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龍鳳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在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一味地使用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難以調動熱情參與閱讀。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所涉及的詞匯量較多,增加了閱讀理解的整體難度?!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明確提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從認知層面和生活體驗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其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教育部2020)。任務型+情境教學法能夠基于任務驅動及多元化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增強文本內容展現(xiàn)的多元化效果,從而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
20 世紀80 年代前后,外語教育工作者提出任務型教學法,該方法的核心要點在于任務的設計,即基于所教內容,通過問題設置、逐級任務設計的方式逐漸呈現(xiàn)內容,使學生在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知和掌握學習技巧。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注重學生的互動性、主動性、自我發(fā)展,使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提高和發(fā)展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有針對性地設計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其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其閱讀的自主性和協(xié)作性。任務型教學應遵循真實性、可操作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則(侯凝華2022)。
情境教學法指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要具體、生動、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以便其學習英語知識、表達觀點、表達感情。情境教學法是把教學目標與內容有機結合,以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對語言結構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同時使其在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能夠深入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和理念。切實將情境教學法法運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還能促進其發(fā)散思維,使其積極主動地思考。情境教學法應遵循意識與潛意識的統(tǒng)一、智力與非智力的統(tǒng)一、愉悅輕松的體驗、師生相互信任原則(韓童2022)。
任務型+情境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在傳統(tǒng)的情境教學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任務為主、問題為輔;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將任務納入思維過程,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該方法的主要優(yōu)勢是:任務較輕,能夠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潛力;任務設置符合英語課程的特點和要求;在閱讀任務講解和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較多引導性、研究性強的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該方法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或固定時間隨機安排、隨機命題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在任務型+情境教學法的指導下,閱讀教學設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任務設計—情境創(chuàng)設—理解歸納文章。下面以譯林版(2020 年)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2 Extended reading Finding a balance:my tai chi experience 為例,闡述如何基于任務型+情境教學法設計與實施閱讀教學。
主題語境:人與社會
語篇類型:記敘文
語篇研讀:這篇課文敘述了作者在練習太極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太極文化背后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和哲學,同時強調練習太極的好處。
文本屬于記敘性的文章,在正文中有兩個插圖(太極和太極練習圖),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內容。
1.基于語篇,理解教材內容
(1)任務一: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感知與注意。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上布置一些閱讀任務,而學生會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閱讀測試。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自學能力,教師無法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講解。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詞匯,還要學習語法、篇章結構、短語用法等相關知識。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所教知識,設計符合學生特點、具有時代感的英語閱讀任務,引導他們學會自主探索和分析,從而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出示太極圖并提問:“How do you usually exercise in your spare time? What about your parents or grandparents?”然后,教師出示一張女孩兒打太極的照片并提出以下問題:“Do you feel like trying this way?If our school set up a tai chi club,would you join it?”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外,還要為學生布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閱讀任務。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要善于思考,逐漸提高自己對閱讀理解的認識,提升讀寫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及任務導向下,教師先結合學生日常的體育鍛煉,引入本課主題,從而激發(fā)其課堂參與度。接著,教師提出問題:“Is there anyone in your family who practices tai chi?”引導學生進入課堂閱讀,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2)任務二:概括與整合。
任務型+情境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提升其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其積極主動學習?;诖耍陂喿x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篩選閱讀文本,確定引入何種情境吸引學生;其次要根據(jù)任務和情境對其進行深入分析、評價;最后要將學習目標落實到每一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導入的基礎上,教師先讓學生瀏覽文章,然后給他們提供一些圖片,讓其選擇一個描述作者態(tài)度的變化,接著呈現(xiàn)四幅曲線圖,讓其閱讀文本并選擇最能表達作者興趣變化的一幅圖,把抽象的心態(tài)具象化。
圖1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篩選出所要引入的文本,從中選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文本;如文本的目的、寫作背景、作者介紹、寫作動機等基本信息;其次要結合學情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合適的閱讀文本。篩選閱讀文本后,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要求他們在完成任務后至少對文本中的三個段落進行解讀。
在本課中,教師設計以下任務:首先,讓學生再讀一遍文本,在圖2 的幫助下找出一個形容詞反映作者在不同時期的態(tài)度并給出原因,從而對文本的層次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更清晰的認識。
圖2
其次,教師設計第二個任務:“What were the first few classes like?”學生給出答案:“The moves,with descriptive names,really caught his imagination.His coach told him about the history of tai chi.”
(3)任務三:獲取與梳理。
首先,在掌握整體的閱讀文本脈絡后,教師讓學生再次仔細閱讀文本,找出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組成一條timeline,抓住作者在不同時間點對太極的觀點的變化,從中找出與之相關的形容詞,如fun、easy、interested 等,并根據(jù)已有知識,梳理、歸納、整合語篇中沒有直接提到的his love for tai chi returned 變?yōu)閔e felt attached 等,由此使學生能夠在層層遞進的任務設計中厘清文本信息,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
其次,教師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找到各種情緒變化的根源,從而幫助其實現(xiàn)對文本的優(yōu)化整理:
①Why did the author feel hesitant before taking the classes?
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思考是什么引起作者的改變。
②What were the first few classes like that changed his attitude?
通過整理資料(太極拳的名稱和發(fā)展歷程),了解太極拳的由來,并了解作者為什么對其感興趣。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太極拳的內涵上,使學生認識到太極拳的特點。
③How did the author solve his problem since he felt painful and bored?
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太極拳的練習上(放松肌肉、凝神靜氣),意識到學太極拳不只是要增強體質,還要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寧,從而了解太極拳的真正含義和學習太極拳的含義。
2.超越語篇,開展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1)推理與論證。
當學生對my tai chi experience 有了清晰的認識后,教師提出問題:“Can you analyze the deeper meaning of‘balance’in the title?”讓學生以課文為基礎,以自主探究為導向,思考finding a balance 指的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作者對太極運動的情感變化過程:作者曾經(jīng)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一開始猶豫是否要練習。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太極拳越來越有趣,并最終愛上了它。此外,他開始了解太極背后的文化,并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教師指出:“中國人學太極拳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人生各個方面的和諧,而不是為了打架取勝?!弊詈?,教師通過探究太極招數(shù)及其名稱背后的文化,引導學生思索人生,增強其民族文化自信。
(2)批判與評價。
教師出示兩個不同的手機截圖,帶領學生說出感想,激發(fā)其對保護太極的共鳴。接著,教師讓學生閱讀26 頁A 部分鞏固對作者太極拳經(jīng)驗的理解,并提出問題:“What was the author’s tai chi experience like?”然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文本中的信息,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由此使其在感悟和表達中深入了解文本內容,增強對太極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3)想象與創(chuàng)造。
教師提出問題:“Why should we protect tai chi?How could we better protect tai chi?”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在梳理和歸納已有資料的前提下,學生將相關的語言移植應用于新的語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既要培養(yǎng)其跨文化理解能力,又要培養(yǎng)其多元思維能力,使其獲得審美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閱讀教學,從對文本的理解到對文本的深入、對實踐的應用、對文本的超越、對創(chuàng)新的遷移,都基于任務設計及情境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其能夠在逐步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整體效果。
將任務型+情境教學法融入閱讀教學過程不僅能夠使學生在任務的推動下理解文本內容,而且能基于英語情境深入感知文本所呈現(xiàn)的語言文化及情感表達,由此切實提升其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會通過指導不同類型的閱讀文本的方式,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內容的感知和應用能力?;谌蝿赵O計及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使學生帶著問題融入語境,理解不同詞匯及語句在閱讀文本中的含義,由此增強其對英語的感知能力、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任務型教學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探索、協(xié)作,從而實現(xiàn)學習目標。情境教學以情境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將二者有機結合,能極大地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認真研讀有關教學方法的書籍、文章,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