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之后,涼風(fēng)四起,秋意又多了幾分,草木又蕭條了幾分,偏偏河岸邊的幾株紅花開得明艷照眼。
這些花兒們叫蓼(liǎo),不認識這個字的人很多,不認識這種植物的現(xiàn)代人更多,沒辦法,誰讓人家那么低調(diào)呢。但是,在古代,它們真是一群時髦又張揚的植物呢!
蓼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名字有很多,種類也很多。蓼字從翏[ liù],“翏”的本義是形容鳥高飛,蓼這種植物的樣子都是高揚之貌,恰如鳥兒振翅起飛一般。它的花或玫紅,或淺紅,或白色,又小又密集,聚集在一起呈穗狀,像狗尾巴草一樣,毛茸可愛。其中紅蓼顏值最高,植株很高,花莖細瘦,四處蔓延,紅色的花穗在微風(fēng)中搖曳,身姿很是秀美。所以,在《詩經(jīng)》里,它有一個張揚又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名字——游龍?!对娊?jī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 xí]有游龍。”“游”的本義是形容旗幟飄動的樣子,正如蓼花細瘦的花莖和紅色的花穗在風(fēng)中搖曳,很有傳說中見首不見尾的游龍的神氣。
紅蓼是濕生植物,喜歡生活在水邊。古人對植物的生長習(xí)性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詩人說“山有橋松,隰有游龍”,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水邊(隰是濕地之意)有叢生的游龍,詩句真是簡單又美好!
這纖纖野花讓許多詩人怦然心動,所以也就有了那么多讓人怦然心動的詩句和畫作。
“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痹诎拙右椎难劾铮羲厸]有幾株紅蓼,那秋水便沒了神采。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痹谠娙它S庚的心里,那十分秋色,一半是在蘆花,一半是在蓼花。如此蒼涼的美,也是很值得去品味一番的。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蓼花常長在水邊,南方人送別時多在碼頭河畔,所以蓼花在唐代詩人司空圖的筆下滿是離別意。
就連宋代的皇帝宋徽宗也畫了一幅著名的《紅蓼白鵝圖》,紅蓼的悲涼氣質(zhì)襯得秋天格外有味道。
紅蓼可入詩,可入畫,可入詩人畫家的心里、眼里,不僅僅如此,它還有很多使用價值。
中唐詩人賈島在一首對朋友的誓言詩《不欺》中說:“食魚味在鮮,食蓼味在辛”,意思是吃魚就要吃那種鮮味,吃蓼菜,就要品嘗那種特殊的辛辣。詩人對蓼菜的食用很是純粹,就是要吃蓼菜的辛辣。
紅蓼的嫩苗清香且有辣味,所以用它清炒或做湯,都是不錯的選擇。春秋時代,人們在烹制雞魚等肉類食物時,都要將蓼葉塞進肉中,提鮮又解腥。
秋天里的紅蓼是個十足的“辣妹子”,所以農(nóng)人常把紅蓼曬干,用來給家畜驅(qū)蚊蠅。
蓼花還是做酒曲必不可少的原料。釀酒時加蓼可以“抑制雜菌生長”,而且釀出來的酒酸甜爽口,酒度適宜。
中藥里,紅蓼果實叫“水紅花子”,有活血、止痛的功效。紅蓼植株本身也可以入藥,與其它草藥配伍治療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肝硬化腹水、胃疼、食積消化不良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