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田
[摘 要]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品味語言是高頻考點,應該優(yōu)化相應的復習策略。依托教材,回歸“母題”,在復習中滲透教材意識;依據(jù)語料,回歸文本,精準提升,增強語境意識;依靠中心,回歸主旨,提升高階思維能力。整合教材資源,提升復習品質(zhì),使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產(chǎn)生“加乘”效應。
[關鍵詞]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策略;品味語言;微主題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1-0001-04
語文新課改的核心思想是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語言運用、積累、能力的訓練。其層級目標分別照應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文化自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語言運用做出了具體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閱讀作品,有切身感受,并初步領會作品的內(nèi)涵,由此獲得有益啟示;能對作品中動人的情景和形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品味作品中具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
在新課改背景下,應聚焦學生在閱讀中如何品味語言、培養(yǎng)語言能力。在復習過程中,應分析學生學習無教材意識、答題無語境意識、思考無主旨意識等現(xiàn)狀。在總結(jié)提煉上,應回歸教材“母題”,優(yōu)化復習策略,探究提分路徑,重視思維品質(zhì)。筆者認為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品味語言復習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胸有丘壑,明“點”分布
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中的品味語言一般包含如下要點。
(一)詞語含義及賞析,其考向可分為詞語含義、詞語賞析
1.詞語含義。如2021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語文試題中,有閱讀《清潔人生》一文第⑤段中的“我父親愛我母親。這讓我覺得他是干凈的”及第⑧段中的“……可我的干凈在父親的干凈面前顯得那么卑微,什么時候才能做到,把這干凈也洗掉呢?”,回答第22小題“第⑤、⑧段兩處加點詞語‘干凈各有怎樣的含義”的要求。
此題考查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的含義?!斑@讓我覺得他是干凈的”中的“這”指的是父親愛著母親,這樣純凈的愛“會讓一個人干凈”。第⑧段需要洗掉的“干凈”是“喜歡明亮的地面一塵不染……一天當中二三十次洗手……”,是虛榮、浮華、雜念等。
2.詞語賞析。如2021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第21題的第(1)小題:吹一陣涼風,扯一陣閑話;再閑閑地抽一筒旱煙,讓生命獲得片刻的蘇息,好再鼓起勇氣,繼續(xù)上路。(賞析加點詞)
這是典型的詞語賞析題,可以這樣思考:“吹”在本文中表示享受風的吹拂(觸覺);“扯”在本文中表示不拘形式、不拘內(nèi)容地談話(聽覺);“抽”是口語,在本文中表示“吸”(味覺)。這三個動詞,描摹了身心疲憊的路人在路亭內(nèi)歇息的情形,吹涼風、談閑話、吸旱煙,以緩解內(nèi)心的沮喪和疲倦,表現(xiàn)了路亭給失意人或在旅途行走的人帶來的撫慰。
據(jù)此思考可以這樣作答:連續(xù)運用三個動詞,通過觸覺、聽覺、味覺這三個角度,非常具有畫面感地展示出了路亭在歇息除倦、撫慰心靈、積蓄能量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二)句子含義及賞析,其考向可分為句子含義(理解)、句子賞析
1.句子含義(理解)。如2021年青海省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語文試題中有閱讀曹文軒的《我的語文老師》,回答第22小題“讀了本文,聯(lián)系作者的成就,談談你對第⑧段畫線句子(我無法想象一個學校里沒有語文和語文老師,我也無法想象這個世界上沒有語文和語文老師)的理解”的要求。
此題考查對文章重點句子的理解。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可知,如果沒有語文老師及時指出“我”犯的錯誤,“我”就可能在寫作的道路上出現(xiàn)偏差,不能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知名作家,也不會走向成功。此句用兩個“無法想象”強調(diào)出語文老師對一個學校乃至整個世界產(chǎn)生的重要作用,既總結(jié)全文,又點明文章主旨:語文老師對孩子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2.句子賞析。如2022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就要求學生從文章的畫線句“[甲]園邊不時傳來柚子花和檸檬花的清香,這份清香不會令人沉醉,而是使人興奮又安神”“[乙]陣陣初起的熱鬧的蟬聲就像草木一樣蓬蓬勃勃”“[丙]時有三三兩兩的白鶴,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飛翔,然后優(yōu)雅地降落綠波中”中任選一句,并從感官運用的角度對句子進行品析。
這是典型的句子賞析題,可以這樣思考并作答。甲句,從嗅覺的角度加以描寫,描述出花香的不凡,從而體現(xiàn)作者對花朵獨特芬芳的喜愛之情。乙句,將聽覺與視覺互通,凸現(xiàn)出蟬鳴熱烈,從而呈現(xiàn)春季蓬勃的生命力。丙句,從視覺角度描寫,描繪出白鶴飛翔之悠閑,降落之優(yōu)雅,進而表現(xiàn)作者對初夏美好景象的喜愛與贊美。
(三)文章風格與朗讀技巧,其考向可分為文章風格、朗讀技巧
1.文章風格。如模擬練習題:閱讀《學畫回憶》(豐子愷),并結(jié)合文本論析豐子愷作品的語言風格特點。
通過閱讀及分析文本,可以總結(jié)歸納出“風趣幽默、真率自然、淺近易懂、富有童趣”等風格特點。
2. 朗讀技巧。如2020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語文試題中的第18小題:班級舉辦“汪曾祺作品誦讀會”,有同學打算朗誦這篇文章(《我的家鄉(xiāng)》),你覺得應該選用下面哪種風格的配樂?A.熱烈奔放 ?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緩 ?D.哀婉低沉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作品“淡而有味”,在作為閱讀材料的《我的家鄉(xiāng)》中也有體現(xiàn)。文章從開頭至結(jié)尾,都在淡淡地描述著“我”的家鄉(xiāng)中較為獨特的景物,用白描式的語言展現(xiàn)出一幅幅獨特的畫面。因而適合平和舒緩的配樂風格。
二、發(fā)現(xiàn)問題,現(xiàn)狀突圍
在復習的最初階段,學生需要先吃透教材,再逐步豐富閱讀體驗,從而分辨文本內(nèi)容,并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
在答題的關鍵時刻,學生應借助具體語言環(huán)境,回歸文本,理解文本內(nèi)容。教師可利用測試題題干設置科學嚴密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審題,提升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
模擬練習中有這樣的題目:《原來姹紫嫣紅開遍》(選自《遲子建散文系列: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有刪改)中的“我們跑在雪地的時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們是否也去購置年畫。天上的年畫,該是西邊天絢麗的晚霞吧!”能體現(xiàn)出遲子建文章細膩靈動的語言美,請賞析。
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可作如下精準分析:由人跑在雪地去買年畫聯(lián)想到麻雀飛逐西邊絢麗的晚霞,猜測麻雀是否也是去購置年畫,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年畫比作絢麗的晚霞,表現(xiàn)年畫顏色的喜慶,表達作者和小伙伴們?nèi)ベ徶媚戤嫊r內(nèi)心的期盼和喜悅。
來看學生的具體作答情況。典型失分案例一:“這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對麻雀的描寫讓購置年畫的氛圍更加活潑靈動。將孩童的聯(lián)想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增加語言的幽默,表達作者對兒時購買年畫的懷念之情。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緊密?!边@一答案缺失了“比喻”這一核心要素,反映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夠全面、不夠精準。
典型失分案例二:“這句話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麻雀擬人化,就好像麻雀真的和作者一樣去買年畫?!庇捎谥R儲備不足,學生將“比喻修辭手法”答成“擬人修辭手法”,因此失分嚴重。
三、復習策略,重點提升路徑
(一)回歸“母題”,以本為本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苯滩氖腔A,其中的“思考探究”“積累拓展”是一些優(yōu)秀中考題目的來源。學生掌握了“思考探究”“積累拓展”的精髓,就等于掌握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復習時“滲透教材意識,回歸文學選文‘母題”,進而探究相關的衍生變化。
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思考探究”中的第三題:“偉大的神力”在文中兩次出現(xiàn)。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其含義的不同。
參考答案:兩個“偉大的神力”所指的對象、感情色彩有所不同。第一處指攻城時,抵擋炮火的神力?!皞ゴ蟮纳窳Α敝须[含荒謬的調(diào)侃,表明阿長的愚昧可笑,為后面出人意料地購買《山海經(jīng)》埋下伏筆。第二處指文化水平很低的阿長竟幫“我”買來朝思暮想的《山海經(jīng)》,而這是“他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這道教材當中的“母題”與2020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題中要求結(jié)合上下文,簡要分析相關動詞的妙處的題目高度相似。學生若能在復習時增強教材意識,則完全可以舉一反三。
有學生選了“一抬頭,就要紅艷艷的希望,看到了你,就是要快樂!就是要喜悅!就是要期待!就是要撞進門來的春天!”一句中的“撞”進行分析:“撞”用擬人修辭手法,把春天人格化,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春天來臨時的情景,表達了我們對春天的熱愛,也表達出了我們在感受到春意后的快樂。
又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的“積累拓展”中有品味句子“一個古城,有山有水,大家全在藍天白云之下暖和而安適地睡著了,就等春風來叫醒它吧!這是否是最理想的生活境界?”,感受句子中的擬人修辭的語言表達效果的題目。
參考答案:通過使用擬人修辭手法,使古城、山水具有人的行為——“睡著”和“喚醒”,從而增強趣味性,使描述更生動。這些詞語的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美好、溫暖的氛圍。
這道教材中的“母題”與“汪曾祺認為,作家應該‘讓閱讀者感覺到活著是美的,有詩情的,生活是可欣賞的,請從④⑤段的畫線句中任選一處賞析,說說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生活的美和詩意的”這道出自2020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的題目如出一轍。
參考答案:第④段a處用擬人修辭手法,生動活潑地刻畫了魚鷹躍入水中捕撈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妙趣橫生的水鄉(xiāng)生活情景,富有生命的意趣。
第⑤段b處通過描繪景物,展現(xiàn)了黃昏時湖上天空的色彩變幻,為尋常生活景物增添了詩情畫意。
再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春》“思考探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課文讀起來富有童趣,又帶有詩的氣息,清新,活潑,優(yōu)美。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試找出一些段落細加品味,并跟同學、老師分享你的體會?!?/p>
這道教材中的“母題”與“班級舉辦‘汪曾祺作品誦讀會,有同學打算朗讀這篇文章,你覺得應該選用下面哪種風格的配樂?A.熱烈奔放 ? B.慷慨激昂 ? C.平和舒緩 ? D.哀婉低沉”這道出自2020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的題目并無二致。
(二)回歸文本,精準提升
語境就是運用語言的具體環(huán)境。張志公先生認為:語文教育,需要培養(yǎng)語境意識,能夠在閱讀中正確理解掌握文章內(nèi)涵,也能夠在作文中正確地表情達意。在復習時要滲透語境意識,進而引導學生精準提升。
比如,筆者以《雨花臺撿石記》為閱讀材料原創(chuàng)試題如下。
(品語句,賞特點)這篇游記散文語言富有特色,詩意盎然。文中兩個畫線句分別描述了雨花臺的石子,請任選一個,分析其在修辭、句式方面的特點,完成思維導圖,見圖1。
語句1:山上石子極多,……似乎陡然到了寶石世界。
語句2:有的發(fā)紅,……叩之泠泠作響;……聞著有香氣呢。
來看一個典型失分案例。
(1)比喻;(2)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寫出了石子的色彩艷麗、形狀豐富,體現(xiàn)了“我”對這些石子的喜愛;(3)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使用排比;(4)運用排比修辭手法,使句式整齊,有頭有尾地寫出了石頭的精巧。同時也增強語勢,使文段朗朗上口,富有文采。
該失分案例沒有結(jié)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而導致被扣分。
應秉持語境意識,進行具體分析。
如修辭方面的參考示例答案:比喻修辭手法。語句1“似乎陡然到了寶石世界”,把山彎處涌流下來的石子流比作寶石世界,寫出了石子的燦爛閃爍,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雨花石的美。語句2用“長者如棗,小者如豆”“如熟透了的桑葚”等寫出雨花石的顏色。
(三)回歸主旨,提升思維
現(xiàn)代文閱讀強調(diào)“實讀”,即讀得進文章,能抓住文章的核心主旨,應避免“虛讀”“假讀”。學生做題不僅強調(diào)量的積累,還強調(diào)思維,尤其是邏輯思維的提升。
如2020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2020年適逢汪曾祺誕辰一百周年,某雜志開設“汪曾祺經(jīng)典散文賞析”專欄,有人針對課本中開設《昆明的雨》寫了如下一段簡析,請你參照示例,也給《我的家鄉(xiāng)》這篇文章寫一段簡短的評析,100字以內(nèi)。
[示例]《昆明的雨》一文圍繞“雨”的話題,描寫了仙人掌、菌子等與昆明雨季有關的事物和風情,展示了一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的昆明雨季,表達了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思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動人。
參考答案:《我的家鄉(xiāng)》主要圍繞著“水”的主題,通過講述運河、打魚人等人們記憶中的故鄉(xiāng)事物與習俗,呈現(xiàn)出一派恬靜、祥和、別有情趣的故鄉(xiāng)生活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與思念。作品平靜恬淡,詩情畫意盎然。
嚴謹而科學的中考命題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和引導著師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實踐。在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中,教師一定要滲透邏輯思維。明確文章的寫作目的、寫作技巧、主題內(nèi)涵等,都離不開邏輯思維。
綜上所述,統(tǒng)編六冊初中語文教材中分布著諸多考點。教師應樹立起學科知識精心整合的意識,將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進行分冊分類復習,建立相應資源庫。與此同時,在同類型練習中,滲透語境意識,引導學生回歸文章,規(guī)范答題。最后緊緊抓住文章的主旨中心,提升學生的思維,使其能應對中、高階思維的考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基礎知識這一“鎧甲”的護身,再輔以復習策略這一“利劍”的出鞘,學生之后定能在考場上縱橫馳騁,無往不勝。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段穎. 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文學文本的“母題”研究:以人教版與蘇教版為例[D]. 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 2013.
[3] ?解光穆.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