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盈
摘 要:在幼小銜接教育階段,對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與干預策略尤為重要,有效的評估與干預策略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評估與干預相結合是一種更為科學和高效的方法,通過評估了解幼兒的學習品質狀況,為干預提供更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同時,干預措施的實施也可以為評估提供更為豐富和客觀的數(shù)據和證據。這種結合方式可以更好地預測幼兒的未來發(fā)展和適應能力,為幼兒教育提供更為全面和有力的支持。本文將探討幼小銜接中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與干預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學習品質;評估與干預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096-04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幼小銜接階段是一個重要的時期,這個階段標志著幼兒從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向以學習為主的小學生活的過渡。在這個階段,幼兒不僅需要學習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還要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良好的學習品質,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學習意志等,學習品質對幼兒未來的學習和人生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幼小銜接中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與干預策略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
(一)幼兒學習品質的內涵與評估
幼兒學習品質包括好奇心、積極性、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等方面,這些品質是幼兒未來發(fā)展的基礎和關鍵。對幼兒學習品質進行評估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和工具,如觀察法、作品分析法、量表評估法、個案研究法等,以便全面了解幼兒的學習品質狀況。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與干預是為了全面了解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發(fā)展狀況,并采取有效的干預策略,促進其學習品質的提高。
(二)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要點
第一,評估的目標要明確。對幼兒的學習品質進行評估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jié)摿?,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因此,評估的目標應該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評估的標準要統(tǒng)一。對幼兒的學習品質進行評估時,需要制定統(tǒng)一、科學的評估標準,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評估標準應該包括評估的內容、指標和評分標準等方面,同時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習品質方面選擇合適的評估標準。
第三,評估的工具和方法要科學。對幼兒的學習品質進行評估時,需要選擇科學、有效的評估工具和方法,以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評估工具和方法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習品質方面選擇合適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同時應該對評估工具和方法進行有效性驗證。
第四,評估的過程要客觀。對幼兒的學習品質進行評估時,需要盡可能地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確保評估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評估者應該根據評估標準和程序進行評估,同時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個人偏見和主觀判斷的影響。
(三)幼兒學習品質的干預原則與要點
根據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結果和個體差異,制定具體的干預計劃。干預原則包括個體化、因材施教、全面發(fā)展、激發(fā)興趣、提供支持等。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提供適當?shù)膶W習環(huán)境、資源和指導,促進其學習品質的全面提升。干預包括針對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社交情緒能力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促進、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fā)以及自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方法,可以借助啟發(fā)式教學、游戲化學習、親子互動、小組合作等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度。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干預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干預的目標要明確,方法和手段要科學。對幼兒進行干預時,需要明確干預的目標和預期效果,以便更好地進行干預計劃和措施,干預目標應該基于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結果,并結合幼兒個體情況和教育目標來確定。對幼兒進行干預時,需要選擇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干預方法和手段應該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和干預目標來確定,同時應該對干預方法和手段進行有效性驗證。
第二,干預的過程要有計劃性,效果要可衡。對幼兒進行干預時,需要制定有計劃、有步驟的干預方案,以便逐步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干預計劃應該包括干預的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同時應該根據幼兒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改進干預方案。對幼兒進行干預時,需要進行效果評價,以便了解干預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調整和改進,效果評價應該基于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結果,同時應該制定具體的評價指標和標準,以便更好地衡量干預效果。
(一)存在明顯的小學化傾向
當前幼小銜接教學中存在明顯的小學化傾向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學習壓力和評價體系方面。部分幼兒園教師忽略了幼兒園教育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沒有充分發(fā)揮幼兒園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和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作用,而是過分注重學科知識的灌輸,將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提前引入幼兒園教學中,忽視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需求。比如一些幼兒園為了展示教育成果,采用小學化的教學方式,開展?jié)h字拼音的教學、數(shù)學運算的訓練等,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興趣,這種小學化傾向導致了教學內容的過于繁重,給幼兒增加了過重的學習負擔[1]。幼兒在短時間內接受了超越其年齡段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卻無法得到鞏固和消化,進而可能對幼兒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產生負面影響。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幼兒的適應困難和不良的心理壓力。如果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沒有科學的銜接教學引導,幼兒進入小學,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師生關系、新的課堂形式等變化。
(二)對幼小銜接的認識不夠全面
幼小銜接是幫助幼兒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種過渡應當在幼兒成長的各個層面得到充分體現(xiàn)。但是,對于幼小銜接,部分幼兒園與教師還存在一些認識不夠全面的情況,沒有認識到幼小銜接是一個重要的教育過渡期,應該進行專門的學科和教育模式設計。在課程內容上,幼兒園的游戲性和綜合性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導致孩子在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中產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在教學方法上,幼小銜接仍然以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為主,缺乏足夠的互動和體驗式教學,難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同時,幼小銜接教學的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也值得關注,現(xiàn)行的幼小銜接教學往往以小學為中心,忽視了幼兒園的特點和需求[2]。
(一)合理調整教學模式培養(yǎng)幼兒目標意識
幼小銜接階段是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重要過渡期,在幼兒園階段,幼兒的學習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而在小學階段,則更加注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調整教學模式,培養(yǎng)幼兒的目標意識。教學模式的調整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環(huán)境和要求。培養(yǎng)幼兒的目標意識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和時間管理,通過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幼兒的目標意識,可以促進幼兒自我規(guī)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從而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3]。
教師需要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制定“掌握基本加減法”的目標,并圍繞此目標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和任務,繞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組織“數(shù)字寶藏”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數(shù)學問題以獲取寶藏,這種游戲化的方式可以幫助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幼兒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4]。同時,要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學生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目標和方法,確保教學目標與幼兒的能力和興趣相匹配。例如,教授加減法的基本概念,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如通過購物、分發(fā)糖果等實際情境來幫助幼兒理解,再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和活動來幫助幼兒鞏固掌握這個概念,以一些挑戰(zhàn)性的問題來評估幼兒是否已經理解了這個概念[5]。同時,通過設計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和活動,讓幼兒在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增強幼兒的目標意識。例如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幼兒閱讀簡單的章節(jié)書,并鼓勵幼兒在閱讀后復述故事情節(jié),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也能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蛘咭龑в變鹤约洪喿x并理解書中的內容,鼓勵幼兒在閱讀后與同伴分享故事情節(jié)或者進行角色扮演等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增強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自主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時間,并鼓勵幼兒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以此達到培養(yǎng)幼兒自主性的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每天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并讓幼兒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同時鼓勵幼兒在一天的學習結束后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和總結,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目標意識。根據制定的目標,再鼓勵幼兒制定一個每天的學習計劃,包括固定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在一天結束時,鼓勵幼兒反思自己今天的學習情況,比如今天我學到了什么新東西?我是否完成了今天的學習計劃?明天我該如何改進?這種自我規(guī)劃和反思的過程可以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管理能力。圍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自我規(guī)劃和反思以及加強思維訓練等多種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強幼兒的目標意識。
(二)應用課堂教學強化幼兒專注力
專注力是幼兒學習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幼兒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幼兒進入小學后能否順利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評估和干預幼兒的學習品質,強化幼兒專注力是非常必要的。
針對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特點,教師需要制定明確、具體、可行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包括學科知識、技能培養(yǎng)、情感教育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目標要緊緊圍繞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fā)展來制定,通過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可以幫助幼兒建立有序的學習節(jié)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專注力和學習品質[6]。教學環(huán)境對幼兒的專注力具有重要影響,教師需要營造一個安靜、整潔、明亮、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在教室布置上,教師可以考慮色彩搭配、照明設置、課桌椅的布局等因素,以便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適當?shù)慕叹摺⒍嗝襟w等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幼兒專注力。同時,還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啟發(fā)式教學、情境教學、合作學習等,以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和專注力。例如,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引導其主動探究數(shù)學規(guī)律和實踐應用;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和互動交流,幫助增強語言的表達和應用能力;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觀察實驗和探究發(fā)現(xiàn),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和專注力水平,并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問題,激發(fā)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三)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以增強幼兒自主性
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下,幼兒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梢酝ㄟ^設置各種不同的學習區(qū)域,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例如,在角色扮演區(qū)域中,教師可以設置醫(yī)生、老師和商店等不同職業(yè)的道具和裝飾,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來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幼兒在不同角色中的表現(xiàn),評估他們的學習品質,并根據需要進行干預和引導。在學習生活中,教師要給予幼兒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作出適當?shù)臎Q策,比如在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畫筆、紙張和顏料,同時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使用哪種工具和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
例如,引導幼兒開展“我是小小設計師”藝術角落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繪畫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包括彩色紙張、顏料、畫筆、剪刀、膠水等,并且設置主題——制作一幅以家庭為主題的彩色賀卡。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拓展創(chuàng)意,選擇合適的材料和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需要耐心地觀察和傾聽每個幼兒的想法和感受,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和探索,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藝術建議;當幼兒遇到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教師及時地給予支持,并引導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成果,促進彼此之間的合作和學習[7]。在幼兒都完成自己的彩色賀卡作品后,讓其將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墻壁上,提高幼兒的自主性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于增強他們的自主性和學習品質至關重要,教師要尊重、傾聽和回應幼兒的意見、問題和需求,才能夠在教學中有效地干預并引導幼兒的學習過程。還要注重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鼓勵幼兒進行同伴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通過共同合作解決問題、分享經驗和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和協(xié)作能力。
在協(xié)作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解決問題,讓其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分組活動中,有的小組可能因為分工不均而產生分歧,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們討論并協(xié)商解決辦法;有的小組可能遇到制作難題,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有的小組可能因為創(chuàng)新不夠而制作的作品平淡無奇,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嘗試制作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傾聽和回應幼兒的意見、問題和需求。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需要提供及時的支持和引導;當幼兒取得進步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反饋;當幼兒在學習活動中遇到困難時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問題;當幼兒表現(xiàn)出良好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時,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等措施,能夠促進他們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更好地適應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并為未來的學習和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學習品質的評估和干預策略對于幼兒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等干預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教師需要尊重、傾聽和回應幼兒的需求和問題,及時提供支持和引導,觀察幼兒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分析幼兒的學習成果,了解幼兒的學習品質和發(fā)展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干預措施,以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和順利過渡到小學。
[1]鄭碧玲.幼兒視角下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及幼小銜接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3(12):19-21.
[2]王詩婷.幼小銜接視角下親師互動的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3.
[3]崔海艷.幼小銜接項目活動提升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行動研究[D].廣州大學,2023.
[4]游娜.基于幼小銜接下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研究[J].考試周刊,2023(15):163-166.
[5]宮悅.漁業(yè)區(qū)幼兒園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學習品質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22.
[6]杜倩.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的現(xiàn)狀及其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21.
[7]俞文,涂艷國,李露等.兒童健全成長取向下幼小銜接教育觀差異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關者的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19(04):16-31.