績也不夠理想.高中的物理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如果學生只靠死記硬背,很難理解深奧的物理概念.強行要求學生背誦概念知識,缺乏實質性的理解,也會影響學生的多維度發(fā)展.另外,高中物理教師在授課中往往占用了過多的課堂時間,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至于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將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加以應用,也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模式.長此以往,學生會產(chǎn)生懈怠心理,甚至喪失了學習興趣.
2.2 忽略聯(lián)系生活的教學
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忽略了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內(nèi)容仿佛飄浮在空中的樓閣,失去了根本意義.許多教師在選取教學素材時,未能深挖素材中的生活現(xiàn)象、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學生往往對相關知識內(nèi)容混淆不清.沒有實質性的理解,會在學習上起到反作用,導致物理學科教育是紙上談兵般的存在,無法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會限制學生的物理思維過程,導致學生的學習和實踐不能相互統(tǒng)一,會影響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2.3 過于注重形式化的教學
部分教師在授課時,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忽略了對物理知識點的深挖,以至于在傳輸抽象性和復雜性較強的知識內(nèi)容時,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喪失學習熱情的前提下,無法跟隨教師的步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式化的教學會磨滅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內(nèi)容的吸收和對課本相關素材的理解,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只停留在淺層階段,時間久了也會完全忘記知識點的內(nèi)容,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自然也無法以這種形式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1].
3 實踐性教學的實施路徑
3.1 構建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過程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結構進行深化研究,要讓學生能夠認知事物本質,找到核心所在,從而積極探究物理知識內(nèi)容,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高中物理是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點時需強化個人的物理思維,要善于思考物理問題,提高個人對于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認知,能夠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學習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也可改善個人的學習效率.
例如 在學習人教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知識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同時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和學習潛能.教師要引入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建立質點的模型概念以及學習質點的使用方法,讓學生在理解參考系的基礎之上,在解答相關物理題型時也能夠加以應用,可以靈活選擇參考系.本章節(jié)的知識內(nèi)容還包含讀圖過程,所以教師也要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簡單應用坐標系,從而對知識內(nèi)容進行深化理解,真正掌握知識的應用形式.教師也可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學生以教室為單位,定位個人的坐標點,從而將坐標系中的知識內(nèi)容加以應用,達到知識實踐和深化的學習目的.
又如,在人教版“自由落體運動”章節(jié)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教學道具進行實踐操作,在演練中讓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并完成動手操作過程,從而就具體的物理現(xiàn)象來學習相關知識內(nèi)容.教師可以準備小鐵塊、紙團、紙片等工具,在同一高度、同一時間松手后,各種物體會自然下落.在演練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疑問:“請問哪一個物體會更快地落到地面,這是為什么?物體下落的速度與什么有關?”在這種動手操作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學習物理知識,進行物理實踐,達到學以致用和深化知識點的目的[2].
3.2 借助信息技術,轉變知識直觀形象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落實,學科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動,教師在教學時必須以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目的,改善學生的知識理解度,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具課堂活躍度.同時,隨著科學技術融入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中,也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應用相關科學技術和多媒體教學工具,讓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教師需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在對物理現(xiàn)象和相關變化過程的展示中,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這種教學手段可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知識直觀形象和轉變過程的前提之下,加深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程度,也可更好地完成知識深化[3].
例如? 以人教版“自由落體運動”的實踐教學為例,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方式直觀呈現(xiàn)出物體運動的整個過程,要以圖片、視頻、動畫、音樂等多種元素,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觀察自由落體運動現(xiàn)象.同時也可聯(lián)系生活中的相關場景,仔細思考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一方面運動過程較快,肉眼難以觀察;另一方面,又會由于各種阻力因素,造成“越重物體下落越快”的錯覺.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排除一些錯誤認知,也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當教師以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真空中自由落體運動實驗時,也可對“物體下落速度與質量無關”的相關概念知識進行導入和解釋,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度,讓學生在提高探索欲望的基礎之上,完成知識鞏固的過程.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相關實驗的論證中進行知識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3.3 展開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模式是高中物理知識探索中的常見教學方法,然而很少有教師能夠真正借助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究.小組合作教學其實是激發(fā)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學生創(chuàng)造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在進行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更好地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彼此之間能夠互相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學習經(jīng)驗,也可完成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度探究過程.同時這種合作教學的探究模式也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中的氣氛更加活躍,這也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4].
例如? 在教學人教版“牛頓運動定律”知識內(nèi)容時,教師可展開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來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牛頓運動定律是許多其他章節(jié)知識點的基礎,這也意味著在學習其他知識內(nèi)容時,必須首先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含義概念進行深化理解,才可逐一突破難題,提升學習水平.教師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就某一個具體的命題完成全方位的理解過程.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個人性格特點具有差異性,在思考和理解問題時也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思維碰撞之間,學生也可對知識內(nèi)容擁有更多的了解.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命題,從而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
又如,教學人教版“經(jīng)典力學的局限性”知識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先布置一些課前資料查詢的任務,讓學生借助網(wǎng)絡、書籍、電視節(jié)目等多種媒介,對經(jīng)典力學的相關知識內(nèi)容進行探索.再以此作為基礎提出大膽設想,完成思考過程,于課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就個人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研究,也可讓學生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應當先設定問題,給出假設;然后通過搜集相關信息內(nèi)容,嘗試進行解釋說明;最終在分析中得出結論.同時,通過評價和反思,完成整個探究過程.物理學科的知識點相對抽象,如果能夠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生活,學會提問,進行深入探索,就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對信息處理的過程中加以科學地反思和評價.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將抽象的物理知識以輕松和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內(nèi)容時能夠更加簡單和具備趣味性.在實踐操作中,也可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印象和理解程度,教師也能夠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蔣華.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4):4-8.
[2]任俊紅.基于物理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郭詩藝,張金良.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2):135-136.
[4]朱忠海.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J].文理導航(中旬),2017(10):33.
[5]李志秀.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