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選(甘肅:靖遠縣大蘆鎮(zhèn)中心小學)
在現代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大勢所趨。倘若教師可以將這樣的方式運用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幫助學生自主探索語文知識。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我國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也是新理念和技術的結合,能夠使學生個人能力獲得相應的提高。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經常出現上課溜號等行為,再加上學習識字的方式枯燥,難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融入,能夠將知識直觀呈現,以趣味教學形式,優(yōu)化識字、認字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生語文思維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將圖畫、聲音、文本等聯系起來,以新的途徑向學生呈現語文知識,進而加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模仿能力非常強,會經常模仿生活中的人和事,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多,也會成為學生模仿對象。因此,語文教師把規(guī)范的漢字輸入在電腦中,再運用多媒體展示,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部分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將教材上的知識照搬到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背誦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無法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在課堂設計環(huán)節(jié),沒有加入創(chuàng)新的元素,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只是機械地背誦中心思想、范文、注釋等,不能理解語文知識的內在含義,更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部分學校由于資金問題,教學條件和設備不足,教師無法擴展學生學習內容,為學生篩選有用的學習素材和資源,只靠教師口頭講述的方式,學生難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加之課堂互動性不高,語文教學效率降低。教學資源匱乏,致使教師無法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jié),進而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致。
語文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一個漫長學習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知識學習特點的表現更為突出。小學生認知水平較低,無法適應大量的學習內容,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動機,能夠增強學生記憶效果,提升語文課堂授課質量。充滿想象力的繪畫構思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好方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語文教師運用電子繪畫功能,在教材基礎上,帶領學生通過繪畫學習語文,能讓學生深層感悟語文知識內涵,幫助學生主動投身于課堂學習。
例如,在古詩《夜宿山寺》教學中,作者采取夸張的手法,描繪夜晚的山寺,表達詩人身臨高處的感受。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危”和“高百尺”的理解,以及“摘星辰”等內容想象,讓學生通過閱讀詩句,想象樓之高。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研讀古詩,結合學生的特點,設置問題:你能使用電子繪畫功能給古詩配圖嗎?能畫出詩人眼中的山寺,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嗎?學生開動腦筋,紛紛畫出不同的山寺。繪畫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到講臺前,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為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主題,設計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技能和方法進行靈活應用。這樣,不但可以實現鞏固知識目的,還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新知識。在使用信息技術時,教師要深挖核心素養(yǎng)的含義,以立德為本,不斷整合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綜合閱讀水平。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中的錄音功能,將自己的閱讀過程記錄下來,再播放給學生聆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閱讀的語速和語調,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獨特韻味,學會鑒賞優(yōu)秀文學作品。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帶領學生關注人物的命運,并利用“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文中有哪些地方體現“幸?!焙汀翱蓱z”的女孩,通過這樣的對比,能說一說小女孩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嗎?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播放音樂,進行標準的示范朗讀,要求學生認真聆聽和記錄,標記好停頓點、重音輕音、連讀點等,感受教師在朗讀中的情感。在教師示范朗讀后,學生要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速度、節(jié)奏等,融入自身理解反復進行朗讀訓練,在教師引導和自身練習中提升朗讀素質,挖掘朗讀潛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用學到的技巧進行朗讀,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和知識的接受程度綜合評價,將評價的結果,運用信息技術上傳到學生檔案中,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發(fā)現學生微小的進步。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讀競賽,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愛的書籍,在課堂上大膽朗讀,展示自己的才華。對獲得冠軍的學生,教師頒發(fā)獎狀和禮品,以此激勵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也日益增多。教師可以根據網頁上提供的素材,對自己的語文教學課堂進行設計,打造高效課堂。但網絡中的信息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較強的是非辨別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優(yōu)質資源,真正發(fā)揮出網絡的價值。想要提高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整合運用效果,教師就要明確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都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工具,還要清楚知道網絡資源中存在的弊端,從而正確選擇使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避免出現內容空洞、不切實際甚至導向錯誤的不良信息。教師在選擇網絡資源的時候,可以是音樂或視頻,播放給學生的時候也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應當堅持以影視資源功能為教學核心,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中,教師先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準備一些漢字卡片,在卡片上寫出本課要學習的生字,讓學生以“開盲盒”的方式抽取,抽到漢字卡片的學生要利用字典等工具自學,明確生字的讀音,并運用生字進行造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游戲結束后,語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搜集與本課相關的抗戰(zhàn)題材電影,如《小兵張嘎》《雞毛信》《二小放牛郎》等,播放給學生觀看,促使學生學習英雄少年不怕困難、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通過影視資源的熏陶,學生能夠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感受語文知識的無限魅力,升華學生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角色,應該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教師需要自我反思,教學手段能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因為學生性格、愛好、學習能力等不同,教師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督促學生每天閱讀一篇優(yōu)質的范文,從而實現積累作文素材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讓學生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看課外書籍、雜志等,準備專門的筆記本,記錄書中看到的名言和優(yōu)美的段落,并將其背誦下來,運用到作文中,增加作文的美感。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漸漸把重點投入學生的成長和心理上來,這便給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供明確的指導方向。自主學習不再是沒有目標,而是根據學生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有方向地進行教學。教師要轉變學生學習的地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挖掘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為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的平臺。
例如,在《家鄉(xiāng)的風俗》一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訪談的方式,調查家鄉(xiāng)感觸最深的人和物,并結合信息技術,將訪談的過程記錄下來,整理成報告。學生可以選擇訪談的內容有很多,如家鄉(xiāng)文化、特產、民族小吃、風俗習慣等。最后教師在課堂上統(tǒng)一收集學生的報告,并指導學生根據報告寫一篇作文,宣傳家鄉(xiāng)的美景、美食、風俗等,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在提升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對學生有效教育和培養(yǎng)。
想要增加語文課堂的有效互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具體的線上教學中,教師需要整理教材中的語文知識點,建立語文知識的框架,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模式比較陳舊,教師可以采用線上教學的模式,引導學生在客觀的環(huán)境中,實現小學語文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在線上學習的時候,很有可能在同一時間會面對不同的學習課程,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學生會比較迷茫和困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線上制訂學習計劃,對時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區(qū)分出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如果學校統(tǒng)一安排課程的時間,就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進行學習,學完一個學科之后,再學另一個學科,不要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線上課堂結束之后,學生一定要眺望遠方或者做眼保健操,緩解自己眼睛的疲勞。另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像平時在教室上課一樣,,端正坐姿,認真聽取教師講解的內容,在聽到語文課程重點的時候做好筆記。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要積極思考,準備好小學語文教材和學習用具,必要的時候可以暫停視頻,給自己足夠思考問題的時間,時刻跟著教師的腳步學習,增強語文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坐井觀天》的學習中,教師開設線上課堂,可以打亂學生的學號,隨機選出學生進行線上表演。學生表演的內容可以是唱一首歌曲,也可以是給一段動畫配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這節(jié)課的學習計劃,并寫出每一步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最后將學習計劃,通過線上課堂傳遞給教師,實現對學生學習的有效管理。本節(jié)課中,只出現三次對話,青蛙并沒有跳出井口,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續(xù)寫第四次對話,想象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會看到和說些什么?在續(xù)寫對話的結尾處,寫出自己想對青蛙說的話,總結青蛙為什么錯了,導致青蛙鼠目寸光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領悟寓言表明的內容,要在生活中積極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向青蛙學習,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和思維。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趣味線上作業(yè),擴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優(yōu)化檢查作業(yè)的方式,對主動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和夸贊,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總而言之,想要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就要改變授課方式,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利用電子繪畫、閱讀錄音、影視資源等方式,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水平。在具體的策略中,語文教師要強化自身專業(yè)技能,運用信息技術與其他優(yōu)秀教師共同探討,總結好的教學經驗,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