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海
最近,有幸閱讀李曉奇先生主編的《大地銘記——永不忘卻的紅色記憶》(以下稱《大地銘記》)一書,不禁精神振奮,熱血沸騰,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幅在抗日的烽火中、在硝煙彌漫的解放全中國的戰(zhàn)場上,鹽阜兒女英勇殺敵的悲壯場面……這些英烈的光輝形象,成了激勵后人不忘初心,奮力前行的強大動力?!洞蟮劂懹洝愤@本書是鹽阜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具有影響力的生動教材。
遍布全市的紅色坐標 鹽城是一個革命老區(qū)。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有128個鎮(zhèn)、村、居名是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大地銘記》介紹了這128個革命先烈的英勇獻身的感人事跡。從最早的1925年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chǎn)黨人顧正紅烈士開始,一直到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犧牲的響水縣雙港鎮(zhèn),出生在地主家庭的呂恩覃烈士,17歲就參加革命的王錦余烈士……前后跨越30余年,大多數(shù)烈士是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 這些烈士一部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兒女,如為紀念點燃鹽東革命火種的黃埔精英方強(上海青浦人,曾任二區(qū)民運隊長、鹽東行政公署主任),將其犧牲地原斗龍區(qū)命名為方強區(qū),即方強居委會、方強農(nóng)場;為紀念1935年參加紅軍的胡特庸(湖北大冶人,先后擔任鹽東縣委書記兼縣總隊政委),而將其犧牲地永豐區(qū)命名為特庸區(qū),即特庸鎮(zhèn);為紀念1930年參加紅軍的郭猛(江西吉水人,1941年任新四軍一師二旅四團團長兼政委,在率部反“掃蕩”中中彈犧牲),而將其犧牲地護東鄉(xiāng)命名為郭猛鄉(xiāng),即郭猛鎮(zhèn);為紀念紅軍戰(zhàn)士童世明(河南商城人,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二團副團長,1943年3月19日,在單家港戰(zhàn)斗中犧牲),而將其犧牲地高莊村命名為世明村;為紀念1935年參加紅軍的陳發(fā)鴻(曾參加過著名的平型關(guān)大戰(zhàn),號稱“陜北抗日虎將”,曾任新四軍第三師二十二團團長,1944年10月在攻打合德鎮(zhèn)時犧牲),而將合德鎮(zhèn)橋北街命名為發(fā)鴻街,即發(fā)鴻居委會;為紀念戰(zhàn)地文學開拓者丘東平(來自廣東海豐縣,曾任華中魯藝籌委會主任,1941年遭日偽襲擊,在戰(zhàn)斗中犧牲),而將其犧牲地命名為東平鄉(xiāng),即東平村;為紀念先后擔任鹽城縣一區(qū)區(qū)委書記的潘克、黃煒(來自安徽的當涂和肥西,先后在與日偽的戰(zhàn)斗中犧牲),故將其犧牲地第一區(qū)命名為潘黃區(qū),今潘黃鎮(zhèn)……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英雄,把他們的一腔熱血灑在鹽阜大地上,鹽城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除了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英雄兒女外,還有很多是在黨的教育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本土有志青年,他們堅貞不屈.英勇果敢,視死如歸,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亭湖區(qū)鹽東鎮(zhèn)桂英村,是為了紀念被譽為“黃海之濱的劉胡蘭”的劉桂英,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當年她擔任南灶鄉(xiāng)婦救會主任,積極參加土地改革運動。反動地主惡霸對她恨之入骨。不幸在一次搞土改時,被反動暴徒發(fā)現(xiàn)行蹤抓捕,暴徒用菜刀割下她身上皮肉,打斷她的胳膊,最后被活活打死,年僅28歲。
大岡鎮(zhèn)佳富村,是為了紀念威震敵膽的丁佳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丁佳富1941年參加革命,先后任民兵中隊長、區(qū)公安股長,在一次突擊活動中,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慘遭酷刑,用筷子夾眼皮、鋼針刺十指、用鋼釘將他的手掌釘在墻上成十字形,站著示眾,最后被秘密處死,尸體被綁著石塊,扔到蟒蛇河里。
阜寧縣秉義村,是為了紀念“離開講臺拿起槍”的戴秉義,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戴秉義原來是一名教師,后來參與阜寧縣東北地區(qū)抗日民主政權(quán)建設(shè),擔任財經(jīng)區(qū)員、區(qū)委代理書記,在與盤踞在八灘地區(qū)的反動勢力斗爭中,被敵人武裝偷襲,戴秉義和徐銳等十多位同志寡不敵眾,不幸被綁上海船,運至射陽縣大喇叭港口,綁上大石頭墜入咆哮的黃海。
東臺市時堰鎮(zhèn)沙楊村,是為了紀念“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沙楊氏而以她的名字命的。沙楊氏積極參加抗日,與不法地主做斗爭,動員鄉(xiāng)親打鬼子,做軍鞋支持前線,反動地主和國民黨鄉(xiāng)保長對她恨之入骨,密謀除掉她。不幸在一次黨組織活動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逼她交出黨的秘密,她不肯吐露半個字,敵人拿她沒法,競殘忍地將她活埋。她就是長期擔任鹽城市領(lǐng)導干部的沙金茂同志的母親。
響水縣運河鎮(zhèn)正茂村,是為了紀念曾擔任鄉(xiāng)黨支部書記的王正茂烈士,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陽縣鄭飛村,是為了紀念鄉(xiāng)長鄭飛烈士,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鹽都區(qū)學富鎮(zhèn),是為了紀念民兵中隊長楊學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等等。
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鎮(zhèn)、村、居,是遍布鹽阜大地的紅色坐標。有的是以一位烈士名字命名的,有的是兩位烈士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的,還有的是以烈士集體命名。他們是犧牲在鹽阜大地上的眾多烈士的杰出代表,也是鹽阜人民的光榮和驕傲。
革命信仰的偉大力量
翻開《大地銘記》一書,我們眼前展現(xiàn)出一個個烈士的光輝形象。他們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令人動容。他們的偉大力量從哪里來?看了烈士們的事跡,我們找到了答案,這就是“革命信仰”。
出生在富裕階層家庭的青年,是什么力量激勵他們沖破牢籠,投身革命?
陳振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祖籍是福建廈門,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少時隨父兄僑居菲律賓馬尼拉市。20世紀30年代中期回家求學。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來到了鹽城。1940年12月,被調(diào)到蘇皖邊區(qū)阜寧縣三區(qū)任區(qū)長(即八灘區(qū),今濱海縣八灘鎮(zhèn))。1941年被日偽軍抓捕,在其被捕期間,中共阜寧縣委、阜寧抗日民主政府多方營救,還是慘遭毒手。陳振東雙腿被截斷,活活絞殺。就義前,陳振東大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消滅土匪、強盜,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
路健出生在吉林省肇遠縣一個縣職舊官吏的家庭,雖然過著衣來伸出、飯來張口的舒適日子,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厭惡權(quán)勢錢財而投身革命,來到鹽城擔任阜寧縣東北行署民政課長,最后犧牲在鹽阜大地上。
賀希文出生于陜西,小時候被父母送去做和尚而成佛教信徒??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他毅然脫去袈裟,參加了八路軍,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隨八路軍來到阜東縣總隊,成為出色的指揮員,不幸在一次戰(zhàn)斗中獻身。
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革命信仰成了他們的靈魂,主宰著他們的一切行動,在他們身上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偉大力量,從而背離原來的家庭,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面對敵人的屠刀,面對兇殘的酷刑,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從何而來?是信仰共產(chǎn)主義,跟著共產(chǎn)黨,建設(shè)新中國的偉大革命理想。
1918年出生于阜寧縣七區(qū)(溝墩)農(nóng)民家庭的賈必余,1938年他放棄教書職業(yè),投身抗日隊伍,擔任喻口區(qū)民兵分隊副隊長,帶領(lǐng)民兵配合新四軍主力部隊打游擊,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不幸在1944年3月的戰(zhàn)斗中,他和丁玉彩二人被俘。在敵人據(jù)點里,受到日偽軍嚴刑拷打,敵人企圖撬開他們的嘴,二人寧死不屈,毫不妥協(xié)。敵人首先殺害丁玉彩,企圖讓賈必余屈服,賈必余只有一個信念:寧死不做亡國奴,不做賣國賊,更不做狗漢奸!殘暴的敵人用鐵釘把他的手掌釘在墻上,賈必余忍著劇痛,以驚人的意志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日偽軍放狗咬,用刺刀戳,足足戳了32刀,年僅26歲的賈必余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許文華原是海安人,后來隨母來到東臺沙河灣,1943年參加革命,入了黨,擔任村民兵中隊長,帶領(lǐng)民兵開展武裝斗爭,深入敵占區(qū)貼標語、捉漢奸,1945年當選為鄉(xiāng)農(nóng)抗會長、黨支部書記兼民兵指導員,帶領(lǐng)群眾與地主富農(nóng)算剝削賬,分田地、分糧食,地主惡霸對他恨之入骨。由于叛徒出賣,許文華不幸被捕,敵人逼著他交出黨員名單和分布地點,許文華回答:“永遠辦不到!”一群窮兇極惡的匪徒,架著他坐老虎凳、穿鐵絲褂子、鹽鹵澆傷口、鋼針戳進10個指頭,最狠毒的是用4根鈀頭釘把他的手腳釘在墻上,往身上澆硝鏹水,全身皮肉直煎冒著青煙,許文華始終緊咬牙關(guān),一字不吐,最后被秘密殺害。
像賈必余、許文華這樣的烈士,書中的介紹比比皆是。
在敵眾我寡的生死關(guān)頭、命懸一線的危急時刻,是哪里來的勇氣和力量,讓他們沖在最前面、站在刀尖上?
“我命令你們先撤退,快!”這是王亭泉在敵我激戰(zhàn)的生死關(guān)頭,向偵察排戰(zhàn)士發(fā)出的命令。王亭泉于1913年出生在漣水縣的一個貧困農(nóng)民的家庭,1942年初參加革命,不久被選為鄉(xiāng)農(nóng)會會長,后來調(diào)任區(qū)隊二排副排長,被編入濱??h總隊,任二連二排排長。1945年3月20日深夜,他奉命帶領(lǐng)一個偵察排到響水口偵察敵情,完成任務(wù)返回的路上,遭遇敵人常備隊100余人,退無處可退,躲也無處可躲。強者面前勇者勝!只有從主動中求得生機!王亭泉當機立斷,大喊一聲“打”,“砰砰砰”的子彈射向敵人,敵群中立即有人倒下,但敵人發(fā)現(xiàn)槍聲不密集,判斷對方兵力不足,立即組織反撲,王亭泉頭部和膀子中彈受傷,他仍忍痛指揮戰(zhàn)士一邊還擊、一邊突圍,兩個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他受傷了,“央求”排長先撤退,由他們進行阻擊掩護,王亭泉卻低聲命令道:“我命令你們先撤退,快!我來掩護你們。”戰(zhàn)士們只好撤退,王亭泉因傷勢過重,竟成了永別……
被鄉(xiāng)親們稱為“神槍手”的伍佑區(qū)元坎鄉(xiāng)民兵隊長卞兆順,1947年4月一天晚上,和李長余、卞學坤等人在彭云祥家中開會研究鋤奸名單,不幸被盤踞在伍佑的“還鄉(xiāng)團”探得了消息,糾集了20多名匪軍包圍了開會的地點,當場活捉卞兆順等人,卞兆順反應迅速,身手敏捷,聯(lián)合其他同志將前面敵人打翻在地。他意識到敵人這次行動的目標就是自己,為了保護開會的同志,卞兆順率先破門而出,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其他開會的同志迅即安全突圍,而卞兆順不幸被敵人子彈擊中腿部,被敵人槍殺,獻出年僅24歲的生命。 生命誠可貴,信仰價更高!革命信仰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前進的航程,引導人生的追求,化為偉大的力量,矢志不移跟黨走,歷經(jīng)險惡不變心。王亭泉、卞兆順等英烈把對革命信仰高于一切,而勇往直前,視死如歸,是值得人們永遠懷念的英雄啊!
獨具匠心的策劃編輯
《大地銘記》是獨具匠心策劃編輯的一部好書,不僅主題鮮明,思想性強,滿滿的正能量,而且在烈士事跡的采寫、標題的制作.圖片的配發(fā)、封面的設(shè)計等方面,給人以莊重、大方、精美的深刻印象,令人愛不釋手。
《大地銘記》最顯著的特點是:圖文并茂,相得益彰。書中在介紹烈士生平事跡的同時,配有烈士的照片,如方強、顧正紅、胡特庸、丘東平等,這些照片由于年深月久,雖然有些模糊不清,但烈士堅毅的目光、氣宇軒昂的神態(tài)依然可見,令人敬仰;有烈士的畫像,如朱云彩烈士、馮成文烈士、唐雨生烈士、夏明朗烈士等,這些烈士沒有照片存世,地方政府根據(jù)烈士戰(zhàn)友和親朋的回憶畫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烈士的塑像,如陳振東烈士、潘克烈士、黃煒烈士、郭猛烈士、劉桂英烈士、楊斌烈士等,這些塑像表現(xiàn)了烈士奮不顧身、英勇殺敵的光輝形象;有烈士故居的照片,如潘留璜烈士故居、顧正紅烈士故居等,還有烈士墓、烈屬證的照片。這些圖片資料讓烈士的高大英雄形象永留人間,供人們瞻仰和紀念。同時,還配有烈士生平事跡展覽館、紅色地標、烈士墻、紀念碑等大量照片,還有如今烈士家鄉(xiāng)美麗的村容村貌,如《佳富村新貌》《水美周黃》《陳鑄村希望的田野》等照片,每個縣區(qū)烈士名字命名的鎮(zhèn)、村、居的分布圖,形成以紀念革命先烈為主體的紅色印記的全鏈條,營造了崇尚先烈、感恩英雄的強烈氛圍,給人以厚重感、敬畏感、幸福感。捧讀《大地銘記》,人們的思想感情立即融入到這樣強烈的氛圍中去,像先烈們一樣確立崇高的革命信仰,初心不變跟黨走,筑夢路上永向前。
《大地銘記》書中描述的每一個革命烈士的事跡,史料詳實、故事完整,形象生動,中心突出,從烈士的出生、家庭環(huán)境、成長經(jīng)歷,尤其是在戰(zhàn)場上機智勇猛,英勇殺敵,與敵人面對面頑強斗爭,如丁佳富巧設(shè)陷阱迷惑敵人,曹國良糞擔子里藏子彈,范貴生的“麻雀戰(zhàn)”等等,有很強的故事性;在酷刑面前大義凜然的場面描述得淋漓盡致,日偽軍毫無人性、兇殘至極,烈士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形象躍然眼前,變得更加真實豐滿,扣人眼球,震撼心靈。書中的文字平實無華,通俗易懂,優(yōu)美流暢,豐富的群眾語言,巧妙地運用比喻,生動活潑,語意深長,令人回味。如“秋后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在麻秸上打狼——兩怕”“與其守株待兔,不如拋餌釣魚”“新四軍陣地像鐵桶一樣,紋絲不動”“一群餓狼似的劊子手”“土里刨食”“飯缸子”(比喻飯量大)“眼中釘、肉中刺”“黃狗”(日本鬼子的代名詞)“烏龜殼”(日本鬼子汽艇的代名詞)等等。書中文章的標題也很有特色,起到了突出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礃祟}就知道所寫人物的特點,如《劉桂英:巾幗英雄浩氣長存》《陳發(fā)鴻:來自陜北的抗日虎將》《方強:點燃鹽東革命火種的黃埔精英》《顧正紅:五卅運動的先驅(qū)》《丘東平:戰(zhàn)地文學的開拓者》《于長法:少年英杰喋血于灘》《王書樓:婚前三天英勇犧牲》《朱廉貽:文韜武略的抗日縣長》等等,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地銘記》中記錄以烈士命名鎮(zhèn)、村、居,遍及鹽城全市,涉及的烈士眾多,其中不少烈士犧牲時很年輕,歷史上留下的事跡材料很少,健在的知情人寥寥無幾,《大地銘記》編輯的難度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參與撰寫和編輯的人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所以,《大地銘記》是特別珍貴難得的一本好書,我們一定要把她作為永不忘卻的紅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認真閱讀收藏,傳給子子孫孫。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