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由此正式拉開了“雙減”工作序幕。一年來,我校且行且研究,既做到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雙減”“五項管理”等工作部署要求,又確保義務教育學生“減”中有“加”,讓“雙減”為學生賦能,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動”起來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我?!皭偧{教育”這一核心理念,本著激活人、完善人、發(fā)展人的指導思想,確定“悅納課堂”三部曲。一是“激發(fā)”。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我們要求在備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必須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下功夫,激發(fā)興趣。二是“引導”。采用盤錦市“六步兩環(huán)”教學模式,以“自學”“自測”為核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教案與學案互為支撐,自學與自測精準契合,促進學生自我提升與自我成長。課堂邊學邊測,當堂理解,當堂消化,當堂吸收。三是“亮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生匯報、展示等活動,促進學生在探索中活躍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二、探究有效作業(yè),讓學生“活”起來
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要從根本上改變作業(yè)設計方法,“從自主出發(fā),奔興趣而去”,讓學生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作業(yè)設計上,我們組建學科教研團隊,結合盤錦市教師團隊研發(fā)的有效作業(yè),合理設置我校各學科的特色作業(yè)。其中包括學科基礎性題目、拓展性題目或跨學科項目化探究題目,各年級建立作業(yè)“口袋書”,即把基礎題、拓展題、探究題分別印在一張約1/8A4紙大小的紙片上,讓學生選擇隨身裝在口袋里。課堂上、課后服務時間隨時為學有困難、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適合的題目,對基礎性題目、拓展性題目進行面批指導,對跨學科項目化探究題目提出指導意見。教師根據學生“口袋題”的數量,每周評選出班級“口袋王”?!翱诖}”這份“自選菜單”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既實現了作業(yè)的分層布置,又提高了學生們的作業(yè)興趣。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作業(yè)設計上,我校注重將作業(yè)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2022年寒暑假作業(yè)中,我校設置了契合不同學生能力、興趣的多種類型的作業(yè),包括:結合綜合實踐課程中“變廢為寶”“我為校園做標識”等實踐性作業(yè);從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挖掘時代元素、制作手抄報、開展主題閱讀的個性化作業(yè);以文章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將所學的語文、數學知識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的繪本作業(yè);結合不同年級布置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yè)等。給學生以充分選擇的樂趣和權利,促進學生在生活場域中學習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推動課程實施,讓學生“樂”起來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在課程特色培育上,我校不斷完善“悅納課程”體系建設,致力打造“五色”“三階”課程。“五色”指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叭A”指核心課程、拓展課程、活動課程。學校以七大“悅納工程”建設為平臺,促進“悅納課程”有效實施。一是“悅說工程”。每周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組織學生播報新聞,班級每日組織學生課前說新聞。二是“悅唱工程”。課前班級歌聲、課間播放音樂、大課間操齊唱軍歌等。三是“悅讀工程”。采取“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親子共讀”等多種形式,開展全集團“讀經典、誦美文”的大閱讀活動。四是“悅寫工程”。倡導師生寫日記、寫讀書筆記或者讀后感,落實盤錦市養(yǎng)成教育“七個一”中寫的習慣培養(yǎng)要求。五是“悅煉工程”。保證師生每天堅持鍛煉身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六是“悅賽工程”。學校每年設立“六節(jié)”。即3月體育節(jié)、4月藝術節(jié)、5月讀書節(jié)、9月科技節(jié)、10月美食節(jié)、21月國學節(jié)。七是“悅勞工程”。建立各年級勞動項目清單,按清單參與家庭、社會勞動,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反饋?!捌叽蠊こ獭表楉椨腥俗ァ⑷巳擞惺赂?、事事有時做,形成了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自動化的課程實施新態(tài)勢。
四、實施多元評價,讓學生“強”起來
“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學校在學生學業(yè)評價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嘗試,創(chuàng)新“三三三”評價模式,即在組織管理上實施“統(tǒng)一考核、統(tǒng)一分析、統(tǒng)一評價”策略;在評價維度上,通過“知識類任務單、能力類任務單、素養(yǎng)類任務單”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方式上,采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其中,一、二年級采用“非紙筆測試”,其他年級采用“筆試+操作”方式進行,運用“A+、A、B+、B、C”對考評結果進行等級評價,改變了以往“唯分數”的評價方法。對于體音美、信息、綜合等學科,在任課教師自測的基礎上,學校組成考評小組分別于每年6月、12月進行抽測評價,每學期開展一次期末教學質量分析會,通過教、學、評一體化發(fā)展,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責”,我們一直行走在探索之路上。今后,我校將進一步立足課堂求效率、優(yōu)化作業(yè)求質量、豐富課后促發(fā)展,不斷滿足學生和家長的不同需求,主動回應家庭需求,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促進“雙減”落地,為學生成長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