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流登上塔頂,開始今天的蹦極訓練吧!”特工教官一聲令下,學員們立刻打起精神,登上了特工學院最高的塔。
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運動。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從專屬于極限運動愛好者,逐漸普及到普通人之中,許多旅游景點都有蹦極項目。
想必大家對蹦極并不陌生,即使自己沒有嘗試過,也在電視節(jié)目上觀看過。跳躍者站在高高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橡皮條綁在踝關節(jié)處,然后兩臂伸開,雙腿并攏,頭朝下跳下去。這根橡皮條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當人落到離地面還有一定距離時,橡皮繩繃緊并彈起,人被拉起,隨后又落下,這樣反復多次。
蹦極的起源
在澳大利亞北部的一個小島上,每個男子到了18歲都要進行一次勇氣考驗:將藤蔓系在腳踝,然后從由樹樁和蔓藤捆扎成的30米的高塔上跳下。這種儀式起源于公元500年左右。
這種儀式后來傳到英國,成為了皇宮貴族的表演項目。表演者身穿燕尾服、頭戴禮帽,進行這種驚險的跳躍表演。
1979年,英國牛津大學冒險俱樂部的成員從當?shù)?0多米高的克里夫頓橋上,利用一根彈性繩索飛身跳下,從此拉開了現(xiàn)代蹦極運動的帷幕。
常見的蹦極形式
1.綁腰后躍式:跳躍者綁腰站于跳臺上,采用后躍的方式跳下,這種跳躍方式適合初學者。
2.綁腰前撲式:跳躍者綁腰站于跳臺上,采用前撲的方式跳下。
3.綁腳高空跳水式:跳躍者將繩索綁于腳踝上,站在跳臺上,以高臺跳水的姿勢跳下。
4.綁腳后空翻式:跳躍者將繩索綁于腳踝上,站在跳臺上,背朝后,展開雙臂向后空翻跳下。
5.綁背彈跳:這種跳法被喻為“最能體驗死亡感的跳法”,跳躍者將繩索綁于背上,雙手抱胸,邁開腳往懸空處走,瞬間由高空墜落。
6.雙(多)人跳:用繩索將兩個(或多個)跳躍者緊緊綁在一起,一起跳下。雙(多)人跳的風險比單人跳要高,因此,只有具備蹦極專業(yè)技術的跳躍者才能進行這種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