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缽 郭棟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其患病幾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目前,老齡化社會的進展和罹患該癥的年輕化趨勢,使得本病尤受重視。
中醫(yī)自古即以“精癃”之名定義中老年男性出現(xiàn)的進行性尿頻(夜尿頻多尤甚),尿急(急迫而量少),尿不盡、尿后淋漓,或見有排尿困難,排尿等待,尿細如線,尿分叉,點滴而出甚者點滴不出等異常排尿表現(xiàn)[2]。如若任病情肆意進展,可發(fā)生尿潴留、假性尿失禁、腎及膀胱結石、腎功損害(尿毒癥)、前列腺癌等[3]。至近現(xiàn)代,才以“前列腺增生”等西醫(yī)用名與之對應,但由于中醫(yī)名稱概念廣泛,目前臨床中、西醫(yī)病名對應仍存在一對多的關系。
姜建國教授師從徐國仟、李克紹先生,行醫(yī)數(shù)十載,是山東省名老中醫(yī)專家。姜教授匠心創(chuàng)新臨床思路、總結精華經驗,做到學術上尊古而不泥古,革新而不離古。在臨床診療時,雖以中醫(yī)“復雜辨證思維”進行詳細辨證鑒別,又能夠以“化繁為簡思路”幫助跟師學生、患者明了病因、病機、疾病發(fā)展及預后,使學生受益頗豐,令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倍增。筆者有幸跟隨姜教授臨證學習,知道本病具有纏綿難愈,病程冗長的特性,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亦深感姜教授對于本病治療有其獨到思路,現(xiàn)將其臨證經驗介紹如下。
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首先考慮中老年人體質往往有多虛多瘀的特點[4-5],結合臨床,發(fā)現(xiàn)本病純虛無實的患者很是少見,其中最重要因素是,中老年人不重視“精癃”初期無疼痛的表現(xiàn),來就診時往往因病程綿延而導致實證,然此時患者就診也多以其他主訴就診,把“精癃”“溺癃”諸證當做次要兼證看待,甚至需要通過大夫進行問診、脈診以后才得知患者患有此證相關的異常表現(xiàn)。其病程纏綿,臨床多以虛實夾雜的病機多見,以虛、瘀、痰、熱共同為病。
姜教授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五臟六腑均有聯(lián)系,其中與肝、脾、腎三臟尤為密切。病機十九條指出: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收”即“收澀、內斂”,“引”謂“急迫”也,再者腎開竅于前后二陰,主司二便,由此可見,本病典型性表現(xiàn)之尿等待、尿頻,病位實屬腎病也。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所謂“前列腺腫大”,緣之脾主濕邪、在體合肌肉,前列腺即可類比于下焦“肌肉”“分肉”,因脾虛出現(xiàn)“內濕證”[6],久痰瘀停而使此特殊肌肉“腫滿”,故又知本病病在脾也?!鹅`樞·經脈》曰:“肝足厥陰之脈……主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肝司疏泄排精行水,故本病的發(fā)生須考慮肝的病變。
本病病性偏“寒”,此寒非實寒,緣于陽虛[7]。絕大多數(shù)中老年男性隨著年齡增加而性情逐漸內斂、靜謐,此屬陰盛表現(xiàn),較之青年時期,男性陽氣漸虛也。中醫(yī)講究復雜辨證,故中醫(yī)大夫臨床需要抓住病因病機病性,臨床對于疾病復雜的癥狀的把握起著執(zhí)簡馭繁的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BPH實際上是前列腺移行區(qū)平滑肌和上皮細胞的增殖,而增殖使得前列腺腺體增大,可直接造成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亦可因平滑肌張力與增大腺體內的阻力增加間接導致BOO,治療不當可導致復雜的總體下尿路癥狀(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8]。經進一步深究,BPH是緣于前列腺中雄激素受體復合物水平上雄激素活性的改變導致[9]??v然一部分研究人員明確了BPH的發(fā)生機制,但劉建民等[10]研究者因本病復雜的成因,嚴謹?shù)卣J為本病的病因和機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而本病屬慢性發(fā)作性疾病,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為患者生活帶來極度不便。其現(xiàn)代治療上,其病輕者多以口服藥保守治療為主,如臨床常見服用鹽酸坦索羅辛(α-受體阻滯劑)、非納雄胺(5α-還原酶抑制劑)等來緩解膀胱出口動力性梗阻、改善LUTS等[11];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醫(yī)生會建議行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經尿道等離子雙極電切術、經尿道等離子腔內剜除術等[12]治療。像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也成為手術緩解BPH癥狀的公認金標準[13]?,F(xiàn)眾多研究人員仍不斷對進行藥物、手術治療BPH后的患者進行隨訪,以密切關注疾病進展、治療效果和治療后的副作用、并發(fā)癥等,以期完善解決中老年BPH問題。
姜建國教授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發(fā)現(xiàn),患有精癃病的患者大多具有一個基本病機,那便是虛實夾雜。準確來說,其“虛”包含脾腎兩虛,即先后天俱虛;其“實”一則緣于氣虛動力失運,聚痰生瘀,累年日久會出現(xiàn)痰瘀痂痼,甚至熱自瘀出,一則肝膽濕熱故也?,F(xiàn)代醫(yī)學中手術仍具有一定風險性,并有幾率產生后遺癥[14],加之部分患者因體質、年齡、心理承受能力等原因不適合手術治療,中醫(yī)治療為解決本病不適癥狀提供了兼具中醫(yī)特色與安全性的治療方案。
3.1首益先天之腎 腎之功能主要見藏精、主水,并開竅于二陰。有言“男子以腎為先天”,可見腎對于前列腺(精室)的功能健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女科百問》載:“男子以精為本”;《普濟本事方·婦人諸疾》也指出:“男子以精為主”,中醫(yī)講“藏精”的生理效應集中表現(xiàn)在腎精腎氣促進生殖器官的發(fā)育,而腎精腎氣雖年齡增長而逐漸衰減,必會導致生殖機能的衰退,生殖器官也漸趨萎縮。且BPH影響生活最大的,如排尿困難、尿頻、小便淋漓等癥狀,均與腎主水功能相關,腎中陽氣溫化水氣,使一身之水得溫則行,環(huán)周身而無所阻,加之氣之攝納,必將使小便頻次有節(jié),溺之必盡。由于精能化氣生血,故雖看似補益腎精,實則氣血兼顧,求精生血旺,血充則行之理。
3.2兼顧后天之脾 古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認識,脾失健運,濕熱瘀濁自生[15],姜教授對于下焦病的治療亦十分重視從中焦脾胃論治。脾為后天之本,對于后天發(fā)育、生理運化諸功能起到了關鍵作用。從人體結構中看,其居中宮,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承上升清,啟下降濁,運化水液,進而形成尿液;從生理功能上來說,脾之陰陽動態(tài)平衡,維持生理功能正常運作。葉天士云:“太陰陰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則安”,表明治脾需調陰陽,陰陽協(xié)調,燥潤平衡,則化谷行水,充肌合肉。
若把BPH的增生肥大可看做“腫”,或把阻塞尿液的正常排泄,考慮與精室“肌肉”或“分肉”的收縮、韌性失衡有關,無論從哪一方面考量,通過健脾土都能夠利濕邪消“腫脹”,除萎弱增韌性。
從經絡循行來說,足太陰脾經沿小腿內側中線上行,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沿大腿內側前緣入腹中。脾經位置循大腿內側與生殖器官較近,且與繞陰器上行的厥陰肝經相交,共同作用于下焦,故在重視厥陰肝經的同時,著重調補脾經,增強對陰器功能的疏通暢達。
3.3清利濕熱之肝膽 姜教授治療本病重視調肝膽,《雜病源流犀燭·肝病源流》篇講:“肝和……為諸臟生化”,可見肝臟調達通暢,是五臟安定之基礎。肝為剛臟,這一生理現(xiàn)象說明肝極易引起人體“向陽”“向火”的偏向,若肝膽濕熱下注,主疏泄功能失常,即出現(xiàn)或阻滯氣機則水不通,或熱迫水妄行之小便頻數(shù)的病理表現(xiàn)。再者,肝居中焦主疏泄,若失其常,男性排精不暢則見精瘀、敗精阻滯精室引起癃閉。
在經絡主屬上分析,肝經與男子陰器關系緊密相關。一為肝經環(huán)陰器而行,精室為肝所轄[16],與男性精室、生殖相關部位聯(lián)系密切;二因肝在體合筋,內經云:“前陰者,宗筋之所聚”,故稱男子前陰為宗筋,由肝所主。房事過多、飲食不節(jié)等原因可導致宗筋弛縱,發(fā)為筋痿,《下經》載:“筋痿者,生于肝使內也?!薄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疲骸捌甙耍螝馑?,筋不能動,天癸竭?!边@段記載是按著人體生理年齡順序描述,故在七八之年共同描述了肝腎功能的衰退導致維持生殖功能的“天癸”漸衰,不僅體現(xiàn)了肝對于男性生殖功能正常運轉的重要性,也點明肝氣衰是生殖功能出現(xiàn)衰退的基礎和前提。
3.4攻伐痼牢之瘀阻 姜老認為本病之標——“瘀”,貫穿BPH發(fā)生發(fā)展始終,也是本病發(fā)生發(fā)展和治療的關鍵[17]。將“瘀”單獨列出,顧名思義其乃是臟腑功能失調下的病理產物,所以瘀的形成與五臟的失調均有著密切聯(lián)系,其中,與上述臟腑關系最為密切??偨Y來說,腎精虧虛會致血不足,脈管不利成瘀;腎陽不足,推動、興奮作用降低,血行不暢成瘀;肝氣虛氣結,疏泄功能失常成瘀(血行不暢成血瘀,排精不暢為敗精);脾虛生痰濕,濕性粘滯,郁久化火,火傷血耗津,煉液成瘀,進一步阻滯脈絡。
姜教授強調,瘀久則成頑瘀,在運用草藥同時加用些許蟲類藥品,以增加攻伐走竄之性,解毒防癌之變[18-19],更達良效。
男性患者,65歲,2021年05月16日首診。主訴:尿頻、尿后淋漓2年,加重1年。既往史:2年前開始出現(xiàn)尿頻,排尿不暢,尿線變細、分叉,夜尿2~4次,每于飲酒后癥狀加重,未予系統(tǒng)治療;近1年諸癥狀加劇,每晚夜尿4~5次,尿等待時間延長;高血脂1年。輔助檢查:泌尿系超聲:前列腺體積增大(47 mm×35 mm×31 mm),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0.2 μg/L??淘\:耳鳴,口干、口苦、口中異味,眼睛干澀,腹部痞滿不痛,腰膝酸痛,入睡可,但眠淺易醒,多夢,小便黃且尿急,溺后淋漓,前列腺脹痛,偶見分泌物,陰囊潮濕,大便黏膩不成形,日一次,舌質暗紅,舌下脈絡稍粗,苔黃膩,脈弦數(shù)。西醫(yī)診斷:良性前列腺增生癥。中醫(yī)診斷:精癃 (痰瘀互結 肝郁脾虛腎虛濕熱)。
以化痰祛瘀,健脾疏肝,益腎祛濕熱的整體治療思路,予方:萆薢30 g,知母12 g,黃連6 g,黃柏12 g,劉寄奴15 g,生黃芪30 g,佩蘭10 g,柴胡10 g,郁金10 g,梔子10 g,丹皮10 g,生山楂30 g,炙草決明30 g,荷葉30 g,澤瀉15 g,烏梅30 g,炒白芍30 g,元胡30 g,茯苓10 g,枳殼10 g,厚樸10 g,雞內金15 g,炒白術10 g,炙甘草3 g,7劑,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溫服。
二診:藥后平妥,口干口苦口臭癥狀消失,飲食正常,腹無痞滿,小便色不甚黃,未見尿痛、分泌物,但仍有尿頻,尿后淋漓,大便成形,余無明顯改善。遂于上方去佩蘭,黃連,萆薢,枳殼、厚樸、烏梅、白芍、元胡,加白茅根30 g,蛇床子30 g,虎杖15 g,桑螵蛸15 g,益智仁12 g,五味子6 g(碎),金櫻子12 g,茯苓改茯神15 g,首烏藤30 g,合歡花30 g,生磁石30 g,加大清熱利濕、化痰祛瘀,收斂安神的功效,繼服7劑。
三診:藥后平妥,尿頻、尿急、尿后淋漓及尿分叉癥狀均減輕,陰囊處無潮濕,納眠可,耳鳴減輕,腰部仍有隱隱酸痛,另詢問還有陽痿早泄的不適表現(xiàn),上方去知母,白茅根、蛇床子,梔子,丹皮,茯神、首烏藤、合歡花,加杜仲15 g,菟絲子20 g,仙靈脾20 g,雄蠶蛾粉15 g,韭菜籽15 g,加大滋陰溫陽的功效,佐以疏肝,繼服7劑。
四診:患者復查尿系超聲:前列腺體積增大(43 mm×30 mm×28 mm),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0.13μg·L-1。患者諸證狀好轉,予水丸長期服用,攻伐頑瘀,在避免復發(fā)的基礎上,逐步減少前列腺增生。
水丸:首方去黃連,佩蘭,劉寄奴改30 g,三棱30 g,莪術30 g,醋鱉甲60 g,浙貝30 g,全蝎10 g,蜈蚣2條,夏枯草30 g,血竭10 g,乳香10 g,沒藥10 g。
按語:此病例中患者病來已久,加之年齡愈大,氣虛津虧,導致“瘀”貫穿整個疾病過程。病在發(fā)展過程中,以腎虛為本,以痰瘀互結為標,故治療時必須培補腎之陰陽,以養(yǎng)正氣;活血祛痰,以軟堅散癥瘕;再針對次要兼證對癥治療。方中劉寄奴、生黃芪共為君藥,劉寄奴功用活血兼利水,為治前列腺諸證之要藥,既能緩解增生,更能通利排尿,生黃芪培補正氣,補五臟之虛,得劉寄奴之通性,使補而不滯,且利水之功又助寄奴暢達小便[20]。萆薢為臣,《本草綱目》言本品“能治陽明之濕而固下焦”,知其能分清別濁,減少尿濁和分泌物;化陽明之濕能消精室之腫;苦平之藥性可緩解尿頻尿痛等不適。知母、黃柏助萆薢清下焦?jié)駸嵋跃從蝾l;茯苓、雞內金、炒白術健脾益氣,化痰行水,且內金善消有形郁積,更針對徵瘕增生;枳殼、厚樸運轉中焦,既消痞滿,又助水氣運化;柴胡、郁金、梔子、丹皮暢肝氣,清肝火,上治口苦、耳鳴諸證,下利濕熱,減緩尿頻;烏梅、炒白芍、元胡緩解前列腺脹痛;針對次要兼證以生磁石重鎮(zhèn)耳鳴,茯神、首烏藤、合歡花解郁安神;生山楂、炙草決明、荷葉、澤瀉四藥合奏化濁降脂之功,控制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黃連、佩蘭減少口中異味。二診至四診中雖加減諸藥,整體治療思路不變,白茅根助萆薢清熱利尿;蛇床子對男性陽痿,陰囊濕癢具有特異性,配杜仲、菟絲子、仙靈脾、雄蠶蛾粉、韭菜籽培補腎陰腎陽,強腰壯陽;桑螵蛸、益智仁固精縮尿;夏枯草疏肝散結、血竭尤善下焦解毒散結;虎杖、三棱、莪術、血竭、乳香、沒藥、蜈蚣、全蝎,草木藥配合蟲類藥,活血通絡之力殊大,且蜈蚣、全蝎解毒之功,可對前列腺癌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姜教授將大量活血之品入水丸,以緩活血之峻,使得綿緩之藥力滲透于慢性增生,漸消“增生癥瘕”。
眾醫(yī)家在治療前列腺增生中常運用熟地黃、菟絲子、山藥、杜仲、枸杞子、女貞子益腎填精,平補腎陰腎精;制附片、生黃芪、仙靈脾、仙茅、紫石英、蛇床子、巴戟天、桂枝、溫腎化氣,司膀胱開闔;川牛膝、三棱、莪術、王不留行、乳香、沒藥、紅花、桃仁、丹參活血消癥,除溺竅瘀阻;五味子(碎)、金櫻子、桑螵蛸、覆盆子固精縮尿;黃芩、桔梗、苦杏仁、浙貝母通水道、降肺氣;柴胡、郁金、醋香附、陳皮、青皮疏肝行氣;茯苓、豬苓、澤瀉、雞內金健運中樞,升精降濁,化濕消痰;黃柏、生薏苡仁、澤瀉、知母清濕熱,緩小便滴漓不暢;人參、黨參、柴胡、升麻、白術、蒼術益氣,助小便有力;夏枯草、海藻、昆布緩消結節(jié);水蛭、蜈蚣、全蝎、穿山甲蟲類藥攻竄瘀結。四診合參,辨證明晰,諸藥相伍相合,使增生緩消,膀胱氣化開闔有度。
姜建國教授治療思路與傳統(tǒng)治療略有出入,但殊途同歸。本例患者年齡較大,增生日久,病久必傷正氣,故用藥時首先要重視扶正,無論傷及氣血陰陽,人體失衡,均可出現(xiàn)病理產物,著重注意“痰”“瘀”[21]。該患者舌質暗紅、苔黃膩,提示體內有瘀血、濕熱,則需在補虛的基礎上,加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解毒之品,再根據(jù)其它次要兼證、兼病對癥用藥。姜建國教授臨床診療中,面對患者,辨證準確,關懷備至,同時兼顧患者的病理治療和心理撫慰,治療效果廣受患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