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林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講,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生活中接觸的方方面面都是密不可分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通過生動豐富的案例,使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丑現(xiàn)象建立一個基本的認知,教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引導他們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為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道”在活動中,助我愉快生活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活動性課程,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技能、價值判斷的能力、對道德原則的領悟,都可以在活動中形成。特別對于低年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其語言及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尚處于直觀動作思維發(fā)展的階段,故活動對其道德發(fā)展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中的“開開心心上學去”第二課的《愛新書,愛書包》這個課時,其中學裝書包就是一個活動欄,教師組織學生按照兒歌內容去整理書包。(小書包,別著急,用品文具想仔細。大大小小排個隊,樣樣不少都愛惜。我們都是好伙伴,天天一起上學去。)學生們在活動中高高興興地把學習用品文具分類裝進書包,在活動中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懂得要愛惜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用品,讓自己愉快地適應新生活。
二、“道”在辨析中,助我積極生活
道德與法治讓學生辨別是與非,知道對與錯,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辨別道德行為,同時自覺踐行良好的道行為,是道理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實際上,道德辨析蘊涵在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例如,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中的“我認識您了”第三課的《這樣做對嗎》這個課時,我出示文中插圖:有些同學在和老師相處時是這樣做的。你們覺得他們做得對嗎?為什么?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后,作出判斷并交流。當學生說到不文明的師生交往行為時,教師追問:你能給他們提個醒嗎?在和師長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行為需要大家來提醒?學生們馬上舉例描述……當學生說到文明的師生交往行為時,教師也追問: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同學也像他們一樣尊敬師長?學生們紛紛敘述身邊的榜樣……小學生的反思能力還比較弱,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為。通過看圖辨析,讓學生明白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應該尊重老師,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榜樣,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并指導學生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快入學適應過程,讓學生積極地生活。
三、“法”在討論中,助我健康生活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初步建立規(guī)則意識。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說”比“寫”更容易。對此,我們要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學會在大家面前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他們?yōu)樽约旱难哉撠撠煹牡谝徊?,也是低年段學生要發(fā)展的一種交往能力,可以為他們自我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中的“上課了”第一課的《課前準備好》這個課時,首先讓學生知道課前準備包括學習用品的準備和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然后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出課程表,接著讓學生討論:課程表有什么用處?我們?yōu)槭裁匆@么細心地準備課程表呢?學生們經過一番激烈的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在家里可以按課程表整理書包,第二天就不會忘記帶學習用品。下課的時候還可以看看下一節(jié)是什么課,提前做好課前準備。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看課程表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預備鈴響了,教師進一步發(fā)問:你們覺得小明做好上課的準備了嗎?怎樣才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呢?圖中的小朋友想出了什么辦法呢?你們上課之前又用了什么辦法呢?經過小組討論,總結辦法:念兒歌、背古詩、唱歌、閉眼休息,這些都是幫助集中注意力的好辦法。
四、“法”在兒歌中,助我安全生活
本冊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大多都通過兒童歌謠的形式來總結提煉。兒歌童謠,簡明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低年段學生喜歡的一種文體。本冊采用了兒歌童謠的表達方式,有的融合在其他欄目中,有的獨立構成內容。
例如,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中的“上學路上”第四課的《交通“信號”要知道》這個課時,文中有一首關于交通“信號”的兒童兒歌:小學生,上學校,交通“信號”要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路口時左右瞧。靠口行,不追跑,抓緊時間不遲到。屏幕出示兒歌內容,教師先范讀,然后教學生讀,接著學生分組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表揚讀得好的小組,通過多種方法來讓學生掌握兒歌內容。這樣學生通過兒歌了解了交通“信號”的基本要求,懂得并遵守交通規(guī)則,從而安全地生活。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道德與法治的有機融合,是學生主觀的參與,是主動的建構,是內化與外顯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應該從促進學生的成長出發(fā),用更鮮活的教學手段走進學生的心靈,讓“道”融生活,讓“法”在身邊,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一年級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