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治瑕 魏鳳坤 鐘燕 徐衛(wèi)英 魏清風
(1.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29;2.安遠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贛州 330029;3.南昌大學護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據(jù)全球癌癥統(tǒng)計報告[1]顯示,2020年乳腺癌發(fā)病率已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新發(fā)病例數(shù)最多的癌癥。隨著癌癥篩查和治療手段的日益成熟,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期不斷延長,但乳腺癌治療導致的身體殘缺、性交痛、抑郁、焦慮等生理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夫妻親密關系和生活質量[2-3]。親密關系是在雙方互相了解、關心、信賴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和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親近感從而實現(xiàn)愛與歸屬的需求[4]。夫妻關系是重要的家庭關系,夫妻間的親密關系越高越有助于患者積極的心理調適[5]。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個人向他人表露自己的經歷、感受、情感、觀點等信息的過程[6]。夫妻親密關系的增強有助于患癌問題的討論,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表露水平[7]。而自我表露作為幫助患者獲取精神支持的方式,可減少負面情緒,改善疾病癥狀[8-9]。本研究調查分析了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并探究了患者自我表露水平與夫妻親密度及心理社會適應水平的關系,以期為臨床醫(yī)護人員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水平提供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入住江西省腫瘤醫(yī)院的乳腺癌術后患者作為調查對象。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樣本量一般為變量數(shù)的10~20倍,考慮到無效問卷等情況,再將其擴大15%。本研究使用的調查問卷變量共17項。故本研究納入200例樣本量。納入標準:(1)存在婚姻關系的患者。(2)經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為乳腺癌并進行乳腺癌手術的患者。(3)神志清楚,溝通能力正常。(4)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繼發(fā)其他惡性腫瘤或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2)臨終患者。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編號:2021ky096)。
1.2調查工具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在咨詢腫瘤科醫(yī)生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包括乳腺癌術后患者的年齡、婚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月收入、醫(yī)保類型、居住地、確診時間、腫瘤臨床分期、手術方式共10項內容。
1.2.2痛苦表露指數(shù)量表 (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 痛苦表露指數(shù)量表是由 Hessling等[10]于2001年編制,用于測量個體向他人傾述自己煩惱等私人信息的自我表露程度。 2009 年,李新民等[11]通過翻譯、修訂成中文版痛苦表露指數(shù)量表,修訂后量表的 Cronbach's a系數(shù)為0.866,分半信度為0.847,重測信度為0.780。該量表12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法。積極條目正向計分,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分; 消極條目反向計分,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5~1分。DDI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表露水平越高。自我表露水平分3個等級:12~29分為低等水平,30~44分為中等水平,45~60分為高等水平。
表1 乳腺癌術后患者一般資料與自我表露的單因素分析(n=195)
續(xù)表1 乳腺癌術后患者一般資料與自我表露的單因素分析(n=195)
1.2.3Lock Wallace 婚姻調適測定量表 (Marriage Ajustment Test,MAT) 該量表是由 Lock 和 Wallace于1959年編制,用于評估夫妻親密度和婚姻調適情況。由婚姻幸福程度、操持家務財政、娛樂方面的事、感情的表示、朋友、性生活、習慣性、人生觀、對待姻親的方式、意見不一致時夫妻行為模式、一起從事感興趣的戶外活動頻率、閑暇時、但愿沒有結婚、如果重新生活一次、是否信任配偶等15個條目組成。量表總分為158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婚姻調適越好,親密度越高。<100分為婚姻失調,≥100分為婚姻調適良好[12]。
1.2.4乳腺癌患者心理社會適應問卷 該問卷由程然等[13]編制用于評估乳腺癌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包含自尊和自我接納(10個條目)、焦慮/抑郁(8個條目)、歸屬感(9個條目)、態(tài)度(8個條目)、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感(9個條目)5個維度共44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法,由“完全錯誤”到“完全正確”分為5級,正性條目分別計1~5分,負性條目反向計分,分別計 5~1分,總得分為44~22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社會適應水平越好;<132分為低適應水平,132~175分為中等適應水平,>175分為高適應水平。
1.3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前征求醫(yī)院有關科室的同意與支持,嚴格按照本研究的納入及排除標準選擇調查對象。調查時由研究者本人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患者解釋說明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意義、內容及問卷保密原則,征得患者同意后,協(xié)助患者完成問卷,當場回收問卷并對問卷進行查漏補缺和編號。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5份,有效回收率為97.5%。
2.1乳腺癌術后患者一般資料及自我表露的單因素分析 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總分為(35.71±10.10)分。文化程度、職業(yè)、醫(yī)保類型、居住地、臨床分期5個因素對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總分有影響(P<0.05),見表1。
2.3乳腺癌術后患者夫妻親密度、心理社會適應得分情況 乳腺癌術后患者夫妻親密度(MAT)總分為(97.79±23.53)分,心理社會適應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社會適應各維度得分情況(n=195)
2.4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與夫妻親密度、心理社會適應的相關性分析 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得分與夫妻親密度總分呈正相關(r=0.389,P<0.001),與心理社會適應總分呈正相關(r=0.382,P<0.001),與心理社會適應各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焦慮與抑郁:0.384,自尊與自我接納:0.314,自我控制與自我效能:0.387,態(tài)度:0.374,歸屬感:0.366,心理社會適應總分:0.382,夫妻親密度總分:0.389;P均<0.001)。
2.5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的多因素分析 以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以及夫妻親密度總分和心理社會適應總分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引入方程所有自變量賦值,見表3,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
表4 患者自我表露水平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n=195)
3.1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總分為(35.71±10.10)分,與陳花等[14]調查結果相近,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處于較低水平。造成患者低水平自我表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乳腺癌術后患者經歷了癌癥確診、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等所引起的乳房缺失、胸壁畸形、腋窩凹陷、陰道干澀、提前絕經、疲乏等創(chuàng)傷,導致其對疾病產生不確定感和病恥感,使得她們采取沉默、獨處、回避等消極的方式隱藏內心對癌癥的真實感受[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職業(yè)、文化程度、居住地、醫(yī)保類型、臨床分期的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有公職和退休的患者自我表露水平明顯高于農民、個體戶和無業(yè)的患者,這可能是因為公職人員相對來說收入穩(wěn)定,同事間的關系也比較穩(wěn)定,在患病后單位領導及工會組織均會給予一定的關心,這部分患者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17]。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自我表露水平越高,這可能與文化水平高的患者獲取疾病相關知識的途徑更多,也能夠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其疾病癥狀以及疾病癥狀帶給其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從而降低其心理困擾,并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這也促使她們更愿意表露自身[23];臨床分期越低的患者自我表露水平越高,這可能與不同分期代表疾病嚴重程度不同有關,臨床分期越高的患者不但接受的治療多,而且臨床結局也不一樣,因此,臨床分期越高的患者,其恐懼疾病進展的水平越高,導致其自我表露的水平降低;夫妻親密度高的患者更愿意向其丈夫表露患病后的感受。此外,居住地是農村的患者自我表露水平明顯低于居住在城市的患者,原因可能與農村患者普遍經濟水平不高,且醫(yī)保報銷比例偏低,疾病治療所需費用嚴重影響家庭經濟。這提示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自我表露干預,幫助患者表露內心感受,以獲得更多的心理社會支持。
3.2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與夫妻親密關系、心理社會適應水平 良好的自我表露可以幫助乳腺癌患者緩解患癌后的憂慮情緒,能與配偶有效溝通的乳腺癌患者能夠提高夫妻間自我表露水平,促進夫妻間的感情交流,從而增強其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并增進夫妻親密關系[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與夫妻親密度呈正相關(r=0.389,P<0.001),與心理社會適應也呈正相關(r=0.382,P<0.001),說明乳腺癌術后患者夫妻親密度越高,其自我表露水平、心理社會適應水平越高。乳腺癌術后患者與配偶間的相互鼓勵與支持有利于其獲得更多醫(yī)療護理資源[20]。在疾病治療和診斷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逆境時,配偶積極主動的給予患者支持并共同討論應對措施,患者將更愿意表露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與感受,同時也促進了夫妻親密關系[21]。通過表露對患癌的想法、感受和擔憂,可減輕患者和其配偶對癌癥的恐懼,從而有效提升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社會適應水平[22]。提示醫(yī)護人員可以通過激厲患者配偶提高與患者的親密度來提高患者的自我表露水平和心理適應能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水平偏低;乳腺癌術后患者的自我表露水平與其夫妻親密度、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呈正相關。醫(yī)護人員應重視并根據(jù)其影響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尤其要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癌癥臨床分期、夫妻親密度、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制訂個性化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提升夫妻親密度,從而提高其自我表露和心理社會適應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僅為單位中心的橫斷面調查,建議今后擴大調查面,并進行動態(tài)跟蹤調查研究,進一步明確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表露與夫妻親密度、心理社會適應水平的關系,以期為臨床制訂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