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維娜
【摘 要】交往類口語交際教學存在“失真、失效、失續(xù)”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實施黏合式交際策略,通過“借助認同與贊美,深化交際情感”“給予建議或幫助,凸顯交際素養(yǎng)”“及時追問或質疑,養(yǎng)成交際習慣”等方式,提升學生交往互動的黏合力和頻次,從而實現(xiàn)交往類口語交際“以言促情”的功能。
【關鍵詞】口語交際;交往類;黏合式交際策略
統(tǒng)編教材中編排了請教、勸說、轉述、采訪等促進情感交互的交際內容,統(tǒng)稱為“交往類口語交際”。在交往類口語交際教學中,主要存在三種問題:一是交際失真,交際雙方只會進行一問一答式的互動,背離了交際實際。二是交際失效,學生的表達呈現(xiàn)破碎、混亂等特點,沒有邏輯性和連貫性,互動時信息不對等,交際功能無法達成。三是交際失續(xù),不少學生不知不覺成了“話題終結者”,往往互動還沒開始,就結束了。上述問題會造成交際頻次過少,使學生之間只能淺層交往,無法實現(xiàn)深層共情,自然也不會形成共同語言,增進彼此的情感。
對此,教學時需要采取黏合式交際策略。具體而言,就是交際雙方基于交際內容,相互滲透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或肯定,或補充,或反駁,或追問,提升交往互動的黏合力和頻次,從而實現(xiàn)交往類口語交際“以言促情”的功能。
一、借助認同與贊美,深化交際情感
口語交際課不僅引導學生“學習說話”,還承載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功能。現(xiàn)在的學生習慣處于“被關注”的狀態(tài),不善于從他人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表達。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并在教學中適當引導:當交際雙方觀點一致時,一方表達完后,另一方要對對方表述的內容予以肯定。
(一)認同做法,贊一贊
課堂上,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會影響學生對待伙伴的態(tài)度,而且這種影響是很明顯的。對此,教師要進行示范,讓學生學會關注他人,認可他人,在交際過程中通過真誠的贊美表達對對方觀點的認同,拉近彼此的距離,推動口語交際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在一年級上冊《我說你做》的教學中,教師說指令,學生做動作。當學生能根據(jù)要求準確領悟時,教師及時表揚學生“聽到我說的指令,你們做得可真準確”,并詢問“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學生關注到教師表達的要點,予以回應,如“因為老師的聲音大,話說得清楚,所以我們聽得很清楚”。針對學生的反饋,教師繼續(xù)夸獎,如“你的夸獎讓我好開心,接下來我會繼續(xù)大聲地把指令說清楚”,并引導學生后續(xù)進行口語交際時也要如此表達。像這樣的互動,在整堂課中不斷呈現(xiàn)。此外,除了師生之間,還要鼓勵生生之間不斷地通過肯定的話語,認可對方的做法,讓學生在自然生成的語言互動中,體驗到“大聲說”和“注意聽”的交際要點。
(二)認可效果,謝一謝
當學生得到他人的幫助或建議后,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給予回應,真誠表達謝意,以此持續(xù)開展口語交際。
在三年級上冊《請教》的教學中,當一名學生帶著未解決的問題請教全班同學時,真實的交際情境就出現(xiàn)了。
生1:小星,你好!最近,我和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至今沒和好。我好擔心再這樣下去,我們就做不成朋友了。我該怎么辦呢?
生2:你可以找時間跟她好好談一談。
生1:嗯,你說得對。其實我也挺想和她談的,但是有點不太好意思先開口。
(生2沉默,交往暫停)
師:你還有什么好經驗?有的話,也可以和她分享,也許會對她有啟發(fā)呢!
生2:哦,我想起來了。我以前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我后來送了一個小禮物給朋友,我們就和好了。你可以試試。
生1:有道理,這個辦法好,謝謝你!我晚上去準備一下。
生2:不客氣,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問題,可以再來找我哦!
請教過程中,主動請教的學生認真聽取同學的建議,真誠肯定并感謝他的妙招。暖心的感謝能激發(fā)助人者的熱情,使其感受到自己被認可,更愿意積極支招。在接下去的交際情境中,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請教后禮貌致謝。肯定和鼓勵,高頻率的互動,逐漸拉近交際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不斷加速情感滲透,無形中推動交際的開展。
二、給予建議或幫助,凸顯交際素養(yǎng)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天然存在。很多時候,學生很難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交往過程中常常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對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正視這種差異,學會換位思考,仔細剖析對方表述的內容,或進行補充,或提出新的想法供對方參考。良好的交往素養(yǎng),就在這樣真誠的互動中凸顯出來。
(一)基于關心提建議
在雙方觀點有差異的情況下,學生的直覺反應是指出自己認為對方做得不對的地方。如果方法不當,會嚴重影響對方的情緒,并中斷交際,無法達成交往的目的。這時候,有效的方法是換位思考,理解對方,從關心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建議。
三年級下冊《勸告》的交際要素是“讓學生運用得體的語言,勸告時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教師無法通過簡單灌輸教會學生,只有借助真實情境,讓學生入境體會,才能讓要素真正落地。為此,師生合作演繹。學生輪流勸告教師扮演的違規(guī)橫穿馬路的路人。具體過程如下。
生1:阿姨,您這樣橫穿馬路,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是不對的!
師:這里沒有警察,怕什么!
生2:阿姨,您這樣會影響其他人走路、開車的。
師:別人關我什么事,我還有急事呢!
生3:阿姨,您這樣會有生命危險的!
師: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可以負責。
(學生暫時沒招了,思考從其他角度進行勸告)
生4:阿姨,每天有多少因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失去生命的人啊!要是您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那么不僅自己痛苦,還會讓家里人傷心,多不值得啊!
師:這樣想想,好像你說得挺有道理的。
生5:阿姨,如果我們大家都遵守交通規(guī)則,就可以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師:看來,遵守交通規(guī)則還是挺重要的。謝謝你提醒我。
學生代入勸告者的角色。當一次次勸說被“執(zhí)拗的阿姨”駁回,經歷多次失敗后,他們逐漸意識到勸告時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基于關心提出建議,就會更容易讓人接受。在其他勸告情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根據(jù)被勸者的反應,不斷反思應對方法和勸說角度,從而有禮、有理、有溫度地進行勸告。
(二)真誠幫助多鼓勵
交際過程中,真誠地祝愿或鼓勵可以避免互相傷害,能夠讓交往更積極。
四年級上冊《安慰》一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開解憂雜貨鋪”的情境,提出“招收店員”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安慰的技巧,并試著安慰在跑步比賽中摔倒后心情失落的小峰。大部分學生都嘗試用暖心的語言給予鼓勵和安慰。
生1:小峰,別難過了。難過也無法改變結果。
小峰:嗯,我知道了,謝謝。
生2:小峰,你不用自責。意外是沒辦法預知的。你已經盡力了。沒有關系,我們不會怪你,相信你下次一定沒問題的!
小峰:謝謝你這么理解我,我以后會更努力的!
師:小峰,你更愿意接受哪個同學的安慰?為什么?
小峰:我更喜歡第二個同學的安慰,感覺很暖心。他理解我的心情,還告訴我意外無法避免。他的祝愿讓我一下子又有信心了,下次比賽我一定會盡全力的。
雖然生1的安慰比較直接,語言比較直白,并沒有很好的效果,但小峰仍舊真誠地表達感謝。這很值得表揚。生2的安慰更能解開小峰的心結,其表達技巧值得其他學生學習。
在交際過程中,教師告訴學生可以用上“我的想法跟你不大一樣,我覺得我們還可以這樣想……”“你說得也有道理,但我想是不是還可以……”這樣的話語。經過學習,雖然學生之間觀點不同,但是他們能就事論事,在表達自己不同想法的同時,不用生硬的語氣一味否定,仍能保持真誠、禮貌,達到了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
三、及時追問或質疑,養(yǎng)成交際習慣
《語言的發(fā)展》一書指出:“為了讓對話能夠流暢進行,聽者必須在困惑時提出具有信息的反饋,而說者必須對這些反饋進行恰當?shù)幕貞??!痹诮煌^程中,學生對表述的內容有疑惑時,應及時質疑,多追問,就會有更豐富的互動,從而激發(fā)交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交往習慣,提高交際能力。
(一)發(fā)現(xiàn)困惑主動問
發(fā)現(xiàn)困惑,就要主動提出來,在互動過程中解決困惑,讓交往順利推進。
一年級下冊《打電話》對學生的要求是“沒聽清時,可以請對方重復”。教學時,教師通過壓低音量或故意干擾,讓學生聽不清信息,從而主動詢問。如請一對同桌上臺演繹打電話,教師在一名學生耳邊輕聲提醒:“待會兒你把聲音放低點,最好低到對方聽不太清楚?!?/p>
生1:(很輕聲)喂,小徐在嗎?你明天有空嗎?我們一起去踢球吧!
生2:喂,喂,是小陳嗎?我聽不清楚你說的話。聲音能再大點嗎?能再說一遍嗎?
生1:(聲音放大)小徐,是我。我想邀請你明天早上一起去公園踢足球,你有空嗎?
生2:我聽清楚了。好的呀,明天見哦!
在這樣的交往互動后,教師適時出示小貼士“沒聽清,請重復”,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聽清楚對方的話,要主動詢問,讓對方提高音量,重復一遍,這樣才能進行有效交流。
(二)針對困惑反復問
在交際過程中,對于不理解的部分應當反復追問,從而喚醒對方對生活場景的記憶,使其不斷提供更具體可行的建議。課堂上要努力呈現(xiàn)真實有效的交往,而非浮于形式的互動表演。
三年級上冊《請教》一課中,學生請教同桌“如何改掉經常丟三落四的毛病”,同桌提供了方法。請教就此結束。
生1:小徐,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我經常丟三落四,不是忘帶作業(yè)本,就是忘帶課本,還會忘帶文具。我該怎么辦?
生2:你可以跟我一樣,用便利貼來做記錄。
生1:這是個好辦法,謝謝你。
這樣的解決過程其實是不真實的。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實際操作或者說清細節(jié)。當學生發(fā)現(xiàn)困惑時,要多次追問,讓交往持續(xù),直到每個細節(jié)都清楚,真正解決問題。片段如下。
生1:小徐,我想知道該怎么使用便利貼。
生2:你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及時寫在便利貼上,想到一點寫一點。
生1:好的,明白了。謝謝你!
生1:便利貼貼在哪里比較好呢?我怕我連這事都記不住呢!
生2:我平時會貼在鉛筆盒或者家校聯(lián)系本這些每天都會翻看的物品上,一般寫作業(yè)時都會看一下,這樣就不太會忘記了。
生1:哦,這倒是挺好的點子。那這種便利貼你是從哪里買來的呢?
生2:一般超市里都有的,你可以去挑選自己喜歡的便利貼。
生1:實在太感謝你了,我一定要去試試,爭取早日改掉這個小毛病。
連續(xù)追問時,學生還可以這樣說:“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這里我不怎么理解,你能再教教我嗎?”這樣的互動,能夠緩和矛盾,同時也能夠讓交往朝著更加深入的方向進行。
除了以上三條基于交際內容作出回應的交際策略,在開展交往類口語交際時,共情是基礎。無論是請教還是勸告,都需要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并解決問題。交際中,無論雙方的觀點是否一致,理解的眼神、恰當?shù)氖謩?、輕柔舒緩的語調,都能讓對方感受到真誠和情誼,保障交往互動順利進行。這也是交往類口語交際中最為重要且貫穿始終的一條交際策略。
交往類口語交際教學要擇高處立,向寬處行。教師通過運用黏合式交際策略,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情感,從而達到真誠自然交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丁素芬.口語交際“教說評”一體化的問題及對策[J].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21(9):28-31.
[3]湯瑾.湯瑾口語交際52講(三、四年級)[M].濟南:濟南出版社,2021.
[4]余琴.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編排特點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9(16):59-63.
[5]格利森,拉特納.語言的發(fā)展[M].夏夢穎,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浙江省寧波市黃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