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支“看不見”的力量持續(xù)為青少年疏導心理、排遣困惑。
劉雯婷是無錫12355青少年服務(wù)熱線(簡稱12355)的心理咨詢老師,以專業(yè)優(yōu)勢為青年提供心理咨詢服務(wù)。2022年全年,12355共接聽電話709通,通過電話提供心理咨詢服務(wù)656人次,面對面咨詢服務(wù)259人,開展特色課堂550場,服務(wù)青少年82500人次。
雖然12355是服務(wù)青少年的,但根據(jù)劉雯婷的整理,真正打電話過來的青少年不太多,基本是青少年的家長來電咨詢,討教如何與成長中的孩子相處。
疫情防控政策調(diào)整優(yōu)化之前,有的家長會就上網(wǎng)課的情況咨詢?nèi)绾渭偨夂⒆拥膶W習壓力,有的家長會咨詢?nèi)绾闻c12~18歲的孩子溝通。在30~40分鐘的通話時間里,劉雯婷盡量多了解來電對象的家庭背景,比如發(fā)生了什么、日常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然后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
其實,半個小時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她會在這短暫的時間內(nèi)挖掘來電對象的自身資源。比如說,家長肯定比心理咨詢老師更了解孩子的脾氣、秉性,知道用什么方法和孩子溝通,劉雯婷只要把要領(lǐng)告訴家長即可。如果問題比較復雜,通話解決不了,家長也沒辦法,她會給出建議,讓家長帶著孩子到12355線下咨詢。
疫情防控政策調(diào)整后,來電咨詢的問題聚焦在情緒方面,比如孩子和同學相處不好,找家長求助,家長不知道怎么處理,或者孩子覺得家長給的建議與自己想的不太一樣而產(chǎn)生困惑,這時,家長就會打來電話咨詢。雖說只是一通咨詢電話,但當家長知道自己能支持孩子的時候,家長的焦慮就得到緩解,并帶著建議幫孩子度過人際交往中的困難期。
還有一種是來訪對象或許有焦慮性的人格基礎(chǔ),遇到事情容易緊張,再加上碰到疫情感染高峰,可能表現(xiàn)出更多緊張和擔憂。針對這個問題,劉雯婷會對來訪對象進行疏導、指導,包括如何應(yīng)對生活中因其他問題產(chǎn)生的緊張情緒,深入了解來訪者緊張的原因后,再進行個別輔導。
有些孩子的問題比較嚴重,心理咨詢老師解決不了該怎么辦?劉雯婷說,這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需要就醫(yī),她會嚴肅地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yī)院就診,因為心理咨詢老師沒有處方權(quán)和診斷權(quán)。家長需要知道孩子是否得了抑郁癥、焦慮癥等病癥,如果孩子需要接受治療,她會告訴家長治療的必要性。第二種情況,線上解決不了的復雜問題或稍微嚴重一點的問題,必須面對面解決,她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到12355跟心理咨詢老師見面,保護好隱私的同時,做好家長和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
2022年,團無錫市委依托12355搭建線上平臺,在無錫本地大流量平臺同步上線“心靈疫站”專題專欄,開設(shè)心理慕課、干貨TIPS、你問我答、預(yù)約面詢、心靈樹洞等功能模塊。現(xiàn)在,12355的接受度、認可度越來越高。
劉雯婷說,如果青少年直接找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師,出于自尊心,或許不能接受自己有問題。他們也可能會找家長或朋友聊聊,但聊完仍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或者家長不太理解他們的行為,這時候就會嘗試找12355。
對這樣的青少年,劉雯婷注重共情的作用。當共情的力量足夠了,他們就有勇氣把心里的事情說出來。當他們感受到有人明白或理解他們的時候,她再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方法,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同時,她也告訴青少年,家長不理解他們的時候,不要抱怨家長,她不會在青少年和家長之間做負向的事情。其實,家長可能并不是不理解孩子,只是跳過了理解的過程,想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