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教育模式,不但可以對教學的基礎要求進行滿足,并且還能讓學生體會學習當中的情感思想,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層面和情感認知,以此保障學生的個性化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情感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引起高度重視。小學時期的學生有十分濃厚的好奇心,并且因為家長和教師的影響,學生的情感會變得較為復雜,并呈現出多樣化,所以,高度重視小學時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并且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知識,展現情感教學的價值。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化,小學教育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此基礎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開展情感教學的重要意義,對語文情感教學的內涵進行了介紹,并闡述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著重介紹了在小學語文中融入情感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小學語文開展情感教學的意義
(一)情感教學的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學,主要是要求語文教學能夠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啟發(fā)與感染,這不但是教學措施,并且還是教學狀態(tài)。
(二)開展情感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夠有效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能夠有效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與此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情感教學中提高自身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積累和語言交流能力,并建立正確的思想理念,讓學生使用科學的方式來思考遇到的學習問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與語文素養(yǎng),能夠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豐富,落實學生情感教學目標,實現新課改要求。第二,能夠培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是現代化的一種教學手段,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充分落實自身引導作用,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探索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策略,讓學生可以輕松了解教師傳遞的知識和情感,而且可以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鳴。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學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生可以利用積極的心態(tài)開展生活與學習。第三,能夠促進學生實現綜合發(fā)展。小學時期的學生情緒變化較大,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重視語文知識的傳遞,并且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有必要不斷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并使用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推動學生實現綜合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情感教學能夠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個性發(fā)展,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
(一)缺乏愉快的教學氛圍,學生配合度低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普遍存在認知和理解能力不足的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通過有效引導來培育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開展學習。但是,目前小學教育中,有很多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造成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十分嚴肅,教師往往采用嚴厲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十分冷淡,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敢積極表達自身的觀點,并導致師生間的交流無法正常開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降低。
(二)情感教學的方法太過簡單
目前雖然是素質教育的改革時代,并且國家也針對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提出了教學目標,但并沒有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與具體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依舊采取反復記憶和大量閱讀的方式來要求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但是,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這樣的單一情感教學模式無法展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單純的閱讀無法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甚至有可能讓學生感到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
(三)缺少豐富的教學情境活動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課程,開展豐富的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知識,并且能夠加深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此外,采用情境教學方式,還能有效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心理,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語文的魅力,并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并未重視情境教學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上過于關注知識的講解,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革新。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情感
現代社會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直觀、生動地展現語文教學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教學中來。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知識的時候,有效融入生活中的經驗。例如,教師在講解《草原》這一課文的時候,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草原上的風景,展現牧民在廣袤的大草原上放牧的悠然自得的狀態(tài)。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那達慕大會上,蒙古族同胞熱鬧歡騰的場面,大家一起載歌載舞。讓學生被草原美景打動,并經過對草原美景的欣賞,進一步了解課文中包含的民族大團結的主題思想。通過引導學生對草原美的感受,形成情感共鳴。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情境開展表演,積極鼓勵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劇進行改變,同時在班級中演出。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蒙古族服飾,并指導學生進行穿戴,同時播放蒙古族的樂器“馬頭琴”演奏的歌曲作為伴奏,表演蒙古族的特色舞蹈。讓學生通過情境教學來有效融入歡樂的草原舞蹈中。學生們身著漢、蒙、滿、鄂倫春等民族服飾,手拉手、載歌載舞,最大化展現了內蒙古草原上各族人民的團結友愛。通過教學話劇的表演,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思想情感的深層次交流,讓學生獲得美的熏陶,引導學生充分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中,獲得感悟和經驗,以此有效實現“情由景生”的教學成果。
(二)重視文化滲透,培養(yǎng)人文情感
在開展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有必要對進行學生文化滲透,使其能夠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體會文中所表達的人文情感與文化元素,促進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閱讀語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作者的人物生平與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文章中所表達的傳統(tǒng)民族精神來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文信息,同時對我國漢字的豐富內涵進行深入體會,不斷加強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自豪感,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語文科學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講解《清平樂·村居》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作者辛棄疾的人物生平,并對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介紹,以此來實現歷史文化的滲透。學生通過對作者的人物生平、寫作的時代背景等基礎信息進行了解,能夠深刻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以此來產生共鳴。學生對作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夠進一步感受到作者的高尚品德,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與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身的優(yōu)良品德。
(三)認真朗讀,深刻感受文章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朗讀的教學方式也十分普遍,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同時有感情的朗讀,使他們能夠深切感受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找出作者描述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經過朗讀來體會文章描寫的感受,感受文章美。教師在講解《桂花雨》這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先自讀,自主感受文章描寫的內容,然后開展分組形式,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描寫的思鄉(xiāng)情感,并找出作者表達情感的具體手法。對于課文中的一些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進一步分析。例如,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作者在這一句話中所表達的內涵。使學生可以清楚了解到,作者利用母親說的話對浙江桂花和臺灣桂花的香氣進行比較,同時通過這句話來充分展現母親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文章中的這種情感體驗,有不斷升華與遞進的趨勢,這種深刻的情感體會,可以讓小學生對課文的內涵有進一步了解與感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并對文章重點詞句標注,然后循序漸進,不斷深入。
(四)讓學生在細致品味中深化感情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將教材內容作為依據,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品味,并對語文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學習,不斷升華小學生的自我情感,使其能夠完成獨立思考,開展自主學習,進一步感受與了解課文內容。基于對課文內容的深刻體會,不斷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槐鄉(xiāng)的孩子》這一課的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全篇文章,對小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然后經過對課文中一些句子的朗讀來感受做著所表達的情感,讓小學生可以清楚了解到槐鄉(xiāng)孩子們的快樂是在采摘槐米的時候,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通過勞動可以獲得快樂的感覺。在課文中,有一些句子對細節(jié)的描述十分到位,把槐鄉(xiāng)孩子在勞動中的愉快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討論。如“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痹谶@一句中充分展現了槐鄉(xiāng)小朋友經過勞動來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的美麗心情;又如“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通過這一句來介紹孩子們從得到的快樂是對勞動之美最好的詮釋?;编l(xiāng)的孩子利用快樂的歌曲來表達自身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經過對課文的詳細分析,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情感,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體現教學價值。
(五)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活動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調動課堂氛圍,并且能夠讓小學生在實踐當中學到知識,實現情感教學。開展語文教學時,朗讀課文是不可或缺的,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要求學生進行課文朗讀,但是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學生寥寥無幾。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在班級中組織“情感朗讀比賽”,并引導學生自主報名,也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參加。對于朗讀的內容不進行限制,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可對學生講解朗讀要求,對活動過程進行記錄,并傳送到家長的手中,對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鼓勵。在比賽過程中,教師為主要裁判員,而其他學生擁有民主投票權力,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能夠對學生的課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強化小學生的思想水平。
(六)強化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往往是經過情感的熏陶與感染來實現的,落實情感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能夠對教師產生信任與愛戴,才能處于十分和諧的情感狀態(tài),從而才能更好地實施語文教學活動。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太過嚴肅,但也不能對學生進行放任,必須牢牢掌握教學和娛樂的關系,在開展教學的時候獲得學生的信賴和支持,在娛樂的時候深受學生喜愛,這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做的。小學時期的孩子在情感認知方面十分單純與天真,教師有必要維持一顆童心,不但能夠對學生進行感染,并且要能夠對學生進行教導,同時還能和學生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學、學生和教材材料組成的,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三者有必要實現互動,而師生互動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師生互動和情感教學具有相互依賴的關系,在情緒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能夠自然而然地進行互動。通過良好的互動,能夠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更加順利。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要認真傾聽,不能輕易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展現學生的主觀情感。在學生發(fā)言結束后,要溫和地對學生表達的不合理之處進行引導與糾正,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加強師生情感,促進教師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四、結語
總而言之,由于我國教學事業(yè)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融入情感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講,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情感教學不但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夠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感情與個性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有必要將情感教學當作教學的重點,通過語言和情節(jié)來不斷對學生進行熏陶,并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整合語文教學,從而有效完成小學生的情感培育,實現語文課程與情感教學結合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