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要求,旨在引領學生通過解決數學問題,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但結合調查數據反饋,問題解決能力依然是學生的“短板”,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發(fā)展.本論文就聚焦于此,分析了當前高中生問題解決能力現狀,隨即結合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0-0056-03
收稿日期:2023-07-25
作者簡介:李兆新(1975.3-),男,江蘇省灌云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作為課堂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在教學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情景和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可以說,問題解決能力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相互呼應,是內化知識、能力提升和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方式.縱觀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雖然在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相對比較低下,致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依然面臨著無法理解問題、難以解決問題等困窘,嚴重阻礙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鑒于此,高中數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必須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聚焦“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這一要求,科學設計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得提升與發(fā)展.
1 新課標下高中生問題解決能力現狀研究
在調查中發(fā)現,當前高中生問題解決能力相對比較低下.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意識薄弱,存在極強的被動性,習慣等待教師安排;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常常受到思維的限制,致使其在解決問題時難以靈活應變,甚至無從下手;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質量相對比較低,僅限于模仿照搬,思維不夠發(fā)散,不會主動歸納與拓展,僅僅是“做一道題目會一道題目”.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其一,學科因素.高中數學知識極具抽象性、邏輯性.尤其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發(fā)散和邏輯性的數學思維,以及較強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而鑒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諸多不足,致使其在解題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二,學生因素.由于學生自身的數學基礎知識不夠扎實、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反思遷移意識薄弱,致使學生在接解題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其三,教師因素.目前,我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雖然有所改觀,但依然和新課標的要求相差深遠.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借助一套固有的模式和流程開展教學,致使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缺乏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同時,在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在數學課堂中為學生預留自行探究的機會與反思空間[1].可以說,受到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致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停滯不前.
2 實施多元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2.1 夯實基礎知識,奠定解決問題基礎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也從“四基”發(fā)展到“核心素養(yǎng)”.可以說,這是一種繼承,也是一種超越.但無論如何變化,基礎知識在整個數學學習中的地位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面對新課程標準下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學生唯有夯實基礎知識,才能靈活、綜合應用數學基礎知識,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否則,一旦忽視了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學習就成為“空中樓閣”,致使數學問題解決成為空談.例如,學生在解決指數函數方程9x-2×3x=63時,學生必須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將9x進行轉化,使其成為(3x)2,繼而再利用換元法進行解答.反之,如果學生不了解指數函數的性質,自然會無從下手.鑒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時,必須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時,應將數學知識點講清晰、講透徹,尤其是針對一些概念性問題,必須要引領學生經歷其推導過程,使學生在探究中精準把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內涵.
2.2 引領學生表征問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表征過程即為完整問題空間的過程.學生在表征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也將外部信息轉化為內部信息,使學生在問題表征的過程中,明確數學題目中所考查的知識點,以及問題解決的思路.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時,應圍繞具體的題目,帶領學生進行表征,使學生在表征中辨析數學題目的內在含義,厘清題目中的條件和數量關系,并由此形成明確的解題思路[2].例如,在“設集合S=1,2,3,4,那么滿足f(f(x))=x的自然映射f:s的個數為多少?”按照常規(guī)的解題思路,學生必須要讀懂題目,理解題目的含義.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即可從題目出發(fā),帶領學生從數學符號的形式進行表征:令f(x)=a,則f(a)=x,即有x→a,a→x,如果a=x,即x→x為自對應;如果a≠x,則x→a,a→x為循環(huán)對應.如此一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題目表征過程,加深了題目內容的理解,厘清了題目條件和關系,形成了明確的解題思路.
2.3 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fā)展問題解決能力
波利亞在研究中發(fā)現,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親自發(fā)現.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唯有在已有條件的支撐下,通過親自探究與發(fā)現,最終才能完成問題的解答,并從中掌握一定的問題解決技能.鑒于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時,應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為其提供外部條件,使學生在自主思考、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完成數學問題的解答.例如,在“指數函數及其性質”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時,就聚焦指數函數的概念,為學生設計問題:“細胞在進行分裂的時候,從1個細胞分裂成分為2個,之后又從2個細胞分裂為4個,從3個細胞分裂為8個……,如此一來,細胞經過x次分裂之后,得到了y個細胞.結合所學的知識,將x和y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接著,教師就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載體,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思考、探究,最終得出了y=2x這一函數關系式.之后,為了持續(xù)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又以剪繩子為例,為學生再次設計問題:現在有一根1米長的繩子,從中間將其間斷,此時只剩下整條繩子的12,之后再從中間將其間斷,剩下整條繩子的14,以此類推,經過x次,繩子依然剩余y米,求x、y之間的函數關系式:y=(12)x.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過兩次探究,不僅深刻理解了指數函數的概念,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促進了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3].
2.4 引領學生積累數學經驗,升華問題解決能力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學科知識本質的規(guī)律性認識,常常隱藏于數學知識中.同時,數學思想還是一種有效的解題工具,可輔助高效解答題目.另外,數學思想還是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時,應立足于高中數學中常見的數學思想,將其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以便于學生在數學思想的輔助下,逐漸提升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解決“y=(cosθ-cosα+3)2+(sinθ-sinα-2)2最大值和最小值”這一數學問題時,教師在引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就基于本題目的內涵,融入了數形結合思想,帶領學生從數形轉化的角度上,對本題目進行轉化,即:求動點P(cosθ,sinθ)、Q(cosα-3,sinα+2)之間的最值?如此,在數形結合思想的輔助線下,原本復雜的數學問題即可轉化為兩個曲線上兩個動點的最值問題,繼而在圖形(如下圖1所示)的輔助下完成了題目的解答.
2.5 開展變式訓練,升華問題解決能力
新課程標準視域下,變式訓練也逐漸走進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變式訓練屬于原問題的拓展和延伸,旨在通過適當的變化,使學生在多角度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并促進數學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時,應結合實際教學需求,積極開展變式訓練.例如,在這一數學問題中:點P(x0,y0)是橢圓x215+y27=36上的一點,使其與橢圓上的兩個焦點Q1、Q2的連線相互垂直,當Q1、Q2、P三點為銳角時,則P(x0,y0)橫坐標取值范圍?同時,為了促使學生真正理解這一問題,教師又基于變式拓展的方式,對這一題目進行了改變:已知橢圓x215+y27=36上存在一點P(x0,y0),要想使得P(x0,y0)與x215+y27=36兩個焦點向垂直,則橢圓中焦點Q1橫坐標的取值范圍是多少?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適當的變式訓練,促使學生在“變式訓練”的過程中,逐漸觸及到數學知識的核心,精準把握了數學知識的本質,并強化了解題思維訓練,循序漸進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4].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視域下,關注問題解決教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已經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鑒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唯有聚焦新課程標準下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立足于當前高中生問題解決能力低下的現狀,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引領學生表征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融入數學思想、開展變式訓練等,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題教學和解題訓練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 賈明瑤. 提升高中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2.
[2] 楊平.數學課堂上高中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03):14-16.
[3] 張杰.淺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30):57-58.
[4] 劉曼林. 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提升高中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20.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