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三年(744年)的臘月,王維在他的世外桃源輞川隱居,一個人走在山中,路邊有一棵梅花開了,清幽的芬芳,浮動在暖陽中。天氣一點都不冷,甚至可以說是溫和舒暢,讓人疑覺走進了春天。
眼前的蒼茫山川在王維心中突然換了一幅景色,山間隱隱的綠意正在枯寂中叢生,山澗里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草地,麥田里雉鳥在清晨鳴叫。想象中的這一幕發(fā)生時,他常常和好友裴迪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吟誦詩歌,耳旁黃鶯鳴叫,布谷聲聲,杏花落滿了肩頭。這風景中的禪意,只有他和裴秀才才能體會。
想到這里,王維再也忍不住了,回家就給裴秀才寫了一封邀請信:“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
讀到王維這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時,正是歲末年初的時候,我們或許還穿著厚厚的冬裝,冬天遲遲不肯離開,春天來得那么審慎和遲疑,要很久才能感知到風和日暖、鳥語花香。
“春山可望”四個字讓人心頭一顫:寒冷終于要過去了,嶄新的一個春日即將到來!就像一塊板結(jié)、荒蕪的土地沉睡了一個冬天之后,終會醒來并長出嫩芽;就像一間鎖了很久的房子終于打開了天窗,冬日凝重、臃腫的感覺突然飄散,我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心情變得輕盈。尤其是在這波疫情已經(jīng)過峰接近尾聲,期待中的煙火氣也重返大街小巷時,正常生活恢復后的這個春天,新生的希望和憧憬猶如枝頭飽滿的花苞。
春山可望,那些曾在疫情中苦苦煎熬等待復蘇的街頭小店,那些曾經(jīng)偃旗息鼓退守最后陣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望的是一場“及時雨”。新年伊始,一些城市推出的減免租金、助力融資、派發(fā)消費券、幫助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的“小店計劃”;春節(jié)期間,景區(qū)和城市街頭人山人海的消費隊伍,暴增數(shù)倍的訂單,不就是你想要的“及時雨”嗎?當希望如期而至時,愿重燃斗志的你,再次邂逅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春天”。
春山可望,一位當護士的朋友望的是一場遠游,攜家人淡淡走、緩緩行,遍賞春花婉麗、春林窈窕、春水渙渙,讓蜷縮的手腳和疲憊的身心在陽光下慢慢復蘇。疫情三年來,她支援湖北、支援上海、支援疫情高峰時的危急重癥科室,曾經(jīng)錯過好幾個春天。想到“春山可望”,她猶如看到一幅蒼穹之上抖落的浩然長卷,長卷鋪開,就是春江水暖、春山如笑。
春山可望,有了期盼,寒流和疫情過后,我們的生活可以柳暗花明。有了期盼,便有了生機和力量,去擁抱接下來的那些熠熠生輝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