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身體和心理的發(fā)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初中體育課堂的高效開展有助于其個體運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個人體魄的鍛煉和各項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但基于初中階段學生易分散注意力、易產生挫敗感、渴求自我認同與他人認同的心理特點,體育教師更應該尋求標準化的游戲教學策略來為體育課堂的高效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在這一時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和知識,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助力其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標準化,游戲化,教學策略,初中體育,課堂教學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4.044
初中階段的學生從生理方面來看,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身高會快速增長,骨骼的密度和韌度也在不斷地加強,堅持適當的體育運動會讓學生的重要關節(jié)及骨骼發(fā)育生長得更健康。同時,在運動的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對體育項目的策略運用和判斷記憶等提升大腦的活躍度,從而提升大腦的機能,促進大腦的生長發(fā)育;從心理方面來看,初中階段的學生因為身體外形的成長會產生“成人感”,思維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得到顯著的發(fā)展,具有強烈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和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興趣,也具有相當的自尊需要,雖然都不夠成熟,但只要經過正確地引導,就會逐步趨向更完美、更穩(wěn)重的人格。
體育課堂的游戲化教學策略作為近些年重要的教學策略,旨在將體育學科的知識與能力寓于更適應初中階段學生生理特點的學練活動等,讓學生在歡快游戲的狀態(tài)中達到各項教學目標。而如何用標準化的游戲教學策略構建起高效的體育課堂,需要從情感化、認知化、體質化、社交化4個方面入手,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增進學生的體育學科知識,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體魄康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和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交際,培育社交能力[1],是體育教師應當在不斷深化改革的素質教育教學活動中著重關注和學習的重點。游戲化體育視域下課堂教學若要保持高效性,其教學的標準化建設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 以標準化體育教學內容為核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游戲化課堂
體育教學內容是構建高效體育課堂的關鍵因素,因此體育教師在備課階段就要熟練地掌握每一節(jié)課程的教材,認真詳實地研究教學大綱,制定出符合學生生理特點和個人需求與發(fā)展的授課計劃。與其他學科一致的是,為了打造教學的標準化,體育教師同樣需要實施教學的留痕化與教學過程的碎片化。例如:留下詳盡的備課過程演示、清晰明確的教案設計,或者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將授課過程錄下來,以便于進行課程反思和交流。在進行痕跡化管理時,要將每一個教學步驟進行碎片化梳理,比如:新課程的知識點如何融入體育運動中?課堂氛圍要如何引導和管理?如何將鍛煉某部位或者某一項技能的體育運動娛樂化,使學生輕松接受?體育教師每堂課都要將示范動作提前預演熟練,分解每個動作、組織好講授的語言,以便于學生細致地觀察與學習。
游戲化的體育課堂在體育教學內容方面與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并無太大差別,但教師要學會以教學內容為核心,去創(chuàng)設一個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游戲的趣味性消解體育運動的疲累感,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在游戲過程中訓練體育技能、掌握體育知識。以田徑類運動為案例,持續(xù)高強度的運動會讓還沒學會正確掌控呼吸節(jié)奏的學生出現胸悶胸痛、嗓子干疼、呼吸困難、頭暈眼花等不適現象,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體育教師可以田徑為核心,拓展和豐富教學手段,將枯燥的動作練習變成競技游戲,使學生更積極踴躍地參與游戲,得到鍛煉[2]。例如:“障礙接力跑”這樣的運動項目,體育老師更能發(fā)揮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能力,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兩隊學生分別是CS游戲中對峙的雙方,障礙是游戲畫面中的崇山峻嶺、建筑物、河流等,學生可以在真人CS的游戲過程中增強體質,挖掘體育潛能,還能通過互相掩護配合培育出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使學生在游戲化的體育課堂中培育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這樣生動有趣的體育課堂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愛好興趣,更能引人入勝地讓學生融入到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中,使學生帶著責任感進入游戲,消解了體育運動的嚴肅性與不適感,使得體育鍛煉成為一件能獲得樂趣的事,從而幫助學生感受運動后的快感和成就感,進而逐步養(yǎng)成運動習慣。
2 以標準化教學目標為基點,因材施教地選擇游戲化的教學活動
初中體育課堂以鍛煉學生的體質、增強學生的基本體育技能、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常識為大綱目標,細化到每一節(jié)課程和每一個學生則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的運動潛能不同,對體育動作的理解能力和速度以及對運動的掌握能力和速度均有所差異,如果一味追求學生的“平均發(fā)展”則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忽略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導致學生整體體育水平發(fā)展不盡如人意。教師在設計游戲化課程之前可以利用談話交流、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自身運動能力的認知程度,再通過日常教學中的細致觀察與記錄發(fā)掘每位學生的潛能方向,在詳細了解學生個體的天賦與能力后,針對教學活動游戲化的設計就能更細化、更具有針對性,能因材施教地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培養(yǎng)運動習慣[3]。例如:在進行力量型訓練時,可以根據性別差異讓大部分男生做背著裝滿書本的書包負重跑步等游戲,換成女生則側重于靈活性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有趣的滾鐵環(huán)等游戲中鍛煉基本的體育素養(yǎng);另外,部分學生的局部肌肉力量優(yōu)勢明顯在速度方面落后于成人,那么教師可以安排“腳腳筷子”“水果大戰(zhàn)”等腿部肌肉耐力比拼的游戲,另一部分則安排零食接力賽等鍛煉速度的游戲。無論學生根據興趣導向和潛能導向在課上選擇了何種游戲,只要能享受游戲的過程、能利用運動的技巧和知識,就達到了標準化的教學目標,獲得了自我突破與發(fā)展。
3 以標準化原則與方法進行教學評價,改善課堂評價機制
無論是日常的課堂教學還是游戲化教學亦或是體育比賽,機會均等原則都該是體育教師恪守的標準,要使參與到過程中的各方擁有公平的獲勝機會。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探索世界與認識自我以及樹立各種價值觀念的關鍵階段,一方面,公平公正的原則與方式會讓參與游戲或競技的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從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和興趣去深入接觸和了解體育課堂;另一方面公平公正的原則與方式會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更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鍛煉他們的進取心。因此,在開展游戲化體育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提前明確游戲的規(guī)則、樹立評判的標準和游戲過程中所有人都要遵守的特別注意事項,增加學生的信心與動力,在體育課堂上活躍表現,提升參與感,從而增強體育素養(yǎng)。另外,作為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學科,其課堂評價機制也應該摒棄以往單一、固化的評價標準,從教師主觀評價作為打分標準轉變?yōu)榻處熢u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樣化評價機制,而評價的內容要轉變以往以結果為唯一導向的境況,將課堂活躍度、學生的進步情況、體育技能或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紀律等因素都納入考量范圍,形成從內容維度到課程類型再到評課尺度等全方位綜合評價機制。
4 結 語
體育課堂高效構建的關鍵著力點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標準化教學策略,而為了適應學生主體的心理與生理特點與發(fā)展,將體育游戲化概念引入及付諸實踐是踐行素質教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的明智選擇。
參考文獻
[1]陳麗霞.快樂體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游戲化教學探索[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4):240-246.
[2]胡曉洋.運用體育游戲教學手段,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20,(16):143-144.
[3]王慧.游戲化,促教學——初中體育游戲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健與美,2022,(8):121-124.
作者簡介
王林紅,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