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雁
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新時代的學生,早已不是“兩耳不聞窗邊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許多學生都已形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意識和習慣。小學階段是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班主任以“班會課”這個主陣地開展德育時需與時俱進,從社會熱點話題中去挖掘德育資源,利用熱點話題為德育加溫,把班會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提高班會課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結合社會熱點話題開展小學德育的優(yōu)勢
所謂熱點話題,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人們廣泛關注、熱烈討論,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事件。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多以新聞焦點的形式呈現(xiàn),小到日?,嵤拢蟮絿艺叩龋加锌赡艹蔀樯鐣P注的焦點。熱點話題之所以能成為“熱點”,一是爆發(fā)的瞬時性,熱點事件的發(fā)生通常無法預測,具有突發(fā)性和不確定性,而突發(fā)的熱點事件往往是德育的重要契機,挖掘新聞或事件中的各種素材開展主題班會,激趣促教的同時,使德育更具時效性和靈活性。二是廣泛的關注性,社會和身邊發(fā)生的新聞或焦點是真實發(fā)生的,大家可以評論、感受及反思的事件,能迅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可接受情緒,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引起學生共鳴,觸發(fā)學生思考,使德育更具可信性和實效性。
二、結合社會熱點話題開展小學德育的實踐
(一)以時政要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感情,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德育的永恒主題,是中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認知上離不開直觀、形象的支持,情感上往往與具體的人物、事件相聯(lián)系。因此,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鮮活生動的時事新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睜眼看世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2021年3月18~19日,中美高層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進行戰(zhàn)略性對話,期間以“中國早已換了人間”為話題,“兩個辛丑年”對比圖火遍各社交媒體,引起國人的強烈熱議和共鳴。對此,我們迅速把圖片帶進小學的班會課堂,開展“我為祖國點贊”的主題班會。在班會課中,播放“兩個辛丑年”視頻,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今天的我們敢挺直腰板說話,決不接受美國的無端指責?”學生從看視頻、找變化、談感受中意識到“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中國已不是那個中國”,民族自豪感、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二)以修訂熱點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
公民法治素養(yǎng)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的強弱,是衡量國家法治建設民主化、科學化程度的重要標尺。加強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是德育不容忽視的內容。小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都比較單一,能夠接觸到的世界有限,他們渴望了解學校外的世界,接收課本外的信息。因此,對于枯燥的法律知識,我們不應局限于課程《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而應靈活運用主題班會課,將熱點話題和案例運用到學習過程中,豐富班會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法制教育直達孩子內心,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如,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這份特殊的六一兒童節(jié)“禮物”一公布,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此,我們趁熱打鐵,開展以“用法守護,健康成長”為主題的班會。班會課以“禮物”導入,圍繞“為什么有這份特殊的保護——給予了哪些特殊保護——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思路展開。課中以游戲闖關的方式,點燃學生的內驅力,幫助學生了解《未成年保護法》誕生、修訂背景以及修訂的亮點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去分析未成年人保護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校園欺凌、未成年人沉迷手機和網(wǎng)絡等,加深學生對生活中常見違法行為的認知,強化法律意識,鞏固守法觀念。
(三)以勵志人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強品質
獨立自強是一個人成才必須具備的條件與素質。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的品質,孩子才能經(jīng)得起風雨,長大后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強品質呢?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模仿,我們可通過鮮明、生動的典型形象去影響、帶動和吸引學生,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認識,激發(fā)內在的上進熱情,強化自我鍛煉、成長的自覺行為。
2021年4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一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作者在《致謝》中回顧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打動了大批網(wǎng)友。雖歷經(jīng)坎坷,但努力拼搏,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命運的勵志故事不應只感動我們自己,更應感動生活在溫室里的孩子。因此,我們把這封《致謝》帶進班會課,讓孩子在聆聽、細讀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成長歷程,提煉出他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引導學生學習他不抱怨生活,懷著感恩的心積極努力的人生態(tài)度。課后,從學生的讀后感中,我們了解到《致謝》不止走進了課堂,也走進了家庭,更走進了學生心靈,不少學生開始反思,甚至意識到自己的憊懶和安逸,決心珍惜時間。
(四)以公共事件增強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責任擔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合格公民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刻不容緩。對于生活閱歷較淺的小學生而言,親身經(jīng)歷過的公共事件是最鮮活的德育素材,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等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5月,隨著廣州本土案例的產(chǎn)生與新增,疫情防控工作再次面臨挑戰(zhàn)。在這場和病毒的賽跑過程中,小學生需充分認識疫情,感受各方的積極行動,從而清晰明確自己的防疫指南,做到認識疫情不恐慌,疫情防控不松懈,相信政府,勇敢抗疫,守護廣州。因此,我們組織備課團隊,開發(fā)“共抗疫情,守護廣州”的主題班會資源。班會課從“廣州疫情,從何而來——響應號召,各方行動——抗擊疫情,從我做起——負重前行,廣州擔當”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通過班會課,學生認識到疫情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感受到病魔無情人有情、政府的及時反應、醫(yī)護人員們的無私奉獻、老百姓的信任與支持,體會到廣州在疫情防控上的責任與擔當,激發(fā)學生積極抗疫,守護廣州的信心和決心,并自覺按照疫情防控措施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結合社會熱點話題開展小學德育的反思
(一)注重教育內容的整體性,確保德育有序化
社會熱點話題層出不窮,且具有廣泛的關注度和較高的影響力。但班會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其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選擇,既要依據(jù)學校的中心工作從整體上進行具體規(guī)劃,又要服從于班級的個性發(fā)展,符合班級實際,貼近學生現(xiàn)實。因此,結合社會熱點話題開展德育教育的同時,不能打破原有的班會內容安排,而應通過導入、內化或者延伸的方式將熱點事件與已定的班會主題進行有機融合,注重教育內容的整體性,避免主題的隨意性,從而確保德育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有序化。
(二)確保信息搜集的正確性,促使德育理性化
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老師需正確引導學生系好人生第一??圩印kS著網(wǎng)絡信息的發(fā)展,對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信息蜂擁而來,面對這鋪天蓋地、良莠不齊的信息,教師要重視材料來源的真實性,甄選能提高學生認知,觸動學生心靈,喚醒學生思維的熱點話題作為德育素材,讓德育更理性,教育更走心。
(三)探索過程設計的多樣性,促進德育活動化
精選德育素材是基礎,合理使用則是教育的關鍵。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他們喜歡參加新穎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要想吸引學生持續(xù)參與班會課堂,我們需探索過程設計的多樣性,采用闖關游戲、思維導圖、情境表演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德育教學,讓主題班會課真正地“活”起來,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提高德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綜上所述,積極利用社會熱點問題中蘊含的德育資源開展小學德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進行討論的同時,開闊思路,擴展視野,把握時代脈搏,感受時代旋律,促使德育更具時效性、可信性及實效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