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玲
摘要:在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深入的今天,“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為美術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就“三新”背景下高中美術課程的改革路徑進行了探究,得出高中美術教師可以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推進美術課堂教學,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三新 高中美術 課程改革 路徑
現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以及“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簡稱“三新”)等新的教育政策和理念的出現,都為高中美術課程的改革注入了一股清流。而現代美術課堂,必須立足“三新”背景,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實施立德樹人”為理念的新一輪教學變革,通過深挖“課堂怎樣開展、師資如何建設、學術評價怎樣提高”等內容,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新道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美術技能或審美體驗表達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本文現就“三新”背景下高中美術課程的改革路徑進行闡述。
一、善用手段,興趣為基
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手段,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是美術課堂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
(一)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吸引學生眼球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發(fā)生改變?,F代化教學手段的涌入,使得教學改革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對比傳統(tǒng)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可全景呈現極富變化的動畫、營造不同的教學情境、打造視聽一體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海量的教學資料可以完美展現學習內容,形式多樣,可以有效輔助教學。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客微劇場,利用現代科技軟件復活名畫,讓靜態(tài)的美術作品動態(tài)地展示在學員眼前。在園林欣賞課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電腦創(chuàng)作課程,讓學員利用園林中的元素拼造出自己眼中的花園造型。在雕刻欣賞課中,教師可以利用VR眼鏡讓學習者身臨其境地體驗雕刻的藝術美?,F代多媒體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許多機會,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其感知力,調動他們學習藝術的積極性。
(二)應用教學輔助材料,豐富教學內容
高中美術課堂要求教師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除了應用科技輔助教學外,還應加入一些實物,使虛構和真實相結合,充實課堂內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要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添加輔助材料,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陶藝,感受泥土的質感,感悟民間手工藝者技藝的高超;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出窗欞樣式,并雕刻在KT板上,將班級學生的作品在校園展出,把校園打造成“園林”;在現代美術鑒賞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自己理想中的人生。
二、創(chuàng)建氛圍,愉悅學習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相信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實現學業(yè)理想。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情感,方便師生交流。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有的教師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一個教師喜歡上一門課。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用精神上的感染力帶動學生行為上的積極性,促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應用語言藝術,啟發(fā)引導學生
時下的美術課堂,并非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應借助教學語言藝術,傳遞智慧與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并指導學生主動學習,放松自我。在課堂中,教師應善用講授法、對話法、發(fā)現法等教學方法,與學生形成交流,讓教法和學法相互適應。運用講授法時,教師向學生展示學習材料,只有知識和材料讓學生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教師需要呈現相對刺激的學習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運用談話法時,教師應熟悉高中生的認知特點,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運用發(fā)現法時,教師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環(huán)境和知識背景下,運用已知的知識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最后共同驗證探索結果。這樣才會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聽課狀態(tài)。因此,美術教師可以運用多重方法,充分發(fā)揮在游戲中語言的力量,提高學生的學習高度,使其熱愛學習、展現自我,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達到因材施教
美術學科相比于其他學科,實用性更強、實踐性更高。在美術實踐中,教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在實踐指導中有所精進。教師首先應抓住合適的教學切入點,啟發(fā)與指導學生,讓學生表達自身對藝術的認識,在大膽的嘗試中,發(fā)展思維,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最后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以藝術性、技術性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學生的藝術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對于教師而言,與時俱進,具備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悉心研究教法,改進教學,如此美術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以美術鑒賞課圖像之美——繪畫藝術為例,在鑒賞西方寫實繪畫時學生很疑惑,為什么畫家能將人物表現得如此逼真。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開始探索人的頭部結構和比例關系。學生在對人、動物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認知后,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巧,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出多個新造型、新形體。運用已知的知識去探索新知識并創(chuàng)造內心的圖像,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自我實現的過程。
三、明確目標,夯實重點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動和深入,現代教育由強調“雙基”教育方向、強化三維目標,進入了核心素養(yǎng)時代。這對美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在藝術欣賞方面,美術教師要幫助中小學生掌握利用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的手段欣賞美術作品、分析藝術表現,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養(yǎng)成喜歡本民族藝術和重視全球多元藝術的價值觀念,從而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教學內容方面,依托社會資源建立實踐平臺,最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教師能利用生活場景進行教育,能夠做到對課程內容的有效把控,進而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質的提升;能利用多樣化的教育形態(tài)與技術手段調動學生在藝術欣賞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與藝術欣賞課形成內在情感聯(lián)系。
(一)“玩”中學,寓教于樂
適當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并整體實現教學任務。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活用技術,以游戲化的形式展現具體的教學操作與內容,將簡單的造型與實物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入生涯規(guī)劃意識教育,讓學生聽課體驗與美術學科相關的生涯內容。高中生學業(yè)壓力重,課余活動時間有限,美術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認識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主要平臺。美術課堂應該是輕松的、有活力的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課堂,美術課有著讓高中生體驗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做”中學,發(fā)展個性
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畫(或講)學生臨摹(或聽)的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充分鼓勵和支持學生的想法、創(chuàng)意,在差異中教學,是教學改革的方式之一。
美術課堂自身就具有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對美術教師也具有天然的親切感,這都有利于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是一個個不同的鮮活個體,美術教育切不可千篇一律,在“做”中學是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有效教學途徑。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主要以畫面輸入為主,這就要求教師主動設置能夠讓學生“做一做”的內容,如制作手工、繪畫、參加課堂教學等,教師應該讓藝術活起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深挖課程內容,豐富教學形式,使美術課堂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主陣地。
(三)“感”中學,聯(lián)想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平臺,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繪畫藝術為例,學生在閱覽大量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之后一定有色彩創(chuàng)作的激情。對此教師可以開展色彩教學,向學生強調堅持的重要性,同時,帶領學生了解油畫棒的特點,帶領學生體驗調和、漸變的過程,教給學生創(chuàng)作更具有立體感、層次感的畫作的技巧,進而使他們更加自由地探索與感受,豐富他們對顏色的認識,從而創(chuàng)造出充滿想象、富有幻想的顏色作品。即在實際的教學中,指導學生欣賞作品,了解作品的優(yōu)缺點,熟能生巧地感受作品之美及其所帶來的愉悅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四)“評”中學,體驗交流
學業(yè)評價以學生自評與互評為主,把學業(yè)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部分教學的末尾,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評”的機會,使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表達想法,培養(yǎng)興趣愛好,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自信心,日益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教師可探索與創(chuàng)新評價形式,杜絕平淡、重復、機械的評價方式,重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評價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制作一張手抄報,將課程內容、學生表現分不同板塊記錄在手抄報中。教師也可以設計網上調查問卷,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填寫評價問卷,使評價更加立體。評價并非目的而是手段,評語可以使學生發(fā)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優(yōu)缺點,并不斷完善自我。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評價,客觀認識到課程內容和結構的優(yōu)劣,不斷更新課程內容,盡力將最好的美術課堂呈現在學生面前。
結語
“三新”的出現對各類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高考為新課標和新教材提供了目標導向;新教材為新高考和新課標提供了實踐平臺,新課標為新教材和新高考的實施樹立了旗幟。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應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使課程教學持續(xù)化、健康化發(fā)展,以此達到新課標中“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這是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該探索的課題。本文在“三新”背景下,提出了善用手段,興趣為基;創(chuàng)建氛圍,愉悅學習;明確目標,夯實重點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策略,希望為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可行性借鑒。
參考文獻:
[1]樊亞嶠,徐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整合策略[J].中國考試,2020(1):5964.
[2]鐘傳平,郁獻軍.運用問題情境實現高中美術課程內容的組織與生成[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7):132137.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