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嵩 譚云飛 張永偉 方略 李曉燚 周來 陳曦 朱春明 杜彬
摘要: 對強流脈沖電子束 (HCPEB)處理表面鍍Cr 膜的CuCr50 合金的顯微組織、物相組成、導電性及耐腐蝕性能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CuCr50(Cr)合金經(jīng)不同次數(shù)的強流脈沖電子束表面處理化后,在Cr 相上產(chǎn)生了一些微裂紋;隨著照射次數(shù)的增加,Cr 相裂紋增加;當照射30 次以后,在合金的表面出現(xiàn)了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熔坑;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合金的電導率幾乎不變;當照射1 次和10 次,耐腐蝕性提高3 倍以上,當照射30 次以上,耐腐蝕性能顯著降低。
關鍵詞: 強流脈沖電子束 CuCr50(Cr)合金 耐蝕性 顯微組織
中圖分類號: TG178;TG6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24-0086-05
銅合金的研究是當下一大熱點,目前已經(jīng)開發(fā)的銅合金有Cu-Zr、Cu-Cr、Cu-Fe等系列合金,其中Cu-Cr系列合金因其在強度、導電性等方面優(yōu)異的表現(xiàn),是當下一類最具有研究價值并且極具應用潛力的銅合金[1]。Cu-Cr合金具有良好的導熱及導電性、強度及硬度高和抗腐蝕性強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觸頭材料、電車及電力火車架空導線、大型高速渦輪發(fā)電機轉子導線、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等方面[2-3]。采用熔滲法制備的CuCr50 合金具有晶粒粗大、致密性差等缺點,從而限制高電壓、小型化真空斷路器發(fā)展。研究表明,Cu-Cr合金的顯微組織細化、成分均勻化,能大大提高材料的耐壓、開斷和耐蝕等性能[4-6]。Cr 含量越高,耐電壓強度越高。Cu-Cr系列合金當中,Cr 的質量分數(shù)一般在0.25%~1.20% 之間[7]。作為觸頭材料,目前工業(yè)上主要使用的是真空感應熔煉的CuCr25 合金和熔滲法制備的CuCr50 合金,而更高Cr 含量的CuCr 因為制備比較困難,而很少開展研究。因此,對CuCr50 高Cr 表層成分和晶粒細化及CuCr50 合金進行深入的研究,既有學術價值又有工程實用價值。強流脈沖電子束(HCPEB)表面改性技術具有較高的能量(108~109 W/cm2),在材料的表層可以極為快速地加熱和冷卻,從而使表面摩擦性能及抗腐蝕性能得到明顯改善[8-10]。關慶豐等人[8-9]通過對45鋼和TC4鈦合金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表面合金化Cr,提高了45鋼和TC4 鈦合金的耐腐蝕性能。閆國斌等人[10]通過對M50鋼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表面合金化Cr,提高了M50鋼的高溫摩擦性能。因此,本文通過采用強流脈沖電子束對CuCr50 合金表面進行鍍Cr 膜處理,簡稱CuCr50(Cr)合金,研究材料表層和截面的顯微組織、相結構、導電性變化及耐腐蝕性能規(guī)律,為應用研究提供參考。
1 實驗材料及方法
試樣材料采用熔滲法制備的CuCr50 合金,切割成20 mm×5 mm 大小樣品。用砂紙磨平,再用拋光劑進行拋光處理。在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之前,用FJL560A 型超高真空磁控與離子束濺射設備在試樣表面鍍一層Cr 膜。RT-2M 強流脈沖電子束設備對鍍膜后的樣品進行處理,脈沖次數(shù)分別為1 次、10 次、30 次、50 次和100 次;電子束參數(shù)為加速電壓30 kV,脈沖寬度2~6 μs,能量密度1~20 J/cm,脈沖頻率0.2 Hz,工作電流30 kA。電子束處理之后,采用JSM-6460LV 掃描電子顯微鏡、DX-2700 X 射線衍射儀、FD101 數(shù)字便攜式渦流電導率儀、CS350 電化學工作站等儀器分別對電子束處理前后試樣的顯微組織形貌、物相組成、電導率變化情況及電化學腐蝕能力進行測試。
2 實驗結果與討論
2.1 強流脈沖電子束表面處理的顯微組織
從圖1 可以看到,熔滲法制備的CuCr50 合金Cr 晶粒比較粗大,并且存在箭頭所示的微小孔洞。
10 次脈沖電子束表面轟擊后的顯微組織如圖2(a)和圖2(b)所示,晶粒細化,且在Cr 相上出現(xiàn)了所示明顯的微裂紋。當脈沖次數(shù)為30 次時,如圖2(c)所示在Cr 相或Cr 相裂紋的邊界出現(xiàn)了大小不同的熔坑。當脈沖次數(shù)為50 次時,出現(xiàn)了圖2(d)箭頭所示已經(jīng)噴射的熔坑。當脈沖次數(shù)為100 次時,出現(xiàn)了圖2(e)箭頭所示很大的大熔坑。
2.2 X 射線衍射分析
圖3 為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后CuCr50(Cr)合金的X 射線衍射譜??梢钥闯?,Cr 相的峰隨著轟擊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峰形態(tài)顯著變寬,表明 Cr 相繼續(xù)變細。在高功率下,高功率脈沖電子束輻射是一種非平衡態(tài),并伴有迅速的熔融與極冷卻。在被加工試樣的表面往往會產(chǎn)生一個動態(tài)的溫度以及應力的耦合場。迅速融化造成了試樣表面的大量成核,而微秒級脈寬度的驟冷又阻止了成核的生長,從而實現(xiàn)了細化晶粒的作用。
2.3 腐蝕后的顯微組織
10 次脈沖電子束表面轟擊腐蝕后的顯微組織如圖4(a)所示,可以看到腐蝕主要在Cr 相的邊緣,并且可以看到如圖2(a)所示的微裂紋。當脈沖次數(shù)為30次時,出現(xiàn)如圖4(b)箭頭所示長條形的熔坑,并且熔坑主要集中在裂紋上或者Cr 相邊。當脈沖次數(shù)為50次時,出現(xiàn)了如圖4(c)箭頭所示的熔坑。當脈沖次數(shù)為100 次時,除了出現(xiàn)圓形的小熔坑外,還出現(xiàn)了很大的熔坑,見圖4(d)。
2.4 電導率
CuCr50(Cr)合金的電導率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5 所示。由圖上可得知,總體來說,CuCr50 合金經(jīng)過不同次數(shù)的30KeV 強流脈沖電子束轟擊后,它的電導率的變化并沒有很大。從途中變化的趨勢來看,經(jīng)過一次轟擊后,其電導率出現(xiàn)了較小幅度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Cr 膜被電子束轟裂在銅基體上發(fā)生聚集,但并沒有固溶于Cu 基體中,并且在這個反應過程中消除了表面的雜質,反而起到了凈化作用,從而提高導電性能。由于表層的晶粒尺寸較小,因而有助于改善材料的導電性。結果表明,在高功率脈沖電子束輻射下,在10 次轟擊后, Cr 薄膜持續(xù)溶解于 Cr 基質中,增強了Cr 基質的電子散射效應,并產(chǎn)生了大量的微觀裂縫。另外,CuCr50 的導電率也會下降。在30 次或更多的轟擊下,由于次數(shù)超過30 次,裂痕、凹陷等缺陷明顯增多,進而影響了這個過程中的電導率。經(jīng)100 次轟擊后,銅基表層金屬元素在銅基中的溶解程度明顯提高,并可使銅基表層金屬元素的擴散強度提高,使金屬的導電率下降。
2.5 耐蝕性能
經(jīng)強流脈沖電子束照射1 次、10 次、30 次、50 次、100 次后的CuCr50(Cr)合金在3.5%NaCl 溶液中進行了室溫下的動態(tài)極化曲線如圖6 所示。可以看出,在不同轟擊次數(shù)的電子束輻射后,CuCr50( Cr)合金的自腐蝕電位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正移,而是出現(xiàn)了降低。這說明表面強流脈沖電子束表面處理后,自腐蝕電位的負移,使材料表面發(fā)生的腐蝕傾向增加,材料發(fā)生腐蝕的難度減小。根據(jù)Tafel 的外推法求出了金屬在腐蝕性環(huán)境下的自蝕電勢及自蝕電流密度,如表1 所示。
從腐蝕電流密度來看,CuCr50(Cr)在1 次、10 次、表面合金化處理后,腐蝕電流密度均遠小于未經(jīng)處理的腐蝕電流密度,而當處理次數(shù)為30 次、50 次、100 次,腐蝕密度又有所增加。這說明CuCr50(Cr)經(jīng)表面處理后,材料表面耐蝕性先有所上升后下降。其中電子束轟擊100 次后電流密度為最高,由原始的2.02×10-6μA/cm2 增加到3.368×10-6 μA/cm2。CuCr50(Cr)合金腐蝕的交流阻抗譜如圖7 所示。
圖7 的Nyquist 圖反映的是電解質與樣品表面在電子轉移過程中所受到的阻礙作用,即容抗特征。通常來說,容抗弧半徑越大,樣品的阻抗越大,金屬越不容易腐蝕。當處理次數(shù)為1 次、10 次時,合金的容抗弧半徑與基體相比都有所增大,可見合金的耐腐蝕性能有所提高。隨著處理增加為50 次、100 次時,容抗弧半徑反而有所減少。表1 中,處理次數(shù)為50 次、100 次時的腐蝕電流密度有所提高,耐腐蝕性能有所降低,可見極化曲線與交流阻抗的結果是一致的。
為了分析電子束表面處理次數(shù)對合金耐蝕性能的影響,更準確地擬合出不同脈沖次數(shù)下的電化學阻抗譜,選用的等效電路如圖8 所示,通常這些情況都認為符合經(jīng)典的電容與電阻并聯(lián)再串聯(lián)溶液電阻的形式。
用Zsimpwin 軟件擬合所得到的電化學阻抗相關物理參數(shù)見表2,其中Rct直接反應了腐蝕速率的快慢情況,Rct值越大,合金耐蝕性越好。從表2 可以看到,當脈沖次數(shù)為1 次和10 次時,Rct 值提高了3 倍以上。當脈沖次數(shù)為30 次以上,合金的耐腐蝕性能反而降低。
當CuCr50(Cr)合金被浸入3.5wt.%NaCl 溶液時,金屬的表層會被氧化,并在表層上生成一層薄薄的氧化物膜。Cr 相較Cu 相優(yōu)先腐蝕,在Cr 相表面氧化生成一層Cr2O3膜[8]。由于其表面有大量的粗大、連續(xù)的孔結構,導致了氧化薄膜的不連續(xù)性。同時,該多孔結構又為 Cl-、O2-等離子的擴散提供了方便,使得Cl-、O2-等離子能夠迅速滲入Cr2O3鈍化膜內(nèi)部,從而降低鈍化膜的致密性、穩(wěn)定性,加速腐蝕。當鈍化膜在Cl?的環(huán)境中持續(xù)的溶解并重新生成時,Cl?和O2-將逐步向試樣的內(nèi)部擴散,進而促進鈍化膜的持續(xù)溶解。短時多脈沖 HCPEB 能在高溫下快速冷卻、凝固,并能有效地改善高溫下的組織結構。HCPEB 轟擊1 次與10 次后,樣品的耐腐蝕性能均有所改善,這主要是由于HCPEB轟擊可有效地除去樣品表面的雜質并使其晶粒變細。如圖2(a)和圖4(a)所示,表面盡管有微裂紋,但是還沒有出現(xiàn)熔坑,此外,表面Cr 元素含量的增加提高了耐腐蝕性。當隨著HCPEB 轟擊次數(shù)的增加(30 次以上),如圖2(c—e)和圖4(b—d)所示,合金表面上凹坑的尺寸和密度顯著增加,電阻耦合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這些熔坑的存在破壞了表面形成的鈍化膜的連續(xù)性和致密性,使樣品在熔坑處發(fā)生點蝕并發(fā)生鈍化膜的剝落,大的熔坑和裂紋增加了Cl?和O2-進入基體,從而耐腐蝕性能降低。
3 結語
(1)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CuCr50(Cr)合金在Cr 相上產(chǎn)生了一些微裂紋,隨著照射次數(shù)的增加,Cr 相裂紋增加。當照射30 次以后,在合金的表面出現(xiàn)了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熔坑。
(2)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CuCr50(Cr)合金的電導率幾乎不變。
(3)轟擊1 次和10 次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CuCr50(Cr)耐腐蝕性提高3 倍以上。當轟擊30 次以上,耐腐蝕性能顯著降低。
基金項目: 重慶市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發(fā)展專項重點項目(項目編號:CSTB2022TIAD-DEX0019)。
參考文獻
[1] 萬向陽. Cu-Cr 系合金相變過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21.
[2] CHAI L J, ZHOU Z M, XIAO Z P, et al. Evolution of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Cu-50Cr alloy treated by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J].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5,58(11):462-469.
[3] ZHOU Z M, ZHOU T, CHAI L J,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cucr alloys treated by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J]. Materials Research-Ibero-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ids,2015,11:1306-1312.
[4] 趙軍,趙曉潔,任國柱,等. 高溫高壓處理對CuCr50 合金中Cr 相微觀力學性能的影響[J]. 材料熱處理學報,2015,36(6):31-35.
[5] 張光耀,王成磊,高原,等. 激光重熔CuCr40-RE 合金的組織及性能[J].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4, 35(11):150-154.
[6] 李維華.Cu-Cr 合金化制備高強耐腐蝕鋼筋的研究[J]. 熱加工工藝,2023(17):24-26,31.
[7] 羅曉陽,唐興昌,匡川,等. 高強高導Cu-Cr 合金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OL]. 中國冶金:1-13[2023-07-13].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230121.
[8] 關慶豐,董書恒,鄭歡歡,等. 強流脈沖電子束作用下45 鋼表面Cr 合金化[J]. 吉林大學學報,2018,48(4):1161-1168.
[9] 關慶豐,姚欣雯,楊洋,等. 強流脈沖電子束作用下TC4 鈦合金表面Cr 合金層制備及性能[J]. 吉林大學學報,2019,49(6):2002-2009.
[10] 閆國斌,周麗娜,唐光澤,等.M50鋼強流脈沖電子束Cr合金化的高溫摩擦性能[J]. 摩擦學學報,2018,38(11):72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