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季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并加以指導。落實過程中,親子作業(yè)正是加強幼兒與家長交往互動,推動家園共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布置適恰的親子作業(yè),值得園所深入思考,并從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
走進幼兒世界,達成理念共識
幼兒階段,教師布置親子作業(yè)的初衷在于,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陪伴、支持家長理解幼兒,引導家長為幼兒提供豐富、穩(wěn)定、安全的環(huán)境,以支持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各項能力。教師需和家長達成共識,邀請家長一起走進幼兒世界,認識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制作電子成長檔案,將觀察記錄、照片及幼兒作品等內容及時分享給家長,并定期舉辦家長半日開放周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成長過程。
家長半日開放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可以首先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要求,以年級為單位進行研討,制定《家長觀察記錄表》;活動中,引導家長細心觀察、傾聽、記錄幼兒的學習生活,感受幼兒的成長氛圍;完成記錄后,結合幼兒的點滴發(fā)展與每位家長共同解讀幼兒表征,讓家長了解幼兒在日常生活及游戲中各項能力的發(fā)展情況。與此同時,家長也能感受到教師對每個幼兒的關注,從而生發(fā)出對教師的感激,提高其配合完成親子作業(yè)的意愿。
開展指導,鼓勵親子陪伴
家庭是自然的教育場,教師要讓家長在學習和交流中,理解看似平常的親子陪伴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為此,幼兒園應適時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給予家長必要的支持。例如,部分家長提問:日??梢蚤_展哪些親子活動?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舉出一起做飯、養(yǎng)小動物、采摘、打掃房間、閱讀繪本等案例,指導家長利用生活中的契機與幼兒互動,發(fā)現(xiàn)幼兒細膩而生動的內心。
同時,教師所提供的指導應盡可能細化,為家長參與親子活動提供可落地的內容。針對親子共讀繪本的案例,教師還可以就“如何挑選適合幼兒的繪本”“怎樣進行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式閱讀”“親子閱讀時長多久為宜”等問題提出建議,并鼓勵家長為幼兒開辟專屬的閱讀小天地,營造溫馨、有愛的閱讀環(huán)境。
明確要求,有效溝通
親子作業(yè)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除與家長加強溝通外,教師還需在布置親子作業(yè)時明確要求,幫助家長了解親子作業(yè)所蘊含的教育目標與價值。具體而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素齊全、易于理解。例如,開展“開放性材料的收集倡議活動”時,教師需要在通知中寫清活動由來、活動價值,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為家長解釋“什么是開放性材料”“幼兒為什么喜歡玩開放性材料”“家長可以收集哪些開放性材料”等問題。
第二,換位思考、鼓勵參與?;顒右蟮恼Z言應從家長角度考慮措辭,把家長當成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啟發(fā)家長獻計獻策,如通知末尾可以提出“本次活動采取自愿參與的方式,您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陪同幼兒收集、清洗、整理;如果您身邊還有一些我們沒有想到的有趣的開放性材料,同樣可以帶到幼兒園”。
第三,重視親子互動與配合的過程。親子作業(yè)的內容,應重視幼兒收集資料的過程體驗,注意家長配合部分的程度、難度適宜,準備時間預留充分。在資源較為豐富的前提下,還可以讓家長依據(jù)自身精力、幼兒特長等因素選擇想要完成的親子作業(yè)。
加強家園共育,能夠促進幼兒、家長、教師的共同成長,是幼兒教育邁向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們相信,在完成每項親子作業(yè)的過程中,家園之間的聯(lián)結將愈加緊密,親子關系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