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蓓蓓 陳普建 王小軍 劉春
[摘 ? 要] ? 目的:探討頭頸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檢查對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患者頸動脈病變的診斷效能。方法:對VPS患者66例進行頭頸部CTA及頸動脈超聲檢查,分析診斷頸動脈斑塊類型及頸動脈狹窄程度符合率。結果:頭頸部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檢測診斷軟斑、纖維性斑塊、鈣化性斑塊、混合性斑塊的符合率分別為95.65%、94.12%、100%和100%,高于頸動脈CTA的56.52%、41.18%、35.71%和33.33%,也高于頸動脈超聲的60.87%、47.06%、42.86%和41.6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頭頸部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檢測診斷頸動脈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的符合率分別為100%、96.88%和100%,高于頸動脈CTA的21.43%、50.00%和23.08%,也高于頸動脈超聲的28.57%、53.13%和30.7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頸部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明確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頸動脈病變位置、粥樣硬化斑塊性質及狹窄程度,效果優(yōu)于單獨頭頸部CTA或頸動脈超聲檢查。
[關鍵詞] ? 頭頸部CT血管成像;頸動脈超聲;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 ? R445 [文獻標志碼] ? B [DOI] ? 10.19767/j.cnki.32-1412.2023.06.026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作為血管性疾病一種,其出現以及發(fā)展同血管動脈硬化性改變、腦血管病變存在相關性。癥狀以認知功能障礙以及步態(tài)障礙為主[1],早期患者缺乏典型癥狀,需要依靠有效方法診斷[2-5]。本研究選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診斷的66例VPS患者,探討頭頸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成像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的診斷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VPS患者66例,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齡66~82歲,平均72.25±2.26歲;病程1~8年,平均4.12±0.25年。主要癥狀:呈現出前沖步態(tài)16例,步行呈碎步30例,震顫7例,協(xié)同動作減少6例,靜止性震顫7例。納入標準:(1)經MRA檢查顯示腦動脈粥樣硬化;(2)簡易智能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20分。(3)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合并腦出血及癡呆等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基礎疾病患者。
1.2 ? 頸動脈CT血管成像檢查 ? 患者入院后采用64排螺旋CT機(東芝Aquilion TSX-101A)行頸動脈成像檢查,靜脈注射碘佛醇造影劑,觀察雙側椎動脈、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及頸動脈分叉處斑塊類型,評估動脈狹窄程度。
1.3 ? 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 采用GE E11彩色多普勒超聲儀(LOGIQ E11,美國GE公司),患者仰臥位,頭部后仰以便頸部暴露充分。首先順著頸總動脈近心端向頭部方向逐漸移動,順著胸鎖乳突肌外展開橫斷面掃描,直至頸內動脈入顱完成掃描。然后,探頭保持90°翻轉,依據血管走向進行縱切面掃描,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觀察粥樣硬化斑塊類型,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頸動脈狹窄程度,管腔有無斑塊、狹窄、閉塞等形態(tài)異常。
1.4 ? 統(tǒng)計學處理 ? 數據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 ? ? ?果
2.1 ? 3種檢查方式診斷頸動脈斑塊類型比較 ? 斑塊類型包括軟斑(脂質囊/核心)、纖維性斑塊、鈣化性斑塊及混合性斑塊。頭頸部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頸動脈斑塊類型符合率高于CTA或超聲單獨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3種檢查方式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比較 ? 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及椎動脈管腔形態(tài)正常7例,輕度狹窄14例,中度狹窄32例,重度狹窄13例。頭頸部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符合率高于CTA或超聲單獨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 討 ? ? ?論
VPS綜合征較為常見,多見于老年人,殘疾率和死亡率較高,目前對該病缺乏規(guī)范化診斷標準和治療流程,臨床研究的證據較少?;颊吲R床癥狀以語言功能障礙、步態(tài)障礙、尿失禁、吞咽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為主[6-9]。
VPS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特點和影像學檢查,患者常有高血壓病、腦卒中病史,MRI圖像上可見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灶和彌漫性皮層下白質病變[1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診斷VPS的金標準,但檢查較為復雜[11-13]。
頸動脈CT血管成像可評估粥樣硬化斑塊、鈣化灶程度以及血管壁潰瘍、斑塊內出血、炎癥等其他相關因素。頸動脈超聲以斑塊情況、內膜厚度、頸動脈狹窄程度作為評價頸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能準確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范圍,且可以根據斑塊特征提示血管病變的輕重程度,并能定量分析管腔狹窄程度,具有快速、無創(chuàng)、高效的優(yōu)點。本研究結果顯示,頭頸部CTA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及斑塊類型的符合率高于單獨超聲或CTA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頭頸部CTA與頸動脈超聲相輔相成,對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可以明確頸動脈病變位置、粥樣硬化斑塊性質及狹窄程度,效果優(yōu)于單獨頭頸部CTA或頸動脈超聲檢查。
[參考文獻]
[1] 武麗芳,高曉嶸,薛藝東,等. 帕金森病伴腦血管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7):76-77.
[2] 石松鑫,王大力,李弘,等.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與帕金森病認知功能的比較[J]. 中國卒中雜志,2022,17(4):341-345.
[3] 冀學紅,岳術義,李瑞蓮,等. 頭頸部CTA、頸動脈彩超在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與帕金森綜合征中應用價值研究[J].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20,28(4):234-238.
[4] 冀學紅,岳術義,李瑞蓮,等. 頭頸部CT血管成像聯(lián)合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yī)藥,2019,14(10):1497-1501.
[5] 徐新美. 頸動脈彩色超聲及經顱多普勒檢查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和帕金森病的臨床準確性探討[J]. 科學養(yǎng)生,2021,24(6):186.
[6] 佟攀峰. 血清人帕金森蛋白7及溶血磷脂酸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斑塊穩(wěn)定性的相關性[J]. 河南醫(yī)學研究,2021,30(25):4724-4726.
[7] 黃榮,馬建功,趙森,等. 頭部薄層CT和3.0T MRI融合技術在帕金森病患者電刺激術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12):7-8,26.
[8] 申婉晴,史新沖,張冰,等.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紋狀體囊泡單胺轉運蛋白2密度的相關性[J]. 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21,41(3):129-135.
[9] 王慈. 研究帕金森病伴抑郁癥患者的CT臨床表現[J].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22,28(16):98-100.
[10] MOSTILE G,NICOLETTI A,CICERO C E,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Parkinsonism index in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and vascular Parkinsonism[J]. Neurol Sci,2016,37(4):591-595.
[11] 宋天彬,高珂夢,蘇玉盛,等. 18F-FDG PET/CT評估帕金森綜合征腦葡萄糖代謝并鑒別其類型[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22,38(7):989-994.
[12] 陳悅,包善磊,周學軍,等. 定量磁化率成像與CT評估帕金森病患者腦鐵含量[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22,38(3):337-340.
[13] 韓貴娟,謝曉菲,宋普姣,等. 帕金森患者腦多巴胺轉運體 11C-CFT PET/CT顯像特點的分析[J]. 國際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雜志,2022,46(5):270-276.
[收稿日期] 2023-10-17
(本文編輯 ? 繆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