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旭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更新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信心。
一、多鼓勵,喚起自信心
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堂上的一次大膽發(fā)言或制作一個小小的勞動成品,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二、多活動,樹立自信心
多活動即讓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xiàn)和不斷成功的機會。由于部分小學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教學過程可改變大段講解的傾向,使學生的聽課與實踐活動交替進行,動靜搭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三、快反饋,發(fā)展自信心
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及時加以反饋,肯定學生取得的成果,注意通過教學過程中講練,讓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發(fā)展自信心。
四、多展示,增強自信心
好玩、好動、好奇是學生的天性,課堂必須結合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多組織有“趣”的活動,滿足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需要,給予多展示,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注意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各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边@段話強調了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差異而進行,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也應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滿足他們不同的需要,在教學中,如何貫徹這一教學策略呢?
(一)教師要認真細致地了解學生,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依據,緊緊圍繞學生的發(fā)展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二)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在設計課堂提問或制定活動目標時,要注意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問題或制定不同的活動目標,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他們能在課堂上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研究表明有較高自信水平的學生,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素質,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落實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