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易經(jīng)》被推為“群經(jīng)之首”,被視為國學(xué)之源?!兑捉?jīng)》通篇在說“變化”,而其核心正是變革之道。其變革思想——變易之“道”,而這個“道”在《易經(jīng)·革》卦中得以完備地闡釋,也最值得玩味,依革卦的卦爻象,玩味卦爻辭,以及察其順序,無論事業(yè)還是人生,均可從中汲取教益。中國自古就有變革思想,非外來物也。20世紀80年代,影響世界兩大事件之一的“中國的經(jīng)濟改革”,也有其思想理論之基礎(chǔ)。
追根尋源,變革之思想源于《易經(jīng)》??鬃诱f,《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耙椎缽V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理兵法,韻學(xué)算術(shù),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言也。”[1]對個人來講,于事業(yè)、于人生、于管理、于經(jīng)濟、于文化乃至于家庭,《易經(jīng)》里蘊涵著的變革創(chuàng)新思想都可以為我們提供良好的借鑒與指導(dǎo)。
《易經(jīng)》是本什么書
《易經(jīng)》是本什么書呢,我們可以簡單地從以下四個方面認識它。
首先,《易經(jīng)》乃中華文化之源。眾多學(xué)者認為,《易經(jīng)》是中國文化之源,追溯到夏商,最后到周朝,經(jīng)孔子闡釋而成為體系完整的《周易》,所以叫《周易》;另一說法也有道理,“周”者“周普之意”。唐代名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作將相?!比毡救藢Α兑捉?jīng)》推崇得很,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組閣原則是:凡不識“易”者,一律不得入閣??梢?,日本人對《易經(jīng)》推崇至極。《易經(jīng)》始于八卦,“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故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2]
其次,《易經(jīng)》乃用于預(yù)測之書。觀天象也好,察地理也好,大概古人都在做預(yù)測之事,每于事前,問一問前途如何,似乎也不能歸之于迷信。傅佩榮先生研習(xí)國學(xué)經(jīng)典,頗有心得,他說:《易經(jīng)》是一部奇妙無比的古書,看不懂的人說它是有字天書,略知一二的人對它深感敬畏,真正了解的人就愛不釋手,隨時擺在案頭,向它請教人生的各種問題,然后增長處世的智慧[3]。
再次,《易經(jīng)》是變革之書?!兑捉?jīng)》的“義理”是“變化、不變”,《易經(jīng)》說宇宙萬物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充滿無限活力與生機。雖然,宇宙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但總要持有一定不變的精神,如中華民族精神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皆出自《易經(jīng)》,《易經(jīng)》通篇講變化變革之道,此外,《易經(jīng)》六十四卦里還有幾個卦專講變革之道,如困卦、井卦、革卦、鼎卦等,因此,《易經(jīng)》也可以認為是“改革理論”之大成者。
最后,大教育家孔子對《易經(jīng)》情有獨鐘,同樣對《易經(jīng)》推崇備至。論語里說:“假我以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4]《史記·孔子世家》也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笨鬃舆@么喜歡《易經(jīng)》,雖然說“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他的《易經(jīng)·系辭》上下、《易經(jīng)·文言》《易經(jīng)·序卦傳》等篇實際是對《易經(jīng)》做了最完備的梳理,是一種創(chuàng)造,也是一種發(fā)揮,大教育家孔子此舉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啟迪后世。
《易經(jīng)》的變革(即改革)思想
事實上,《易經(jīng)》通篇都在講變革,其中沒有一點迷信的成份,只是后人囿于成見,只了解《易經(jīng)》用于預(yù)測的一點兒應(yīng)用,而沒有領(lǐng)會到“易理”的簡單與極致。一些現(xiàn)代學(xué)者自認為“高明”加“科學(xué)”,便忽視了傳統(tǒng)文化里邊的“合理”與“瑰寶”,《易經(jīng)》所揭示的客觀規(guī)律,于人事、于自然都有很高的價值,極具指導(dǎo)意義。那《易經(jīng)》里變革原理是什么呢?可以簡單地從兩方面來分析。
為什么要變革
究其原因。其一,窮則變也。“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5]其二,因困至井?!兑捉?jīng)》革卦專講改革,而革卦從困卦和井卦中來。其三,管理之需??鬃釉唬何U?,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兑住吩唬浩渫銎渫觯涤诎?。其四,鄭玄說:“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猶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謂之革也?!薄缎蜇浴吩唬骸熬啦豢刹桓?,故受之以革。”故革卦居井卦之后?!?978年以后,中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其根本原因也同樣如此,窮至極,困至極,危至極,已經(jīng)到了“不可不革”之時。
如何進行變革
變革要義、變革原理、變革之行是重點,按《易經(jīng)》所揭示的原理設(shè)計,首先,應(yīng)進行形勢分析及形勢判斷(圍棋俗語),也就是要對當今內(nèi)外環(huán)境進行分析(如管理學(xué)上的“SWOT矩陣”);其次,確立目標、立足根本、不忘初心也是變革要恒守的。最后,變革之序,“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6]所以,研究《易經(jīng)》在于明理而施行,所謂從居安思危,到樂天知命,再到進德修業(yè)。這里的命不是命運,而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里的業(yè)則指事業(yè)。
《易經(jīng)》的變革原理
革卦卦象:(上兌下離)
卦象釋義
象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7]。
革卦,是由上兌下離相疊而成,澤下有火,此為革卦之卦象。從卦象言,乃有變革之意。離火在下而炎上,兌澤在上而潤下,火烈則澤涸,澤決則火滅,兩者相克不相得。從人事言,離為中女,兌為少女,少女在中女之上,長幼失序,兩者又非如長女有恤幼、敬長等持家之德,居家輒意見相左,及長又各有所適,有革象。從天道言,寒來暑往,天地革而四時成,以喻改朝換代,倡議革命,得內(nèi)懷文明之德,外為眾所說服(悅服)。
這個象辭是說:當變革已至之時,且能孚信于天下,且天下的人皆能相信他(君主、國家)的德行。那么就能文明于天下,且使天下的人皆能喜悅,這是革卦孚信所宣,加之變革而又合于正當,悔吝的事情才不會發(fā)生。
卦辭釋義
已日乃孚。元、亨、利、貞?;谕?。革。這是革卦的卦辭,已日,有說是“巳日”,當以改革之已來之意,中國文化里有不同的解釋。孚,信也。革者,所以除舊,而布新。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鬃舆M一步解釋說: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義大矣哉。孔子對《易經(jīng)》推崇至極,他往往用“時義大矣哉”來描述意義重大之卦。
爻辭釋義
變革之道知曉以后,就要按一定之序一定之軌進行,此見之于爻辭。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鞏,固也。黃,中色也。牛,順物也。黃牛,指六二,以其中正而柔順也。革也指皮革,所以可用來加固物也?!办栍命S牛之革”,喻以中順之道固結(jié)初九也。變革乃大事,不可不慎。
初九爻,以剛居陽位,然地位卑下,雖剛健能動,又處離體,其性炎上。凡事在開始之初,并非可革之時,在下也非可革之位,因此,此時剛猛反足以廢事。初九上與九四無應(yīng),惟親比六二,藉其柔中之德以自固,才不致妄動躁進。
此爻的象辭說:“鞏用黃牛”,是說不可以急功冒進的意思。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這是六二爻,以柔居陰,中正柔順,又為文明之主,上有九五之應(yīng)援,可謂得時、得位,而其才又足以安民濟世。但是處在變革之時,為人臣者,不要來不來就革,必得上、下皆信任,非革不可,方能革,所以“已日乃革之”。即六二宜謹守柔順中正之道,有且僅當已日當革之時乃前往,則吉而無咎也。崔憬曰:“得位以正居中有應(yīng),則是湯武行善,桀紂行惡,各終其日,然后革之,故曰已日乃革之,行此有嘉?!?/p>
九三,革言三就。貞厲。征兇。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這里的“革言”,指謀議變革之事也。就,成也,合也。孚,信也,也有“福”的意思。九三爻過剛失中,居“離”體之極,是躁動的樣子,所以此爻辭誡以急躁冒進,往則兇也。因此,處于九三時,宜守貞正之德而常懷危厲之心,作為管理者(如企業(yè)家),要征詢民眾對革命的意見,如此再三,而無不贊成,如此,方可信而不疑,可致力變革大業(yè)了。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這是九四爻辭,改命,革之也。九四這時,已入上體(指澤下),乃當革之時。其質(zhì)剛,有革之才(能力),又居澤火相息之際,也有革之勢,處近君之位(在九五爻之旁),那就要當革之任。但是,九四以剛居陰,不當位,宜有悔。所以,然革之而當,其悔乃亡。也就是說變革以時,是沒有什么可后悔的。
象辭上說:“改命之吉”,是說上能相信其志。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這九五爻是最值得玩味的。虎,大人之象?;⒆兪侵缸兓?,春、秋之季,老虎就脫換新毛,文采更為光澤。而九五爻指“大人”(管理者)陽剛中正,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革無不當,那么他所施行的變革新政也會炳然昭著,此時,不需要進行占卜(也就是說不要迷信),是能得到大家認同的。
上六,君子豹變。居貞吉。小人革面。征兇。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上六爻,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這里提到了“君子”。君子,指有德、有才或有位者。豹,以形容君子,說豹之象。小人,無德、無才或無位者。此時,革之終也,革道已成,則君子已由革而變,自新其德,如豹之換毛,豹雖不及虎之文采,但仍可見其樣,故曰革之終也。這上六爻辭,也說既然是以柔居陰而且得正位,應(yīng)當“貞固自守,不妄動”,故要以言行處事居正當,則吉。對于一般的人,特別是現(xiàn)代公司里處于一般崗位上的人是極具指導(dǎo)意義的。
《易經(jīng)》改革思想之現(xiàn)代意義
百年變局
世界一直在變,只是目前是個“大變局”,這個“大變局”不僅僅局限于國際關(guān)系領(lǐng)域,并且覆蓋技術(shù)、制度、知識、權(quán)力等更廣泛領(lǐng)域;也不只是一百年的范疇,而是涉及過去幾百年全球化進程中的數(shù)個時間節(jié)點。我們要深刻理解、順應(yīng)這個“大變局”,因為它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破除迷信
由于《易經(jīng)》中含有自省與憂患意識,經(jīng)后人闡發(fā),成為論述宇宙人生哲理之圣典??鬃釉凇兑讉鳌は缔o》說“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梢姡俭咧皇且椎乐唬ü湃私姓俭?,今人稱預(yù)測)。因為以易道作為人類言行之指南,無疑能從卦爻辭中得到啟發(fā),成為我們立身處世與進德修業(yè)之戒鑒。
無有師?!と缗R父母
我們怎么看待《易經(jīng)》呢,“無有師保,如臨父母”,語出《易經(jīng)·系辭下》?!皫煴!痹谶@里是指得到師長的“護佑”,《禮記·文王世子》:“入則有保,出者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痹诋斀襁@個年代,如果人們能夠尊崇易理、順應(yīng)易理,那么,雖然身邊沒有“師?!?,即沒有師長的教習(xí),卻也如同面臨父母親的教誨,始終戒惕行事,就不會有大的過錯??鬃硬粎捚錈┑刂v述了易理,諄諄教誨我們對待《易經(jīng)》,就像是親臨自己父母的教誨一般。
與天地合德
《易經(jīng)》常用“大人”“小人”來借喻事理。“大人”是指位高權(quán)重之人,即現(xiàn)代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們應(yīng)該怎么管理國家、怎么管理公司、怎么管理社會呢?答案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那些“大人”們,如果能做到既契合天的“自強不息”、又取法地的“厚德載物”,同時做到光明磊落,政令政策就會得到遵從,經(jīng)濟發(fā)展也會依規(guī)律而井然有序,社會也才會健康地發(fā)展。因此,《易經(jīng)》對現(xiàn)代國家治理具有指導(dǎo)意義。
與四時合序
變化,雖然是歷史的一個特征,但如何順應(yīng)變化呢?不僅國家治理要“依時以動”,對于人生事業(yè)的管理也如是?,F(xiàn)代社會膽大妄為者眾,何以也,不知規(guī)律!《史記·本準書》:“安寧則長庠序,先本絀末,以禮義防于利?!币仓赋鲋螄鴳?yīng)注重“長庠序”“本末”;而《易經(jīng)》特別指出:“與四時合其序”,“四時”是指“春夏秋冬”四季,這四季的規(guī)律是:春生、夏長、秋處、冬藏;也具“寒往暑來,陰陽消長”之理,人生事業(yè)也要隨順應(yīng)四時季節(jié)變化,以使行動不違背四季次序;所以,重視自然現(xiàn)象而不違背自然現(xiàn)象,承繼自然規(guī)律而要常懷“敬畏之心”,因此,《易經(jīng)》對人生事業(yè)尤具指導(dǎo)意義。
參考文獻
[1]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5][6][7]朱熹.周易·系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傅佩榮.易經(jīng)與人生[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4]孔子及其弟子.論語[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李 剛(1966—),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觀經(jīng)濟、企業(yè)管理、區(qū)域經(jīng)濟。
【通訊作者】李云榮(198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勞動經(jīng)濟、國際金融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