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勝
一
作為一個蝴蝶愛好者,在尋花的時候,順便拍到一些沒見過的蝴蝶,豈不是錦上添花?于是,我說服了成都的蝴蝶高手姚著同行,他是我見過的最善于發(fā)現(xiàn)并用相機捕捉影像的蝴蝶獵人。幾天后,他又說服了對巴朗山及四姑娘山一帶特別熟悉的王超。
6月15日凌晨,我們一行四人的車輕悄地開出成都,朝四姑娘山進發(fā)。
10:40,我們到達巴朗山隧道口前不遠處。此時陽光燦爛,王超停車后側身對我們說:“可以先看看野花了”。下車后,我看了下海拔,3300米,確實已經(jīng)進入了高山野花的區(qū)域。
畢竟是到高海拔地帶的第一天,上坡我們盡量緩慢地移動腳步,以保存體力,避免高山反應。這個山坡已經(jīng)是一片花海,它的底色是由幾種黃花構成的黃色,其中的主力是驢蹄草。
沒走幾步,就發(fā)現(xiàn)讓我一陣興奮的野花:金脈鳶尾。它的花呈美麗的深紫色,更精彩的是,外花被上布滿網(wǎng)狀的金色條紋,圖案有如金線繡就,非常耐看。
我們繼續(xù)驅車上行,再下車時,海拔已是4000米以上。王超停車的地方,正是一個陡峭的小型流石灘的下口處,流石灘被盤山公路數(shù)次截斷,貫穿它的溪流卻保持著流淌。
“李老師,看!那個方向,有紅花綠絨蒿?!蓖醭钢覀冾^頂左上方的一堆巖石說。那堆巖石上,有一團火苗飄浮著,特別像燈盞,還有一根彎曲的燈竿把火苗挑到空中。
我盡量平復心情,不敢太興奮,慢慢往坡上爬,一步一喘氣,花了比平時多兩倍的時間才來到紅花綠絨蒿面前。近了,它就不再是跳動火苗了,只是綢面質感的折紙,上面還帶著三角形的神秘折痕,像紅色的紙藝作品。我在后來發(fā)現(xiàn)的所有紅花綠絨蒿的花朵上,都發(fā)現(xiàn)類似的折痕。所有的花朵甚至蝴蝶、蜻蜓的翅膀,原始狀態(tài)都是折疊著的,或者像卷好的畫卷,但當它們展開在陽光時,卻不帶有任何折痕。紅花綠絨蒿真是一個奇特的例外,我在想,這是不是和這種植物生長六年才能開花有關,六年,折疊的時候實在太長太長啦。
就在溪水邊,還有顏值很高的獨花報春,它粗壯的莖干上,只有一朵深紫藍色的花,好在很多莖干擠在一起,也能湊出一堆花來。
拍這兩種花的同時,我還拍了不少以前見過的高山野花,比如初開的大衛(wèi)氏馬選蒿等。因為下午要進雙橋溝,我們沒敢繼續(xù)搜索別的野花就匆匆離開了。
車開出巴朗山隧道時,已進入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qū)的區(qū)域,山的這一側和那一側竟然完全不同,我們的頭上由云蒸霧繞瞬間換成了藍天白云、烈日高懸。老姚判斷這一帶應該有蝴蝶,我們同意短暫停留,分開各自尋找以提高效率。
姚著身體狀態(tài)真好,下車就匆匆朝著公路對面而去,那里的山坡有一條溪流,應該是蝴蝶愛逗留的地方。我選了一個相反的方向,這里是一個平整出來的大平壩,雨后,分布著幾灘積水,我覺得蝴蝶會非常喜歡這樣的潮濕泥地的,就徑直朝著第一個小水洼走去。果然,第一個小水洼就有幾只粉蝶起起落落,我隨手拍了一張,放大一看,一陣驚喜——是我沒見過的蝴蝶??粗行@慌地散開了,我干脆退后幾步,先吃干糧,等著它們回來。
這時,老姚和其他人都圍過來了,我們的判斷差不多,是絹粉蝶,顏色上略有差異,他覺得可能是雌雄。雨后的蝴蝶,還是比較饑渴的,被我們打擾后,它們換了一處水洼,又開始大吃大喝起來。我們都順利地記錄到它們的影像。后來請教了陜西的蝴蝶高手文浩,才知道我們拍到的是兩種粉蝶,維納粉蝶和大衛(wèi)粉蝶,都是很難見到的種類。
車繼續(xù)往前開,突然,透過車窗,我猛然看到一群蝴蝶飛起一團,連叫停車。這是一個溝口,溪水從橋下穿過公路,路邊有寬敞的空地,常有車在此停留,地上有重疊的車轍。而就在車轍上,幾十只蝴蝶起起落落,好不鬧熱。在這蝴蝶的集會上,我終于拍到了絹粉蝶,貝娜絹粉蝶,對比看一看,和粉蝶屬的比起來,絹粉蝶就是要清秀得多。
下午三點,和黃繼舟匯合后,我們換乘了管理局的車,沿著雙橋溝的溪水一路上行,車在溝尾停住,已是海拔4000多米以上。為什么一路不停,直奔此處?繼舟只是笑笑,并不解釋。
我們很快就走進被封鎖的棄道,殘損的棧道上滿是石塊,看來是經(jīng)歷過一次山洪。前面,洶涌的溪流攔住了我們的去路,本該有的橋早已無影無蹤。繼舟并不意外,他舉起一根只有巴掌寬的木板,比劃了一下,直接扔到溪流上,再搬來石頭將它固定,這就是橋了。沒有任何停留和猶豫,他直接從搖搖晃晃的獨木橋上走了過去。我們也只好硬著頭皮,盡量不看滔滔溪水,一個接一個地走到了對岸。我的鞋在過橋時打濕了,因為有一股水花一直沖到橋上,為了安全我保持均勻而穩(wěn)定的步伐通過,不敢刻意去避開它。
我們很快就明白了,為什么黃繼舟要這么不怕麻煩地帶我們來這里了,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奇異的幻想畫:在陡峭的山坡上,四處擺放著紫色的鞋子,不對,不是擺,它們漂浮著又像是停在綠色的葉子上,每一只鞋子都長著一對同樣紫色的翅膀。
西藏杓蘭!這可是青藏高原及橫斷山區(qū)的明星野花,說它是萬人迷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來不及交流各自的驚喜,就迅速散開在山坡上拍了起來。我可能是最后開始拍的,因為想讓氣場宏大的雪山成為背景,而初開的它們,相當矮小,幾乎都很難從草叢里探出頭來。我找到了一株相對高的,坐下來,還是沒有拍。我要先清理完它們周圍干枯的雜草,枯草會在照片里成為顯眼的雜亂線條,干擾我們對目標的欣賞。做完準備工作后,我已經(jīng)氣喘吁吁,又調勻了呼吸,才開始拍攝。
等我拍到相對滿意的照片,抬起頭來,才發(fā)現(xiàn)伙伴們都不在了,他們爬到了山坡之上,有的繼續(xù)拍西藏杓蘭,有的在尋找蝴蝶。
我獨自往坡下走,我想到棧道的另一邊,那邊是懸崖,想拍攝懸崖邊的西藏杓蘭,背景也一定很迷人。西藏杓蘭沒找到,在懸崖邊的石縫里,卻找到了幾朵非常飄逸地垂下來的黃花,看著面熟,想了一陣才反應過來,我在網(wǎng)上見過,它是西藏洼瓣花,也是難得一見的野花。
就在巖石邊,還有一種忍冬科的植物正在開花,我覺得像褲襠果,還在推敲的時候,遠處傳來了姚著的喊聲:“李老師,快,換鏡頭?!彼牢遗幕ㄓ玫氖?5mm微距頭,拍蝴蝶偏好用105mm。我想都沒想,迅速回到背包處,最快時間換好鏡頭就朝他走去。
順著他手指的地方,我看見一只嬌小的粉蝶正飄向一叢灌木,白色身影在樹葉的陰影中。
“落了!”姚著高興地說。
我盡量輕手輕腳地靠近那叢灌木,果然見一只翅膀上繡著黃綠花紋的粉蝶,豎著翅膀,立于細枝的盡頭,前翅隱約有橘黃色的斑紋,并頂角尖尖的。鏡頭里,它的后翅宛如美玉,這只襟粉蝶太美了!我在心里贊嘆了一聲,迅速按下了快門。然后,進一步接近,再拍一組。這是一只皮氏尖襟粉蝶,春季才有的蝴蝶,一年只有一季,四姑娘山也只在六月前后出現(xiàn)。
幾分鐘后才從山坡上急急下來的王超,錯過了時機,這只襟粉蝶自此飄飄蕩蕩,就在我們周圍飛來飛去,卻不再停留。
但王超下來得也很有價值,就在我們眼皮下,他發(fā)現(xiàn)了一株尖被百合。我對野生百合一直非常喜歡,所以開心得要死。這株尖被百合花朵尚未完全打開,這是它最美的時候——像一個精致的鳥籠,里面還露出眼珠似的黑點,仿佛只要一打開,就會有神物展翅昂首上天,永不反顧。
又有粉蝶落到了山坡之上,王超拔腳就往上走,我想了想,停住了腳步,感覺腳步格外沉重。我有點奇怪,到高海拔的第一天,我一直保持著緩慢的行走啊,為什么還會有這么明顯的高山反應?仔細想了想,從到巴朗山開始,這一天偶遇的明星物種實在太多了,我可以控制腳步盡量緩慢,卻不能控制自己的連續(xù)高度興奮,我這是心情超載啊。
回到酒店后,我胃口全無,來不及沖洗就倒床而睡,一個多小時后才滿血復活,回到已經(jīng)有點擔心的同伴們中,一起享用當天的晚餐。
二
第二天一早,我們繼續(xù)進雙橋溝,前一天直接去的溝尾,所以這一天的計劃是以服務中心為出發(fā)點,步行向上,雙橋溝的中段掃描野花。
剛下車,就在服務中心一處建筑的屋檐下看到了一株正在開花的耬斗菜,熟悉的紫色的花瓣和萼片,初步判斷是華北耬斗菜。華北耬斗菜又名紫霞耬斗,后面這個名字似乎更為傳神。
我們走進樹林的時候,天上飄浮著薄云,一個多月后重新來到這一帶,感覺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時地面上主要是苔蘚,草叢星星點點,桃兒七孤零零地在裸露的泥土上開出花來,灌木和喬木都露出金屬般的質地,讓人感覺到春天正在一片蕭殺的樹林里掙扎著醒來,而現(xiàn)在,樹林里像打翻了顏料盒,一堆一堆的黃花、白花、紫花密集地擠在一起,喜氣洋洋,肆無忌憚,春天早就竄到了樹稍,像一個勝利者在某個高處屈膝而坐,回憶著一個多月來的經(jīng)歷。
這樣的氣氛,讓我的腳步也變得輕快,我在山坡上信步來去,不時俯身拍攝野花,竟然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我拍下的照片,也帶上了這種氣氛,有一種籠統(tǒng)的喜悅,不具體,難以分析,卻感染到了每朵花,讓它們的結構、顏色和線條看上去更協(xié)調、更合理、更迷人。
于是,我覺得即使拍過的花也值得一拍再拍。我重拍了桃兒七,它已不是早春的野性的桃兒七了,它不需要戰(zhàn)斗,也不需要挑釁,它更像一個閣樓上的處子,矜持、優(yōu)雅,只需春光的殷勤和憐惜。我甚至連路邊青、草玉梅、東方草莓、細枝繡線菊都拍了又拍,因為此時此刻,它們似乎格外好看。
我們來到上次初見全緣葉綠絨蒿那一帶時,時間是10:30,陽光露出了薄云,照著下面的湖面和牛欄。這里的鐘花報春,不像在巴朗山上那樣在草叢中勉強探出頭來,它們常常能獨占一堆巖石、一片山坡或一處湖畔,盡情展現(xiàn)優(yōu)美的輪廓。再美的地方,如果沒有生命來照亮,那也只是萬年死寂的山水。反過來,野花們,也只有在四姑娘山,才能擁有如此遼闊的視野和疆土,可以想象,即使在午夜,對于身子高挑、花朵凌空的它們,疆土仍然無邊無際,甚至能把頭頂燦爛的銀河也包含進去。
在陽光的照耀下,捱過冬天的蛺蝶也出來了,這里的優(yōu)勢蝴蝶是蕁麻蛺蝶,它們的翅膀殘破顏色陳舊,但卻帶著一種過來者的驕傲。成功越冬后,它們就可以輕松地繁殖后代了,從湖畔到山坡,都是它們的領地。
我在觀察蕁麻蛺蝶的時候,王超有了新發(fā)現(xiàn),在柵欄圍合的一小塊土地上,長滿了貝母,而且還正在花期。我們也過去伸頭往里面看,感覺就是本地的原生種川貝母。果然,后來我們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開花的川貝母,證實了牧場主人圈養(yǎng)的就是本地種。后來,接送我們的師傅掏了一株出來,我們終于見到了新鮮的川貝母球莖,雪白,帶著藥香,像貝殼。
接著,我們分成兩組,姚著帶著兩人沿棧道前行,想試試能不能拍到蝴蝶,因為不時有蝴蝶掠過我們而去,很像昨天我們拍到的皮氏尖襟粉蝶,當然,也可能有紅襟粉蝶。我和繼舟兄沿棧道右側的山坡,重回樹林,也肩負著一個昨晚大家熱切討論的目標:豹子花,另一個高海拔地區(qū)的明星野花。
沒走幾百米,我覺得老姚有點吃虧,因為我們轉眼就踏入了天山報春的花海,林間空地的天山報春,開成了紅艷艷的花毯,看著看著,就會感覺心很軟。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在一個大學分享我的野外經(jīng)歷,有位同學問我,在野外行走,人的內心會究竟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我當時都沒思考,脫口而出:“很多變化,特別重要的是,人會變得比以前好一點。”艱苦的野外行走,除了讓人更有耐心,更堅韌,更自信,還會讓人內心變得更柔軟,因為你會見證很多奇跡般的事物,很多美好的事物。
這條路雖然美,但是難度也大很多,實際上是野地穿越,有時要穿過灌木叢(你不能走得太快,因為隨時可能有淘氣的灌木伸手拉住你的衣褲),有時要穿過假裝成草叢的水洼,沒有危險,但是淤泥會直接沒收你的雙鞋,40多分鐘后,我們重新匯合。老姚什么蝴蝶也沒拍到,表情略略有點失落。
我們來到王二哥牛棚子的時候,已經(jīng)快中午1點。我上次來四姑娘山,也吃過這家原住民自己開的土菜餐廳,對他們的燒饃饃和野菜印象特別深。還沒走進院子,就感覺口水開始往外涌。
不過,一進院子,我和老姚的注意力立即被后面的牛圈吸引住了,這是方圓幾公里的唯一牛圈,牛圈四周若無若無的牛糞味對蝴蝶來說,簡直是來自天上的幽香,不可能拒絕。所以,這應該是個絕佳的蝴蝶聚集地啊。
果然,當我們探頭往后院看的時候,有幾只粉蝶正聚集在地上潮濕處一動不動。“還是維納粉蝶?!崩弦ψ屑毧戳艘魂?,說。
我的習慣,是不管什么蝶,只要換了地方,先拍再說。我讓他們先吃,翻身就進了后院,把幾只粉蝶逐個記錄才洗手進屋。事實證明,我的習慣相當有道理,因為看起來差不多的蝴蝶,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種類。
牛圈外停的蝴蝶不是維納粉蝶,而是杜貝粉蝶,它和前者的后翅反面都有著粗黑的翅脈,不同的是,杜貝粉蝶的外緣底色變淺,而肩部的橙黃色帶略寬。就因為我的謹慎,我的此次四姑娘山之行,竟然新拍攝到四種粉蝶,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幸福地享用了燒饃饃等原住民美食后,我們決定就在附近搜索,看看能不能增加動植物記錄。
我沿著有溪水的路走了一圈,拍到川貝母等五六種野花。等我回到屋后時,只見老姚和王超都趴在地上,向我招手。我趕緊沖過去,知道他們的前面,必定是有蝴蝶了。
這是一只小型蛺蝶:珍蛺蝶。珍蛺蝶的主要特征是前后翅反面的外緣有一列醒目的V形圖案。我曾在云南大理的高山地區(qū)等地拍到過珍蛺蝶,但是這種蝴蝶小而機敏,停留時間很短,最多給你一個記錄機會,不會讓你從容拍攝。但這一只很安靜,幾乎不動,看其翅膀兩面的新鮮程度,估計是剛羽化,又遭遇大風天氣,只好呆在低矮處保持不動。我非常幸福、從容地拍到了它的正反面,也第一次在鏡頭里就看清了它精致的鱗片和絨毛。
拍完后,我們又各自散開,尋找新的目標。我不時去牛圈附近看看,因為它像一個大型車站,總有蝴蝶在那里逗留。但是風太大,車站生意難做,客人都吹跑了。我有點掃興,便沿著石墻觀察幾只蕁麻蛺蝶。
它們?yōu)槭裁床幌裰芭龅降膸字荒菢舆x擇石板上停落,而是圍著幾株蕁麻飛個不停?我突然恍然大悟,它們名叫蕁麻蛺蝶,當然得圍著寄主植物打轉,目的也必然是產(chǎn)卵啊。
我直接就在一叢最大的蕁麻旁的泥地上坐下,守株待兔,等著它們飛過來。不一會,一只腹部肥壯的雌蝶就飛過來,根本無視舉著相機的我,直接趴在葉子上,像蝦一樣彎曲著腹部在葉子背面產(chǎn)卵。它的翅膀和頭部一動不動,唯有腹部在有節(jié)奏地工作,像一只微型的沖擊電鉆,我從鏡頭里能清楚看到,隨著它腹部的震動,葉子背面的卵不斷增加。三分鐘后,它才產(chǎn)完離開。為了拍到它在葉子背面留下的卵,我咬著牙,皺著眉毛,伸手捏住蕁麻的葉片,把它翻轉過來。不出意料的,蕁麻的毒刺扎破了我的皮膚,我的手指頭傳來火辣辣的銳痛。我忍住痛,穩(wěn)穩(wěn)地保持著手指不動,還一邊拍,一邊調整葉子的方向,直到拍到了蕁麻蛺蝶卵的高清照片——它們終于變得清晰了,那么剔透、滋潤,像用翡翠雕刻而成的美妙藝術品。
三
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qū)的范圍比景區(qū)更大,巴朗山一側也在內。黃繼舟自然對巴朗山也非常熟悉,看見我們對綠絨蒿有特別興趣,于是答應帶我們去巴朗山頂,路上還有幾個很好的觀賞點。
晨光初現(xiàn)時,我們已經(jīng)驅車向著巴朗山而去。繼舟兄的車在前,我們的車在后,兩個車像兩只小甲蟲,在蒼涼而壯麗的巴朗山迂回往復,盤旋而上。
9:00,車停住了,我們一下車就驚呆了,整個山坡被盛開的頭花杜鵑染成了紅色。印象中,頭條杜鵑的花朵,是不起眼的小花,完全想不到當它們成千上萬擁擠在一起開放時,也能成為滔滔花海直逼云天。太壯觀了!即使廣角鏡頭也容納不下這么壯觀的場面。
在走進頭花杜鵑花海前,我先檢查了一下相機,用了路邊的一叢報春作目標。后來才知道,我順手拍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雅江報春。
我們在頭花杜鵑的花海中,慢慢往山頂走,此時海拔是4000米左右,已經(jīng)有些費勁,每走幾步,就要緩一緩,如果是蹲下拍了照片,站起來更需要大口喘氣。我們幾乎是沿著一條溪流曲折而上,這是一條美到絕致的溪流,因為溪水之上,開滿了紫花雪山報春,可能還有心愿報春(紫花雪山報春組的幾個種類實在太難區(qū)分了)。但是在現(xiàn)場,你覺得完全不需要區(qū)分它們,這些高大、形狀優(yōu)美的報春,每一枝都是獨立的氣質超凡的仙子,她們都該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心愿,整個山坡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獨立的敢于俯視萬丈峽谷的生命,才有了非凡的氣質和深度。
這條小路上,有意思的植物還不少,有之前拍過的全緣葉綠絨蒿和紅花綠絨蒿,還有很多沒見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種:一是具鱗水柏枝,一是反瓣老鸛昔草。
前者的花秀氣,葉針形,我這次拍到的是它們初開的花球,花球旁是松果塔一樣的新葉,高海拔地區(qū)的水柏枝才有如此奇異的容貌。
后者的發(fā)現(xiàn)過程更有戲劇性,我路過一株老鸛草時,看見它朵花朵有點不正常,順便拍了一張就往前走了,邊走邊習慣性地回放,想知道它是什么原因導致不正常,等我看清楚后,立即撒腿就往回跑——這不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反瓣老鸛草嗎?以前這個物種,只在喜馬拉雅山中段有分布,但根據(jù)我在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出自中科院植物所)的查閱,近幾年中國植物學家在四川、云南的很多區(qū)域已有發(fā)現(xiàn),沒想到在巴朗山偶遇了?;丶液?,我又進一步查閱了這個物種的資料,發(fā)現(xiàn)中國植物圖像庫等專業(yè)網(wǎng)站已合并了反瓣老鸛草和紫萼老鸛草,可能這才是我能在巴朗山拍到它的原因,是植物分類研究的新進展導致了種類合并,繼而帶來分布的擴大。
這個點的拍攝,用掉了我們50分鐘的時間,我們趕緊匯聚集到停車點,準備去往下一個點。
王超沒有全程參與這個點的拍攝,他最辛苦,提前返回路邊,把車開到新的停車點——這樣大家就減少一半的步行。在等我們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類似于百合或貝母的植物”,然后帶我去看。我好奇地蹲下看了看,明白了,此物葉披針形,花如宮燈,很是奇妙,從特征看應該是蠅子草屬的,后來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林紅強兄確認是隱瓣蠅子草。
就在這叢植物旁,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朵貼在地上的黃花非常陌生,應該是我沒拍過的。由于驢蹄草鋪天蓋地,加上高山毛莨錦上添花,巴朗山上的黃花實在太多了,另一些很有價值的黃花很容易被錯過。眼前這株矮金蓮花就是如此,大家走來走去,在它附近拍攝,根本沒人正眼看一下它。其實,這是一種很值得細細琢摩的奇特植物,它的萼片黃色,而花瓣卻退化成一些小肉棍混在雄蕊中,這使得花蕊層次豐富而飽滿,比其他的花更為耐看。
拍完后,我提醒自己,接下來一定不要先入為主地忽略黃花。非常有用,我在后來的徒步中又拍到了高海拔地區(qū)才能看到的鴉跖花,它的萼片革質,花瓣略尖,整個植株顯得強壯有力,富有生氣。
我們停車的下一個點已接近山頂,海拔4200米左右,剛下車時,我們幾個面面相覷,因為除了來去的公路,唯一的山坡近乎絕壁,而下面深不見底,哪里有路?
黃繼舟淡定地指著絕壁方向說,從這里過去,快的話十幾分鐘就能到一處流石灘。一聽流石灘,我們的精神都提了起來,流石灘是雪線下的獨特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很多珍稀高山植物的天堂,巴朗山上的流石灘對我們的吸引力就更大了。
我們小心地慢慢往上走,絕壁上果然有路,要近了才看得見,可以從上方繞過狹窄但十分危險的溝谷去到對岸。在路上,我用手機往下拍攝這條溝谷,可惜照片反映不出實地的險峻。
這條人跡罕至的小道,應該是去采雪茶的人踩出來的。我后來撿起雪茶研究了一下,感覺是一種枯干的地衣植物,形如白色、光滑的枯枝,枯枝中空,末端尖如矛頭,聞起來有菌類的香味。
突然,王超興奮地指著我們頭頂?shù)囊惶幷f:“綠絨蒿!”
我抬頭一看,逆光中,只見一矮小植株上,一朵藍色的花朵正迎風微晃,藍色的中心仿佛有一群小小人在跳舞。我們慢慢往上再往上,足足走了好幾分鐘才到達那個區(qū)域。不止一株,這個區(qū)域足足有五六朵藍花在搖晃。這是川西綠絨蒿,和紅花綠絨蒿、全緣葉綠絨蒿比起來,矮小的它們選擇了更高的海拔、更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
大家剛拍完,就聽見姚著在遠處招呼:“快過來,有絹蝶?!?/p>
老姚研究過資料,巴朗山有三種絹蝶,六月正是它們的發(fā)生期,而絹蝶的習性是只在雪線附近的寄主景天屬植物附近活動。所以,姚著一路專注地尋找景天屬植物,終于在一處懸崖上發(fā)現(xiàn)大片紅景天。他就不動了,一邊觀察一邊靜等時機。此刻,太陽突然從云縫中沖出,巴朗山的這一側被整個照亮。絹蝶也在等待這一刻,它們三三兩兩地從隱蔽處飛出來,在紅景天四周起起落落,享受著陽光的溫暖。
我是跑得最快的,第一時間就沖到了附近,看見絹蝶起落的地方,是一處30多平方米的斜坡,斜坡盡頭就是萬丈懸崖,我停住腳步猶豫了一下。經(jīng)仔細觀察,此處斜坡灌木多,也有低凹處,失足滑下的風險很小,就小心進入了景天與杜鵑密集生長的這個 區(qū)域。
這時,有一只絹蝶落在了我的前方,可惜被灌木擋住了視線,在它起飛前只拍到一個模糊的影子,眾人在我身后連聲替我惋惜。
又有一只絹蝶,在另一個區(qū)域落下了,大家立即包抄了過去。看著四周的紅景天,我決定不動了,在此蹲守,只要陽光還在,絹蝶肯定會回來的。
等了五六分鐘,果然有一只絹蝶像斷線的風箏那樣斜斜地飄到離我?guī)酌椎牡胤?,我的心跳加速,仿佛全身都能感覺得到那不可控制的咚咚震動。我深呼吸了一下,才起身朝著它落下的方向移動??斓綍r,我進一步放慢,頭差不多是一寸一寸地探出去的,這個速度絕不會驚動蝴蝶。我終于看清它了——它正在草叢中尋找著什么,一邊移動,翅膀一邊收折又打開。這可不是蝴蝶的休息姿勢,它隨時有可能飛走。我趕緊把鏡頭伸出,迅速對焦,連拍了好幾張,絹蝶就在這個過程中突然拉升到空中,轉眼不見。
還是在這個區(qū)域,又有一只絹蝶飛過來停下,它略略收起了前翅,擺成戰(zhàn)斗機的形狀。此時太陽已躲進云層,沒有熱量的提供,蝴蝶會減少飛行,盡量休息。這給了我們最好的機會,我們輪流上去,每個人都記錄下了它的影像。除了老姚,我們幾個都是第一次拍到絹蝶。
經(jīng)確認,我們拍到的是珍珠絹蝶。
深紅龍膽
紅花綠絨蒿
獨花報春
西藏杓蘭
川貝母
杜貝粉蝶
蕁麻蛺蝶產(chǎn)卵
川西綠絨蒿
珍珠絹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