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日
摘 要:隨著遼寧省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時代的到來,對于老年失能人員的護理問題應引起重視,因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作為應對人口高齡化的這一問題的解決手段應是當下遼寧省的主要研究對象。我國自2016年開始至今已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29個城市進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其中遼寧省盤錦市為試點城市之一。文章從參保對象范圍、資金籌措機制、保險待遇給付等方面對遼寧省長期護理保險的未來發(fā)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保費策略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128-02
由于近年來遼寧省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隨之而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老年失能人員數量逐年增加,失能風險逐漸增高,老年失能人口護理已經從個人家庭的養(yǎng)老問題發(fā)展到了需要整個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日漸迫切。因此,政府要對此情況引起重視并承擔起社會重任,制定相應的政策解決這一社會難題。根據遼寧省長期護理保險發(fā)展現狀及現存問題,應在遵循《社會保險法》前提下,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有效解決參保對象范圍覆蓋面窄的問題
遼寧省在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階段面向的群體主要為參加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的人員,總體來講人群覆蓋面不夠廣,因此應采取全民參保的計劃,放寬投保年齡限制并面向所有城鄉(xiāng)居民。
1.參保者由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的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擴展向所有城鄉(xiāng)居民。失能屬于高風險事件,它與疾病的性質有些許不同。一旦面臨失能的情況出現,康復所需時間會很漫長,并且康復的概率極低。同時,會極大增加一個家庭的經濟負擔。與之相比,全民參保模式不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帶給家庭多一重保障的同時,也充盈了遼寧省長期護理險的基金池。另外,失能風險不屬于特定范圍的人群才會面臨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可能發(fā)生失能的風險。因此,長期護理保險應面向所有群體并非特定范圍人群。參照我國其他試點城市情況來看,各地規(guī)定的參保人員范圍不一,鄉(xiāng)村農民作為保險受益人的比例遠遠低于城鎮(zhèn)居民,未能表現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普及性和公平性。農村居民的養(yǎng)老保險待遇給付所得本身就比城鎮(zhèn)居民低,同時鄉(xiāng)村地區(qū)勞動力人口外流嚴重,使居家護理勞動力短缺,鄉(xiāng)村地區(qū)照護資源嚴重緊缺。為了體現社會分配的公平性,縮小城鄉(xiāng)之間差距,長期護理保險這一制度應面向城鄉(xiāng)居民同時放開。
2.放寬對參保人員的年齡限制。為了遼寧省長期護理險的基金池的擴充,提高保險實施效果,同時也為更廣范圍的人群能夠享受到該保險待遇,應不分年齡,實施全民參保的模式。日本在長期護理保險這一部分的支出比例比其他發(fā)達國家高,其主要原因則是日本的參保人群范圍局限,限制了長期護理險的發(fā)展。采取全民參保計劃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每個社會成員都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的繳納屬于每個人都為國家社會福利的構建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團結與和諧。其次。全民參保不分年齡的模式合乎情理。年輕一代繳納保費實質上是承擔護理以及贍養(yǎng)自己父母的責任。另外,針對低齡的參保人員來說,面臨失能風險較小、經濟壓力較大的情況可通過設定較低的繳費標準來解決[1]。
二、建立良好的資金籌措機制以避免增加單位經營風險
目前長期護理險僅處于試點階段,相關費用的支出規(guī)模巨大,資金來源問題亟需解決。當前遼寧省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盤錦的資金籌集模式主要是以個人和單位繳費為主。這種籌資方式無疑是再次加重單位的負擔。在當下單位由于為在職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費用所承擔的壓力就已不小,突發(fā)的疫情又對大多數單位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單位承擔雙重壓力的情況之下再為員工繳納長期護理保險費用會使單位面臨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增加。為了降低單位的經營成本,不應再增加其繳納保險費用的義務。因此,應該采取以參保人員個人繳費為主,政府財政補貼為輔的資金籌措機制。
1.參保人繳費為主。職工參保人和居民參保人所需繳納的保費應設定不同標準。就大部分居民參保人而言都是收入甚微甚至無收入的,對于收入微薄者可采用定額繳費的模式,對于無收入居民者,政府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代其繳納保費:針對有穩(wěn)定收入的職工參保人而言,可根據其收入不同在按比例繳納保費的基礎之上制定不同的繳費費率。首先,根據職工年齡段高低設置不同標準的繳費費率??蓪⒙毠⒈H朔譃?5周歲以下職工、45周歲以上未退休職工以及退休職工三類,繳費費率依次增加。一方面,從經濟能力來看,根據工齡的不同,高齡職工的平均工資要高于低齡職工的平均工資。同時,低齡職工的消費需求較大,經濟負擔壓力較高,例如購房、購車、結婚等對其階段來說都是大額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從失能風險來看,高齡職工失能風險也明顯高于低齡職工。通常來說,失能風險與工資水平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同步增高的,所以針對年齡段高的職工參保人設置更高的繳費費率是較為合理的。同時,就全省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這一現狀來看,根據年齡來設置保險費率模式也能夠籌集到更多的保險費費用。其次,也可按是否生育來設定保險費費率。就當前社保情況來看,已育失能人員所獲的保險給付相當于來源其下一代支出的保費繳納。而對于未育人員而言,則相當于是別人的子女為其提供保險待遇。因此,針對已婚未育人員要比已婚已育人員應設置更高的保險費費率。另外,也應規(guī)定參保人至少要上繳20年的保費,否則對于低齡的參保人員有失公允。保費上繳年限越長,參保人最終所獲保險待遇就越高。
2.政府出資為輔。就遼寧省政府目前情況而言,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項目結余標準不甚理想,如果讓政府充當主要繳納保費的角色未免會讓其壓力過重,而政府也不可完全免除其出資義務。因此,在保證參保人繳費為主的前提下,政府應承擔起補充繳納保費的角色。首先,低收入群體以及收入不穩(wěn)定群體需定額繳納保費的基礎上,政府應對其實施適當的財政補貼。其次,針對無收入人群,例如中小學生等,政府應承擔代其繳納保費的責任。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加重,未來全省成為重度老齡化社會時,職工參保人恐將難以繼續(xù)自籌保費,屆時可參考日本政府的做法,由政府為參保人出資一半保費代為繳納。
三、全面應對保險待遇給付困難
1.合理界定支付對象。在能夠達成全民參保的基礎下,若參保人員符合國家醫(yī)保局辦公室及民政部辦公廳印發(fā)的《評估標準(試行)》中失能認定標準,即可享受相關待遇。因此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得到完善。第一,給付對象應按護理需求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調整。首先,當下在全省只有經評估標準認定為重度失能的人員才會成為長期護理保險的主要給付對象。當全省長期護理險的基金規(guī)模不斷壯大,基金池擴充以后,并且達到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保險給付對象的范圍也應隨之擴大,同時,也要借鑒日本的經驗,在該國長期護理險的成立之初,對于界定護理需求的標準較為寬松,從而導致其變成了大眾的剛性福利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日本政府的財政壓力。其次,參保人根據自身面臨的失能風險大小對所需的護理需求會不同,身體強健以及低齡人員會偏向于選擇保費低、只能防范重度失能風險的保險,而體弱多病人員和高齡人員則會更加偏向購買保費較高、能夠防范大多數失能風險的保險。我國長期護理保險主要針對大多數參保人的共性需求而設立標準,有其他要求的參保人可通過購買相關的商業(yè)保險作為補充來滿足其特定需求。因此,在全省長期護理保險發(fā)展到后期,并且該險種的基金池擴充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考慮將中度失能者甚至輕度失能者也劃為支付對象的范圍之內,而不僅僅把重度失能人員作為保險的支付對象。第二,應完善給付人員的界定標準。就目前全省的情況來看,主要是針對身體行動有障礙者會被界定為給付人員享受待遇,而精神障礙者例如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則不屬于長期護理保險的給付對象范圍內,這是其中一個問題所在。另外,支付對象的確定需要經過指定機構的診療,在這一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相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的問題出現。國家醫(yī)保局辦公室及民政部辦公廳印發(fā)的《評估標準(試行)》中雖然對失能人員評定標準作出了規(guī)定,但是略顯粗糙不夠細致,失能等級界定不夠清晰明確,對失能人員的等級評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全省應對等級評估標準進行完善,做出更細化的認定規(guī)則,進而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
2.實行支付方式多樣化。關于長期護理險的支付方式目前主要有兩個方面需要得到完善。首先,全省現行的給付方式僅為現金給付,模式較為單一。這方面可參考現金與實物相結合的給付模式來進行改進,參保人可在兩種支付方式中自由選擇。對于經濟收入可觀、家中成員較少且缺乏時間與精力去照顧失能老人的家庭來說,選擇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為其提供護理服務的實物給付模式更為適合:就對于經濟負擔較重、家中成員無固定工作且勞動力足夠的家庭來說,選擇現金給付的方式對其而言則更為需要。其次,護理服務的供給滿足不了需求。當下全省護理人員數量缺口較大,并且護理人員的學歷普遍較低、年齡較大且其專業(yè)性嚴重不足。針對此情況就需要國家重視對于專業(yè)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可在中等或高等職業(yè)院校中增設護理相關專業(yè).并通過提高待遇等方式來提升專業(yè)護理人才的社會地位,吸引更多優(yōu)質人員去選擇護理行業(yè)。因此,全省應采取現金與實物給付相結合的方式來實施方案,參保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享受待遇,同時也要注重對護理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強化宣傳以及提升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
3.科學制定支付標準。當前,全省是根據失能者選擇的護理方式不同而設定不同的支付標準。失能者選擇居家護理會得到80%的支付比例,失能者選擇在護理機構接受護理服務則會得到70%的支付比例??傮w來說,全省現行的支付標準劃分還不夠細致,應根據支付方式的不同來設定不同的支付標準。針對現金給付的模式來說,應根據護理等級的不同設定成不同等級的定額支付模式:而針對實物給付的模式來說,可按照護理服務等級的不同設定不同的護理費用支付比例,若超出一定數額則由參保人自行承擔。另外,支付比例應按照參保人員繳費年限高低設置不同標準,在參保人員繳費滿足最低年限的基礎之上,參保年限越高參保人可得到的支付比例也應隨之提高。
四、突破保險產品單一的問題
當前,遼寧省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險產品較為單一。因此,應鼓勵商業(yè)保險企業(yè)根據市場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長期護理商業(yè)保險, 以滿足基本保障之外的更高層次需求[2]。在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開發(fā)方面,應考慮將其設計成萬能險形態(tài)。由于萬能險形態(tài)的保險產品擁有更加靈活,在保險期間可自由調整保費與保額,并且客戶和保險公司兩者共同承擔風險等的特點,因此將長期護理保險設計成萬能險形態(tài)能夠進一步提升產品對大眾的吸引力[3]?,F我國已有其他試點城市開發(fā)了萬能形態(tài)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施行初有成效。因此,也可鼓勵商業(yè)保險公司開發(fā)萬能險形態(tài)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未來也可將其設計成更多形態(tài)的保險產品供大眾選擇。同時,對于長期護理保險的教育宣傳也應加強,使大眾意識到護理對于將來的重要性并對未來能夠進行一個更完善的規(guī)劃。另外,有條件的保險公司除了提供保險產品以外還可設立自家的護理機構來為客戶提供護理服務,提高保險公司自身競爭力。
五、結語
目前遼寧省的長期護理保險僅處于起步階段,擁有的進步空間還比較大,相關制度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在下一階段應嘗試在省內擴大試點地區(qū),探索出適合遼寧省省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讓長護險真正發(fā)揮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護的作用。
[本文為遼寧省教育廳面上項目課題(項目編號:LJKR0627)“農村金融支階段性成果1
參考文獻:
[1]劉月.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fā)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09):61-63
[2]吳貴明,鐘洪亮.德日長期護理保險模式及其啟示[J].護理學雜志,2010,25(23):76-78
[3]邱天琪.長期護理保險模式探索[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20(11):105
(作者單位:遼寧金融職業(yè)學院遼寧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