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付才
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門課程是活動型綜合課程,這是德育課程形態(tài)一次深刻的變化。課堂教學要根據(jù)這些新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只有樹立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觀與科學的道德與法治觀,才能準確把握本課程的性質(zhì),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進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和法治觀念的形成。
一、課堂教學目標設定要緊接地氣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建立新的教學目的觀。那就是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和法治觀,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態(tài)度和思考問題的取向。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規(guī)范和人格的培養(yǎng),正直的力量、誠信的價值、合作的回報、人格的魅力……
為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我們實施了教學目標樸素化策略,使得教師從道德法制規(guī)范和的淺層面跳出來,進而關注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與培養(yǎng)學生一些現(xiàn)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觀念:換位觀——思考方法: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思考方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生態(tài)觀——思考方法: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思考方法: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多元觀——思考方法:尊重不同的選擇與判斷;對話觀——思考方法:對話、溝通、理解、認同……
二、課堂教學內(nèi)容設計要聯(lián)系生活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嘗試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策略,進而尋求到體現(xiàn)課堂開放性的有效的切入點。它不僅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回歸到學生的生活。貼近是外爍的,只是近而已,回歸則是內(nèi)化的、一體的。老師與學生探討的是生活中的一個范例、一個點,學生思考的是他們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一個面。要調(diào)動他們?nèi)康纳罱?jīng)驗,投入他們的情感、表明他們的態(tài)度……這樣的課堂是向?qū)W生生活開放的課堂。這樣的開放是有價值的開放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開放,是能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的開放而不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放。
實施課堂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策略,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會有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體驗“準生活”,甚至嘗試“真生活”,拒絕“假生活”。課堂教學畢竟是以語言為主導的,在課堂上實施內(nèi)容生活化策略,要深入地關注學生正在體驗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有意義的未來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頭上的生活”層面,不尋求課堂教學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是在生活體驗中激起學生真正的思考。
三、課堂教學形式要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活動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本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更多的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以活動為載體,把德育課程教學中學生認知獲得偏重于“從學科知識教學的邏輯中去獲得”轉(zhuǎn)變?yōu)椤白寣W生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活動體驗來獲得認知發(fā)展”,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即在水中學習游泳,在生活中過更好的生活。為此,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嘗試實施教學形式活動化策略。
兒童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會把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觀點與他人有別,對他人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與修改意見,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生才能相互尊重,相互協(xié)作,發(fā)展自己的主觀評判能力。(魯潔 王逢賢《德育新論》)我們實施教學形式活動化策略,就是要實現(xiàn)一種“生命的交往”,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活動與他人的交流產(chǎn)生思考,進行積極的反思……而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也只有真正促進了學生的這種交往,并在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實現(xiàn)了這種交往,才能算活動到了位,否則就讓人感到是蜻蜓點水?,F(xiàn)在課堂教學提倡“多打井,少挖坑”。打井是要出水出效益的,挖坑是徒勞而無益的。具體到道德與法治課而言就是多開展能有效引起交流、反思,教育目的到位的活動,少一些形式花哨但目標不明的活動。
在實施教學形式活動化策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關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活動讓學生有發(fā)現(xiàn)──探究的學習與體驗──感悟的學習,當然,傳授──給予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是需要,甚至必要的。也就是說,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實施的活動策略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既要克服“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的傾向,又要克服“該講而不敢講”的傾向。在這里要做好“多元化”的文章,再好的活動在一節(jié)課上用多了,重復了,其活動的效果也未必真好,這就是因為其促進的學習方式單一了。
道德與法治課是活動型綜合課程,只有立足課堂教學,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才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和法治觀念的形成,更好地體現(xiàn)本課程的性質(zhì)特點,實現(xiàn)本課程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