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河海實驗小學 田 甜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深入人心,要求各級各類教師將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育導向,以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將“閱讀”與“寫作”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讀中寫、寫中悟”,對語文知識產生更深刻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運用,并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融入其中,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更新教育模式,為學生打造全新的教學課堂。
本文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探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首先,簡述了“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概念及價值;其次,結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向,簡要分析該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最后,結合統(tǒng)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圍繞“課標要求”“語文要素”“多元教學”“練筆寫作”四個方面,對教學活動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教育舉措。
閱讀與寫作一體化也可以稱為“讀寫結合”,該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獨立性”學習特點,將語文知識有機融合,讓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首先,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將閱讀學習中獲取的經驗有效轉化,通過寫作活動自由表達,語言運用能力隨之得到提升。其次,閱讀與寫作一體化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經驗。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通過多文本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匯、語句和修辭手法,實現(xiàn)語言知識的有效擴充,詞匯量、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等經驗也會愈發(fā)豐富,隨著學習活動的深入,學生的語言經驗也會越來越豐富??偠灾?,閱讀與寫作一體化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將其科學運用在教學活動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科根本教育任務,因此,“閱讀”與“寫作”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實施,語文學習實現(xiàn)了有效融合,既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用經驗、擴充詞匯儲備,還能讓學生在寫作學習中進行學習實踐,強化學生閱讀印象及語言表達能力。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一體化實現(xiàn)了語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融合,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語用能力考查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以加深其對學習內容的感悟。隨著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開展,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文本創(chuàng)作技巧、擴充詞匯儲備,并在字里行間獲取全新的寫作靈感,用寫作的方式自由表達,語言運用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閱讀與寫作一體化背景下,實現(xiàn)了“理論經驗”與“寫作實踐”的有效融合,既突出了閱讀學習的重要性,也完成了習作教學要求,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寫作學習為學生預留了更豐富的學習空間,在自主構建文本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釋放,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會愈發(fā)強烈,所獲得的學習質量也會更加理想。
隨著學習能力的提升,閱讀學習難度及寫作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尤其在高年段學習中,對學生語文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實施要求學生基于閱讀材料對寫作話題展開思索,學生會對學習內容不斷地思考、分析、探究,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正是學生分析思考的過程,語文思維才得以發(fā)展,解決問題能力和深度探究能力隨之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小學五年級語文學習提出要求:“能借助與文本相關的材料,結合作品關鍵語句評價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看法”“有意識地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墩n程標準》為語文教學活動指明了教育方向,教師可以將其與核心素養(yǎng)內容進行整合,基于學段特點科學構思課程活動,以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有序開展。具體而言,綜合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教材資源加強整合編寫目的,導語導學、精度略讀、鋪墊照應極為明顯,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優(yōu)秀課文,又隨著時代發(fā)展增加了富有時代特征的新課文?;诖耍诮虒W活動展開時,教師要明確該學段的教育要求,詳細分析教學實例,以明確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重點。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學習中,包含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等,還有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以及習作“我的心愛之物”。單元學習以“萬物有靈”為教育主題,為學生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一個口語交際、一次習作,要求學生通過本單元學習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趩卧獙W習內容,結合《課程標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詳細閱讀課文,引導其自主總結經驗。比如,課文《白鷺》中,作者對“白鷺”做出了詩一般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欣賞與贊美;《落花生》中,借助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特點,講述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中,以“桂花”為線索回憶美好童年,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厚重的思鄉(xiāng)之情……基于種種閱讀材料,作者以圍繞“一件事物”做出描寫,以景色、物品特點為基,實施了“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基于此,在單元習作活動《我的心愛之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結合自己的感受選擇一個“心愛之物”,嘗試用“借物抒情”的方式敘述自己的感情,以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有效運用。
閱讀是拓寬學生文學視野的主要路徑,寫作是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文閱讀的教育價值,利用文本材料豐富學生的寫作資源,以拓展其文本創(chuàng)作經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課程質量,教材對每個學習單元提出了“語文要素”,要求學生通過本單元學習達成某些目標?;诖耍谡n程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實際科學構思課程,充分發(fā)揮課文閱讀的教育價值,并結合要素要求為學生設計“閱讀與寫作一體化”課程,讓學生通過讀寫實現(xiàn)知識的轉化與經驗的遷移。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學習中,包含課文《搭石》《將相和》《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戰(zhàn)》等,語文要素為“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本單元四篇課文題材各不相同,結合語文要素要求,主要目標為“訓練學生默讀課文的能力”。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語文要素”中的第二點要求實施教學活動,精選單元課文內容,讓學生將閱讀學習經驗遷移到寫作活動中。學習課文《撘石》時,文中的關鍵詞句想象村民們走搭石的畫面,比如“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有序!”“嗒嗒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蓖ㄟ^對文本材料的解讀,教師可以將關鍵詞標注出來,讓學生感悟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以及村民互助互愛的品質。學習課文《將相和》時,文章由多個小故事組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品析語言,并進一步感悟人物品質。比如,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分別展現(xiàn)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品質,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良好品德,兩個人物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進而塑造了豐滿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內容展開深入探討,讓其分析兩個人物的角色形象,并鼓勵學生總結閱讀學習經驗,將該寫作模式運用在自己的文本創(chuàng)作中,基于語文要素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效融合。
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可以加強對教材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以多元教學活動構思學習內容,以達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要求。
1.實施仿寫訓練,強化語用能力。
發(fā)展學生的語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語用能力也可以強調為“語言運用能力”,旨在強化學生的語言實踐技能,要求學生通過主動積累、樹立與整合,形成良好的語言,對語言文字內涵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活動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要求及語文學科特點,教師可以為學生構思“仿寫訓練”,帶領學生分析閱讀材料、掌握寫作技巧,在仿寫中獲取更多有效的語言經驗。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四季之美》一課中,本篇課文為散文文體,在文本創(chuàng)作中,作者采用“排比”構章,四個季節(jié)平均用力,并無開篇鋪墊和結尾總結。比如,每一個自然段的首句都為“A 最美的是B”,其中,“A”為四季之一,“B”則是一天的某個時段。具體運用在課文中,主要體現(xiàn)為“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黃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而詳細解讀內容,課文中還包含著多樣的寫作技巧。比如,在描寫“夏季”的段落中,作者采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文中“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即使是蒙蒙細雨的夜晚,也有一只兩只螢火蟲……”一句,詞匯“明亮的夜晚”與“漆黑漆黑的暗夜”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而在詞匯搭配上“固然……也有……”更是集中凸顯了對后者的描述;在“既是……也有……”的使用上,運用對比描寫了夜晚景色的動態(tài)美?;诖耍诒酒恼碌膶W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文章中的語句,嘗試掌握“排比”“對比”等寫作手法,通過語文實踐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2.記錄閱讀感悟,提高審美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通過語文學習強化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也是教育目標之一。該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相關作品,在自由表達中學會感受美,在文本構建中學會“創(chuàng)造美”。基于此,結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要求及“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育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結束后記錄閱讀感悟,在文本構思中達成教育共贏。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一課中,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與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景象,用簡單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大榕樹”的龐大與茂盛,結合自己的體驗講述“鳥的天堂”名不虛傳,抒發(fā)了自己對生命現(xiàn)象的熱愛與贊美。從文章表達特點出發(fā),首先,作者“抓住了景物特點”,并根據觀察到景象做出“表態(tài)”與“動態(tài)”描寫;其次,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將“情感”與“景色”有效融合?;谖恼绿攸c,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對本篇文章的感悟,鼓勵其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色,以文本創(chuàng)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凝聚文學經典的同時還融入了具有時代特征的語文知識。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活動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其對閱讀材料的印象,教師可以基于所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練筆寫作”。練筆寫作以“閱讀體驗”為基礎,讓學生整合閱讀感悟、融合學習資料,在文本構思中提升其思維能力,同時用傳統(tǒng)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充分發(fā)揮“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育價值。
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2 課《古詩三首》與第13 課《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學習中,課文學習主題相同,皆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精神”?;谒鶎W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通過對三首古詩和一篇課文的學習,你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有了怎樣的閱讀感悟?請利用練筆記錄自己的想法?!边@一活動的構建成功將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經驗遷移到寫作學習中,學生通過練筆創(chuàng)作對所學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對古詩詞和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更深入,文化自信得到增強,達成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了“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有序開展。
綜上所述,本文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結合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探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并提出幾點有效的建議。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運用實現(xiàn)了語文知識的有效串聯(lián),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語文教師應加強對該教育模式的運用,立足教學實際科學創(chuàng)設語文活動,讓學生將閱讀經驗遷移到寫作活動中,同時利用寫作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以讀寫融合促進學生思維轉換,最終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穩(wěn)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