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整理家中舊物,竟然找到了一個作文本。是兒子讀小學五年級時的。
好奇地打開。記憶中,兒子小時候,最怕寫作文,作文總是寫得干干巴巴,沒內(nèi)容、沒情感、沒文采,典型的“三無”作文,自然也沒得過高分。其中一篇作文吸引了我,作文題是《我的爸爸》。
開頭就嚇了我一跳,“我懷疑我的爸爸,不是我親爸爸?!边@兔崽子,說的什么話,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大,竟然懷疑我不是你親爹!
往下看,第二段最長,寫的是一件事。說是那晚他看電視,被劇情吸引,忘記了時間,直到我半夜回家,見他還在看電視,勃然大怒,一頓訓(xùn)斥。他在作文里寫道:“爸爸就像個兇神惡煞一樣,好像我犯了天大的錯誤似的。媽媽出差了,留下我一個人在家,他為什么不擔心我害不害怕?他為什么就不能推掉那些亂七八糟的應(yīng)酬,在家里陪陪我?他不是很自豪自己是個作家嗎,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教教我怎么寫作文?”最后,是驚天一問:“這就是我為什么懷疑他是不是我爸爸,如果真是我親爸爸,他就不會這樣粗暴無情地對待我?!?/p>
我愣住了。這件事,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兒子小時候特別愛看電視,經(jīng)常趁我們不在家時偷看電視。他不知道我有“破解”的招兒,我摸摸電視機,機身是熱的,我就知道他又偷看電視了。有一次,他竟然死活不認賬,我忍無可忍,狠狠地揍了他一頓。兒子作文中的這一次,只是他眾多偷看電視行為中的一次,卻不是我記憶中的那次。沒想到,在兒子的心中,最慘痛的竟不是挨揍的那一次。
繼續(xù)往下讀。兒子接下來寫了我一句口頭禪:“快一點,快一點!”早晨,催他快一點起床,快一點上廁所,快一點刷牙洗臉,快一點吃早飯,快一點去上學;晚上,兒子放學回到了家,又是各種催:快一點寫作業(yè),快一點吃晚飯,有什么話快一點說,然后,快一點上床睡覺。兒子在作文中寫道:“一天到晚催我快一點,你是不是希望我快一點長大,好快一點離開你,不再煩你?”
兒子這一通排比句,震住了我。我震驚于他竟然有這么好的語感,我更震驚于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我算了算,兒子那時候五年級,12歲,我40歲。40歲左右,是我工作上最重要的階段。那時候,我一定很忙,我希望一切都能快一點,再快一點!我也一定將這種情緒和緊迫感,傳染給了我的妻子、我的兒子,而兒子的拖沓,妻子的不理解,一定讓我很煩躁。
一轉(zhuǎn)眼,兒子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獨自在外工作和生活了,而我也即將退休,開啟人生的遲暮之年。我的時間忽然多出來了,這才有時間整理家務(wù),也才偶爾看到了將近20年前的兒子的這篇作文。
捧著兒子的作文本,我陷入了沉思。
與我這個年齡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只有這么一個孩子。28歲那年,我們有了他,那是我第一次做父親。孩子,看到了你這篇小時候的作文,我要對你說:請原諒,我沒有做好父親這個角色。
原諒我沒有經(jīng)驗。你的到來,一定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但同時,我們一定是手忙腳亂的,甚至是手足無措的。我們當然是愛你的,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怎么去愛你,我們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愛你,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愛,未必是你理解和需要的,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還以愛的名義壓制你,打擊你,對你造成了傷害。
以前,家中最小的孩子,往往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呵護和愛,我一直以為,那是父母偏心,現(xiàn)在我明白了,那不是因為父母偏心,而是因為父母在做了老大老二若干年的父母之后,有了更多的做父母的經(jīng)驗,最小的孩子幸運地得到了這一切。
孩子,在你小的時候,我沒能做好父親,我希望在你長大之后的今天,能有所彌補。如果有一天,你有孩子了,我們很可能像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一樣,寵愛他,請你相信,不是我們溺愛他,也不是我們試圖與你們爭奪對孩子的愛,只是因為,我們想將從你身上積累的那點做父母的經(jīng)驗,傳遞給他。
順便說一句,親愛的兒子,我是你親爸爸,你不用懷疑,就如你不用懷疑,我們對你的愛,自始至終。
(摘自2023年第4期《小讀者·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