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文健
摘 要 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包含著多重的,甚至是開掘不盡的意義。從“不變”與“變化”、“希望”與“失望”、“逃避”與“對立”三個角度解讀《祝?!?,能使學生從作品的雙向?qū)α⑿灾畜w會多元而深刻的主題意蘊。
關(guān)鍵詞 《祝?!?意蘊解讀 對立角度
小說《祝?!穭?chuàng)作于1924年,作品以祥林嫂的命運悲劇剖析中國封建禮教之弊病,揭露病態(tài)社會的病態(tài)國民?!蹲8!分械碾p向?qū)α⑿允棺髌烦尸F(xiàn)出多元而深刻的主題意蘊。
一、“不變”與“變化”,暗示了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魯迅在《祝?!分兄娬{(diào)的是“不變”,這種“不變”是顯性的,客觀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看得見聽得到的場景。而在“不變”的背后又隱藏著不明顯的、隱形的“變化”,作者所描寫的每一個“不變”的場景都有“變化”的影子,都有變化的“因素”在跳躍。
《祝?!烽_篇部分,作者多次提及“不變”。如“我”的本家魯四老爺,那個被稱為“四叔”的人,“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只是從樣貌上看老了一些,簡單寒暄了幾句,魯四老爺就開始“大罵其新黨”。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相繼去看了幾個本家和朋友,“他們也都沒有什么大改變”,也不過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了些。再接著魯迅寫到了關(guān)于新年的福禮,也沒有沒有什么變化,“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仿佛一切都未曾發(fā)生過大的改變,人是過去的人,習慣是過去的習慣,環(huán)境是過去的環(huán)境。那“變化”的是什么呢?是時間,是社會發(fā)展,歷史奔流的洪流。時間仿佛只是在人的容顏和身體上留下了痕跡,而對人們的思想并沒有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魯四老爺話沒有說上幾句便開始大罵新黨。魯迅看似在輕描淡寫的描寫魯鎮(zhèn)的樣子,實則是想在“變化”與“不變”矛盾對立中,揭示出改變的不過是時間,不過是形式和外在,人們思想深處根深蒂固的觀念始終未曾發(fā)生變化。
《祝福》的開篇以樸素的筆墨描繪了魯鎮(zhèn)信念福禮的風俗年畫。在這幅風俗年畫之后,作者在告訴讀者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已經(jīng)發(fā)生了辛亥革命,但是對于當時的中國社會而言,舊風俗、舊禮教依然存在,人們的思想依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如此強烈的反差中,在“變”與“不變”的對立中,提供了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暗示著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二、“希望”與“失望”,展現(xiàn)了祥林嫂痛苦的一生
《祝?!返闹魅斯榱稚┮簧谙Mc失望中不停地轉(zhuǎn)換和掙扎。祥林嫂的一生既有一次次被命運打擊的失望,也有因?qū)τ谏畹目释匦聼òl(fā)出的希望。在一次次對抗命運的不公平的過程中,祥林嫂一次次地點燃了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而歸。在希望與失望的更迭中,祥林嫂走向了痛苦的深淵,悲慘地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在希望與失望的對立中,最終等待祥林嫂的是絕望。
祥林嫂出身低微,飽受命運的折磨。盡管如此,祥林嫂依然渴望能夠像人一樣地活著。祥林嫂對生活沒有奢望,要求極低,逆來順受,忍辱負重。在魯四老爺家里做工,祥林嫂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受人欺負,飽受壓榨。盡管如此,依然“整天的做”,“食物不論,力氣不錯”。盡管生活并沒有什么尊嚴,但是祥林嫂卻覺得滿足,“口角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祥林嫂不怕吃苦,外在的痛楚,繁重的體力勞動都不會輕易擊垮祥林嫂。盡管祥林嫂被任意買賣,盡管后來改嫁后丈夫又不幸死亡,甚至兒子被狼叼走,但是祥林嫂都沒有選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最終擊垮祥林嫂的并不是祥林嫂對于死亡的恐懼,而是當祥林嫂按照柳媽的建議捐了門檻之后,依然沒有獲得“祝福”的資格,一聲斷喝:“你放著吧,祥林嫂!”仿佛一聲驚天的霹靂,擊碎了祥林嫂所有的希望。祥林嫂心中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轟然倒塌”,使祥林嫂失去了做人的脊梁。殺人不見血的封建禮教最終讓祥林嫂失去了生的希望。從此祥林嫂“眼神窈陷”“怕見人”“總是惴惴的”“呆坐著”,成為“木偶人”。在希望與失望之間,祥林嫂一步步走向了絕望。祥林嫂不懼怕生活的艱辛、身體的痛楚,祥林嫂懼怕的是無法抬頭,無法獲得作為一個人的最起碼的生存的尊嚴。當失望不斷累積,祥林嫂再也沒有了希望,她的生命從此走向了死亡。
祥林嫂如何反抗呢?祥林嫂以捍衛(wèi)封建禮教的方式進行反抗,祥林嫂最終犧牲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中。希望與失望的矛盾對立,展現(xiàn)的不是祥林嫂敢于奮斗,敢于抗爭,富有樂觀精神的人生曲線,而是祥林嫂一次次遭遇人生不幸,非但不能得到人們的同情和理解,反而遭到了世人的嘲笑和唾棄。失望和希望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祥林嫂無比凄慘悲涼、無比辛酸無奈、無比屈辱痛楚的一生。在希望和失望之間,是一個飽受封建思想毒害,而又虔誠地忠誠于封建禮教,以捍衛(wèi)封建禮教作為反抗武器,而最終死于封建禮教的受迫害的悲慘女人的一生?!蹲8!肥窍榱稚┑谋瘎?,也是舊中國千千萬萬像祥林嫂一樣的女性的悲劇。
三、“逃避”與“對立”,祥林嫂悲劇的深度思考
“我”是《祝福》中的一個特殊存在?!拔摇奔炔幌耵斔睦蠣斈菢雍葱l(wèi)封建思想,固守封建禮教,也不像其他人那樣麻不不仁,冷血自私。對于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我”深深同情;對于魯鎮(zhèn)人固守封建禮教,迂腐麻木,“我”深深抵觸;魯鎮(zhèn)人的觀念和行為引發(fā)“我”深刻的思考。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我”同情,卻無能為力,不能相救;對魯鎮(zhèn)人,“我”憤慨痛心,卻無力改變;對發(fā)生在眼前的一切,“我”有覺醒,卻沒有改變的能力。“我”身處矛盾之中,飽受靈魂的拷問。對祥林嫂命運的思考使“我”直面自我,直面現(xiàn)實?!拔摇彪m然彷徨,但是在逃避與對立的思考中,“我”最終選擇的依然是奮力吶喊。
“我”是一個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代表。在新舊歷史的更迭中,“我”敏銳地捕捉到了社會上的種種矛盾,發(fā)現(xiàn)了舊中國人們思想上的頑疾和劣根。病態(tài)社會中“我”是一個孤獨的思考者和前行者?!拔摇北甲哂诰葒让竦牡缆飞希瑸樾滤枷?、新文化的大旗而奔走輾轉(zhuǎn),卻在現(xiàn)實中處處碰壁。在不斷地抗爭不斷地失敗中,“我”選擇了逃避,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本該是“我”舒適而自由的靈魂棲息地,但故鄉(xiāng)卻并沒有給予“我”慰藉?!拔摇钡膫丛诠枢l(xiāng)再一次被撕裂,祥林嫂的悲慘經(jīng)歷使“我”同情卻無法救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祥林嫂在新年的祝福之夜走向死亡。祥林嫂的死使“我”備受靈魂的拷問,“我”選擇了逃避,內(nèi)心卻又無比不安。所以“我”只能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但是卻沒有改變現(xiàn)狀的力量?!捌鋵崳烤褂袥]有魂靈,我也說不清”,這是一個無助而矛盾的答案,也是逃避與對立的矛盾中的真實自我?!拔摇弊罱K還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這種離開,不是倉皇而逃,而是在直面祥林嫂的死之后,作者給自己的一個堅定的回答。
祥林嫂的一生給“我”重重的生命的敲打?!拔摇弊鳛樾挛幕\動的知識分子,不僅要敢于正視矛盾的自我,更要敢于挑戰(zhàn)矛盾的自我。在逃避和對立中,“我”選擇了離開,“我”的離開飽受了靈魂的拷問,飽經(jīng)了精神的折磨,“我”的離開不再是逃避,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出走和吶喊。
[作者通聯(lián):江蘇興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