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竹
內容提要:在美國主導的“印太”“小多邊”安全合作架構下,美日菲三方安全合作近期表現(xiàn)較為突出。美國尋求整合盟友資源遏制中國,以維系自身霸權;日本期待借助盟友體系力量提升國際地位,成為真正的“政治大國”;菲律賓希望抓住機遇為經(jīng)濟和軍事發(fā)展爭取外部支持,謀求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航行自由”“自由開放的印太”等所謂“共同價值觀”的引領下,美日菲加快構建各層級安全對話機制,推動常態(tài)化軍事聯(lián)合演習,提升聯(lián)合海上警戒監(jiān)視能力,并呈現(xiàn)“泛安全化”趨勢,探索將安全合作拓展到經(jīng)濟、科技等領域。鑒于美日菲之間圍繞戰(zhàn)略目標與成本分擔方式的分歧,以及各自存在的內部制約因素,短期內三國難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
2023 年6 月,美國、日本、菲律賓三國國家安全機構負責人舉行首次三方安全對話,標志著美日菲安全合作機制邁上新臺階。美日菲安全合作的推進,是美國整合同盟資源推動“印太戰(zhàn)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美日菲安全合作的推進,也折射出大國競爭背景下部分亞太國家拓展自身利益訴求及擴大對外影響的新動向。筆者從分析美日菲各自推進三邊安全合作的動因和進展入手,剖析美日菲構建正式安全同盟的主要制約因素,研判美日菲安全合作的未來走向,進而提出應對之策。
大國競爭背景下,美日菲強化安全合作是各自戰(zhàn)略需求彼此呼應的結果。美國同日本、菲律賓兩個盟友搭建“小多邊”合作框架,是整合同盟資源、推進維護自身霸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與日本重塑國際政治與安全地位、實現(xiàn)“政治大國”的戰(zhàn)略訴求相契合,也為菲律賓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空間。
隨著中美經(jīng)濟差距的不斷縮小,美國對自身霸權穩(wěn)定性的焦慮日益提升,“大國競爭”成為主流戰(zhàn)略思路。2022 年,拜登政府相繼發(fā)布多份戰(zhàn)略文件,將中國視為“最大戰(zhàn)略競爭對手”,將盟友視為“最大資產(chǎn)”與“力量倍增器”,試圖通過全方位的同盟合作、“競贏”中國,實現(xiàn)維護“美國優(yōu)先”的霸權秩序目標。①“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The White House,February 4,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04/remarks-by-president-biden-on-americas-place-in-the-world/ [2023-10-03];“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2023-10-03].
第一,美國強化軍事“一體化威懾”,以確保西太平洋制海權。美國戰(zhàn)略界認定,不斷壯大的中國??哲娛铝α浚貏e是導彈力量,以“不對稱”方式動搖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全面軍事優(yōu)勢。2020年以來,美國防部先后推出“太平洋威懾倡議”與“一體化威懾”概念,希望通過升級軍備、調整作戰(zhàn)思路、提升整合盟友伙伴軍事能力等方式,抵消中國的“反介入/區(qū)域拒止”能力,維系其在西太平洋地區(qū)的軍事優(yōu)勢。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美戰(zhàn)略界判斷臺海爆發(fā)危機的可能性高,并設想為“下一次戰(zhàn)爭的第一場戰(zhàn)斗”,迫切謀求加強對華“威懾”。②“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anuary 9, 2023, https://www.csis.org/analysis/first-battlenext-war-wargaming-chinese-invasion-taiwan[2023-10-03].
日本與菲律賓同為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軍事盟友,兩國的支持對于美國調整亞太整體軍事部署至關重要。日菲兩國分處第一島鏈南北兩側的關鍵位置,美軍將更多先進裝備部署至亞太,落實“分布式海上作戰(zhàn)”“多域聯(lián)合作戰(zhàn)”等新作戰(zhàn)概念,構建對華海上持續(xù)作戰(zhàn)所需的立體態(tài)勢感知與后勤保障能力,乃至未來部署中短程彈道導彈,均離不開日菲兩國提供的基地支持與后勤、情報配合。①“Building a U.S.-Japan-Philippines Triad,”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February 1, 2023, https://www.csis.org/analysis/building-us-japan-philippines-triad[2023-10-03].為規(guī)避中國“反介入/區(qū)域拒止”能力帶來的潛在風險,美國在第一島鏈內側將主要依靠更加靈活機動的所謂的“內線部隊”,實施監(jiān)視警戒與牽制。為此,美軍需要整合日菲軍事力量,提升“互操作性”。②“A Concept for Stand-in Forces,”Marine Corps,https://www.hqmc.marines.mil/Portals/142/Users/183/35/4535/211201_A%20Concept%20for%20Stand-In%20Forces.pdf[2023-09-16].
第二,美國拉攏東南亞國家,重塑地緣戰(zhàn)略環(huán)境。美國發(fā)布的2022年版《印太戰(zhàn)略報告》強調,只有美國將自身錨定在“印太”地區(qū),并與域內盟友及伙伴國一起強化合作,才能更好地促進美國利益。③“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11,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2023-10-06].美日菲三邊合作是美在東南亞構建的首批“小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之一,美國借以強化地區(qū)軍事影響,牽引更多東南亞國家在安全上依賴美國。
拜登政府沿襲特朗普政府在中菲南海爭端上的立場,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海爭議地區(qū),顯示美利用盟友強化對亞太安全干預的明顯意圖。日本在控制亞太核心海上通道、遏制中國崛起方面與美國目標相近,成為美國掌控亞太局勢最為倚重的盟友。日本在經(jīng)濟外交領域長期深耕東南亞地區(qū),且以菲律賓為重點,持續(xù)加強對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合作,大力提升存在感。拜登政府期待日本發(fā)揮“黏合劑”作用,配合和助力美國重返東南亞。
第三,美國以軍事安全為杠桿強化同盟牽引作用,謀求對華競爭優(yōu)勢。美試圖借助美日菲三邊合作等“小多邊”安全合作框架,煽動東海、臺海、南海等涉及中國主權的問題相互聯(lián)動,并上升到國際秩序乃至意識形態(tài)高度,在政治上動員盡可能多的“志同道合國家”合力對華圍堵壓制。同時,通過泛化安全議題,擠壓中國戰(zhàn)略空間,尤其遏制中國經(jīng)濟影響力,確保美國的競爭優(yōu)勢。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jīng)濟體,對于維護西方陣營的技術、資本與產(chǎn)業(yè)鏈優(yōu)勢,排擠中國參與特定貿(mào)易體系方面均顯示出充當“助美制華排頭兵”的意愿。①參見孟曉旭:《大國競爭與日本經(jīng)濟安全戰(zhàn)略構建》,《日本學刊》2023 年第1 期,第44—45頁。菲律賓亦是最早支持美“印太經(jīng)濟框架”倡議的東南亞國家之一。美希望借力日本的經(jīng)濟影響,削弱菲律賓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依賴,以求穩(wěn)固菲這一“霸權戰(zhàn)略支點”。②“Building a U.S.-Japan-Philippines Triad,”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February 1, 2023, https://www.csis.org/analysis/building-us-japan-philippines-triad[2023-06-23].
日本謀求突破以和平憲法與“專守防衛(wèi)”原則為代表的“戰(zhàn)后體制”束縛,成為真正的政治大國。大國競爭背景下,日本試圖借助美國主導的同盟體系提升自身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的影響力。
第一,日本為提升“印太”安全影響力,拓展軍事安全活動空間。2022 年12 月,日本政府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zhàn)略》《國家防衛(wèi)戰(zhàn)略》《防衛(wèi)力量整備計劃》“安保三文件”,提出在堅持日美同盟基軸的同時,深化與同盟國和“共享價值觀的友好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實現(xiàn)日本版“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
日本與菲律賓同為美國的盟友,在美國支持下強化同菲律賓的安全交流合作均有利于日本以履行“同盟義務”為理由,擴大自衛(wèi)隊的防衛(wèi)活動范圍,深化對東南亞乃至整個“印太”地區(qū)安全的影響;亦有利于日本借外部需求克服國內壓力,實質性突破和平憲法與“專守防衛(wèi)”原則的約束。
第二,日本為凸顯自身“海洋大國”地位,在戰(zhàn)略上遏制中國崛起。日本對于“政治大國”“區(qū)域秩序主導者”等身份地位的追求,使之應對中國崛起,持有“零和博弈”的消極認知。③參見陸偉:《角色身份視角下的日本政策精英的戰(zhàn)略新理念》,《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0年第4期,第101、109頁。進入21 世紀以來,日本提出“海洋立國”戰(zhàn)略,主張與美國等其他海洋國家結盟,主導世界海洋秩序,防范和圍堵以中國為首的“大陸國家”控制周邊海域。日本借釣魚島爭端與東海爭議炒作“中國威脅論”,利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等時機,近兩年來頻頻置喙臺海局勢,配合美菲制造“三海聯(lián)動”對華施壓。菲律賓地處日本“海上生命線”的關鍵節(jié)點,對日本謀求軍事大國和政治大國地位均持支持態(tài)度,成為日本為“遏制中國”而需要拉攏的合適目標。①“The Philippines and Japan Draw Closer - Is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with the U.S.in the Offing?”Asia Global Online,February 23,2023,https://www.asiaglobalonline.hku.hk/philippines-and-japan-draw-closer-trilateral-partnership-us-offing[2023-07-21].
第三,日本為軍事貿(mào)易打開市場,助推國防工業(yè)發(fā)展。近年來,日本試圖突破和平憲法對其軍備出口的限制,為其國防工業(yè)發(fā)展拓展市場空間。2016年,菲律賓成為首個同日本簽訂《防衛(wèi)裝備及技術轉移協(xié)定》的東南亞國家。2020年,菲律賓決定從日本采購整套防空雷達,此系日本對外軍售的首份重要訂單。2023 年,日本設立“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制度,將菲律賓列為首批援助對象之一。配合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調整,對菲擴大軍事裝備出口,成為日本擴張對外軍事貿(mào)易的新契機。
菲律賓利用獨特優(yōu)勢周旋于大國之間,謀求風險最小化與國家利益最大化。
第一,菲律賓有意靠向日美,增強南海博弈籌碼,以爭取戰(zhàn)略主動?!澳虾V俨冒浮焙?,菲律賓國內輿論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趨于僵化?,F(xiàn)任總統(tǒng)費迪南德·羅慕爾德茲·馬科斯上臺前,拜登政府主動對菲示好,為使菲依托同盟,助其在南海問題上謀求更多利益創(chuàng)造條件。馬科斯有意通過“南海問題”展示強硬態(tài)度,以鞏固執(zhí)政基礎,競選期間和勝選后均反復重提“南海仲裁案”。2023 年以來,菲律賓在南海頻頻挑釁滋事,菲律賓新版《國家安全政策文件》將“西菲律賓?!保茨虾#┓Q為菲“首要國家利益”,主張加強同美國及其他區(qū)域伙伴間的合作,實現(xiàn)“可信防御力”。②“Philippines sees risk of conflict over Taiwan as a ‘major concern’,”Reuters,August 15, 2023,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philippines-sees-risk-conflict-overtaiwan-major-concern-2023-08-15/[2023-09-23].美日持續(xù)炒作“臺海問題”,也加劇了菲律賓的安全焦慮。菲律賓新版《國家安全政策文件》稱,“臺海軍事沖突勢必波及菲律賓”。菲律賓戰(zhàn)略界專家認為菲難以在臺海沖突中獨善其身,因此有意主動靠向美日以分攤風險。①“The Philippines’Evolving View on Taiwan: From Passivity to Active Involvement,”Brookings, March 9, 2023,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philippines-evolving-view-ontaiwan-from-passivity-to-active-involvement/[2023-07-26].
第二,菲律賓為實現(xiàn)軍事現(xiàn)代化尋求更多資源。20 世紀90 年代,美結束在菲長期駐軍,菲律賓正式啟動軍事現(xiàn)代化進程,開始構建獨立自主的安全力量。此后,歷任菲律賓總統(tǒng)均將軍事現(xiàn)代化作為重要政策目標,但由于資金短缺、政局動蕩、軍內貪腐等問題,軍事現(xiàn)代化的進程高度依賴“外援”。拜登上臺后,美加大對菲軍事援助力度,并在相關領域加強與日本的協(xié)調配合。當前,美菲正在協(xié)商未來5—10 年為菲提供安全援助及武器供應計劃,菲有意從美國采購F-35 戰(zhàn)斗機等先進裝備。2022 年7月,日本防衛(wèi)副大臣訪菲期間,承諾愿幫助菲律賓實現(xiàn)軍事現(xiàn)代化。同年10月,美國宣布將為菲軍事現(xiàn)代化提供1億美元的援助。
第三,菲律賓試圖借助美日援助謀求經(jīng)濟發(fā)展機遇。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上臺恰逢疫情結束后菲律賓經(jīng)濟復蘇之初,同時面臨烏克蘭危機導致的能源和糧食價格普漲、通脹高企等多重壓力,迫切需要外國資金支持其經(jīng)濟政策實施。美日均為菲律賓的重要貿(mào)易伙伴、外資來源方與援助方。在美日力推“經(jīng)濟安全”政策的背景下,深化三邊安全合作有利于菲從美日獲取更多投資。②Bloomberg,“US Defense Ties to Spur Philippine Investments,Envoy Says,”Bloomberg,July 10, 2023,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7-10/us-defense-ties-to-spurphilippine-investments-envoy-says[2023-08-03].同時,菲對“印太經(jīng)濟框架”抱有較高預期,希望借勢帶動本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菲還有意通過強化對美日經(jīng)濟合作,降低對華經(jīng)貿(mào)的高度依賴,擴大自身在中國與美日之間兩面獲益的活動空間。
在“海上航行自由”等“共同價值觀”引領下,美日菲三國加快構建各層級安全對話機制,并探索將安全合作拓展到經(jīng)濟、科技等領域。
2022 年6 月馬科斯就任總統(tǒng)后,菲律賓與美國、日本之間多次展開高層對話,在重申彼此“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圍繞以南海問題為核心的安全議題進行溝通與政策對表。美菲、美日多次首腦會晤及外長、防長會晤形成的共同聲明,均強調基于民主、人權、法制方面的“共同價值觀”,主張維持“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維護“海上航行自由”與“和平解決爭端”。美日均表示認可2016年“南海仲裁案”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反對“憑借實力單方面改變現(xiàn)狀”與“脅迫政策”。①“Japan-Philippines Joint Statement,”Jap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ebruary 9,2023, https://www.mofa.go.jp/files/100457513.pdf [2023-09-13];“Joint Statement of the U.S.-Philippines 2+2 Ministerial Dialogue,”U.S.Department of State,April 11,2023,https://www.state.gov/joint-statement-of-the-u-s-philippines-22-ministerial-dialogue/[2023-09-13].
在上述所謂“共同價值觀”引領下,美日菲加快構建起覆蓋各層級的安全對話機制。2022 年9月起,三國相繼設置由國防部牽頭的“三邊防務對話”機制和由陸軍牽頭的“陸軍參謀長會議”。2023 年6 月,美日菲三國國家安全顧問于東京舉行“三方安全對話”,商定將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海洋秩序”與“自由公平的經(jīng)濟秩序”。同年7月及9月,美日菲三國外長在東盟外長會議及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兩度舉行三邊會晤,宣稱將“基于包括南海形勢在內的嚴峻戰(zhàn)略環(huán)境”,“推進三國合作具體化”。另外,在非官方外交層面,2022 年9 月及12 月美國著名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及其下屬的“太平洋論壇”分別舉辦美日菲三邊戰(zhàn)略對話會和三邊海上安全對話會,三國專家及前官員圍繞海上安全、共同戰(zhàn)略目標及防務政策合作等主題展開研討。
近年來,以美日菲三國為主體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日趨高頻次、常態(tài)化。日本自衛(wèi)隊多次派遣人員及裝備,參加或以觀察員國身份參與美菲“肩并肩”軍演、美菲“海上戰(zhàn)士合作”演習及美菲海上聯(lián)合訓練。在“和平國家”身份和“專守防衛(wèi)”原則制約下,日本參加美菲聯(lián)合演習的主要活動領域僅限于人道主義救援、海上搜救、傷員后撤作業(yè)等,對于美菲其他演習活動以觀察為主。2023年初,菲宣布在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將菲境內對美開放的軍事基地由五處增至九處;發(fā)布美菲《雙邊防務指針》,并同日本商定推動日菲《互惠準入?yún)f(xié)定》盡快達成。上述機制框架的發(fā)展與對接,將使未來三邊聯(lián)合軍事演習更趨便利。
美日在海上警戒監(jiān)視領域援助菲律賓,意圖將其打造成美日在南海的“眼睛”和“幫手”,以牽制中國的海上維權行動與海洋力量建設。
美日協(xié)助菲律賓加強對周邊海域的警戒監(jiān)視能力,加強三方情報共享機制。2015 年,美國提出“東南亞海上安全倡議”,資助菲律賓設立國家海岸監(jiān)視中心,并向其提供傳感器、雷達和通信設備,用于偵測周邊海域動向。2020 年,日本對菲出口四部現(xiàn)代化雷達系統(tǒng)。當前,美日間已有《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GSOMIA),美菲擬在2023 年底前締結同類協(xié)定,日菲間的相關協(xié)定也在談判中。三方情報共享機制的完善,將會增強聯(lián)合??沼蚋兄芰Γ柟堂绹鲗У摹坝√焙S驊B(tài)勢感知體系。
美日合力支持菲律賓提升海上執(zhí)法能力,促進三國海警部隊聯(lián)合行動。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及日本海上保安廳以人員培訓、資金援助、聯(lián)合演練等形式,為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建設提供支援。日本國際協(xié)力機構(JICA)向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提供十余艘海上巡邏用艦艇,其中包括兩艘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最大型海上巡邏船。2022 年4月以來,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多次為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聯(lián)合授課。2023 年6月,美菲海岸警衛(wèi)隊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舉行聯(lián)合海上演習,這是三國海上執(zhí)法機構首次舉行聯(lián)合演習,三方均派出了主力艦只參演。
大國競爭背景下,美國的對外戰(zhàn)略注重利用同盟關系維護其在科技、經(jīng)濟領域的霸權優(yōu)勢,推動同盟的“全域化”。①參見王迎暉:《美國聯(lián)盟戰(zhàn)略:發(fā)展、調整與困境》,《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3年第4期,第98頁。這種“泛安全化”思路推動美日菲三邊安全合作“溢出”舊有領域,向太空、網(wǎng)絡、經(jīng)濟等領域延伸。在太空領域,日菲、美日分別于2022 年6 月、2023 年1 月簽署合作框架協(xié)議,美菲則宣布將舉辦首次雙邊“民用太空對話”;當前,日菲兩國均在嘗試部署美“星鏈”技術。在網(wǎng)絡領域,美日持續(xù)為菲發(fā)展信息通信相關技術提供支持,于2022 年7 月在菲律賓聯(lián)合開設“亞洲Open RAN學院”,推廣美日主導的5G 技術及相關標準。在經(jīng)濟領域,美日菲均是參與“印太經(jīng)濟框架”數(shù)字經(jīng)濟、彈性經(jīng)濟、綠色經(jīng)濟及公平經(jīng)濟四個分支的初始成員國。隨著該框架談判推進,在美國主導下三國經(jīng)濟安全合作或將成為重塑“印太”地區(qū)經(jīng)濟規(guī)則的重要力量。
盡管美日菲三邊安全合作近期取得顯著進展,但美日菲進一步形成正式同盟關系仍面臨較多制約因素,更難以在短期內形成“亞洲小北約”。
美國試圖通過整合日菲盟友的軍事資源,以“一體化威懾”“競贏中國”,實現(xiàn)維護自身霸權的目標。但實際上,威懾效果并不取決于各盟友能力的簡單加成,還需要各盟友在威懾失敗情況下仍有意愿訴諸行動,并且能夠強有力地打擊對手。美日菲雖有遏制中國發(fā)展的目的,但三方的國家利益、風險代價與行動意愿并不一致,顧慮重重,三方合作實現(xiàn)“一體化威懾”面臨的同盟困境更加復雜。
首先,美國通過“一體化威懾”“競贏中國”的目標以對抗為出發(fā)點,缺乏靈活性,難以得到日菲兩國的完全支持。拜登政府希望在未來“關鍵十年”實現(xiàn)“競贏中國”的目標。這一政策嚴重壓縮了中美關系的回旋空間,提升了中美全面劇烈對抗的風險。但對于菲律賓而言,中菲矛盾僅限于南海爭議,菲律賓從對華關系中獲得的利益仍遠超上述爭議。馬科斯總統(tǒng)曾明確表示,菲律賓的對外戰(zhàn)略相對獨立,不會采用“冷戰(zhàn)思維”。①參見李春霞、何詩晗:《拜登政府實施“印太戰(zhàn)略”背景下美日菲防務合作剖析》,《和平與發(fā)展》2023年第3期,第116頁。現(xiàn)階段,日本借遏制中國實現(xiàn)自身“政治大國”地位的目標與美國的對華戰(zhàn)略一致性較高,但其同樣不愿承受中美激烈對抗帶來的巨大風險。日本的首要目標在于壯大自身實力并增強戰(zhàn)略自主性,而只有相對穩(wěn)定的地區(qū)國際關系才能為其提供所需的外部環(huán)境。
其次,“一體化威懾”綁定美日菲三方的安全訴求,迫使美國升級對盟友的安全承諾,但美國仍然缺少履行承諾的能力與意愿。這使盟友更加擔憂自身在需要美國援助時遭到“拋棄”,或者被迫卷入與自身安全利益并無直接關聯(lián)的沖突。美國希望借東海、南海及臺海問題遏制中國,卻并無主動對華軍事攤牌的決心,更需避免因日菲自行其是而被動卷入軍事沖突。日菲對于被美國卷入“可能的臺海危機”存在較大安全顧慮,使二者參與“一體化威懾”的程度受到限制。2021年底,美日軍方開始針對“臺海有事”制定應對計劃,但日本至今未能明確承諾在危機形勢下的參與程度,希望屆時按照實際情況自主做出判斷。菲律賓外長亦在國會答辯時稱不會允許美國在菲軍事基地存放武器用于臺海行動,也不會準許美軍艦船在基地進行補充燃料、維修等活動。
首先,當前美國國內政治的高度極化及其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其對外戰(zhàn)略與同盟政策難以長期保持穩(wěn)定和連貫。如果特朗普在2024 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獲勝,則拜登政府當前重視同盟合作的政策勢必會有所回調。這使得包括日本和菲律賓在內的盟友難免擔憂因美方政策急轉導致在三邊安合作合、對華政策上陷入尷尬境地,因此日菲兩國都難以完全配合美方策略。
其次,日本在安全領域同美國的融合程度仍在相當程度上受和平憲法及國內民意的約束。美國期待在臺海危機局勢下掌握對日本自衛(wèi)隊的指揮權,但日本憲法規(guī)定,禁止日本通過武裝力量介入國際爭端。只有在日本本土受到直接打擊或依程序由國會將危機判定為“存立危機事態(tài)”時,自衛(wèi)隊才能行使“自衛(wèi)權”出兵參與。根據(jù)日本新聞調查會2022 年11 月的民意調查,74%的受訪者反對在“臺海有事”情況下派自衛(wèi)隊與美軍聯(lián)合行動,支持比例只有11%。①「メディアに関する全國世論調査結果の概要 第15 回(2022 年)」、新聞通信調査會、2022 年11 月12 日、https://www.chosakai.gr.jp/wp/wp-content/themes/shinbun/asset/pdf/project/notification/yoron2022press.pdf[2023-09-13]。多位日本戰(zhàn)略界學者警告稱,日本必須謹慎參與美國為“保臺”制定的軍事計劃,以免被美利用充當爭取時間的“防波堤”。②北村淳「臺灣危機をめぐる米中の思惑 アメリカは日本を『防波堤』にして時間稼ぎ?」、AERA dot、2022年2月12日、https://dot.asahi.com/articles/-/42360[2023-09-13]。
再次,菲律賓國內的不同聲音牽制政府與美日展開深度軍事合作。菲國內政黨及民間團體對于馬科斯政府在安全上強化對美依賴的做法存在較大爭議,主要原因是擔憂菲律賓受美日牽連卷入臺海危機而蒙受損失。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認為,美菲《強化防務合作協(xié)議》會使得菲淪為美國的“戰(zhàn)爭平臺”,一旦中美開戰(zhàn),菲遭到打擊的可能性極大。①“Duterte: EDCA camps are the U.S.‘platforms for war,’Chinese missiles’targets,”The Manila Times,April 5,2023,https://www.manilatimes.net/2023/04/05/opinion/columns/duterte-edca-camps-are-us-platforms-for-war-chinese-missiles-targets/1885765[2023-09-16].卡加延省的曼努埃爾·曼巴省長認為,在該省設置美軍基地可能影響中國、韓國和日本對該省的經(jīng)濟投資,因此反對美軍進駐。②參見《菲律賓卡加延省省長:不當美軍基地!要和中國投資人做生意》,參考消息網(wǎng),2023 年4 月26 日,https://www.cankaoxiaoxi.com/#/detailsPage/%20/d939d667ed224d768 734458b78a05e45/1/2023-04-26%2019:57?childrenAlias=undefined[2023-09-13]。
首先,美國整合協(xié)調各方盟友、兌現(xiàn)戰(zhàn)略承諾的能力和資源均有所欠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國防部圍繞整合盟友資源、實施對華競爭以博取國內政治關注,均有各自考量,各部門牽頭的美日菲“小多邊”功能性合作機制層疊嵌套,相互關系尚待理順。以軍事對抗為核心的“一體化威懾”引發(fā)亞太地區(qū)國家更多疑慮,而且在烏克蘭危機仍在持續(xù)的背景下,美國能否為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南亞國家提供經(jīng)濟機遇、能否落實投入資源的承諾,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其次,日本難以確保對外拓展安全影響所需的財力和人力資源。日本安保政策轉型的基礎條件是“防衛(wèi)費達到GDP 的2%”,但在經(jīng)濟長期低迷、公共債務膨脹背景下,無論是以增稅還是增發(fā)國債形式實現(xiàn)這一目標都面臨巨大壓力。有日本學者指出,最有利于日本國家利益的安全政策并非增強軍力、強化軍事聯(lián)盟,而是鞏固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間的友好關系。③參見纐纈厚:《日本應停止勾連北約的錯誤政策》,《人民日報》2023年8月15日,第3版。
再次,菲律賓的實力決定了其對三邊安全合作的貢獻有限。實際上,菲律賓軍事力量以陸軍為核心,近年來??哲娊ㄔO雖有所推進,但仍面臨裝備短缺和陳舊、實戰(zhàn)能力落后等問題。一旦中美發(fā)生軍事對峙和升級,菲能夠為美軍提供的支援極為有限,且不愿承擔卷入沖突帶來的損失。①“U.S.Major Combat Operations in the Indo-Pacific:Partner and Ally Views,”Rand Corporation,May 16,2023,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A967-2.html[2023-09-23].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美日菲三國均有較強動機維系現(xiàn)有安全合作的態(tài)勢,但在經(jīng)濟安全合作領域或將呈現(xiàn)“不均衡發(fā)展”態(tài)勢。總體上看,初步確立的美日菲安全合作框架離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仍有相當差距。
盡管在臺海問題上日菲參與美國“一體化威懾”存在諸多顧慮,但美日菲圍繞南海問題均有較強動機,對華示強乃至挑釁滋事,推動南海問題進一步復雜化。2024年,美日將分別迎來關鍵選舉,兩國領導人均有意打造“強者”形象爭取選民,而任期尚久的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態(tài)度短期內發(fā)生轉變的可能性不大。三國或通過三邊首腦峰會等形式,繼續(xù)在政治上升級安全合作,展示“共同應對中國威脅”“捍衛(wèi)南海航行自由”等姿態(tài)。在務實合作層面,美日菲軍方及相關安全部門圍繞構建“一體化威懾”已形成共同利益,且有能力塑造、影響輿論,推動各自政策相互對接。美日兩國防務部門都將以“制衡中國”為由,持續(xù)援助菲律賓提升軍事實力。②“Revitalizing the U.S.-Philippines Alliance to Address Strategic Competition in the Indo-Pacific,”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June 2,2022,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revitalizing-the-u-s-philippines-alliance [2023-09-15];“Building a U.S.-Japan-Philippines Triad,”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February 1, 2023, https://www.csis.org/analysis/building-us-japan-philippines-triad[2023-09-23].
美日借“經(jīng)濟安全”推動“去中國化”、限制中國經(jīng)濟影響力,與菲律賓吸引外資助力本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政策存在一定利益重疊。例如,菲律賓作為礦產(chǎn)儲備豐富的國家,配合美日在關鍵礦產(chǎn)領域構建“可信供應鏈”,可能為菲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利益與影響力。在能源領域,美菲于2023年8月舉行首次能源政策對話,日本國際協(xié)力銀行、三菱UFJ財團均承諾支持菲律賓能源轉型。但現(xiàn)階段美對于締結貿(mào)易協(xié)定和關稅減讓總體持保守態(tài)度,這與日本期待美國加入“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CPTPP)及菲律賓期待締結美菲自貿(mào)協(xié)定均存在矛盾,貿(mào)易領域或將成為三邊經(jīng)濟安全合作的短板。
作為拜登政府組建的“小多邊”議題式合作機制之一,美日菲安全合作亦可與美國主導的其他安全機制相互嵌套聯(lián)動,強化對華圍堵遏制。澳大利亞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重要盟友,同菲律賓、日本均已簽訂防務合作協(xié)議,美日澳、美菲澳安全合作有一定基礎,近期美日澳菲在安全領域頻繁互動,未來或圍繞南海問題形成“環(huán)太平洋”四邊合作機制。此外,菲律賓于2022—2025 年擔任東盟-歐盟對話伙伴關系的輪值協(xié)調國,美日菲亦可能以此為契機,推動同英、法等“志同道合國家”的安全合作,擴大“印太”地區(qū)影響。
作為美國主導的“小多邊”安全框架之一,美日菲安全合作服務于美國的大國競爭戰(zhàn)略,針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三方安全合作的推進將導致東海、臺海、南海問題相互聯(lián)動,進一步復雜化。美國助推該多邊框架通過排他性、對抗性手段,構建“陣營化”安全架構,將惡化中國周邊的安全環(huán)境。
對此,中國在嚴守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底線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同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與安全合作,以周邊命運共同體牽制“反華聯(lián)盟”的形成,防范美國的“小多邊”結盟政策導致地區(qū)秩序再次陷入集團沖突與對抗。作為應對措施,一是密切關注美日菲安全合作動向,有針對性地反制涉華消極動作;二是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周邊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三是提升自我經(jīng)濟安全保障能力,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優(yōu)勢,確保穩(wěn)定的產(chǎn)業(yè)鏈、價值鏈與戰(zhàn)略資產(chǎn)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