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階梯式組織厚度差原理;眼瞼成形術;重瞼過寬;外科修復手術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22-0075-03
目前重瞼術(double eyelid operation)是外科整形手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相較于其他手術而言,其操作過程相對簡單,因此在美容機構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術式有切開法、埋線法以及微創(chuàng)小切口法等,不同術式的優(yōu)缺點也存在差異。重瞼術的操作相對簡單,但實際操作中無法保證全部的上瞼皮膚褶皺均能呈現(xiàn)較好的一種重瞼形態(tài),如果術前重瞼線設計過寬,會導致眼瞼不自然情況[1]。目前對重瞼過寬暫時沒有嚴格、明確的界定標準,通常認為重瞼線和瞼緣的距離大于8 mm就代表重瞼過寬,其不僅會導致外觀、功能改變,同時會讓患者產(chǎn)生心理創(chuàng)傷,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修復[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0例過寬重瞼修復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基于階梯式組織厚度差原理的切開法修復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惠城韓妃美容醫(yī)院收治的40例過寬重瞼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6~34歲,平均年齡29.41歲。
1.2 方法 階梯式組織厚度差原理具體表現(xiàn)為眼輪匝肌、重瞼線上下皮膚等軟組織的張力差、厚薄差以及質地差,基于此原理給予所有患者切開法修復,術前設計時,選擇的手術切口在距離上瞼睫毛根部7 mm處,保留新切口和原切口之間的皮膚和瘢痕,重瞼線的起始位置為內眥角,而外眥部需要適當延伸,延伸至外眥角外5 mm即可,同時依據(jù)患者的眼周情況對重瞼弧度進行設計。
手術操作中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應用利多卡因(2%)進行局部浸潤麻醉。依據(jù)新設計的切口位置將皮膚切開,為保證切口深面的眼輪匝肌完整性,切開皮膚時應避免過深。對于皮膚和眼輪匝肌間應仔細進行分離,直到睫毛根部,對眼輪匝肌進行分離時,應對原有的粘連進行充分松解,尤其是瞼板和原切口瘢痕之間的粘連。助手此時應協(xié)助操作,沿切口向上逐漸分離皮膚和肌肉,切斷肌肉與原切口瘢痕之間的粘連處。在眶隔脂肪充分釋放之后,在瞼板前7 mm的位置向下固定,以此達到對原切口瘢痕黏連進行阻隔的效果。在距離瞼板上7 mm的位置對上唇眼輪匝肌進行固定,通過7-0不可吸收縫線進行間斷縫合。
手術操作后48 h內間斷給予局部冷敷,術后3 d換藥,7 d拆線;同時提醒患者注意休息,不能過度用眼,飲食應清淡,且必須保證術區(qū)的干燥和清潔。手術過程如下圖所示:圖1為將手術切口選擇在距離上瞼睫毛根部7 mm處后,之后依據(jù)選擇好的切口位置將皮膚切開;圖2為處理患者的重瞼下唇;圖3為仔細分離皮膚和眼輪匝肌,分離眼輪匝肌的時候應充分松解原有的粘連,尤其是原切口瘢痕以及瞼板之間的粘連;圖4為基于階梯式組織厚度差的原理進行重瞼階梯式組織厚度差的創(chuàng)建;圖5為充分釋放眶隔脂肪后,在瞼板前7 mm處向下固定,以此阻隔原切口瘢痕粘連,同時在距離瞼板7 mm處固定上唇眼輪匝肌,重新創(chuàng)建適當?shù)恼尺B。
2.1 修復情況 參照王桂堂等[3]的方法對重瞼形態(tài)進行評估,其中0分代表雙側重瞼對稱,寬度降低,且沒有凹陷性瘢痕,具有流暢的重瞼弧度;-1分代表重瞼寬度降低,也沒有凹陷性瘢痕,且重瞼弧度流暢,但并不對稱;-2分代表寬度降低也沒有凹陷性瘢痕,但重瞼弧度不流暢,且重瞼并不對稱;-3分代表存在凹陷性瘢痕,且寬度并未明顯降低,重瞼以及重瞼弧度并不對稱、流暢。40例患者手術后術后重瞼形態(tài)均較好,評分為-0.25分。通過隨訪觀察,40例患者中26例重瞼過寬癥狀消失,12例重瞼擴寬情況有所好轉,2例所有癥狀未得到改善。27例重瞼過寬情況完全消失,術后眼睛對稱、手術痕跡不明顯,眼睛線條流暢性、柔和性較高,對治療效果表示非常滿意;12例術后眼睛對稱、重瞼過寬情況明顯改善,沒有明顯的手術痕跡,眼睛的柔和性以及流暢性明顯改善,對治療效果表示滿意;1例重瞼過寬情況仍然存在,對治療效果表示不滿意。治療后僅有1例發(fā)生感染,無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
2.2 典型案例 患者,女,29歲,重瞼成型術后存在重瞼過寬情況,明顯的凹陷性瘢痕,局麻下給予重瞼術后畸形修復術。術后隨訪3個月,雙側重瞼皺襞對稱,弧度自然,效果滿意,見圖6。
重瞼術通俗講就是雙眼皮成型術,如今在整形美容外科中較為常見,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可以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埋線法、切開法)。實際中患者無論現(xiàn)在哪種方法,均有發(fā)生重瞼過寬的幾率。導致重瞼術后重瞼過寬的因素有以下幾點:①手術過程中切除了過多的眶脂肪以及眼輪匝肌;②手術中將過多的上瞼松弛皮膚切除,因此重瞼線下皮膚發(fā)生反折上移,再次眼瞼皮膚處的粘連部位相對較高;③重瞼術后患者存在明顯的增生瘢痕,而瘢痕通常較硬,會緊密粘連于深部組織中,進而導致重瞼線上下皮膚無法自然下降,導致重瞼過寬。
只有回歸重瞼形成的最本質的原理(解剖多因素學說、上瞼提肌腱膜學說),才能獲得較好的重瞼形態(tài)。相關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4],重瞼的產(chǎn)生主要是上瞼提肌腱膜的相關纖維在皮膚附著。Wang X等[5]認為,眶隔脂肪、重瞼線上下的眼瞼皮膚以及眼輪匝肌的差異和重瞼形成存在相關性,而階梯式組織厚度差、纖維粘連是保證重瞼形成的關鍵。手術中通常會將切口之下的眼輪匝肌去除,以此保證此處皮膚可以在瞼板前筋膜上廣泛粘連,而瞼板的質地相對較硬,因此和術前相比,此時皮膚質地均會變硬[6]。瞼板前皮膚會在患者睜眼時明顯移動,而較硬皮膚可以保證重瞼寬度的可控性。切口線處的眼輪匝肌存在不同的厚薄情況,此時患者睜眼,薄的部分的移動度會明顯增加,進而導致瞼板前的皮膚能更大范圍的移動;與此同時,瞼板和皮膚之間存在粘連,因此和切口上方的軟組織相比,下方的整體張力更大,促使瞼板前皮膚在患者睜眼時的移動度小于瞼板的移動度,進而可以形成更加明顯、穩(wěn)定的重瞼。因重瞼過寬情況會在更高的位置創(chuàng)建階梯差,因此需要有效利用部分眼輪匝肌,并向下在瞼板的適當位置進行固定,以此保證重瞼線上下的眼輪匝肌的張力差以及厚薄差的形成[7]。
基于階梯式組織厚度差原理切開修復的關鍵點:①設計切口:在對切口進行設計的時候,應充分把握患者面部的比例、眉眼間距、眉形以及眼形等,以此保證重瞼能有效協(xié)調于患者的整個面部[8];本研究在計切口時,將切口選擇在最高點離上瞼睫毛根部7 mm處,并從內眥角內開始,與此同時會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重新對重瞼弧度進行設計;②處理重瞼下唇:實際術中應處理下唇的眼輪匝肌,以此保證重瞼的明顯性以及穩(wěn)定性,避免重瞼下唇存在臃腫的感覺;③創(chuàng)建階梯式組織厚度差:為了保證重瞼形態(tài)的持久性、穩(wěn)定性,本次術中游離了上唇眼輪匝肌,以此保證重瞼線上下的眼輪匝肌可以在瞼板前方形成張力差以及厚薄組織差。實際中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瘢痕粘連情況,可以通過注射自體脂肪顆粒的方式對松解后的瘢痕處進行填充,但此種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脂肪吸收情況,無法獲得穩(wěn)定的效果;④處理外眥:術中應去除部分的眶隔脂肪,以此避免外眥區(qū)域存在組織臃腫情況,保證重瞼形態(tài)的立體性和生動性;與此同時,針對存在上瞼凹陷的患者,可以切斷外側的脂肪部分,并向內側進行轉移,以此避免上瞼凹陷情況的出現(xiàn)[9]。
本研究選取40例重瞼術后重瞼過寬患者進行觀察,結果證實基于階梯式組織厚度差原理的切開法修復效果較好,患者對治療效果較為滿意,僅有1例發(fā)生感染,無其他并發(fā)癥,重瞼形態(tài)評分為-0.25分,總體效果理想。重瞼術后重建過寬通常會存在大量組織缺失的情況,因此修復工作難度較大,而不斷增加的手術次數(shù)會導致瘢痕粘連情況加重,進而導致修復難度增加[10]。為了避免發(fā)生醫(yī)療糾紛,實際手術前應和患者充分溝通交流,保證其能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心理預期[11]。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重瞼過寬修復術后會存在角膜干燥的情況,分析原因可能和瞼板前的眼輪匝肌大量去除有關,進而影響了瞼板腺功能,因此術后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保護角膜,降低眼部發(fā)生不適癥狀的幾率。
綜上所述,重瞼術后重瞼過寬應用基于階梯式組織厚度差原理的切開法修復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較低,能有效改善其重瞼形態(tài),有利于滿意度的提高,值得應用。
[1] 尤茜,楊加富,李富強,等.重瞼成形術后重瞼過寬原因分析及修復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1,32(9):565-566,581.
[2] 張樺,范金財.瘢痕眼輪匝肌瓣修復過寬重瞼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2,33(5):276-278.
[3] 王桂堂,魏冉冉,孫兆霞.下瞼眶隔脂肪移植修復術治療重瞼成形術后不良形態(tài)效果分析[J].中國燒傷創(chuàng)瘍雜志,2022,34(6):437-440.
[4] Yong PT,Arif N,Sharanjeet-Kaur S,et al.Double Eyelid Tape Wear Affects Anterior Ocular Health among Young Adult Women with Single Eyelid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0,17(21):7701.
[5] Wang X,Du Y,Wu H,et al.Repair Techniques for Failed Double-Eyelids Involving Restoration of Eyelid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J].Aesthetic Plast Surg,2019,43(3):702-710.
[6] 趙海福,劉歡,劉湘君,等.硬懸吊技術在東方人重瞼成形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23,39(2):154-160.
[7] 閻昱丞.重瞼成形術后復雜上瞼畸形修復策略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醫(yī)學科學院,2021.
[8] 周欲成,蔡震,陳再洪,等.組織梯度差原理用于修復重瞼術后重瞼過寬的效果[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22,28(2):85-88.
[9] 陳坦,田天,程寧新,等.透明質酸注射填充上瞼凹陷伴隨重瞼形態(tài)不良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美容,2021,11(10):10-12.
[10] 劉曉坤,陳雪瑩,楊莉亞.旋轉推進回切皮瓣在先天性內眥贅皮矯正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1,32(9):553-555.
[11] 李玲,李少霞,敬璐羽,等.醫(yī)學文飾改善重瞼術后輕度瞼緣外翻的效果[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21,27(6):548-549.
編輯 張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