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琳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早期閱讀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此處的早期閱讀指學生在進入中學之前的閱讀。通過大量閱讀各類文學作品,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能得到培養(yǎng)。
早期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使他們愿意主動閱讀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和其他相關閱讀材料。
早期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愛好。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讓他們從中獲得樂趣和啟發(fā)。通過早期閱讀,學生可以提前接觸到一些簡單、有趣的文學作品,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這些故事通常情節(jié)簡單、語言生動,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比如,在早期閱讀當中,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讀《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一定有辦法》既可以說是一本圖畫書,也可以說是一部微型小說或者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
當約瑟還是娃娃的時候,爺爺為他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
毯子又舒服、又保暖,還可以把噩夢通通趕跑。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
看似平淡的描寫,卻充滿了濃濃的溫情。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舊,好難看,真該把它丟了?!?/p>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闷鹆颂鹤?,翻過來又翻過去。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這個時候家長或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你覺得爺爺能把毯子變成什么呢?”
學生的回答肯定是五花八門的。這樣的互動使學生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了期待。
……一件奇妙的外套。
就這樣,當外套也變舊的時候,爺爺把它變成了背心、領帶、紐扣……最后,紐扣丟失的時候,約瑟把它變成了故事,將爺爺?shù)膼塾肋h地留了下來。
閱讀是有記憶的。通過這樣溫情而有趣的早期閱讀,學生獲得了快樂和滿足,也學會了父輩給予的恩情和關愛。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對更復雜的文學作品產生興趣,并愿意主動去閱讀這些作品。
通過早期閱讀的訓練,學生可以提前培養(yǎng)閱讀理解、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等方面的能力,為中學語文閱讀做好鋪墊。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早期閱讀,學生可以不斷積累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這些閱讀技巧和能力對于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低年級可以推薦《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女巫》等書籍,也可以推薦閱讀《一粒橡子的奇遇》《原始森林里的老樹》《蒲公英種子的旅行》等認知、科學類的書。這樣的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為后續(xù)的中學語文閱讀打下基礎。
早期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兒童讀物為例,這類讀物通常文字簡單、篇幅短小,適合初學者閱讀。通過長時間的閱讀,學生能夠逐漸提高閱讀速度,增強閱讀流暢性。
中學階段的閱讀材料通常更加復雜,篇幅較長,需要較快的閱讀速度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這里,除了推薦曹文軒的《草房子》外,還有他的另一部小說《根鳥》,那種少年在路上追尋的穿越迷霧般的情懷,好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走過的一段路程。
除了閱讀理解和閱讀速度,早期閱讀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例如,在閱讀兒童讀物時,學生可以學習利用標點符號、段落結構和標題等信息來理解文章。這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在中學語文閱讀中同樣適用。利用這些技巧,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點和關鍵信息,提高閱讀效果。
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技巧。這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早期閱讀可以引導學生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和知識,豐富他們的閱讀素材,提高他們的綜合知識水平,是增強學生知識背景的重要途徑。
1.經典童話故事
經典童話故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還能讓他們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例如,《小紅帽》可以教會學生小心陌生人;《丑小鴨》可以傳達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
2.科普讀物
科普讀物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知識。例如,《時間簡史》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動物農場》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問題;《綠狼》則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3.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例如,《水滸傳》可以讓學生思考正義與邪惡之間的較量。
4.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未來世界和科技發(fā)展的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三體》系列可以讓學生探索宇宙之謎和人類的命運。
5.傳記和自傳
傳記和自傳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人物的生平和思想,培養(yǎng)他們的同理心和人文關懷。例如,《我的奮斗》可以讓學生思考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通過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學生既可以積累豐富的閱讀素材,還可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想象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期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早期閱讀,學生可以學會思考、分析和評價文學作品,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思維和思辨能力。
首先,經典童話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好素材。如《格林童話》中的《小紅帽》《灰姑娘》等,以及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等。這些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了,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深刻而豐富。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和討論這些童話故事,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背后的寓意,從而培養(yǎng)思辨能力?!睹麒屢粕健分?,作者借用了中國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多元的思維方式。面對同樣的一種困難,除了挖山,我們有沒有其他方式來解決?這本書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它讓學生在哈哈一笑中認識到,有時候躲著困難走,并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人生智慧。
其次,經典文學作品也是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重要選擇。如《隋唐演義》中羅成巔峰一戰(zhàn)、《西游記》中的《大鬧天宮》等章節(jié),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內涵。通過閱讀和分析這些章節(jié),學生可以學會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節(jié)推進以及主題表達,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
此外,科幻小說也是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好選擇。如劉慈欣《三體》系列中的《地球往事》等章節(jié),通過描述未來世界的科技發(fā)展和人類面臨的道德困境,引發(fā)學生對科技與人性關系的思考。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和討論這些章節(jié),思考作品中的科技背景、人物命運以及社會變革,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
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和豐富的人文知識,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首先,早期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表達和情感。學生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比如,《紅樓夢》這部作品中描繪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和復雜的情感關系,能引發(fā)學生對美、愛、友情等價值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對審美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其次,早期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經典文學作品不僅反映了社會歷史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還涵蓋了豐富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可以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生活經歷和處境,增強對人類多樣性的認知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的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和思考。比如,小學階段可以推薦《小王子》《格林童話》等寓言故事。通過這些作品,學生可以了解關于友誼、勇氣和成長的故事。經典的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結局處安徒生處理得很詩意。通過這個故事,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生命。同時,在這種淡淡的悲痛之下,學生也會產生同情心。初中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西游記》等經典名著,通過對人物形象、情節(jié)和主題的分析,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思維能力?!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的形象代表著勇敢、聰明和正義。通過他的成長,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人類的善良、堅持和團結等重要品質。
在早期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過程中,書籍的選擇非常重要。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fā)展階段選擇適合的圖書,避免內容過于復雜或簡單。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認知發(fā)展水平與年齡密切相關,因此,選擇適合他們年齡段的書籍至關重要。對于3到5 歲的兒童來說,選擇繪本進行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它們通常具有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吸引人的插圖。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則可以推薦閱讀科普、歷史、小說等多種體裁的文章。
其次,語言和詞匯的選擇也是一個關鍵問題。早期兒童閱讀應該選用語言簡潔明了的作品,以有效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引入新的詞匯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助于擴展兒童的詞匯量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其需要確保新的詞匯在故事中得到適當?shù)慕忉尯蜕舷挛闹С郑员銓W生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匯。
此外,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的可信度也需要被重視。兒童對故事中的情節(jié)和角色往往表現(xiàn)出較高的情感投入,因此需要確保文本故事情節(jié)的連貫性和角色的可信度。故事應該有一個明確的開始、中間和結尾,這樣兒童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發(fā)展和結構。角色的行為和反應也應該與兒童的日常經驗和認知相符,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與角色產生共鳴。
最后,繪畫和插圖在早期兒童閱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插圖可以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的形象,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繪畫和插圖的質量和風格也應該與故事內容相匹配,以提升兒童的閱讀體驗。
兒童閱讀十大權利中,第一個便是不讀書的權利,其次是跳躍閱讀的權利、不讀完整本書的權利。所以,在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中,千萬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強迫去閱讀,而是要營造隨時可以閱讀的氛圍,樹立隨時都在閱讀的榜樣,在潤物無聲中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愿我們都能像斯蒂文森《點燈的人》里的李利一樣,在每天太陽落山后,就扛著梯子走來,把街燈點亮,照亮人們前行的路。我們要把一本本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書,帶到孩子們的面前,撒下閱讀的種子,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