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穎
在鋼筋水泥鑄就的現代化城市中,戶外環(huán)境是幼兒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重要場所,大自然里有更大的空間、更豐富的材料,能夠生發(fā)更多令人驚喜的兒童課程。浙江省杭州市虎山幼兒園的“森林足跡”課程正是依托臨近森林的環(huán)境優(yōu)勢,以“學習就在當下”“自然也是老師”“成長源于經歷”為理念,以培養(yǎng)有情有趣、有勇有謀、有為有度的幼兒為目標,讓幼兒沉浸在自然中盡情地游戲、學習與生活,培養(yǎng)幼兒自信、勇敢、專注等良好品質。
課程架構,遵循本真
課程理念:“看見”幼兒一生的成長。第一,學習就在當下。課程強調關注幼兒當下的積極成長體驗,培養(yǎng)幼兒善于發(fā)現與學習的品質,讓幼兒的每一處“足跡”都被善待與尊重。第二,自然也是“老師”。森林中有陽光雨露、樹木花草、蟲鳴鳥叫等這些可觸可見的自然科學,同時還有另一種不可見、不可觸的內在的自然哲學,如自然情意、生存法則、人類文明等。在包羅萬象的大自然中,萬物都可以成為“老師”,讓幼兒沉浸其中,充分調動感官,建立起與自然的聯(lián)結,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成長源于經歷。善于發(fā)現幼兒成長經歷中的興趣傾向、身心變化、感官反應,幫助幼兒不斷豐實、更新、積累經歷,尊重幼兒并成為他們成長路途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幼兒走向光明的未來奠基。
課程目標:“寄望”幼兒完整的發(fā)展。第一,有情有趣,熱愛、親近大自然,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好的人或物,對自然的美有感受、感知與表達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第二,有勇有謀。敢于挑戰(zhàn)、大膽嘗試,在探究周圍的事物和現象中,有思考、有謀略,積極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第三,有為有度。身心健康,有作為、有擔當,對生活和周圍的環(huán)境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自然互動中積累基本的認知經驗,努力成為一個有涵養(yǎng)的人。
課程足跡,純享自然
戶外環(huán)境是幼兒生發(fā)游戲的良好場所,森林足跡課程由此形成了低預設的森林活動和有預設的森林活動兩種類型。
低預設的森林活動。低預設森林活動指環(huán)境材料資源等都是低結構,充分發(fā)揮野外“材料”的天然屬性,鼓勵幼兒無拘無束地自由探索,幼兒可以把自己的游戲內容、游戲感受、游戲想法用多元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在低預設森林活動“好深的洞洞”中,幼兒進入森林,佳琳突然大喊:“這里有危險!我差點掉進去了?!逼渌變郝牭铰曇舳紘诉^來,看著那個地洞想一探究竟。澤宇說:“地洞里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見?!蓖橛褓缓凸攘D闷鸩煌L度的樹枝伸進地洞,發(fā)現地洞非常深,認為里面一定很危險。此時,有的幼兒說插根樹枝在洞里,走過的人能看見就不會掉下去了;還有幼兒說只插根樹枝不明顯,做警示牌會更好。最終,幼兒決定制作一些警示牌,貼在明顯的地方,以提醒路過此處的人。地洞的出現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契機,幼兒能仔細找出環(huán)境里隱蔽的危險因素,說明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所提升;幼兒能合作并想出多種辦法提示他人注意安全,說明他們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也有了進步。
有預設的森林活動。與低預設的森林活動相比,其他活動相對更有計劃性、目標性。課程設置了山野尋蹤游、拜訪花草季、基地探秘日、森林奇妙夜、自然創(chuàng)客坊五大版塊,引導幼兒在生活與游戲中熱情而專注地體驗感知、合作交往、探索創(chuàng)造。
第一,山野尋蹤游版塊以發(fā)展幼兒身心健康、鍛煉幼兒體能、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山、湖、林的特點和優(yōu)勢,帶著幼兒行走在山野間、穿梭于竹林中、徒步于湖水邊。例如,在“竹林之約”活動中,遼闊的竹林資源、多變的地形特點,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多形式、多維度的竹林游戲挑戰(zhàn)。在攀竹比賽中,每個參賽幼兒爭著比攀爬高度,發(fā)現別人比自己高了,他會繼續(xù)向更高處攀爬,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通過“竹林之約”,幼兒的體能和意志品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這些正是大自然所賦予的獨特成長收獲。
第二,拜訪花草季版塊側重于發(fā)展幼兒的科學認知、探究能力和藝術表達、創(chuàng)造能力,森林中的昆蟲都是幼兒親密的學習伙伴。例如,在“樹葉繽紛秀”活動中,森林里材料豐富,到處都是落葉、枯枝和凋謝的花。帶著愛護環(huán)境的心,幼兒小心地收集并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意組合。一片片落葉被串聯(lián)起來,別具一格的頭飾插上發(fā)頂,令人耳目一新的“玩具”新鮮出爐……自然物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很多成人想不到的好物,幼兒在改造自然物的過程中感受著萬物的神奇。
第三,基地探秘日版塊以發(fā)展幼兒的運動能力和藝術表達、表現能力為主要目標。例如,在“玩樂一整日”活動中,幼兒到森林里尋找自然生長的野菜,他們哼著小曲兒,領著小籃子采摘野菜,獲取春天的味道。當他們滿載而歸時,一頓體驗森林美食的活動即將開始?!斑@是我喝過最好喝的湯啦!”喝著自己的“勞動果實”熬成的湯,幼兒們開心地喊道。在此過程中,幼兒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它的無限魅力,學習野外生活技能,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美食,初步產生了對大自然賜予美食的感恩之情。
第四,森林奇妙夜版塊側重于發(fā)展幼兒的科學探究、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例如,在“篝火狂歡會”活動前期,師幼共同商討篝火晚會的計劃,幼兒設計篝火晚會方案,再和家長參與場地布置?;顒赢斕?,所有事先準備好的材料以及和家人排練過的晚會小節(jié)目,促成了一場美妙的晚會。森林篝火晚會不僅給幼兒帶來一場難忘的體驗,還鍛煉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賦予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向往、對自己動手勞動獲取快樂的追求。幼兒園和家長義工們會在晚會前對活動區(qū)域進行安全排查,并且做好防蟲蚊的措施,為整個篝火晚會能順利開展做好后勤保障服務。
第五,自然創(chuàng)客坊版塊以發(fā)展幼兒藝術表達、表現、創(chuàng)造的能力和培養(yǎng)熱愛勞動、愿意勞動的意識為主要目標。例如,在“結繩游戲”中,大班幼兒在原有結繩經驗基礎上,將繩或繩網與森林中的樹木、枯樹枝等自然物捆綁連接,通過不斷設想、操作、失敗、調整,自主建構出與原先設想好的游戲內容相匹配的游戲場景,實現了利用繩玩游戲的愿望。
課程價值,契合發(fā)展
森林足跡課程的教育理念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契合。第一,精神成長方面,森林足跡課程可以滿足人們在另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里,回到自己的本真狀態(tài),真切感受生命的力量,洞察生命的意義。第二,社會交往方面,森林足跡課程倡導人們離開繁忙擁擠的都市,走向荒野,向大自然尋求人類生存的本質意義,在親近、珍惜和熱愛自然中,加深人與人之間簡單、真誠的交往。第三,身心健康方面,森林足跡課程是一種生態(tài)休閑運動,空氣清新、植被豐富的森林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減少緊張,提高耐力水平、自律水平、注意力和心理穩(wěn)定水平,是幼兒“自然缺失癥”的對癥良藥。第四,認知發(fā)展方面,森林足跡課程可以幫助幼兒習得自然方面的相關知識,學習和了解野外活動的相關技巧,在形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的同時,培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和相關學科的學習興趣。
森林足跡課程的環(huán)境教育與現代化的綠色發(fā)展理念契合。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幼兒園森林足跡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緊跟新時代綠色發(fā)展理念的園本課程建構的一種嘗試,我們希望通過自然教育,在孩子年幼的心靈深處播下一顆“親近自然,愛護環(huán)境”的種子,并努力讓這顆種子在課程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我們相信,幼兒在一所與自然親密融合的園所成長,會以更美好的方式與大自然建立親密的聯(lián)系。即使有一天離開了幼兒園、離開了森林,森林足跡課程的印記也將會伴隨幼兒一生,持續(xù)支持他們創(chuàng)造未來更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