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啟舟
作為體育教師要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抓住小學生好動的特點,給他們設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體育活動,使他們愛上體育,提高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一、小學體育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體育在學生學習、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思維變得靈活,性格積極陽光;其次,合理、科學地參加體育鍛煉,還能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最后,體育鍛煉對于塑造學生的強大心理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一)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正確引導學生
部分體育教師站在主體地位,整堂課以講授為主,鍛煉方式比較單一,沒有及時更新課堂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興趣不高。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轉變觀念,發(fā)揮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學模式。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帶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正確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適當?shù)毓膭?、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調動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熱愛體育,重視體育,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二)融入游戲元素,進行寓教于樂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有趣的、熱鬧的教學形式,體育教學其實剛好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在室外進行教學,環(huán)境比較舒適,活動空間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努力使課堂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讓教與學在快樂中有效進行。比如,在長跑訓練時,我們完全可以靈活改變以往在操場跑道練習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與游戲,進行圓形曲線跑,使學生的奔跑能力得到鍛煉。這個游戲的形式是把學生分成兩組,每一組輪流站在跑道上過障礙物,另一組在按曲線跑的過程中,要順利避開障礙物,且先跑到起跑點的一組獲勝。當然障礙物可以根據(jù)情況隨時調整位置,使長跑變得靈活、機動,而不是機械、單一,充分顯示活動的特性。
(三)在體育教學中建立合作、競爭模式
體育精神講究合作、團結、友誼、比賽,在小學生體育教學中我們要結合這些體育精神,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特點,有效施教。比如,“搶帽子”的游戲活動就能有效鍛煉學生配合、競爭精神,促進他們合作意識的形成。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強,所以,他們在活動中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贏得勝利。
總之,小學體育教師要努力轉變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