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黨校 袁亞兵
女兒三歲左右,有一次我晚上帶她去廣場玩。很多孩子在奔跑嬉鬧,媽媽們就在附近守著。期間有一個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孩子,不時地跑到她的媽媽身邊,嘬一口小水壺的水后快速跑開。第二天,女兒在出發(fā)前認真地說:“媽媽,你要帶上我的小水壺?!迸畠涸趶V場上玩一會,就來我身邊喝一口水,瞇著眼睛看著我,一臉滿足。
我恍然大悟,她喜歡在眾人面前體會有媽媽呵護的感覺,這樣的體驗讓她開心。女兒的小心思在我看來真是幼稚,可若是我粗暴地回應,不懂她的需要,想必孩子也會損失了一次享受愉悅的機會。
愉悅是一種能力,幫助人消化煩惱、平復心境。在大人眼里,每一天似乎都在重復;而在小孩眼里,她的世界里發(fā)生的每一件令其愉悅的小事都飽含意義。看見孩子的小情緒,滿足孩子的小需求,就是在為他們創(chuàng)造愉悅的契機。小小的愉悅點滴積累,形成一道柔軟的水墻,讓孩子在碰到煩惱時,煩惱被快速彈開。
一個朋友曾向我講述她的家庭故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生活水平不高,又是農村,物資更是匱乏。朋友從小膚黑體壯,姐姐身體瘦弱,妹妹發(fā)育不良。因為家里窮,家里的老母雞每天下蛋后,她母親就趕緊給孩子補充營養(yǎng)。三個孩子呀,怎么分一個雞蛋呢?她母親剝雞蛋的時候,將雞蛋皮兒連著的那少部分蛋白留給她,說,吃了它你就可以長翅膀;將大部分蛋白給姐姐,說,吃了它你就能長得白胖;將蛋黃給妹妹,說,吃了它你就能長骨頭。
三姐妹在物資匱乏的時光里茁壯地長大了。這個朋友每每和我聊起母親讓她吃最少一部分蛋白時,心里沒有委屈,反而生出對母親的心疼。她說:“我覺得我媽給予了我最穩(wěn)定的安全感,最真實的愛,讓我從小在一個快樂而溫暖的家庭氛圍里長大。我相信我吃的雞蛋是最有營養(yǎng)的一部分,我甚至相信我會長出翅膀!”
這位母親,用自己的智慧讓三個孩子在家中都找到了存在感。被在乎,被關注,是這位母親給年幼的女兒們營造的一個抱持性空間。在這個穩(wěn)定的空間中,她們形成了完整的自我認知,擁有富足的精神營養(yǎng)。朋友說,她的內心始終愉悅而平和,一直很平穩(wěn),很少情緒失控。
孩子需要被看見,看見他的需要,看到他的不滿,看到他們所有的小心思。能夠看見孩子細微需求的能力,實際上需要為人父母者擁有比較強的共情能力。如果無法做到與孩子共情,孩子會在得不到關注和滿足時,通過發(fā)脾氣的方式來獲取父母的注意力,惡性循環(huán)下,孩子的不安全感和被忽視感將會逐漸加劇。
而只有看見并滿足孩子細微的生活或情緒需求,熨平他們心靈的細小褶皺,讓孩子內生愉悅力,讓他們生發(fā)出“我始終被關注著”的喜悅,孩子的內心才會豐富飽滿,才會滋生出持久的安全感,才能蓄滿抵抗未來人生風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